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教程
26322900000023

第23章 市场理论(4)

四、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1)在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上,竞争企业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垄断竞争企业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这是因为在竞争市场,每个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面对的是具有无限弹性的需求曲线,企业的产量确保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这说明从社会的角度看,企业的产量水平是有效率的产量,资源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是最优的。而在垄断竞争市场,产品的差异化与企业有一定的市场控制力量,企业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由于价格较高,一些对物品的评价高于边际成本但小于价格的顾客买不到物品,这说明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角度看,企业生产不足,垄断竞争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2)在生产能力的利用方面,竞争市场上的自由进

入使企业的产量在平均成本最低的水平,该产量为企业的有效规模。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一直达到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一点上,这一点时的产量小于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这说明垄断竞争企业的产量低于有效规模,企业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成本都比完全竞争市场高,而产量比完全竞争市场低。但这并不能得出完全竞争市场优于垄断竞争市场的结论。因为垄断竞争市场的低效率与企业产品的差异化使企业拥有一定的垄断力量有关。若要使所有的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将充满着毫无风格和个性而言的同质产品,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所以,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从消费者福利的角度看问题,虽然垄断竞争企业的生产效率较低,但消费者可以得到丰富多彩的有差别产品;而企业由于生产差别化的产品在短期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从而激发了企业在长期内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愿望,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利的。因此,为了更多创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放弃部分效率是值得的。

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

上一节我们介绍的垄断竞争是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结构。本节继续介绍介于竞争和垄断之间,但是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市场,这种市场被称为寡头垄断。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与特征

寡头垄断是指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在寡头市场上,少数几家企业供给该市场大部分产品,这几家企业的产量在该市场的总产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所以对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世界石油市场:中东少数几个国家控制了世界大部分石油储藏。现实经济中很多行业具有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例如汽车制造、家电、石油、钢铁、通信、航空、超市零售等行业。因此,寡头垄断市场是经济社会十分重要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业内的企业屈指可数。当企业数量很少的时候,它们的产量在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因此对市场具有明显的影响力。

(2)进入障碍。寡头垄断市场的企业数目少,每家企业的规模很大,其他企业的进入相当困难,因为新企业在生产规模、资金、信誉、原材料、专利等方面很难竞争得过原有企业,也就难以进入这种行业。

(3)企业之间相互依存。这是寡头垄断市场最显著的特点。由于寡头垄断市场企业为数不多,每个企业都要考虑到其他企业的行动,因为每个企业的利益都要受到其他企业行动的影响。一个企业在价格、产量上的变动、新的研究开发计划及广告等活动都会影响其他企业的利益。其他企业不会不对这些行为作出反应。所以,在每家企业作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成本和收益情况,还要考虑到竞争对手对它的决策的反应。它们制定的竞争策略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他企业采取的是什么行动。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具有刚性,即当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价格却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寡头市场上,一旦价格决定之后,就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在钢铁、汽车等寡头市场存在。例如美国的钢轨价格从1901年到1916年,一直稳定在28美元一吨,从1922年到1933年,一直稳定在43美元一吨。美国经济学家P.斯威齐1938年提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

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有两个基本假设条件:当一家寡头提高价格时,其他寡头为了增加自己的销售量并不提高价格;当一家寡头降低价格时,其他寡头为了不减少销售量,也降低价格。

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为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刚性现象提供了一个较合理的解释。但是该模型也有一些缺陷,那就是它只能解释寡头的短期定价问题,无法说明最初的均衡价格是如何确定的,遭到了学术界的批评。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与价格的决定

寡头市场中的企业如何对待其他企业呢?一般来说有两种选择,即勾结或者竞争。

寡头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使得它们有可能相互勾结起来。形成一个像垄断企业那样的整体,并像垄断企业一样确定产量和价格。这样,它们就可以联合获得最大的行业利润。但是,由于每个寡头只关心自己的利润,寡头之间又有相互竞争的倾向。勾结和竞争是相互矛盾的,寡头之间为获得更大利润份额的竞争越激烈,它们共同从市场中得到的行业利润越少。这使寡头之间的联合很难维持垄断的结果。因此,寡头市场可分两种类型:有勾结的寡头和无勾结的寡头。

1.有勾结的寡头

寡头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产量和价格决策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避免在价格战和争夺市场份额中造成各方俱伤的局面,寡头企业有强烈的倾向趋于联合,这种联合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组织卡特尔,另一种是实行价格领先制。这里只介绍卡特尔。

卡特尔是指有正式协议的勾结,是采取共同行动的企业集团。参加卡特尔的成员愿意放弃对价格和产量的单独决定权,他们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就价格、产量、广告支出等方面达成一致,采取共同行动,以获得各成员共同利润的最大化。一旦寡头企业之间形成了卡特尔,卡特尔就可以像一个垄断企业那样行动,使得行业利润最大化。

寡头之间的勾结表明,寡头企业希望形成卡特尔以赚到垄断利润,但这往往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卡特尔这种勾结形式要求所有成员把产量限制在自己的份额以内,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卡特尔成员的利己之心使他们可能采取欺骗其他成员的手段,私下违背卡特尔的产量和价格协议,比如私下降低价格,增加销售份额等。这种行为最终会导致卡特尔的解体。因此,卡特尔的稳定是以很高的道德要求为基础的,以理性人为假设的经济学理论通常认为卡特尔是不稳定的。而且,这种公开的勾结常常是被法律所禁止的。我们将在第八章专门讨论法律对垄断的约束问题。

2.无勾结的寡头

经济学常以对策论为理论工具,分析不合作的寡头竞争。对策论可以分析寡头企业在以不合作的态度相互竞争时,它们各自采取的自认为的最优策略,企业之间的策略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最终导致的市场结果。

寡头之间的价格竞争常常会导致两败俱伤。在寡头企业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它们的产量通常大于垄断企业的产量,其价格低于垄断企业的价格。但其产量和价格永远不会达到竞争市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