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说小康
26366000000021

第21章 怎样建设小康(4)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政策措施和总体规划,着力解决西部地区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路和重点是: 第一,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奠定西部发展的良好基础。一要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要继续加快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到2010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要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旎,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祖国西部绿色生态屏障。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邮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退耕还林到户”工程,支持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户沼气池、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产品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卫生、文化建设。

第二,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推进重点区域开发。西部开发的起点要高,要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围绕棉花、糖料、水果、肉类、奶类等特色农产品。促进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依托水能、天然气、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稀土等优势资源,努力发展有地方特色、有效益的产品和产业。建设沿江、沿边、高原、草原、雪山等特色旅游路线,加快把旅游业培养成为支柱产业。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黄金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培育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带动周围地区和广大农村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人才开发。结合西部地区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强科技能力建设,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科技支撑。重点支持基础教育发展,力争在几年内使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有明显进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强高等院校建设,抓紧培养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研究制定有利于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用好当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加快人才交流和培训,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改善西部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部资金。首先,要大力改善投资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识,消除行政垄断、地区封锁和保护,加强依法行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其次,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部投资。实行税收、土地和矿产资源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积极探索以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方式引入外资。积极争取多边,双边赠款优先安排西部地区项目。

第五,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政府要转变职能,加快观念更新,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快西部地区对沿海地区开放,推动东西部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逐步建立和完善西部开发的法律体系,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法律保障。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推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时,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至今方兴未艾。现代科技进步,具有明显不同于以往的科技进步的特征,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点:一是新科技发明发现的速度大大超过以前。

英国科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类的科学技术,19世纪每50年增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一倍;20世纪70年代,每5年增一倍;80年代每3年增一倍;预计到2020年,每73天信息量增一倍。二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速度大大加快。据统计,一项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19世纪大约为10年,20世纪前半期为5年,50~60年代为1~3年,80年代为数月,90年代为数天,21世纪可以达到数小时。三是综合应用,集成发展。现代科学研究不断综合着数学、基础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众多分支的新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如信息技术就广泛应用于生产、服务、军事、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等几乎人类社会各种领域。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主要内容和标志,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生产的增长和生活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以开发高新技术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和加强自己的实力地位。邓小平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做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次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技思想,1995年5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他说:“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科教兴国战略列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

科教兴国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把握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结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着眼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的关系。

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社会中,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必须利用国际资源,包括外国的先进技术。因此,我们要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国外先进技术向我国的转移。目前,世界先进技术近80%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我国引进先进技术的重点。但是,引进不应是目的,目的在于创新。

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必须把引进与创新结合起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迅速创建一个完整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科学技术,首先在一些重点领域力争尽快进入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