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龙大传:史前水怪真面目
26353700000036

第36章 海鳄也疯狂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是和鱼龙类一起游弋的海鳄类(又译海蜥类),海鳄类在分类上属于初龙次亚纲一鳄形目一中鳄亚目,主要由真蜥鳄类和地蜥鳄类(又译地栖鳄)组成,前者包括真蜥鳄、石鳄等,后者包括地蜥鳄、地龙等。

真蜥鳄生活在早侏罗纪的海洋中,长约3米。

它有一个排列着许多尖牙的、极其窄长的嘴,一旦闭上嘴巴,这些矛齿便形成了一个理想的夹子,能夹住光滑的鱼或乌贼。它可能靠扭动细长的身体和尾巴来游泳,游的时候,短短的前肢紧贴着身体以减少阻力。

典型的地蜥鳄身长2.7~3.4米,淡水祖先留给它们的盔甲等装备,现在反而束缚了它们的发展。于是,它们退化了身上的盔甲,取而代之是光滑的皮肤;脚则进化,四肢进化成了鳍状肢;尾部也变得又高又细,末端还发育出尾鳍,这个尾鳍的形状和鱼龙、鲨鱼很相似。可见,地蜥鳄的体形已经高度适应海生生活,再也不能回到陆地,所以其繁殖方式应该是卵胎生,也不排除一些较原始的种类回到陆地产卵。

从体形上来说,地蜥鳄比很多现代鳄鱼都要小,但却凶猛得多。地蜥鳄的身体是非常完美的流线型,尾巴长而有力,它靠身体左右摆动划水前进。地蜥鳄的食谱很广,从漫吞吞的菊石到庞大的利兹鱼,甚至连翼龙它们也敢捉。地蜥鳄会像现代鳄鱼那样静静浮在水中,只把眼睛和鼻子露出水面,一旦翼龙靠得太近,它们便闪电般发起突袭,把倒霉的猎物拖进水里。

不过,地蜥鳄虽然凶猛,但其防御能力并不强:为了减少水的阻力,它牺牲了鳄类常见的硬盔甲皮肤,这使得它们要时常提防滑齿龙的袭击。

此外,地蜥鳄除了上岸产卵外几乎不到陆地上来。

当它们的卵孵化后,小鳄要靠机智和勇气以及必不可少的运气爬回大海,开始生命旅程。

除了地蜥鳄,地龙也是一种高度进化的海鳄类,曾广泛分布于各浅海岸边。地龙与地蜥鳄同科,它们的生活习性相仿,一道繁盛于侏罗纪时期。地龙体长约2.5米,略小于地蜥鳄。

达寇龙最早于1852年被命名,但却很不完整。直到1996年,阿根廷国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盖斯帕里尼在阿根廷中部蒙都兹省的一个小博物馆发现了达寇龙的长达8厘米的大颅骨及其他骨骼化石,这件化石被挖掘出来后就一直闲置在这里。后来,盖斯帕里尼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保罗合作,进行后续研究,经费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提供。

2005年年底,盖斯帕里尼等人对外公布了达寇龙的一个新种——嗤迪尼恩达寇龙,它可能不是鳄鱼家族中体形最大的成员,但却是所有海洋鳄鱼中样子最为怪异的一种。

此次发现的达寇龙远比以前完整,尤其是其硕大的头部,古生物学家还戏称其为“鳄魔哥斯拉”。安迪尼恩达寇龙身长约3.96米,有兽脚类恐龙一般的巨大头颅,鱼一样的鳍和尾巴。安迪尼恩达寇龙口鼻部短而高,十几颗锯齿状的尖牙利齿森然排列,4只鳍状肢形似船桨。安迪尼恩达寇龙生活在距今约1.35亿年的早白垩纪热带海湾,纵横于太平洋中,以大型海洋动物为食,它可能会有规律地浮出水面呼吸,然后又潜入海中。

达寇龙的身体结构和那些生活在侏罗纪的其他海鳄类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他海鳄类的口鼻部一般都很细长,牙齿细密,并以小型鱼类与软体动物为主食。相比之下,达寇龙简直就是头海中暴龙,因为它竟然长着短钝的、子弹形的口鼻部,而且牙齿相对较少,这种奇怪的形态意味着达寇龙在吃滑溜溜的猎物——鱼类或者乌贼时相对比较困难。那么,达寇龙如何吃东西呢?盖斯帕里尼推测,它短钝的口鼻部和巨大的锯齿牙更适合切断较大的猎物,而不是去将整条鱼抓住,这意味着它的猎物很有可能是海洋中其他大型爬行动物或者巨大的鱼类,是当之无隗的海中霸主。

但到了晚白垩纪早期,海鳄类就被沧龙类、上龙类和蛇颈龙类赶出了生存的竞争舞台。除了天敌,当时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更替也或多或少地打击了当时的海鳄,在被动的环境和更发达的竞争者的夹击下,海鳄类很快就灭绝了,它们甚至来不及目睹恐龙的消亡。值得一提的是,海鳄类和现在的湾鳄没有什么关系,现在的湾鳄是某种淡水鳄迁徙入海的结果,真正意义上的海鳄类已经全部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