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教育学
26367300000015

第15章 进行信心教育,让孩子快乐地肯定自我(1)

孩子的自我意识产生较早,非常留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当孩子感觉到周围的人包括父母爱他并尊重他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信心十足。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不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挫伤了孩予的自尊心,使孩子认为自己无能,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缺乏上进的动力,不用心学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

作为家长,一定要赏识自己的孩子,多夸奖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且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挫折,使孩子有足够自信的同时又不自大。

要教育孩子,必先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

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前提,首先应该对孩子具有真诚和科学的爱。这种爱是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依赖、鼓励、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体验。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真心赞扬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及时激励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孩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振作。

因此,作为家长,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们都应该眼含热泪地去欣赏他、赞扬他、信任他、鼓励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点,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帮助他们充分树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入成功的殿堂。

为了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家长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孩子每天的床上时间里抽出一段感恩时间,在晚饭前举行一个仪式,让每人说出一件他们要感谢的事,或者每天找一段时间谈论已经发生的好事。要经常谈论别人帮助你们的方法以及你们帮助别人的机会。鼓励他寻找方法让别人知道他欣赏他们或他们的努力,可以给他们写便条,或者当面告诉他们。

许多父母把赏识与赞扬等同起来,以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孩子:“你真棒!”事实上,赏识教育远远不是说一句“你真棒”这么简单。赏识首先应该是一种心态,一种欣赏孩子的心态。而赞扬只是赏识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把赏识的心态融入赞扬之中,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赏识的力量。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到赏识呢?

1.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杜鲁门的母亲微笑着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地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母亲的赏识。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

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

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表现,应该予以肯定。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始终记住一句话:“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世的命运。

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夸奖,孩子的信心之源

孩子的自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对孩子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家长,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美好的愿望,但要实现这一愿望并非易事。孩子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在这方面光靠老师的教导还不够,家长也要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要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将有益处。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一个人叫维克托,是塞里伯克利夫的人,15岁时,他的老师说他永远也不可能完成学业,建议他最好退学,并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维克托听从了老师的话,其后17年间,他东游西荡,做过多种零工。别人说他是个傻瓜,而这17年中,他的确表现得像个傻瓜。但在他32岁时,事情发生了惊人的转机。一项测试显示,他是个智商高达161的天才。猜猜随后发生了什么事?是的,他真的开始表现得像个天才了。从那时起,他撰写了几本书,获得了几项专利,并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且,被选为一个国际组织的主席,因为该组织的选举条件是智商必须超过140。显而易见,维克托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他的成功不是靠大量的知识,而是靠巨大的自信心。超智商让他变得更有信心,更有创造力了。当他用不同的眼光看自己时,开始表现得不同凡响了。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对于孩子,要舍得夸奖,要善于鼓励,要及时寻找孩子的亮点。

丧失信心的话、讽刺挖苦的话、不近人情的话不讲。

家长应该知道,“自信”是信心的基础。没有自信就谈不上信心。通过有效的夸奖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无论干什么事情,对自己缺乏自信,必然一事无成。反过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充满自信,对工作信心十足,那么他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百折不挠。

孩子的自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老师有效的夸奖。孩子的自信既来自于成功的体验,也来自于周围人的鼓励。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

夸奖不仅仅表明了父母、老师对孩子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位美术学院的高材生在回顾自己的艺术道路时,说:“我在幼儿园时一点儿也不喜欢画画,总觉得自己没有别人画得好,每次上图画课都要哭一场。记得有一次我只画了几个圆圈,心里真怕和别人比,可是老师却表扬我有三点进步:一是不哭了,能认真画画;二是画得快,一口气画了3。

只气球;三是有一只气球画得又大又圆。我高兴极了,从此变得喜欢画画了,而且摆脱了自卑的阴影,充满信心地踏上了成功的人生之路。”我们从这位老师身上得到的启示是,不光是老师,其实作为一名称职的家长也必须懂得: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自信心。

但是,夸奖孩子也要注意技巧,夸奖过分或夸奖得不适当往往会适得其反。有一位父亲,经常辅导孩子学习。一天晚上,孩子把父亲出的几道数学题都作对了,爸爸高兴地说:“你太棒了,够得上一个数学家了。”夸奖之后,父亲又出了几道数学题,满以为孩子会更努力地去做,可不料他只看了两眼就喊道:“我不做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问题就出在父亲的夸奖上。父亲用数学家的称号来称赞孩子,使孩子有些忘乎所以,可正当他满心高兴的时候,他看到父亲又留下的作业题颇有难度,自己恐怕做不出来,而做不出来,自己还算什么数学家呢?

父亲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奖使孩子对数学题望而却步了,他不敢再做下去,怕破坏了父亲心目中刚刚形成的“数学家”形象。

那么,家长怎样夸奖孩子才会达到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心而又不适得其反的目的呢?最好是了解孩子做事情的过程,把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夸奖孩子。例如,孩子在写完作文之后,你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这样说:“这篇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典故来作为文章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这个事例写得很详细完整,说明你做过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做的努力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世界上还能有比父母的理解更可贵的东西吗。

“口头表扬和精神鼓励固然重要,但是物质奖励也不可或缺。”很多父母都抱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如果能不时地给孩子来一些物质奖赏,就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与父母合作,并且让他们表现得更加优秀。因此,这些父母平时总是会留意寻找妥当的礼物,以便及时奖励孩子。

的确,物质奖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奖赏就如同贿赂,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此,物质奖赏既要及时,又要适当,不要把物质奖赏作为一项惯用的、例行的方法,更不要买十分昂贵的礼物来讨孩子的欢心。如果能够尽量自然地让孩子感受到物质奖赏的喜悦,那将是非常理想的状态。比如孩子喜欢吃果冻,妈妈可以提前买些果冻放在家里,等孩子有了值得夸奖的行为之后,就顺便拿些果冻给他吃。

总之,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怕写作文、没有朋友等。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及时鼓励、开导尤为重要,有时一句话“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夸”要注意技巧,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孩子表现得不好、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他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助孩子找一些原因,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