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的10大真相
26362100000012

第12章 领导力(3)

与温白克不同,贝内特是苏格拉底式的沟通者,擅长利用提问传递信息。他说:“领导人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就是他们问的问题。”

在年度计划会上,在线服务部总经理预计页面浏览量会增加。

贝内特问:“更多的页面浏览量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吗?”不。

“那是什么带来收入?”页面浏览量乘以某某再乘以某某。

“所以如果页面浏览量下降仍然能够有更多收入?”是。

“那么,核心的驱动力是什么?”……

贝内特问的这些问题,既循循善诱,是提问而非质问,又循序渐进,引导下属关注影响绩效的真正指标。

第三步,亲自领操——培养变革代理人。

贝内特和温白克都通过领导力培养项目,亲身影响一群人,把他们培养成变革代理人,通过他们来推动变革,影响更多的人。

贝内特亲自设计了一门领导力课程,并且亲自培训高层经理人,使他们能对其下属讲授这门课程。温白克设立了优利系统大学,亲自担任了领导力学院的院长,还尽可能亲身参与针对经理人的一些关键课程。

在贝内特的领导下,Intuit的文化,从过于民主、员工心中的旧文化,转变为顾客驱动、执行有力的新文化;并且在IT业萧条的大背景下,持续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曾经是软件业门外汉的贝内特,被誉为“技术领域最热门的CEO”。而温白克上任两年后就扭转了乾坤,被赞为“行业历史上计算机公司最具戏剧性的再生之一”。

变革,是“脱衣”之舞。

向帕卡德学习做海绵和奶牛

帕卡德是惠普公司的两个创始人之一,就是HP中的那个P。这个顺序是当时扔硬币决定的,他的名字在后面,并不说明他是从属者。他长期担任惠普公司的CEO,还当过一段时间美国的国防部副部长。他写的《惠普之道》(TheHP Way)一书,就是伟大的“惠普之道”的出处。

帕卡德是工程师出身,他是怎样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CE0之一的呢?答案是:他善于学习,善于从方方面面学习管理。

一、从体育运动中学习。

他在学生时代是个运动员,一个老师告诉他:争霸的两队往往拥有同等优秀的队员,这个时候,团队精神就显得无比重要;如果团队精神也旗鼓相当,那么拥有强烈求胜意志的队伍将会获胜!

帕卡德说:“我将此信条牢记在心,它在日后成为经营惠普的指导原则,即:集结最好的人才,强调团队精神,然后燃起他们必胜的信念。”

二、从同行讨论中学习。

他回忆起参加创办了另外一家公司的立顿组织的研讨会:“这些研讨会在1938年举办了几次。我记得好几次是有关物理现象的讨论,比如波动理论和量子力学。

我们同时也谈及经营哲学。在这方面,立顿相当保守,与众不同的是,他知道要维持一个公司的成长,就必须付得出所有的开销。从点点滴滴的谈话中,我学到了不少经营之道。”

三、从管理课程中学习。

“1938年秋季,我从斯坦福修习的商业法规和会计原理两门课程中,也学到很多东西。我选课的原因,是觉得这些知识会应用在新公司的管理上。回过头来看,它们确实是我上过的课程之中最重要的几门课程。”

关键不在于上课,而在于帕卡德善于选课,并且善于学以致用一因为学了商业法规,在几年之中惠普很少需要聘请律师提供服务;而会计管理课程则帮惠普建立了会计制度。

四、从实际管理中学习。

“创业初期,比尔与我必须事必躬亲。几乎每一件事都是要由我们自己处理一从发明、制造产品,到处理订单、包装乃至送货;从洽谈、销售,再到记账;从撰写广告,到下班时清扫厂房。一连串不同的经历中,我得到珍贵无比的经验,它不是在商学院所能学到的。”

当然,帕卡德不仅仅从创业经验中学习,他从一切实际管理经验中学习。帕卡德在创建惠普之前在通用电气工作过,惠普的著名的“走动式管理”,就起源于帕卡德在通用电气工作时解决一个问题的亲身感悟。

五、从休闲娱乐中学习。

他后来买了一个牧场:“充当牧场主人的经验,让我感到乐趣无穷,也从其中得到一二心得。每一季,我们都要把牛只从放牧区围圈集合,再赶进畜栏内。一路来到畜栏门口,但要引领它们通过栏门,又不会吓得它们一哄而散,这可是要有点学问。

“经过多次尝试与失败,我发现从牛只的后面,沉稳温和地施加压力最为有效。实际上,只要有一只牛决定通过栏门,其余的牛只就会很快地跟进。如果施压过重,牛只会惊慌,四处奔窜;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它们就会走回吃草的老地方。此番观察,对我的管理生涯助益良多。”

谁没有进行过体育运动、休闲娱乐呢?经理人又有谁没有管理实践呢?又有多少经理人没有学习过管理课程、没有参加过同行讨论呢?但是,很少有人能像帕卡德这样,做管理的有心人,从方方面面都能学到管理、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心得。

帕卡德就像一块海绵,善于吸收。不仅如此,他还像一头管理奶牛,吃进去的是杂草,挤出来的确是高营养的奶。

经理人要做海绵,做奶牛。

IBM的CEO该怎么当

1973年1月,加里成为IBM的CEO。已经退休的小沃森找到加里,要“传授他一些经验和教训,即使他是个MBA,也可能没有学过。世界上没有一本教科书可以教你懂得怎样担任IBM的CEO,最重要的经验都是父亲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我的”。

根据小沃森的回忆,他们“无所不谈”,从IBM的着装标准到怎么向国会游说等。但是在《小沃森自传》中,他真正强调的是以下三点。

一、自信而谦恭。

他转告给加里一句话:“外在表现像乞丐,内心感觉像国王。”这是老沃森告诉他的关于企业领袖应该如何举止的话。意思是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要言辞恳切,态度谦恭,内心却具有强烈的自信和独立精神。

这也正是《从优秀到卓越》中,管理大师柯林斯定义的“第五级领导人”的特征。有人问过柯林斯:最重要的领导力品质是什么?他说是“有意的谦卑”。有意的谦卑,就是胸怀雄心壮志,充满自信的谦卑。

自信和谦卑,是领导力的硬币的两面,对于商业领袖如此,对于政治领袖也如此。在尼克松谈论政治领袖的《领导者》一书中,他从另一个方面注解了老沃森的话:“有些领导人装出一副谦虚的样子,但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谦虚。谦虚是一种姿态,一种装饰品,正如麦克阿瑟把玉米芯烟斗作为装饰品、丘吉尔的昂首阔步只是一种姿态一样。一个人如果要像领袖那样克敌制胜,就必须相信自己。”

二、关心下属。

这是两代沃森都非常看重的:生日时给员工的妻子送花和书籍,亲笔写信告诉雇员他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我告诉他担任领袖的真正考验是怎样保持IBM的活力,不会变得冷漠和乏味无情,因为IBM现在的规模是如此庞大。”小沃森对加里说:“IBM是一家服务型企业,它的人情味越浓,员工和客户的反应就会越积极。”

在这里,小沃森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当时就定义了IBM是“服务型企业”,而失算之处是把保持活力等同于关心员工。小沃森最大的成就是把IBM改造成了计算机企业,他应该知道,变革才是保持活力的最好方法。

三、广泛结交。

“广泛结交是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履行的一项职责,不光要结交政治家,还要结交每一位有影响的人,包括报纸的出版商和其他企业的领导者。”

怎么做昵?“我告诉加里,最得体、效果最佳的办法是亲自出面。”实际上,加里并没有听从这一点,因为他不喜欢抛头露面,最初令小沃森颇为失望。

我同意小沃森的说法:“我坚持认为一父亲也持相同的观点,生意人对社会的进步负有责任,而不应该只懂得呆在办公室大赚其钱。”不管公司大小,其领导人都负有社会责任。对于IBM这样的大公司来说,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很巨大。

这三点法则,尽管有普遍的意义,但是形势变了,法则也要变。20年后的1993年,郭士纳成为了IBM:的CEO,准备挽救这个困境中的巨人。一天早上,他打开来接自己上班的汽车的车门,发现79岁的小沃森坐在里面,要陪他一起上班。

小沃森又给郭士纳上了一课。根据郭士纳的回忆录,小沃森对“我的公司”的现状非常气愤,在这需要力挽狂澜的紧要关头,他没有重弹那些关心员工、广泛结交的老调,而是强调了这样三点:(一)自上而下地变革。(二)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三)尽快行动。

领导力有四个要素:领导者、追随者、任务和环境。

领导力法则随这四点的改变而改变。从加里到郭士纳,尽管领导者、追随者和环境都变了,但是主要还是任务不同:加里的任务是继承,郭士纳的任务是变革。所以,小沃森强调的法则不一样。

小沃森不仅是领导力的高手,也是传授领导力的高手。

创始人兼CEO

有两项研究似乎说明,创始人兼CEO领导的公司表现更出色。

2006年4月17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最新的“财富500强”名单。其中,有27家公司仍然由创始人当CEO,包括苹果电脑(其实创始人乔布斯中途离开过,而且是被驱逐的)、联邦快递、Cardinal Health等,不包括戴尔、耐克、微软、星巴克这样的创始人已经退居董事长的公司。

那些创始人兼CEO领导的公司,比其他公司表现得更出色。从1995年底到2005年底,这些公司的股票的年均回报率是18.5%,比全部财富500强的平均回报高出7个百分点。同期,这27家公司的年均利润增长率是19.6%,而比全部财富500强的平均增长高出8个百分点。

另一项独立研究也呼应这个发现。学者****布雷赫分析了美国最大的2300家公司从1993年到2002年的业绩,发现其中创始人兼CEO的公司(总样本的11%)在股市上的表现比总样本平均每年高出8个百分点。

****布雷赫认为,原因可能有两点。

一是这些创始人更在意公司,因此更能放眼长远,而不采取短期行为。正如在1969年共同创立了全国金融公司的莫齐罗所说:“保姆对孩子无论如何不可能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研究表明,那11%的公司有更大的资本预算,在研发上有更大的投入。

二是这些创始人一般是业务行家,而非管理行家,因此不容易受到“多元化”并购的诱惑。

对中国的创业者的启示是什么呢?如果你认为启示是你应该一直身兼CEO的角色,那你就错了。《财富》杂志和****布雷赫的发现并不足以证明创始人兼CEO领导的公司就更出色。

《财富》调查的是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布雷赫调查的是美国2300家最大的公司。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无法做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创始人的能力不行,或者创始人的能力随着公司的壮大而遭遇瓶颈。

而最终做大了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更换了CEO。同样用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5.4%(27家)的由创始人兼CEO的公司进入了“财富500强”,只有11%的由创始人兼CEO的公司进入了美国2300强,所以,要想把公司做大,创始人最好不要兼CEO。做大难道不是业绩吗?

那么,为什么他们调查的那些公司在股市回报和利润增长上表现更出色?我认为,不是因为这些公司的领导者既是CEO又是创始人,而是因为这些公司的领导者更优秀。

如果他们不优秀的话,他们早就下台了。想一想,约九成最终做大了的公司都是在创始人下台后完成的。他们是少数集创业家、经理人和变革领导者于一身的人物。他们看得长远,他们不被诱惑,跟他们是创始人有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韦尔奇的管理“新法则”

对于杰克·韦尔奇来说,四年一个轮回。

2002年,当安然、世通崩溃,从而引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大企业CEO的质疑大潮之时,《经济学人》杂志5月4日的封面,是一尊坍塌的韦尔奇的全身塑像,大字标题是“偶像倒塌”。

2006后,当新旧商业模式交替和全球竞争加剧,美国商业界在反思自己的管理实践之时,《见才富》杂志在7月24日的封面,是以“禁止进入”的交通标志做框的韦尔奇的头像,大字标题是:“抱歉,杰克!”

这一次被放上审判台的不是他的道德,而是管理思想。

封面上还有三行小字:“韦尔奇的制胜法则/不再适用了/(但是我们找到了新的适用的七条)。”这七条新法则和七条所谓的来自韦尔奇的旧法则一一对应,除旧立新。

新法则一:敏捷为上。对应的旧法则是:大狗通吃。

新法则二:发现利基市场,创造新产品。对应的旧法则是:不做第一,就做第二。

新法则三:顾客至上。对应的旧法则是:股东至上。

新法则四:目光向外看而非向内。对应的旧法则是:精益而且精简。

新法则五:选用有激情的员工。对应的旧法则是:对员工排名,重用排名靠前的。

新法则六:挑一个勇气过人的CEO。对应的旧法则是:挑一个魅力过人的CEO。

新法则七:追求“灵魂”,即价值观。对应的旧法则是:追求“力量”,即利润。

《财富》的这篇文章站得很高,但是站不住脚。

首先,新法则并不新。比如第一条,就是“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管理专家天天念,至今已觉不新鲜。而强调顾客、激情、勇气和价值观又有什么新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