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本书练好口才
26320300000037

第37章 激情演说的“语言魔方”(3)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彼得·德斯伯格曾研究过幽默的作用,发现它能加快信息的吸收。例如,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一篇学术性演讲,其内容比较高深,一般很难提起普通听众的兴趣。可是鲁迅在演讲中,除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外,还充分发挥幽默的作用,从而不但使听众能听懂,而且还感到趣味无穷。如鲁迅在演讲中,当讲到曹操为什么以“不孝”的罪名杀孔融一案时,他风趣地说:“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敢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可以想象,当时的听众,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捧腹大笑。又如当讲到何晏的脸长得很白时,有人说他是因为搽了粉,鲁迅这时却风趣地说:“但究竟何晏搽不搽粉呢?我也不知道。”鲁迅的这些幽默风趣的话语,不但调节了会场的气氛,同时也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幽默的方法不仅在一般演讲场合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政治演讲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据说美国第十六届总统林肯,他的枕边经常放着一本《哈罗笑话集》,在空闲时间经常翻阅,因此能熟练地将幽默法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自己的演讲中去。马克思更是在政治演讲中善于运用幽默法的典范。例如,1848年欧洲大革命前夕,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作了《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这篇演讲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以自由贸易为名,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在这篇演讲中,幽默的话语比比皆是。如马克思说:“要是地主出卖我们的骸骨,那么你们这些厂主就会首先买去放在蒸气磨中磨成面粉。”又说:“现在英国廉价的粮食,如同法国的廉价政府一样。”马克思在这里通过幽默的手法,使演讲犀利尖刻而又生动多趣,从而增强了演讲的效果。恩格斯说过:马克思“非常健谈,他都可以把任何一个同他谈话的人紧紧地吸引住。他充满着幽默感,他的笑声是带有感染力的”。同样,毛泽东同志也充满着幽默感,他的演讲名篇《反对党八股》中有这样一段话:“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些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呢!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大笑)”这一段演讲的语言既幽默又诙谐,使听众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可见,演讲中恰当地运用幽默的手法,既可活跃气氛,振奋听众精神,又能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演讲中常用的幽默手法有正话反说法、妙用笑话法、以矛攻盾法、大事化小法、适度夸张法、自我解嘲法,等等。当然,在演讲中运用幽默手法必须恰当,如果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高潮迭起,余音绕梁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演讲要获得全面的成功,一定要精心设计好结尾。如果说好的演讲开头犹如“凤头”,那么好的演讲结尾就像“豹尾”。豹尾者,色彩斑澜而又强劲有力。演讲的结尾是对整个演讲的总结,它承担着收拢全篇的任务,因此,其意义是非常大的。演讲的结尾既要有文采又坚定有力,既概括全篇又耐人寻味,才能使全篇演讲得以升华,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人认为演说的结尾甚至比开头还要难于掌握,演说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这是听众所盼望的,也是每个演说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的演说家有多年演说的经历,但至今仍没有摸索出一套比较圆满的结尾的方法。他们曾尝试着运用过多种方式,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最后总结了以下三点:

(1)不要告诉听众你要结束演说了。

最好不用“我现在做个小结和归纳”之类的话,也不要用某种表情或动作来显示你的演说即将结束。否则的话,听众们便开始计算时间,分散注意力。很难继续专心听你的讲话,演讲的结尾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2)应当让听众有一种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感受。

假如你的讲话鲜明生动、切中要害,并且能用幽默力量使得讲话活泼有趣,结尾又能引人深思,那就是一篇值得回味的好演讲。

(3)结尾不一定让听众笑个不停,有些演说需要高度的严肃,有的演说则需要戏剧性的结尾。

采用哪种具体方式完全取决于演说内容的需要,取决于要传播的信息,也取决于演说的性质,甚至包括听众的结构和演说的具体时间与地点。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高潮迭起法是演说采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即用一层高于一层,一句比一句更有力量把演说推向高潮结尾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不易运用,而且也不是一切演说家对一切的题材都能适合的。但是,如果用得恰当,结果一定十分良好。例如,林肯赞美尼亚加拉瀑布的演说,就是如此。请看他怎样把哥伦布、耶稣、摩西、亚当等的时代和尼亚加拉相比一句比一句有力而达到高潮:

很古以前,当哥伦布最初发现这一块大陆,当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当摩西率领以色列人渡过红海时,甚至亚当从创世主的手里出来,一直到现在,尼亚加拉瀑布一直在这里发着怒吼。古代的伟人,像我们现代人一样,他们曾经见到过尼亚加拉瀑布。那时的尼亚加拉瀑布和现在的瀑布同样新鲜有力,前世纪的庞大的巨象和爬虫,也曾见到过尼亚加拉瀑布。从那样久远的年代,一直到现在,尼亚加拉瀑布从未有过一刻钟的静止,从不干涸,从不冰冻,从不睡去,从不休息。

这个结束给人的感觉是一浪高过一浪,使人的心里难以平静,思维由演说者牵着往前走。

讲演结尾的要求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点:

(1)加深印象,结束全篇。

当演讲基本完成,听众对你的观点、态度以及讲述的有关知识基本上已经掌握时,就必须考虑“收口”了。“收口”是从视觉上、听觉上给听众留下最后印象,将在听众的大脑屏幕上“定格”。所以,“收口”的好坏直接决定听众对整个演讲的印象。精彩的结尾往往能弥补一些不足,可以强化听众的总体印象。只要我们留意一下,便会发现古今中外的演讲家对结尾都是很重视的。卓别林是著名的喜剧大师,也是出色的演讲家,他在1943年所作《要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中,痛斥了妄图奴役人民的“野兽”,最后他用直接呼告的形式给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你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进来!我们正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人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希望的光影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拾起头来看呀!”

(2)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演讲结尾切忌重复、松散、拖沓、枯燥,最好也不要是那种人云亦云的客套式的结束语,结尾言简意赅应该是演讲者追求的目标,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同学作了题为《时代的启示》的演讲,他的结尾是这样的:

“我们——民族振兴之先驱,将以十倍的创新、百倍的努力迎接时代的考验!伟大的哥德曾这样欢呼新时代的到来:‘宽恕我吧!渗透着时代精神,这是莫大的乐趣!’看哪,从前的智者是怎样思考的,而我们最后却远远超过他们。”

结尾犹如撞钟,清音缭绕,耐人寻味,令人感奋向前。

(3)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演讲到达高潮时,听众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这时果断收束,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曾说过:“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未尽时戛然而止。”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国务卿裴特瑞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结尾的:

“我们的同胞已经身在疆场上,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战斗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亨利以“不自由,毋宁死”六个字戛然而止,使全场愕然,随后即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不自由,毋宁死”则成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自由的伟大誓言。

演讲结尾的格式,常见的有如下5种:

(1)比喻式。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演讲结尾时运用贴切、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加深听众的印象。鲁迅先生的著名演讲《未有天才之前》,结尾是这样的: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艰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伟大的地方,也是更有大希望的地方,而且也有报酬,譬如好花从泥土里出来,看的固然欣然的赏鉴,泥土也可以欣然的赏鉴,正不必花卉自身,这才心旷神怡的——假如当作泥土也有灵魂的话。”用“泥土”说明天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基础,希望青年甘愿做培植花木的“泥土”。用简单的比喻使道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2)韵文式。

演讲到结尾时,由于演讲者心情激动,用一般的语言不足以表达胸中的感情,往往借助于诗歌作结。解放军战士李俊华同志作了《大巴山的春风吹暖了我的心》的演讲。他是这样结束演讲的:

“最后,我想唱一支我最喜欢的歌——《我心中的路》来表达我激动的心情:

……

世上的路有无数,

最难忘我青春的路。

它是曲折,它是变幻,

是泪水打湿的欢乐和痛苦。

世上的路有无数,

最难忘我心中的路。

它是希望,它是追求,

是生活的召唤和归宿。”

(3)决心式。

结尾忌用决心式,但不是一律不能用。决心要坚决有力,不能不切实。有时,在特殊的情景和气氛下非要向听众表达自己的态度、决心不可时,那么这时的决心就不是蛇足,而是热血的奔腾、火山的爆发。闻一多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的结尾是决心,表达了闻一多面对反动派的屠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4)鼓动式。

演讲者激情彭湃,采用鼓动式的结尾可以激发起听众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在圆明园遗址前的演讲》是这样结尾的:

“圆明园被火烧的耻辱烙在了各个中国人的脸上,仇恨和教训也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底。‘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能自主’,我们当代人应有志气雪此国耻,振兴中华,留下无愧于后代的历史,让火烧圆明园的惨剧不再重演!青年朋友们,为使我们的祖国成为最富有、最强盛、最文明的‘万园之园’而奋斗、拼搏吧!”

(5)哲理式。

哲理性的语言发人深思,给人力量,催人奋斗。李燕杰同志在演讲《启迪青年的灵魂》时奉献给青年朋友的结语是:

“有人为了等机会,往往一心想摘取远方的蔷薇,却反而把身边的玫瑰踏在脚底,他们忘记了一切大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一个人没有强烈的希求成功的愿望而能取得成功,天下绝无此事,人间也绝无此理。”

上面这些格式,在实际运用时常常是相互交错、包容的,不能生搬硬套,如在哲理式中当然也包含鼓动性,在鼓动式中也包含演讲者的决心。所以,结尾格式的分类不可能太细。除了上述五种结尾格式外,概括式、呼告式、想象式、升华式也是常见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运用,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