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战略
26365500000030

第30章 易经战略之战略管理篇(2)

企业的“决策管理”,正是一套以“借力用力”为主导的系统决策流程。下面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决策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扩张参与决策人的范围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以企业最高决策者为首,尽可能地增加决策参与者人数,让更多的人,提出更多的有效建议。(保密性决策例外)

除了本企业的决策参与人以外,可以向消费者、专家、合作伙伴等群体多渠道地征求建议。

第二,对决策群进行纵横分组

把所有的决策建议人,先按着从高层到低层的次序进行纵向分组,如:高管决策组、中层管理者决策组、员工层决策组;然后,再将每个纵层横向分组,如:中层A组,中层B组。最后,若干组中的每组设组长,进行决策建议讨论。(根据企业人数规模大小,可以适当增减讨论组的数量)

第三,筛选决策建议

每组群策群力,形成书面建议书,按规定格式,规定字数(字数尽量精而少)向规定部门递交。然后,基层决策组向中层决策组递交建议书,中层负责对建议书进行删减,然后合并中层建议书一并递交高层决策组;高层决策组对建议书进行再次删减后,剩余建议书,由企业最高决策者主持召开决策会议。

第四,最终决策

最后,由企业最高决策者,在诸多高管的决策建议中,进行最终决策。

另外,对于决策事件的讨论,应本着利弊、内外、远近等诸多因素进行阴阳两面的正反论证讨论。

企业对于有决策贡献的管理者或员工应给予奖励,这样既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利于发现人才,同时保障了决策机制的良好运行。

企业的重大决策,最终要由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作出。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仅仅具备自我决策问题的能力还是不够的,更要有组织大众来集体决策的组织能力与整合能力。一个人的智慧再高,充其量是具有了“深度”,但大众智慧,更能体现出个人无法替代的“广度”。

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互为因果的,深度可以扩充、驾驭广度,对广度具有“统帅”之功;广度可以开拓深度、支持深度,对深度具有“根基”之效。

真!正的圆满的智慧,其深度与广度是互不可缺的,深度为广度之“君”,广度为深度之“臣”,“君臣”的完美结合才可以成就圆融无碍的智慧。对一个具有卓越智慧的领导者来讲,已然具备了智慧的深度,但是智慧的另外一半——广度,必须要从大众那里来补足。因此,企业中最明确的决策,应来自于领导与大众的最完美结合。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企业中的决策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说谁的决策更加周详、更加正确、更加有可行性,那是因为决策者是站在了大众的智慧上,大浪淘沙、粗中选精,从而做出的英明决定。

三个中心指向的“扁平化”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灵魂是“方向”;“战术管理”的核心是“方法”。

以方向为管理的“灵魂”战略管理的灵魂是“方向”,因此,战略管理是遵循“方向”来进行管理实施的。而战术管理(常规管理)的核心是“方法”,是把控“方法”来进行管理实施的。

战术管理的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的。例如:总经理管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管理部门经理、部门经理管理员工。这样的管理模式,一层管理一层,不可越层进行管理,并以总经理为企业的最高权威管理者。

战略管理的管理模式是扁平式的。它以战略要素为中心点与方向,企业里所有的部门、人员、事件,直接隶属于战略要素,并由其“统帅管理”,没有中间的管理“隔层”。

战略管理的三个中心指向

战略管理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以市场为中心指向的战略管理

在企业的经营中,市场是企业生命的保障,就如维持人的生命的食物、水一样。假如一个企业没有了市场,企业也就不能维持生存。因此,市场是战略管理中的第一个中心与方向。

二、以竞争为中心指向的战略管理

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竞争对手“给予”的。竞争对手的强大,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命,而竞争对手的弱小,却直接“给予”着企业的发展。因此,竞争是战略管理中的第二个中心与方向。

三、以资源为中心指向的战略管理

资源是企业的“先天生命能”,如人的血液,当先天不足时,即使有后天的给养也难以具有强壮的力量。因此,资源是战略管理中的第三个中心与方向。

企业里谁的权力最大?

在企业的管理中,究竟谁的权力最大呢?很多人认为,企业里权力最大的是总经理、董事长,或认为权力最大的是企业的管理条款、规章制度,这些,固然在企业的管理中有一定的权力,但是,企业管理中真正权力最大的是:市场、竞争对手、资源。

因为,市场、竞争对手在主宰着企业的命运,主宰企业命运的,当然是企业里的最大的“权力掌握者”。假如企业的生命都不存在了,那么总经理也好,规章法度也好,又将如何行使其权力呢?这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因此,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一切人的管理、法的管理都是“第二位权力”,它们都将以市场、竞争对手、资源为“第一位权力”。用“第一位”去指挥、指导“第二位”,这是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对战略管理的实际操作导人,将不会“大刀阔斧”地改变原来的管理机制,只需去改变原来的管理意识,增设几个部门,便可以将战略管理的“灵魂”附入战术管理的“躯体”之中。

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意识上,只有正确地认识谁是主(第一位权力),谁是辅(第二位权力),使主、辅各得其位,才可以使管理工作走上战略管理的轨道,反之,倘若主、辅颠倒错位,那么管理工作将很难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

市场指向的战略管理如何进行?

客户应当是企业的最高“权力者”在战略管理中,以市场为指向的“市场管理”主要有三点:第一,目标管理

企业的目标管理,首先要有清晰而明确的市场目标规划。其次,要做到企业中天天有“具体目标”,人人有“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所有人的工作业绩评估,以完成个人、部门、企业的目标来进行衡量。对完成目标者要给予合理酬劳,对未完成目标者给予处罚乃至淘汰。

有人认为,“目标管理”有两大弊端:第一,会造成人员较强的流动性,留不住人。第二,对员工过于苛刻,缺乏同情心、包容心。

关于第一点,目标管理所造成的人员流动,其实,流失的主要是能力较差的员工,保留了能力较强的员工。目标管理机制的执行,必须要有奖励机制来保障。只有在完成目标后获得较为丰厚的薪酬奖励时,才能使人人都去自愿地追求目标。

企业要明白,当通过员工的努力为企业完成了目标,增加了效益后,那么企业为员工即使多支出一些酬劳,其酬劳也会远远低于企业多获得的利润。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目标管理有了奖励机制做保障,不仅不会造成真正的人员流失,反而会吸引来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于第二点,古人日:“恩里生害,害里生恩。”宽松包容的企业,会让一个不上进的人获得“一时”的工作,但也许会因此而让他丧失“一生”的工作。严格苛刻的企业,会让一个不上进的人丢掉“一时”的工作,但有可能会让他因此而获得“一生”的工作。

从员工个人角度来讲,被一个公司淘汰,不意味着被社会淘汰,被公司淘汰能够让他更坚强地成长,从而增强立足于社会的能力。从企业角度讲,对个体员工的宽松,会丧失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当企业已被淘汰时,员工何有不被淘汰之理?

在对员工的态度上,大爱若恨,大恨若爱。企业不仅要用“战略”的胸怀来对待员工的“爱恨”问题,员工也要用战略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问题。

第二,客户管理

企业应当知道,企业的利润乃至企业的生命是客户所给予的。

所以说,客户应当是企业的最高“权力者”。

如果企业中的全体员工在对待客户时,像对待自己的上司、老板那样,那么这样的客户服务一定是最优质的。

客户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优质的服务,客户服务的核心,是对待客户正确的意识观念。对于企业的服务人员来讲,发薪水的不是企业,而是客户,没有了客户,企业便没有了利润,又如何来发薪水呢?如果企业所有的人员都具有了这种意识观念的话,那么服务将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赢取客户,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战术行为,而是要将其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这才是客户管理的内在蕴涵。

第三,市场凋查研究管理

良好的市场调查与研究,是一个企业做好市场目标规划的基础。

因此,市场的调查研究是市场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企业决策的信息部。没有足够正确的信息,是不足以做出正确决策的。

对于市场的调查与研究,不仅是“现在时”,还是“未来时”,在这项工作中,既要调查市场现时下的客观现状,也要研究市场未来的走向。

竞争指向的战略管理怠么做?

在竞争战略中,一个有效的情报信息。能够决定一次大的胜利。

在战略管理中,以竞争为指向的“竞争管理”主要有三点:第一,竞争同行的“情报”工作。

当今已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情报”的时代,竞争对手的信息,是企业战略规划与战略决策的先决条件,没有了情报,企业的决策者相当于失去了一只“眼睛”。而据资料显示,当今世界500强企业,大多企业都有情报部门,主要用于对竞争对手的信息收集。

“情报”信息,在竞争战略中至关重要。比如,在一个城市中,有两个商场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双方无论是从规模、档次、口碑上都不分上下,在这种情况下,情报工作就体现得格外重要。

比如,A商场的一台彩电是5000元,而在B商场,同品牌同型号的彩电是5200元。出现这样的情况,便是B商场对情报工作的严重失职,也许它根本就没有做情报工作。

商场之间的商品竞争,价格不是不可以比对手高,但是,价格若要高的话,一定要有高的道理。比如,商场的装修比对方更高档,服务更优质,品牌更知名,这就高得有道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一定是企业由于缺少情报信息,在经营上造成的严重失误。

当消费者对比到B商场的一件商品比A商场的价格要贵时,他们在心里会认为B商场在牟取暴利,更进而会认为B商场其他的商品同样会贵。他们不仅因这一小事件而选择在A商场购买商品,并且会把这一购买意愿传递给他的朋友、同事、家人。由此可见,情报信息的工作在竞争中是多么的重要。

在竞争战略中,一个有效的情报信息,有时能够决定一次大的胜利,更何况是掌握了一系列的情报呢?因此,企业建立情报部门,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

第二,与竞争同行进行“参数”对照。

企业在获得同行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下一步便要将同行的信息参数与本企业的相关参数进行对照。只有在参数对照的前提下,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到企业自身各项工作的优劣标准。

比如,同行的成本参数、商品价格参数、人才素质参数、销售参数等。

第三,依竞争同行的“参数线”进行管理规划。

企业要依竞争同行的“参数线”来进行目标规划、人才评估、成本计算等管理工作。

比如,实力与本企业相当的竞争对手,其年销售额是5000万,那么,我方的年销售目标可以定到4000万吗?

本企业最好员工的销售业绩,每个月是200张单,企业也许以为这是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在竞争对手那里,普通员工的销售业绩,就是每月220张单,那么,本企业的“人才”还是人才吗?

本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以为成本很低,但是竞争对手的采购成本更低,这样,我们与对手同样价格的商品,是不是在利润上就已经落后于对手了?

因此,企业中各项工作的管理、规划、评估、计算,必须要放到竞争对手的“参数线”上来参照进行。

资源指向的战略管理怎么做?

不要为了赢得时间。反而丢掉了时间。

在战略管理中,以资源为指向的“资源管理”主要有三点:第一,时间管理。

在资源整合战略中,我们提出了时间是企业“最大资源”的观点,因此,在对资源管理中,时间的管理是核心问题,只有赢取了时间,才是在根本意义上赢得了资源。

解决时间问题,首先应解决企业中全体成员对时间的意识观念,应使全体成员认可“时间是企业最大资源”的基本理念。

在时间管理上有一个技巧:大的目标,将时间进行分段来完成它;小的目标,把时间进行集中来完成它。

例如,笔者计划在2007年要完成30万字书稿的写作,这算是一个较大的目标。笔者既要正常工作,还要完成不算小的目标,怎么办呢?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把30万字的大目标进行分解,把大目标分解到每一天中来。这样的话,笔者只要每天抽时间完成1000字,便完成了每日的小目标,那么,一年下来,30万字的大目标就能够顺利地如期完成。假若不是按这样的方法做的话,而是有时间就写一段,没有时间就放一段,那么,三五年怕是也完成不了这个目标。因而说,对待大目标,分解时间来完成,效率相对更高。

又如,笔者要参加某一管理论坛的演讲,这是相对比较小的目标。对这样的小目标,只要在提前几天的时候,集中时间做准备,则效果与效率会更好、更高,这是说小目标更适合集中时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