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教程
26322900000024

第24章 市场理论(5)

参考资料:博弈论:囚犯的两难处境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它是研究人们在各种战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的一种决策理论。战略是指每个人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这种行动会作出什么反应的状况。由于寡头市场上企业数量很少,每家企业都必须按战略行事。每个企业都知道,它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它生产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企业生产多少。在作出生产决策时,寡头市场上的每个企业都必须考虑到它的决策会如何影响所有其他企业的生产决策。因此,博弈论对理解寡头的行为十分有用。

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是“囚犯的两难处境”。这个博弈说明了即使合作对双方有利,维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犯的两难处境是一个关于两名被警察捉住的犯罪分子的故事。A和B因入室盗窃而被捕,等待他们的是为此而判刑一年。警察怀疑此前未破的一些盗窃案也是他俩干的。但是没有证据。于是警察把他们两人分别关押审讯。他分别告诉每一个囚犯:若两人都不承认,各关押一年;若两人都坦白,则各关押8年;若一个坦白,一个不坦白,则坦白的人予以释放,不坦白的人判刑10年。

在这个博弈中,每个囚犯都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坦白或不坦白。首先考虑A的决策。他的推论如下:如果B不坦白,我最好的战略是坦白,因为我将被判释放。如果B坦白,我最好的战略仍是坦白,因为这样我将被判8年而不是10年,因此,无论B怎么做,我选择坦白优于不坦白。在博弈论中,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战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战略被称为优势战略。在这个例子中,坦白是A的优势战略。再来考虑B的决策,B面临着和A同样的选择,而且,他的推理与A相似,因此,坦白也是B的优势战略。该博弈的均衡是,A和B选择坦白,各自被判8年。

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没有出现。利己的动机使他们共同选择了并非最优的策略。这说明两个囚犯之间的合作是难以维持的,因为从个人看合作是无理性的。

囚犯的两难处境说明了博弈论的运用,结果是一种“不合作”解,即两个人分别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决策时的结果。类似的分析方法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到夫妻吵架、邻里争端,大到国家对立、政策调整都可以用博弈论进行解释。经济学通常用博弈论分析寡头的经济行为。

案例分析:欧佩克和世界石油市场

“欧佩克”即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由世界主要产油国自8结成的一个政府间组织。在1960年最初成立时,欧佩克包括*朗、*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到1973年,又有其他8个国家加入: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和加蓬。这些国家控制了世界石油储藏量的四分之三。和其他卡特尔一样,欧佩克力图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协调,以通过控制产量来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从而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为此,欧佩克对石油生产实行配额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某些产油国石油产量减少,欧佩克将增加其石油产量,以阻止石油价格飙升。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根据市场形势减少石油产量。

然而,欧佩克并不能完全控制国际石油市场。首先,自实行原油生产配额制以来,欧佩克从未有效杜绝过其成员国的超产行为。欧佩克的成员受到增加生产可得到更大利润份额的诱惑,他们常常就减少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又私下违背协议。为限制成员国超产,欧佩克不得不一再调低生产限额,因此形成了一个“超产—限产—再超产—再限产”的怪圈。其次,欧佩克成员国的财政预算绝大部分依赖以美元结算的财政收入,在美元汇率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虽然欧佩克毅然决定按期履行减产承诺,但为减少美元汇率下跌造成的巨大损失,并非每个欧佩克成员国都愿意买单。现在,欧佩克依然每两年开一次会,但作为一个各怀想法的利益聚合体,欧佩克很难再通过达成或实施协议来控制产量和价格了。其成员国基本上是独立地作出生产决策。世界石油市场具有相当大的竞争性。在稳定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方面,欧佩克已不再能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本章小结

(1)在完全竞争市场,企业不能影响价格,企业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都是水平线并且重合。为了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由于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选择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因此,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它的供给曲线。在短期,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时,如果产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选择停止营业。在长期,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成本,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和可变成本时,企业将选择退出。在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长期利润为零。在长期均衡时,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生产,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成本,而且,企业数量的调整满足在这种价格时的需求量。

(2)垄断者是在其市场上为惟一卖者的市场。当一个企业拥有某种关键资源,或政府给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一种物品的权利,或者某一企业能比其他同行企业以较少的成本供给整个市场时,垄断就产生了。由于垄断者是其市场的惟一买者,它可以自行定价。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并且都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之下,也向右下方倾斜。垄断企业也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时垄断者根据需求量选择价格。与竞争企业不同,垄断企业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收益,因此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这时,一些对物品评价大于其生产成本的消费者不购买这种物品。垄断者提出可以通过根据买者的支付意愿对同一种物品收取不同的价格来增加利润。这种价格歧视的做法可以通过使一些本来不想购买的消费者得到物品而增加经济福利。

(3)垄断竞争市场有三个特点:许多企业,有差别的产品,以及自由进入。垄断竞争市场在两个方面不同于完全竞争市场。第一,每个企业有过剩的生产能力。这就是说,它在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运行。第二,每个企业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这使企业的生产不足,从而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在现实经济中,政府纠正这些低效率的能力是有限的。

4.在寡头垄断市场上,由于寡头企业之间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通常寡头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寡头通过形成一个卡特尔并像垄断者一样行事以使自己的总利润最大化。但如果寡头独立地作出生产决策,结果是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而价格低于垄断价格。

关键概念

完全竞争垄断、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寡头卡特尔。

练习与思考

(1)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2)鸡蛋市场是竞争的。每个农户每年生产1000斤鸡蛋。每斤鸡蛋的平均成本为2元,并按2.5元出售。A.一斤鸡蛋的边际成本是多少?B.这个行业处于长期均衡吗?为什么是或不是?

(3)举出一个政府制造垄断的例子。制造这种垄断一定是不好的吗?

(4)某公司考虑在一条河上建一座桥。修桥的成本为200万元。没有维修费用。下表表示该公司对桥的使用期中对需求的预期:A.如果公司建桥,它的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是多少?能是有效率的产量水平吗?为什么是或不是?B.如果公司关心利润最大化,它应该建桥吗?它的利润或亏损是多少?C.如果政府要建桥,应该收取多高价格?D.政府应该建桥吗?

(5)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是什么?在这样一个市场,如果一个企业推出一种新型的、改进的产品,对均衡价格和产量会产生什么影响?

(6)假设一个垄断竞争行业中的所有企业都被并入一个大企业,这个新企业会仍然生产那么多品牌吗?或者它只会生产一种单一品牌?请解释。

(7)如果双寡头达成共识的协议,双方都承诺按照协议行事,也都相信对方会守信,他们会把总产量定在什么水平?这是稳定的状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