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手笔: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并购交易
26367000000032

第32章 另外50起大宗交易(3)

罗伯特·麦克斯维尔收购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8年)

麦克斯维尔及其麦克斯维尔通讯公司经过与别人竞争以超过对手5亿美元,即26亿美元的价格,将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收购。

接下来的几年麦克斯维尔一直拼命忙于应付巨额债务和其他并购交易。1991年11月麦克斯维尔神密地死于溺水。后来人们发现他搞了许多虚假交易以图隐瞒自己的财务状况:比如用自己的资产重复做担保、掠夺养老基金、虚报赢利记录等。在他死后一个月,其帝国走向破产,派拉蒙电影公司于1993年以5.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麦克米伦出版公司。

克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对纳贝斯克杠杆收购(1989年)

这宗金额高达250亿美元的交易几年来一直算是最大的企业收购买卖,也是最大的一起杠杆收购交易。1989年德崇证券公司为该交易承销的5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算是德崇最后的疯狂。

该交易由于报章杂志在显著版面的大肆报道,几本专著的记载和评论以及一部电影的演绎而永远被载入史册。交易最后,克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只能让投资者收支相抵。

三菱地产公司收购洛克菲勒中心(1989年)

洛克菲勒中心位于曼哈顿,由12座装修豪华的大楼组成。

它是在大萧条期间由洛克菲勒建造的。洛克菲勒中心算是日本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军美国买下的最大的“战利品”财产,也是最惨重的失败交易。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的价格从一家上市的地产投资托拉斯手中买下中心80%的产权。房地产的贬值搞垮了三菱地产公司的高杠杆资产结构(三菱欠托拉斯1.3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当租金下降时,三菱公司只是不再支付抵押金,将这笔数额达十亿美元的投资打了水漂。

波克希尔-哈撒韦收购关国航空公司的优先股(1989年)

沃伦·巴菲特差点在这起交易中赔了钱。如前面所述,巴菲特凭借对其每一笔投资的严谨分析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购买了几家面临收购威胁的公司股票。1989年他以3.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航空公司的优先股。但他马上就意况到这是个严重的错误。尽管他的公司波克希尔·哈撒韦长期搞投资,对担保风险有一定防范,但他没有考虑到,由于历史原因,美国航空公司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像美国航空公司这种开销巨大的企业肯定会受到激烈的竞争。后来美国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丧失,利润降低。到1994年底,波克希尔·哈撒韦把该项投资的资产总额销减到8900万美元。1995年该航空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了改善。波克希尔·哈撒韦将其资产值提高到原来的60%。巴菲特试图以半价将持有的优先股出售,但没人接手。幸运的是,后来美国航空公司继续复苏,实际上已经开始赢利。

时代公司收购华纳通讯公司(1989年)

这是华纳公司总裁史蒂芬·罗斯最成功的交易。他奋斗一生使一家连锁殡仪馆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娱乐公司之一。尽管是时代公司收购了华纳,但罗斯战胜了时代公司的管理人员,仍保持对企业大部分的控制。他同时还得到一笔价值2亿美元的补偿金。

对UAL公司失败的杠杆收购交易(1989年)

UAL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母公司)的几个高层管理人员想以高价收购该公司。银行家和财务顾问纷纷在协议上签了字盼着拿丰厚的佣金,但谁也没有真正考虑如何按照每股300美元的疯狂价格去融资。当交易宣布取消时,整个股市急剧下跌,达成了1989年和1990年的熊市。

赫舍尔·沃尔克交易(1989年)

这宗交易是体育史上最大的一起馈赠交易。达拉斯牛仔队以一位过时的球星——沃尔克,交换明尼苏达海盗队的五名正式队员和八名预备队员。牛仔队从中选拨出包括艾米特·史密斯等球员组成强队核心,赢得了1992年到1995年超级杯冠军。沃尔克在明尼苏达海盗队的最后3年合同期内只是偶而上场,也从没有跑过。1000码。海盗队在连续3个赛季的决赛中都以0比1败北。

最后在1991年赛季后将沃尔克剔除。

堪萨斯城皇家棒球队与马克·戴维斯签定无代理合同(1989年)

在职业体育运动没有代理商的时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交易,体育明星们签订了长期合同以后,才发现整个过程是个错误,马克·戴维斯就是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戴维斯曾经在旧金山巨人队作为投手服役几年,成绩并不突出。在1988和1989又作为替补投手效力于圣迪戈,渡过了辉煌的两年,在1989年赛季他救了44场球,并获得全美棒球联盟杰出奖(cy·Young奖)。堪萨斯城皇家队竞购争得了戴维斯,同意支付1300万美元让其服役4年,当时对于一名替补投手来说这可不算是一笔小数目。然而戴维斯在1988到1989赛季始终没有进入状态。在皇家队的3年中只救起7场球。最后亚特兰大勇敢者队在1992年收留了戴维斯(该队总经理约翰·苏尔霍茨起先促成了戴维斯与皇家队的交易)。在几场表现不佳的比赛后,勇敢者队放弃了戴维斯,戴维斯在其他3个球队混了几年后,于1997年解甲归田。

巴瑞·迪勒收购OVC家庭直销公司(1992年)

1992年初,巴瑞·迪勒在福克斯公司董事长位置退下来后,希望能找到一家既可以拥有又能管理的传媒企业。当年12月他被邀请到一家电视台的直销频道工作,同时以2500万美元获得该企业3%的产权。在他将公司形象大大提高以后(他大造声势要将以前工作过的派拉蒙电影公司收购,但没有成功),又在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过程中,买进迪勒的人(包括远程通讯公司(TCI)的约翰·马龙和康姆卡斯特(Comcast)的布莱恩·罗伯茨),然后又将迪勒卖出。康姆卡斯特公司和RCI公司在1994年以2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QVC家庭直销公司的其他部分。迪勒不到2年就赚了1亿美元,但失去了拥有一家广播网的机会。

保罗·艾伦出售“美国在线”股票(1994年)

保罗·艾伦是微软公司的创业者之一,同时又是美国在线公司的早期投资者,持有其25%的股份。在1994年,艾伦提出购买更多的股票,美国在线拒绝了他的要求。艾伦就将持有的股票抛出,挣了1亿美元,但他错失了美国在线长达5年的增长期。

到1999年,当时他持有的股票涨到了330亿美元。

维亚康姆收购百视达(1994年)

萨姆纳·雷德斯通试图将维亚康姆建成另一个大型娱乐联合企业,其中的一个举措就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百视达公司。

结果却造成资金流动枯竭、资产减少、公司管理层频频变动。由于每年亏损3亿美元,公司在1999年决定将部分资产分立,剥离给公共持股人,但人们对此反应冷淡。百视达公司上市仅6个月,市值就降低到区区25亿美元。

第一银行(Banc Olie)收购第一美国银行(nrst USA)(1997年)

第一银行通过并购成为银行界的巨头。在最后的几步行动中,和其他并购银行一样,似乎都犯了一些错误。第一银行以97亿美元收购第一美国银行,收购价超过市值的5倍,股价升值幅度达到43%。第一银行认定第一美国银行在未来几年每年将增长20%。然而考虑到第一美国银行的规模及其信用卡业务的竞争实力,这是绝不可能的。1999年“第一信用卡”业务部门先以低利率吸引客户,然后很快提高借贷利率,或是客户还本超过期限一天就提高借贷利率。这些手段减少了利润率,同时也失去了客户,结果导致第一银行(投入300亿美元后,与芝加哥第一银行合并,从Banc One改为Bank One)不良的财务报告,使其股票急剧下滑。

国民银行收购巴奈特银行(1997年)

1997年国民银行决定出资155亿美元收购巴奈特银行,这是当时最大的银行合并交易。(银行界的合并狂们此后又制造了3起大宗银行合并交易,包括不到一年后国民银行与美国银行的600亿美元的大合并交易。)考虑到付出的代价(超过账面价值的3倍)和国民银行低靡的股票,这起交易的结局在短时间内并不被看好。尤其是国民银行总裁休·莫克尔在回答一个问题时,更证明了这一点。有人问并购银行的代价是否过高时,莫克尔回答说:“让我们换个问题来问,要是不并购代价有多高?”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计划(2000年)

作为历史上最大的合并交易,最大的娱乐公司和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走在一起。两大公司合并后的市值可能会超过2500亿美元。投资者的消极反应如此强烈,以至于美国在线的资产总额转瞬间减少200亿美元。虽然在2000年8月后合并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美国在线的股票又跌了20%,双方仍然试图达成最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