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金融宣言
26320000000021

第21章 金融危机纪实与漫画(2)

这一天,美洲银行,美国第一大零售银行,正式宣布,出资500亿美元以购股形式收购美林。这个价格几乎相当于美林一年前价格的2/3,也是2007年年初价值的一半。美国RMIC按揭贷款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美国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童忠益感叹说:“美林是华尔街的一面旗帜,它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被收购,确实有些出乎意料。这也标志着次贷危机给华尔街带来的问题全面爆发了。”

这一天,AIG、美国国际集团,正式向美国联邦储备局申请400亿美元过渡性贷款,以免信贷评级遭下调。在2008年过去三个季度,AIG亏损高达180亿美元,拖累股价下跌达到79%。此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已经将AIG的负债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预警AIG的评级可能下调,若评级下调,AIG可能需要进行高达145亿美元的资产减值。上任不足三个月的行政总裁维卢姆斯达,面临重大增资压力。

这一天,美联储联合美国十大银行,各出70亿美元设立一个700亿美元的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市场流动性的最大化。这十大银行巨头分别是:美洲银行、巴克莱、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公司、美林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及瑞银集团(UBS AG)等。

这一天,全球央行集体紧急救市,但是难挽狂澜。道指暴跌4.42%,伦敦股市暴跌3.92%,巴黎股市暴跌3.78%;亚太股市更是一泻如柱。日经225指数跌605.04点,跌幅4.95%,创下2005年7月8日以来的最低水平;恒生指数暴跌5.44%;韩国股市暴跌6.1%。中国A股虽然有央行降息的利好,但是同样没有躲开大跌的厄运。

彭博社分析说,世界金融业过去10年间的高增长率由两部发动机驱使:廉价信贷和飙升房价。现在这两部发动机“不给劲”,那些靠借债经营、发放房地产贷款过上好日子的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当然不足为怪。

“世界金融体系下方的地质结构正发生变化,”美国骑士资本集团常务董事彼得·肯尼说,“一个金融世界新秩序将由此诞生……但这是一个难看、痛苦的过程。”

第三节华尔街的一个辉煌时代结束了

核心提示:

金融风暴爆发前,华尔街是由投资银行主导,它们喧宾夺主,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呼风唤雨。金融风暴来了。它们是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它们是金融风暴的中心,它们是金融风暴的目标。金融风暴远未结束,美国的五大投行早已不复存在。倒闭的倒闭,被收编的收编。华尔街的一个辉煌时代结束了。

雷曼是怎样倒下的

雷曼兄弟公司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但是在次贷危机冲击下,公司持有的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有毒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将公司活活压垮。

引发雷曼穷途末路的导火索,是1993年富尔德接掌雷曼。雷曼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稳健著称,直到1980年代初,稳健派仍然把持着公司的决策权。然而,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雷曼内部发生了稳健派和冒险派之争。1983年,两派之争公开化,并导致公司分裂,冒险派代表出走,而当时默默无闻的富尔德选择留了下来。1984年,雷曼被美国运通收购。1994年,卧薪尝胆的富尔德接管了刚刚从美国运通剥离出来,已经满目疮痍的雷曼,并将其运作上市。富尔德改变了此前坚持的稳健立场,成为一个积极的冒险派,大举扩展投行业务。可能是吉人天相,富尔德的激进做派,不仅让雷曼避过了1998年因长期资产管理公司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和2001年美国遭遇恐怖袭击而造成的冲击,而且相关投行业务尤其是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其中又以次级贷款为主)更是蒸蒸日上。从2003年到2007年,雷曼的利润达到了160亿美元。特别是在美国房地产泡沫高峰的2005年,雷曼的营业收入达到320亿美元,利润32亿美元。“春风得意马蹄疾”,富尔德之名传遍华尔街。

早在1999年,雷曼就用账上资产作抵押大量借贷,再将借来的资金贷给私募股权基金,或者购买房贷资产,再打包发行给投资者,将杠杆机制用到了极限。

2004年,雷曼收购了BNC房贷公司,以便能有持续不断的次级房贷得以被雷曼打包成债券出卖。2006年仅一季度,BNC房贷公司每个月发放次级房贷10亿美元。雷曼还收购了Aurora贷款公司,该贷款公司发放Alt-A房屋贷款。2007年上半年,Aurora贷款公司每月放贷30亿美元。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是让雷曼手中有大量卖不出去的次贷资产。次贷危机爆发前,雷曼成为华尔街打包发行房贷债券最多的银行,自家也积累了850亿美元的房贷资产,比摩根士丹利高出44%。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雷曼已经如同撞上冰山之前的泰坦尼克号,来不及转弯了。2007年下半年以及2008年一季度,雷曼的减计高达100亿美元。

在2008年2月结束的雷曼第一个财务季度中,雷曼卖掉了1/5的杠杆贷款。同时又用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大量借贷现金为客户交易其他固定收益产品,希望赌一把来摆脱困境。然而,美国房屋价格的急剧下跌,使得这一努力不但没有改善雷曼的状况,反而让雷曼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2007年第一财季,雷曼发布了赢利4.89亿美元的报告。事后证明,那只不过是在玩财务手段掩盖真相罢了。雷曼在第二个财务季度变卖了1470亿美元的资产,这又使得公司承受大量的账面损失。与此同时,雷曼还没有放弃商业楼宇贷款业务,将房贷资产有一半投在商业房贷和商业楼宇,而这些资产在2007年却均被大量减计。

除了对资产进行处置外,雷曼还连续多次进行大规模裁员来压缩开支。自2007年6月以来,雷曼公司已经实施了四波裁员计划,已经解雇超过6000名员工。然而,即便在这些业务和举措的支撑下,雷曼要自救,仍然回天乏术。雷曼只有将希望寄托在来自第三方力量的他救上。从2007年6月30日开始,先后传出巴克莱银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韩国产业银行、美洲银行等将收购雷曼兄弟。然而,这些有意向的收购方,最终都选择了放弃。最后,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清算。就这样,一家曾经呼风唤雨的百年老投行,走到了终点。

雷曼申请破产前一周,美国财长保尔森宣布政府正式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仅仅一周之后却拒绝为其他银行收购雷曼提供资金担保。在外界看来,同样是次贷危机的受害者,命运却是截然不同——一方上天堂,另一方下地狱。

一位曾在雷曼担任住房贷款研究部门主管的人士指出:“房利美和房地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要执行美国政府的房屋政策,绝不可能垮掉。而且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两房已经在政府授意下担负起部分非优质贷款市场的经营,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期两房的资产严重缩水和资本金不足,因此政府一定要伸手接管。因为两房几乎垄断了美国优质房贷市场,他们的倒闭将使整个房贷市场面临危机。”

至于雷曼兄弟,“目前看来,美联储认为长期来看破产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小,因此不愿对该交易提供与贝尔斯登收购案类似的财务支持。美联储也不希望每当投行出现危机,市场就指望其提供拯救措施。”标普全球经济学家大卫·威斯认为,“房利美和房地美是政府背景的,救助这两家机构是为了维护政府信誉和市场稳定,而雷曼危机,实际上对市场心理和部分债券产品价格有影响。”

五大投行终成历史

2008年3月17日,贝尔斯登被********收购。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被美洲银行收购。

2008年9月21日,美联储发布声明宣布,该委员会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在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之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可以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并可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性地获得从美联储申请紧急融资的资格。作为银行控股公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获准开展储蓄业务,这可能是一种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不过,在获得便利融资的同时,高盛和大摩也需要为此付出代价,而最关键的就是要告别以往相对宽松的监管,接受来自证监会和美联储等各方更加严厉的监督。此外,它们还须满足新的资本金要求,接受额外的监管,而赢利水平也可能远不及从前。

随着“五大行”的相继倒闭、出售或是改制,现代华尔街引以为傲、赖以立足的独立投行业务模式已走到尽头。华尔街的一个辉煌时代结束了。

华尔街,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象征,更是世界财富的聚集地。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有最富活力的创新产品。这些金融机构的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包括中国在内。然而在2007年,次贷让“活跃”过度的华尔街品尝到了苦涩,伴随着金融巨头一个个倒下,“次贷危机”逐渐成为盘旋在华尔街头顶的秃鹫,并向世界各地蔓延。华尔街,变身为一场金融灾害的“暴风眼”。令人不安的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何时结束,至今仍然没有答案,没有预兆,不见尽头。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条在华尔街流传甚广的名言造就了诸多金融衍生产品。

次级按揭贷款在美国市场由来已久。信用程度较低、收入水平不高的民众,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房屋抵押贷款,而与之相对应的,申请贷款者要支付相对较高的利率。但在将其证券化并产生CDO(担保债务权益)之前,这类产品与华尔街的关联并不大,迟至1987年才有一家券商发行了第一只CDO。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更适合华尔街的口味,更细分,更高的收益率,更好的针对性。CDO在最底层的次级按揭贷款和华尔街巨头之间架起了桥梁。一些商业组织收购贷款商手中的次级按揭贷款,并将其批量证券化,作为可以获得稳定现金流的产品兜售给更广大的投资者。这样贷款的风险就分散到了更多的投资者手中。而最早收购贷款并将其证券化的,并不是华尔街投行,而是房地美。

事实上,正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创新,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灾难。

与房地美的中规中矩相比,华尔街投行在资产证券化上走得更远。他们将贷款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比如有的只包含本金,贴现出售;有的只包含利息,有时还将这些贷款分成A、B、C、D等层次……以至于后来买家见到这些产品时,除了投行提供的数字,已经无法判断资产的质量到底如何。

次级抵押贷款的申请者们,他们也许失业、也许从事低收入工作、也许曾经有不良信用记录,虽然支付了超过正常水平的利率,但是这种信用程度并不好的客户提供稳定现金流的风险很大。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也一度评论:“近年发放的大多数次级抵押贷款既不负责任,也不谨慎。”

在雷曼兄弟之后,绝大部分华尔街投行都进入这一领域,相关的证券化产品也流向全球银行和投行手中,这使得欧洲如今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一个重灾区。2004年,全球CDO发行量达到1570亿美元,而到了2006年,这一规模已经达到5520亿美元。其中超过1400亿美元涉及次级债券。同样在2006年,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和短期利率的上升使得次级按揭贷款的违约率逐渐上升。2007年6月份,房地美披露季度亏损,而随后,贝尔斯登旗下两只次级债对冲基金倒闭,华尔街才意识到危机来到了。

从贝尔斯登到雷曼兄弟的倒闭,再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改弦更张,是什么推力让危机演变成风暴?这时候恐慌的华尔街体现了其放任的一面。

正在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的一句指责不无道理。麦凯恩指责美国证交会主席说:他没有监管好华尔街。麦凯恩的指责集中在两点:美国证交会允许净卖空,并且放弃了“提价交易规则”。在美国,卖空的历史几乎和纽约市场一样久远。在中国,拟推出的“融资融券”中的“融券”就是卖空。即投资者从券商或大股东处借得股票,在市场上抛出,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内从二级市场买回,从抛和购的差价中获利的一种方法。几年前,美国证交会允许了一些更大胆的措施:净卖空,即不需要借入股票的卖空,并放弃“提价交易规则”,使得投资在股价下挫时可以连续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