书城励志心灵地图
26319700000031

第31章 开心(3)

第3节享受快乐

快乐与否取决于美丽的心境。生活也是因为你有一双快乐的眼睛才变得可爱的。平时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轻松地去享受人生的一些小乐趣就已足够。

我们生活中,也不乏信徒这样的人,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活得春风得意了,或者功成名就了,他才算快乐。

所以,平平淡淡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心海是否阳光暖照?心路是否一片坦荡?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快乐幸福而已。

人的一生无论怎样艰苦困难,须自己亲身经历,别人是无法代替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学会快乐地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有感情的波动,每个人都会有脆弱和坚强的一面,苦乐全凭自己的判断。每件事情的好与坏,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各人自有各人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患得虑失,顾前想后,那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倒不是说这是个缺点或者是软弱的表现,但有时候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优柔懦弱的性情确实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该舍得就舍,该留的还是应该留,不要既想留也想舍,那样,你永远会被这种思想负担所累,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快乐。

对于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观点,如果自己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就行了,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然后坚定不移地朝这个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正确把握大方向,才能有心情去享受每一天的快乐。

用一颗纯洁的心灵、乐观的心情和善良的心肠真实地去对待一切,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可贵,领悟生活的真谛。

每天多给自己一点快乐的理由,不要被过去的烦恼所牵连。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去寻找实现快乐的手段。

保持一颗童心

据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灯芯镶有一颗历时500年之久的硕大夜明珠。此珠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得此灯者,经珠光普照,便可超凡脱俗、品性高洁、超越自我,得世人尊重。有三个弟子跪下求教怎样才能得此稀世珍宝。一灯大师听后哈哈大笑,他对三位弟子讲,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者,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所谓“人生之灯”,就是一颗纯洁的心灵。

人的一生中,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威名,可以没有万贯家产,可以不是伟人巨子……但是,只要你拥有一颗洁白无瑕的心灵,干干净净,你的灵魂就可以直面上苍。

我仍会面带微笑

在百货商店里,有个穷苦的妇人,带着一个约4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给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

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会面带微笑的。”每想到这则故事,我们就会被那个小男孩所感动。

心灵如花的微笑能使别人快乐,更能使自己得到幸福。

一片树叶

有一位老人,一生相当坎坷,多种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中,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界限”,离他而去。后来,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我的印象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冒昧地问老人:

“你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你有伤怀呢?”

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时候正是深秋。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

“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那片树叶酷似心脏的形状。我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星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手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

“它在春风中绽出,在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日晒、风吹雨打,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只要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人最后把叶子放在了我的书桌上,他说:

“这答案交给你啦,这实在是一部历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学啊。”

如今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我在人生际遇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它片树叶里吸取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

人生就像一片树叶,既吸收了阳光、雨露这样的热爱,也经受了风霜血雨的洗礼。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多想想我们获得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一点打击根本算不了什么,那总会过去的。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窗外有云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先不要说生活怎样对待你,而是应该问一问,你怎样对待生活。

总说“太好了”

有位老先生,他经常说:“太好了!太好了!”日子久了,这句话也就成了他的口头禅。如果遇到一连下了好几天的暴雨,很多人为天气不能放晴而大发牢骚的时候,他就说:“太好了!太好了!这些雨要是在一天之内全部下下来,不就到处洪水成灾了吗?老天把雨水分成好几天下,这不是很值得庆幸吗?”

有一次,他太太患了重病,他的朋友认为这次他总不会再说“太好了”吧。于是大伙儿就特地跑去探望他的太太。他们一进大门,就很急切地问道:“贵夫人的病严不严重啊?”谁知道老先生还是说:“太好了!太好了!”朋友们听了不由得火冒三丈,便质诘:“这次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太太生病,正躺在床上呻吟,你却大叫‘太好了!’你未免太过分了吧!”老先生很无奈地回答他们:“你们不知道,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从年轻到老,始终是太太在照顾我;这一次她生了病,让我有机会好好地照顾她,以报答她平日照顾我的恩情,这种事情不算好吗?”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抱着乐观开朗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一切困难,那绝对比只知抱怨而不积极去解决困难的人更会有所成就。

第4节不必烦恼

当你每天必须从事平凡的工作时,你不必烦恼,因为那是不平凡的一部分,有了这每天的平凡,最终才能成就不平凡。

一件大事,由一千件小事组成。就具体事情而言,任何人做事没有大事和小事的区别。最后结果完全不同的原因在于:做大事的人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和所定的目标都密切相关,一千件小事完成,就意味着目标到达,大功告成;而成不了大事的人,做的一千件小事之间无序,没有关联,最后就是做完几千件小事,也一事无成。把一千件小事甚至几千件小事联结起来,就要靠大志向的统领,这就是在平凡中走向不平凡的关键所在。

能够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人,最懂得平凡与不平凡之间的关系。他们深知,不平凡蕴育在无数平凡小事之中,只要你做的这些平凡小事都和不平凡有所联系,那么,走向不平凡只是时间的问题。

能够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人,不会因为现在还很平凡而烦恼。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要知道,可以把每件小事做好的人,也可以做好大事。从此走向不平凡的人,虽然也做平凡的小事,他们不会做与不平凡无关的小事,不会为此浪费有限的人生。

始终热心的凯丽

20世纪初,新婚的凯丽和丈夫安德鲁一同登上前往中国的轮船。

安德鲁是美国传教士,他们此次前来中国是为了传教。他们到达中国后几经辗转,最后在镇江定居下来。和当时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他们俩过着清贫的日子,并且凯丽生了一大堆孩子。

凯丽有着过人的精力和热情,她身兼数职,除了传教外,她还得用心安排自己的家庭生活。

她一直坚持在每处居住的地方,甚至是喧嚣肮脏的居民区为全家打造一个“美式庭院”。精心种上矢车菊和蜀葵,让灰暗破旧的房子爬满藤萝,让阳台上开满来自祖国的各种花卉。

她为孩子们做甜面包,为他们讲述弗吉尼亚老家的事情,讲述自己国家的美丽。

她热心帮助周围的邻居——中国人。将全部的精力连同家教、衣物、药品、种子和力所能及的金钱赠予他们。

她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宗教般虔诚的关怀之中,并将这份关怀像散播种子一样种在她生活过的每一寸中国土地上。

她逝世在中国。

她就是赛珍珠的母亲。

人也许有真的不能失去的东西,但没有非得到不可的东西。如果摘不到花,折下一枝柳条,也带回了春意。走到悬崖边上,换一个方向,仍然有路可走。

穷汉的幸福归宿

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妇人住在花园环绕的宾馆里,她的司机每天上午11点钟前来接她。一天,她正准备上车,注意到马路对面的长凳上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的男子,他正仰着头深情地凝望着宾馆。第二天他还在那儿。第三天、第四天……每天如此。这引起了贵妇人的好奇。这天她让司机稍等片刻,自己穿过马路朝这个男子走去。

“我只想知道你为什么每天这样凝视着宾馆?”穷汉苦笑着说:“夫人,我没有钱。我活得很不成功。如果警察不撵我,我就睡在这张凳子上。我梦想着有一天,哪怕只有一次,能在这座漂亮的宾馆里过上一夜。”贵妇人高兴地说:“今天晚上你的梦想就要实现。我将安排最好的房间让你过夜。”第二天早上,贵妇人邀请穷汉共进早餐。

“昨晚你睡得怎样?”

穷汉面带失望:“我绝不会再来。还不如我在凳子上睡得好。”

“天哪,怎么回事?你觉得床不够舒适、不够温暖吗?”

“不是那么回事。你知道吗?睡在凳子上时我能梦见宾馆里的舒适,可是昨夜睡在宾馆里,我一整夜都梦见自己睡在公园的长凳上。”

幸福与否不是别人的问题,那是存在于自己心中的一种感觉,自己本来就应该为自己所创造的结果和感觉负责。

富翁的行为

有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富甲一方的人,却对一块糖情有独钟。他年幼时家境贫苦,一次在路上,一个好心人给了他一块糖,他回忆当时的情景,他不知道那种滋味就是甜,只是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幸福感觉。

后来这个穷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大富翁,同时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帮助穷人的大善人。他说,他每次帮助一个人,都会想起当初那块糖,那种感觉一下子甜到心窝。他说现在他吃什么喝什么享受什么都没有了那种甜到心窝的感觉。对于这位富翁来说,他幸福的方式就是找到那种甜到心窝的感觉——就是广做善事回报孩提时代第一次吃到一块糖所得到的幸福。

人们常常认为,只有享乐才算幸福,并将这一目标强加于己。以至人们把拥有宝马轿车、豪华公寓,打保龄球、喝干红、洗桑拿、旅游等等当作享乐。在这类幸福中贯穿始终的是两个字:时尚。问题在于,作为一种奋斗的目标,它对于能力不及的人已形成了一种压迫,因此它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所谓独有的幸福,则可以超越时尚之外,可以不受财富制约,独自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