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说小康
26366000000020

第20章 怎样建设小康(3)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一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二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能遍地开花,盲目铺摊子,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使小城镇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三是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这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城市从来应当先有“市”后有“城”,规划小城镇要着重考虑这个问题。要以农产品加工厂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在小城镇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支柱产业。四是要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改革小城镇管理体制,尽快形成符合小城镇经济社会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要注意改变过去那种依靠“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等通过“翻牌”方式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做法,而要通过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切实提高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刺激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城镇化战略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过去20年我国靠改革解决了温饱,进入了小康,今后20年还是要靠改革调动亿万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农村基本政策,指出了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一是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基础。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把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可行而又富有成效的创新。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实现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二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关键环节。三要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构造能够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四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产业。同时,农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始终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一要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二要加大农业公共服务投入,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等,帮助农民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要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包括生产、运输环节补贴等,降低农民的生产流通成本。四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培养农村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具有长远意义。

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1年人口3.64亿人。占28.6%;国民生产总值182415亿元,占17.1%。西部地区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

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1999年3月,江泽民提出,要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6月,江泽民号召,要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决定,要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序幕。三年来,西部大开发方针正确,措施得力,进展顺利,效果显著。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在国际形势发生新的重大变化、我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时刻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

一、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这种差距还呈现出拉大趋势。2000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54美元,西部地区只有525美元。从消费能力看,东部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86元,中部地区为2000元,西部地区仅有1482元。目前3000万没有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80%左右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西部12个省区市中有9个收不抵支,大多数民族地区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不少地区连工资也保证不了。西部地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占在业人口的比重高达3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上述这些问题,不仅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且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西部的小康,全国的小康就难以巩固;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

江泽民指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一个振兴中华的宏伟战略任务。”“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77页)我国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充分利用西部资源优势,实现东西部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将发挥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将创造出大量投资机会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直接扩大我国内需市场,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西部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将为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促使经济资源在东、中、西部地区合理配置,提高资源总体运作效率。通过实旋西部开发,使东、中、西部地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经济格局,提高我国的生产社会化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有利于我们加快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步伐。

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进行,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实施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利于解决西部地区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很好的产业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全国的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东部的科技、人才和资金优势,对石油、天然气、稀土、有色金属、生物等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东部地区可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产业升级,向西部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输出产品、拓宽市场。东中部地区还可借助西部的高效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污染。这些都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有效地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全的根本保证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全国有50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我国的陆地边境线85%在西部。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有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实现经济繁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边防等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的大好局面,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千百年来频繁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约占80%;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7万平方公里,90%以上在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不少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问题也很突出。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也给东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尽快遏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搞好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对全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仅是解决西部地区贫困,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实现整个中华民族振兴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进入21世纪最初的五到十年,是西部开发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要开好头,起好步,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加快转化,特色经济初步形成,与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控制。这是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段即新世纪前十年的阶段性目标。

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党和国家确定了西部大开发的四条指导方针,即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二是坚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三是坚挣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四是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坚持全国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原则、长期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与发挥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