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本书练好口才
26320300000008

第8章 这样求人好办事(1)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没有哪个人是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有些事仅凭一己之力是办不成的,只有寻求他人的帮助才能成功。求人实质就是寻求合作的一种方式。怎么样打动对方让对方尽全力来帮助你,就需要高超的说话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求人的目的。

投石问路敲门砖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满怀希望地向他人提出请求时,却当场遭到对方的拒绝,那场面是很令人难堪的。造成尴尬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无法预见的,难以避免的,但有些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避免的。从交际的角度来看,避免尴尬也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懂得并力争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场面的出现的技巧,是每一个交际者都应该掌握的。

人际交往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即使你事先作了充分估计,也难免遭遇意外,或出现估计失当的情况。这样,尴尬场面仍然可能降临到你的头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出现令人难堪的局面呢?运用必要的试探方法,就成了交际临场时避免尴尬的选择了。常见的方法有:

1.推理判断法

当你有具体想法时,并不直接提出,而是先提一个与自己本意相关的问题,请对方回答,如果从其答案中自己已经得出否定性的判断,那就不要再提出自己原定的要求想法,这样可以避免尴尬。比如,有个女青年买了块布料,拿回家后看到售货员找的钱不对。但是,又没有把握是人家错了,于是她找了回去,问道:“小姐,这种布多少钱一米?”对方答后,她立即明白是自己算错了,说了句“谢谢”,满意地离开了商店。看来这个女青年的处理方法是明智的。

2.自我否定法

就是自己对所提问题拿不准,如果直截了当提出来恐怕失言,造成尴尬,这时,就可以使用既提出问题,同时又自我否定的方式进行试探。这样在自我否定的意见中,就隐含了两种可能供对方选择,而对方的任何选择都不会使你感到不安和尴尬。比如,有一位年轻作者在某刊物上发表了两篇小小说,可是收到相当于一篇的稿费,他想这一定是编辑部弄错了,可是又没有把握。他担心直接提出来,如果是自己弄错了,被顶回来那就太尴尬了。于是,他这样提出问题:“编辑先生,我最近收了20元稿费,这一期上刊登了我两篇稿子,不知是一篇还是两篇的稿费?如果是两篇的那就是我搞错了。”对方立即查了一下,抱歉地说是他们搞错了,当即给以补偿。这位作者是用了一些心思的。他把两种可能同时提出,而且是把自己的想法作为否定的意见提出。这样即使自己搞错了被对方否定,也因自己有言在先,而不会使自己难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当自己拿不准的时候,不要武断地提出否定对方的要求,最好使用推理判断法,先摸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不迟。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处理问题易于冲动,情况没有搞清,就向人提出挑战,结果是自己错了使自己陷入窘境。比如,有的人买东西,自己没有算清楚就对售货员说:“你少找我钱!”等到人家一笔一笔算清楚了,证明人家没弄错时,就会反过来戏弄他们,那就尴尬极了。

3.开玩笑法

有时还可以把本来应郑重其事提出的问题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出来,如果对方给以否定,便可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开玩笑,这样既可达到试探的目的,又可在一笑之中化解尴尬,维护自己的尊严。

有一位同事到一个经理家做客,看到他家有一台彩色电视机,因当时的彩电很紧俏,便想请他帮忙,但又怕人家不给面子,于是就用打哈哈的方式说:“好啊,你们都看上彩色的了,我还在黑白时代呢,能不能帮忙也弄一台,大经理?”经理为难地说:“哎呀,你还不了解行情,现在是一台彩电,要搭十台黑白的呢!……”他见此情形,马上说:“瞧把你吓的,我不过和你开个玩笑,你就是给我买,我也没那么多的钱!”就这样他适时转弯,避免了遭到拒绝尴尬。这种打哈哈方式,真真假假,同样也可进可退,在熟人之间较为多用。

4.打电话法

打电话提出自己的要求与对面提出有所不同,由于彼此只能听到声音而不见面,即使被对方所否定,其刺激性也较小,比当面被否定更易接受些。比如,有位作者写了一篇稿子,等了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于是就打电话询问结果:“编辑先生,我想问问那篇稿子的处理情况……”“噢,是这样,稿子已经看到了,我们认为还有些距离,很难采用……”“是这样,我会再努力的。”就这样他在较为平静的气氛中,接受了一个被否定的事实。

5.触类旁通法

当你想提一个要求时,还可以先提出一个与此同属一类的问题,试探对方的态度。如果得到肯定的信息时,便可以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对方的态度是明确的否定,那就免开尊口,以免遭到拒绝出现尴尬。比如,有一位干部打算调离本单位,但又担心领导当场给予否定,或给领导留下坏印象,以后不好工作。于是他这样提出问题:“书记,咱们单位有的青年干部想挪挪窝儿,你觉得怎么样?”书记说:“人才流动我是赞成的。”他见书记态度还可以,于是进一步说道:“如果这个人是我呢?”“那也不拦,只要有地方去。”这样他摸到了领导的态度,不久,他正式向领导提出了调动的申请。用触类旁通法进行试探,其好处是可进可退,进退自如,在交际中有广泛的用途。

6.顺便提出法

有时提出问题,并不用郑重其事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显得过分重视,至关重要。一旦被否定,自己会感到下不来台。而如果在执行某一交际任务过程中,利用适当时机,顺便提出自己的问题,给人的印象是并未把此事看得很重,即使不满足也没有什么感觉。比如某业务员在与某厂长谈判,谈判告一段落时,向对方提出一个问题,说:“顺便问一句,你们厂要不要人?我有个同事想到你们这里来工作。”厂长说:“我们厂的效益不错,想来的人很多。可是目前我们一个人也没有进。”“噢,是这样。”在对方的否定答复面前,他一点也没有感到尴尬,但是已达到了试探的目的。试想,如果一开始就以郑重其事的态度向对方提出这个问题,并遭到对方的拒绝,那现场的气氛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顺便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自己要说明的真正意图,但是,由于使用这种轻描淡写方式顺便一说,就使自己变得更主动一些,有退路可走,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对方否定而造成的心理失衡。

最后需要提出的是,避免出现尴尬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和面子所采取的一种策略性手段。然而,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应更多地研究一些在被对方否定情况下,如何运用交际的技巧,扭转败局,争取最后的胜利。

请将不如激将

在求人成事时,有时求人者会采用刺激对方自尊心的做法。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求人成事者为了让对方动摇或改变原持的立场和态度,利用一些略带贬损意义的、不太公正的话给对方罩上一顶“帽子”,而对方一旦被罩上这顶帽子,就会激起一种极力维护自我良好形象的欲望,从而用语言或行动表示自己不是这样,自动地去改变原持的立场和态度。求人成事时,激将法可分为两种:直接刺激与间接刺激,通过刺激其他人,从而影响对方。

面对自以为是、欲显示其优势的对方,与其正面攻击,不如“冷落”他,将其搁置一边,使其优势和锋芒受到抑制,从而使其愤怒失态。

某化工厂要建一幢大楼。许多工程队竞相承包,但经过筛选后只剩下甲、乙两个工程队。双方势均力敌,都想赢得承包权。究竟包给哪一方?厂家不好决定,只好约请双方各派三人公开竞标。

于是双方厉兵秣马、积极备战。甲队探知乙队三人中有两人才识平平,而另外一人是技术员,他不仅具有丰富的建筑知识和施工经验,而且很有口才且相当自负。要取胜这样一个人,正面和他论争显然不妥,于是甲队采取了一些策略。

双方一见面,甲队三人都颇为热情地向乙队中那两人致意和问候,而对那位欲显示其锋芒的技术员则有意忽视、冷落。果然,这一举动令那位技术人员十分不快。接着他们又恭敬地对那两人说:“二位的大名,我们是久仰了。知道你们在咱们建筑行业都是独当一面、多才多艺的大能人,今天二位来参加,我们真有点诚惶诚恐,还望二位高抬贵手啊!”站在一边的那位技术员,听了这些话,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心中的怒气直往上冒。

当竞标开始,甲队又抢先谦恭地对那二人说:“我们早就想听听二位的高见,今天正是一个好机会,还是请二位先指教吧。”

不等二位开口,那位愤怒到极点的技术员忽地一下站了起来,说:“好,你们有本事!你们谈!”随即拂袖而去。剩下那两位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是好。厂家见此,说道:“这样的技术员,我们怎么能信赖呢?”于是厂家同甲队签订了承包协议。

协议刚一签罢,那位技术员便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连呼:“我们上当了!”然而,一切都晚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时,往往会引起人的激情爆发。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情感状态,一旦激情爆发,人的意识范围就变得狭窄,难以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情况,从而引发过激行为、导致不良后果,那位技术员的表现正是如此。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写建安十三年秋,诸葛亮孤身至吴,贯彻“联吴抗曹”的战略,靠的就是妙言激将之术,巧服周瑜的。

一天晚上,鲁肃领着诸葛亮来见周瑜,周瑜出中门迎人,叙礼之后,分宾主坐下。鲁肃先开言对周瑜说:“现在曹操率领大军南侵。是和还是战,我们主公决定不下,说要听将军您的意见,不知道将军您是作何打算?”周瑜答道:“曹操以天子为名,其师不可拒。且其势大,未可轻敌。战则必败,降则易安。我意已决,来日见主公,便当遣使纳降。”不难看出,周瑜在这里是以诈言降曹的反话,挑拨诸葛亮,欲使诸葛亮来求自己。

一向憨厚的鲁肃听周瑜如是说,感到大为惊异,立即驳斥说:“君言差矣!江东基业,已历三世,岂可一旦异于他之?伯符遗言,外事托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卫国家,为泰山之靠,奈何从懦夫之义耶?”诡谲的周瑜说:“江东大郡,生灵无限;若罹兵革之祸,必有归怨于我,因此才决计请降啊。”鲁肃急了,争辩说:“不对呀,以将军之英雄,东吴之险固,曹操未必能够得志。”他们二人互相争辩,诸葛亮听在耳里,早已胸有成竹,只是袖手冷笑。

看到诸葛亮不为所动,周瑜问道:“孔明先生笑什么呢?”诸葛亮答道:“我不笑别人,只是笑子敬不识时务。”一句话,把个老实的鲁肃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先生怎么反而笑我不识时务呢?”诸葛亮说:“公谨主意欲降曹,甚为合理。”为什么说合理呢?诸葛亮论证道:“曹操极善用兵,天下无人能挡。以往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他对敌。而今这些人都被曹操灭了,天下再没有人敢与他对敌了。只有刘备不识时务,硬与曹操抗衡,而今落得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至于国家命运危亡,可以归之于天命嘛,有什么值得顾惜呢?”

在这段话里,诸葛亮大贬周瑜,说他不敢与曹操对敌,不仅根本算不上英雄,而且是那种只知保妻子,全富贵,屈膝投降的小人。这一下,就使得周瑜难以忍受。但诸葛亮觉得还不够,又进而进言说:“我有一计,不用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需亲自渡江,只需派一个使者,用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二人,百万之众就会卸甲卷旗而退。”周瑜听到这,止不住问道:“用哪两人可退曹兵?”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造了一个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充实之。曹操本是好色之徒,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大乔,小的叫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经发誓:‘我有两个愿望,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矣!’今天曹操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不过为此二女罢了。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曹操得此二女,必然称心如意,班师回朝。这是范蠡献西施之计,为什么不快点办呢?”

周瑜问:“你说曹操想得二乔,有什么证据吗?”诸葛亮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曹操曾命其作赋,也即是名作《铜雀台赋》,赋中的意思,就是说他家合该为天子,立誓娶二乔。该赋因文辞华美,我还能背诵:‘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共。……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诸葛亮的一番话,说得周瑜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道:“老贼欺我太甚!”诸葛亮却急忙站起来劝说道:“以前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子呢?”周瑜说:“你不知道,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之妇,小乔就是我周瑜的妻子呀。”诸葛亮故意装作惶恐之状,说:“我实在不知道,失口乱言,死罪死罪!”周瑜说:“我与老贼誓不两立!”诸葛亮进一步激他说:“事情须三思而行,免得后悔。”

在诸葛亮的智激下,周瑜极其感奋,意志坚定起来,朗声发誓:“我受孙伯符委托,哪有屈身降曹的道理?我早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也不会改变志向,望你助我一臂之力,共破曹贼。”至此,诸葛亮采用移花接木之术,巧借谐音,将诗句中的“二桥”轻划在“二乔”身上,智激周瑜,达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