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教程
26322900000046

第46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3)

三、市场均衡状态的变动

当决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因素发生变动时,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也会随之变动。

1.IS曲线的移动自发消费、自发投资、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其中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影响尤其重要,这两项为政府直接控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如果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和减少税收,这会增加经济中的总支出水平,IS曲线向右移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要受到货币市场的约束。

这是因为货币市场的影响。政府购买增加使国民收入相应增加,在货币市场上,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货币需求增加将带来利率水平的上升,在图形上,表现为均衡利率从r1上升到r2。利率上升会使商品市场上的私人投资支出减少,从而部分抵消了政府购买的增加,使国民收入的增加小于IS曲线的移动。这种情况被称为政府购买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在以后介绍政府经济政策时候会较为详细地讨论这一内容。

如果政府减少购买支出或增加税收,将减少经济中的总支出水平,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共同下降。

2.LM曲线的移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动。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LM曲线会由LM1向右移动到LM2,利率也会从r1下降到r2,利率下降会引起投资支出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从Y1增加到Y2。

如果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量,LM曲线会向左移动,将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减少。

3.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

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和货币供给量同时发生变动,则导致IS曲线和LM曲线一起移动,国民收入和货币的均衡也将发生变动。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政府增加购买支出使IS曲线由IS1右移至IS2,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从Y1增加到Y3,利率从r1上升到r2。可以看出,在中央银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增加幅度小于IS曲线移动的幅度。如上所述,这是因为利率的上升把一部分私人投资挤出了。为了加强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LM曲线由LM1移动到LM2,利率下降到r1的水平,被挤掉的投资支出部分得以实现,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到Y2。

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将引起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上升,同理,政府购买支出的减少将引起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下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引起利率的下降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反之,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将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减少。

四、IS原LM分析的政策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在公众的消费和投资既定的条件下,IS和LM曲线的变动主要取决于政府控制的变量。影响IS曲线的政府变量主要是政府购买和税收,通过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变动而使IS曲线移动的政策是财政政策。影响LM曲线的政府变量是货币供给量,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LM曲线移动的政策是货币政策。因此,政府通常可以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IS曲线和LM曲线,以便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

1.LM曲线的形状

尽管政府经常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活动,但是它们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并不一样,这取决于实施政策时经济所处的LM曲线的位置。

经济学家认为,LM曲线从左到右的变化情况是开始时接近水平,然后趋于上升,最后接近垂直。相应地,通常把LM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水平区域、垂直区域和中间区域。水平区域是LM曲线与横轴平行的一段区域。根据对货币市场的分析,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是因为货币需求处于流动性陷阱的状态。也就是说,当利率水平很低时,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时,人们对债券的投机交易不感兴趣,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就可能变得无限大。L2成为水平线,LM曲线相应的部分也将是水平线。因此,LM曲线水平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利率处于最低水平,经济处于萧条状况,因而这一区域又称为萧条区域。

垂直区域是指LM曲线与横轴接近于垂直的一段区域。此时利率很高,高到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可能更高,即债券价格不可能更低,所以公众将大量购买债券而不保留现金,使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投机需求完全无弹性,L2成为垂直线。这比较符合传统货币数量论关于货币与利率无关的观点。因此垂直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在古典区域,利率高,收入高,经济繁荣,通货膨胀较为严重。

中间区域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之间。此时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经济处于正常状况。

2.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可以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当经济处于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时,由于人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利率不可能再下降,这时如果运用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将LM1右移至LM2,LM2与IS1的交点几乎没有变化,国民收入没有增加,如果运用增加政府购买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将IS1右移至IS2,国民收入水平从Y1增加到Y2。这说明,在经济萧条的低收入阶段,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当经济处于LM曲线的古典区域时,由于人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为零,如果运用增加政府购买支出或者减税的财政政策,将IS5移动到IS6,结果仅仅是提高了利率,国民收入没有增加。但是,如果运用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使LM1右移到LM2,则利率较低,国民收入从Y3增加到Y4。这说明,在经济繁荣的高利率、高收入阶段,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当经济处于LM曲线的中间区域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当然越靠近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越有效,而越靠近古典区域,货币政策越有效。一般情况下,政府往往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这是因为,如果政府只使用财政政策,那么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但利率将上升,政府购买支出会挤出一部分私人支出,这会影响财政政策的效果,因此,政府往往同时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

本章小结

(1)投资是总需求中最活跃的经济变量。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是利率,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2)新古典投资理论认为,投资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资本的使用成本。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使用成本主要是利息率。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常常把资本的边际效率,也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的使用成本(边际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边际成本,企业会增加投资;如果资本的边际产量小于资本的边际成本,企业会减少投资;当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边际成本时,企业的资本存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3)利率的变动通过影响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和商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又称商品市场均衡曲线,表示在商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投资等于储蓄时,国民收入和利率成反方向的变动关系。LM曲线又称货币市场均衡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国民收入和利率成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4)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移动取决于自发消费,自发投资和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LM曲线的移动主要取决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5)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就是IS原LM模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在E点之外的其他各点或者只有货币均衡,或者只有商品市场均衡,或者两个市场都不均衡。

(6)当LM曲线不变时,投资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政府税收减少时,IS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反之,则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当IS曲线不变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LM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反之,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7)LM曲线可划分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部分接近于水平线。由于利率达到较高水平时,投机性货币需求等于零,LM曲线的古典区域部分接近垂直线。在处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8)IS原LM模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本章用它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实施政策时经济所处的LM曲线的位置。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在LM曲线的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在LM曲线的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关键概念

投资、投资出数、资本的边际效率、IS曲线、LM曲线、IS-IM模型、流动性陷阱。

练习与思考

(1)下表给出了一个企业四种不同投资计划的收益率:假设每个投资计划为100万元,当利率为以下四种情况时,企业的投资量为多少?第一,13%;第二,10%;第三,7%;第四,3%。

(2)为什么IS曲线向下倾斜,LM曲线向上倾斜?

(3)在下述情形中,IS曲线或LM曲线将如何移动?

第一,政府购买增加;

第二,投资者对前景感到悲观,从而减少自发性投资;

第三,政府增加个人所得税;

第四,货币供给增加;

第五,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4)根据IS原LM模型,分别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IS原LM不同配合区域内的政策效应。

(5)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政策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挤出效应,用IS原LM模型说明:第一,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零?第二,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1?第三,如何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