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来视往
26327400000012

第12章 上山砍柴

我没有真正砍过柴——但是我上过山,跟随着砍柴的队伍,做过“拾柴小工”!

跟随大人上山砍柴是一件比学校组织春游或者秋游更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一年砍一次柴,正好是学校放暑假的时候——那个时候,并不是全年都封山育林的,杂柴丛生的时候同意大家上山砍柴,也免去了林业局的人安排人力的费用,一举两得的事情。院子里面的大人在6月中下旬的时候就会商量上山砍柴的事情,正好是我们这帮孩子准备期末升学考试的那段时间。“好好考试,考得好今年带你上山砍柴……”大人们对孩子们说这样话的时候——不言而喻,允许你跟随上山砍柴是一种奖励!是一种荣誉!“你还太小,等明年带你上山砍柴……”有的大人会这样对家里年龄更小的孩子说话——上山砍柴于是还是一种资格!

一般上山砍柴都是家里的壮劳力,带上一个非壮劳力,所以制定的“条件”一般都围绕这符合这种劳动的要求而制定的,如果长子16岁,那就已经是壮劳力了,那是必须去的,甚至有一种必须参加劳动的义务——一般家庭是4个成员组成一支队伍,父亲,两个16岁以上的孩子,外加母亲(母亲属于非壮劳力),有的家庭人手不够的,可能还要请一个人,不付工钱,但是要请饭,管饱,然后能分一些柴火——更多的时候是请来家中的叔叔或者舅舅帮忙、也有请来成年孩子的同学或者朋友来帮忙的,管饭是固然,但是可以不要分出去一部分柴火,实在安排不了的,也有两个家庭“搭伙”的,各出一半人,砍回来的柴火平分——这里面的讲究想必只有当时的大人们自己知道要安排谁请谁跟谁“搭伙”。

柴,是“那个时候”很重要的燃料。一年砍一次柴,精打细算,最后要刚好够用一整年!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些家庭特别重视砍柴的原因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神圣的,虽然没有什么祭祀的程序,但是一旦几户人家商定了日期,做出了协同合作的承诺,那么就是一个集体,一支队伍,这个集体里面将产生“领导核心”——一般是最具有上山砍柴经验的中年人担当,冯知人就是这样一个核心,他带领的是三个已经成年的儿子,他的三儿子和罗家佬负责准备运输工具——四辆大板车(各自借用厂里的各两台,提前和车间主任约定)。这些工作都确定下来之后,各家的人都还要做各自的准备。

首先要准备砍柴刀。每一个壮劳力必须有一把砍刀,但不是每家每户都有几把砍柴刀的,不够的话要事先去借好,刀柄是不是结实?是不是上手?等等都要确认,临近上山砍柴的那几天陆陆续续要开始磨刀,先过较粗的磨刀石,最后过油石——磨得清光闪闪,涂上一层油用纸包好刀身备用——如果那几天正好遇到上门的磨刀匠,也会交给磨刀匠来磨,但是基本上由户主自己动手,磨刀的时候,大家都要来看,指指点点,直到大家异口同声确认过关为止。

其次是要准备竹耙。那个时候每年要上山砍柴的家庭基本上都备有一把竹耙,主要用来耙柴禾的——这是一个形状类似于“痒痒挠”结构类似于猪八戒使用的“钉耙”这样的农具。柄,一般是竹柄,也有的是木柄。各自从柴房里找出来,主要是确认是不是那里坏了?耙钉是不是完好?如果有耙钉坏了,一般自己就可以修理,找一段竹片,削成原耙钉的形状,前面弯曲部分再削薄一些,放在火上加热,使用外力一点一点完成直角,和原有耙钉相匹配就行——这样的“工艺活儿”是那个时候的孩子们喜欢围观的,那种兴趣和热情不亚于今天孩子们对电子游戏的喜爱。一把竹耙,2米左右长,修好了孩子们轮流抢着扛在肩膀上,很过瘾。如果竹耙坏的程度实在不行了,去沿河的竹匠铺买一把新的,也是全家倾巢出动去选购,确实难忘!

再次是准备其他的一些用品。比如解放鞋这样的胶底鞋,上山砍柴穿的劳动布汗褂(也可以是坎肩儿)。还有军用水壶,一般至少要准备两个,前一天夜里灌好凉白开。还要准备草帽——那个时候每个家庭都有好几顶草帽,草帽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后还有麻绳,不够长的话要多准备几根。另外还要准备一副柴挑子(主要用来挑运砍下来的柴禾,从山上挑到山下)——想想看:带着草帽、穿着劳动布汗褂或者坎肩儿、腰里别着砍刀、斜挎一只军用水壶、背一捆麻绳、挽了裤腿的咔叽布长裤、穿着发黄的解放鞋、拎着竹耙——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套装束,超过了现在的登山爱好者的全套装备!

最后要准备的就是上山砍柴的“砍柴饭”,这是在山上吃的。一般是家庭主妇单独完成,前一天夜里忙到很晚、精心烹煮——条件好一点的,做饭盒,“光荣牌”的铝饭盒,底层装满米饭,上面一层辣椒炒猪油渣,油煎荷包蛋……辣椒正当时令,猪油渣是家里这段时间猪肥肉熬油攒下来的,鸡蛋是刚刚换到的草鸡蛋!还有条件差一点的,煮红薯、蒸包子做花卷、摊鸡蛋……总之每个家庭里面会精心准备他们能做出来的最好的“砍柴饭”,对于城里人来说,这次回归农业生活的活动是神圣的!

相约上山砍柴的日子到了!凌晨三四点就陆陆续续有人起来了,站在院子当中刷牙漱口,也开始检查其他人家是不是也有动静、是不是起来开始做同样的准备了——他们按正常的声音说话、按正常的步子进进出出……事先确认上山砍柴的“名单上”所有的人都必须再次确认是否都已经到位、所有的装备是不是准备停当……在这样一个灰蒙蒙的时候,所有起来的人都参与同样一件事情——做上山砍柴前的所有准备!有些前日被同意带着上山砍柴的孩子如果因为还在睡梦中,那么就可以证明前日的“承诺”是一个来自大人的“善良的谎言”——他们只是为了安顿你的心,他们绝对不会叫醒你,会让你继续在睡梦中等待朗情的太阳照射你的屁股!你醒来会伤心地哭出所有的眼泪!

凌晨快接近五点,冯知人磕掉黄烟管里最后一锅烟灰说“走嘞……”的时候天已经要亮了。准备齐整的砍柴队伍出发了!四辆大板车、十六个人此时穿行在弄堂的石板路上,走上马路、向南山方向开去!送到院子口的各家人都往回走,这时候要是有已经被同意带着上山砍柴的孩子正好醒来——他的哭声连上山砍柴的队伍都能听得见……

太阳慢慢偏西而去,院子里比平时要安静的多!偌大一个院子,只零星有些声音偶尔传来——他们甚至不愿意多说话,因为他们都在等着自己的亲人砍柴归来。哭了一上午的孩子这个时候也终于明白了,他上山砍柴的希望只有留在来年,他甚至当即在心中许下了自己的诺言:来年就算不睡觉守一整夜也要跟随他们一起上山砍柴!(当然,到了来年,大人们觉得不应该带你上山砍柴的话,他们还会有其他的办法让你再等来年!)

参照往年,到了午后四点钟左右,院子里的人都走出自家大门、然后老老少少一起走出院子、一起走出巷口、一起穿过弄堂、一起来到马路边上——这个时候上山砍柴的队伍就要回来!除非出现意外,出现意外是他们不希望的;他们也不认为会出现什么意外——在他们心里,其实早就向山神祈祷过了,他们相信上山砍柴的所有人都将得到山神的护佑!是啊,正是这种深藏于心无以察觉的虔诚,每年都等到上山砍柴的人平安回来——看啊,那四辆大板车上堆得高高的柴禾证明了他们一整天的劳动!也证明了我们又一年的灶头火光不熄!远远地看着他们的缓缓前行就知道他们已经很累了,所有的人都冲到前面去帮忙推车——一路汗水淋漓!一路欢声笑语!

所有的柴禾都停放在自家的柴房门口时,劳作归来的人们站在院子中央冲凉,讲述着砍柴过程中的事情,不亦乐乎!他们还给留守孩子们带了更大的喜悦——毛栗子。因为上山砍柴顺便带回来的毛栗子让留守的孩子们彻底原谅了大人们前日的“欺骗”,大人们也用带回来的毛栗子真情地向自己的孩子们表达了不能带他们上山砍柴的“补偿情怀”!

上山砍柴——是那个时候盛大的节日!是今天心中永远的珍忆!

后来因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确实有一部分人富了起来,上山砍柴,不是院子里所有人家的愿望,这种劳动协作渐渐消逝——坚持到最后还每年一次上山砍柴的人家只有冯知人一家,到后来因为封山育林禁止砍伐,冯知人一家也放弃了……

我们每家每户的柴房,后面都不约而同地改建成了洗澡房。砍柴刀已经生锈了。竹耙或许已经烧了——记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