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解悟名家:与中联重科一起聆听
26368100000026

第26章 挣脱美丽的诱惑

在一个经济社会,除却道德因素,经济人与生俱来的逐利本性,也总是在短期与长远的利盈:中突中煎熬。对于多数”身形单薄”的中国企业。要“魁伟”如世界500强。还得精心“营养”补给、勤于“锻炼”——这显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在急于求成欲望的驱使下,有的企业采取某种经营策略。想让自己一夜”吃”成个“大胖子”。对此,经济学家忧心忡忡。2005年11月25日,“海归”经济学家海闻登临中联重科讲坛。对于湖南企业发展现阶段最难挣脱的多元化诱惑,细述弊端。

海闻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浙江杭州人,1 952年出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和译著有:《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转轨中的俄罗斯经济》、《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等。他曾于1 99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系“杰出助教奖”,1 997年被评为中国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挣脱美丽的诱惑

——海闻论企业多元化经营之弊

中国人的海尔情结

成为海尔式企业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梦想,海尔的张瑞敏是很多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楷模。通过经济学分析,海闻却认为,海尔模式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是不可倡导的。

来自市场的信息显示,海尔的86类产品中,除了冰箱、洗衣机两个传统产品仍具较高市场占有率,其他产品,如电视机、洗碗机、电脑、手机等销售并不出色,这即在一个领域著名的品牌在其他领域并不一定著名。事实上,海尔空调的声望并未能促使人们购买海尔手机;相反,一旦海尔手机出了问题,海尔空调和海尔洗衣机的销售,将反倒遭受负面影响。

在长沙,一些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中,希望触类旁通,成为多面手的企业,大多陷入多元化经营的泥沼,难以自拔。

海闻分析,追逐多元化的企业,一般认为小规模多元化发展会得到较高的短期资本回报,而且个别投资项目风险较低。尝试的结果却是,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丧失发展机遇,在国际竞争中导致破产或被兼并的几率增大。从战略上讲是非常危险的。

海教授认为,企业投资时不仅要看实际回报,还要从战略上看到机会成本或机会损失,尤其在全球化竞争中,多元化发展可能导致每一个产品都无法与国际化专业公司对阵。从国际竞争角度看,研发投入、营销投入等新增投资不仅仅是为求得发展,更是保卫大盘资产的手段。

做“微软”还是“好莱坞”

提到竞争的强者,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它们:微软、波音、福特,以及好莱坞、硅谷和麦当劳。

海闻认为,企业规模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即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前者是企业通过变动自身生产规模引起的,这在大型制造企业中较常见到,其相应的市场结构一般是寡头竞争或垄断竞争。代表人物有微软、波音、福特等。后者来自于企业之外,主要依托区域内该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其特点是企业规模不大,但数量很多,而且基本同质。代表人物有好莱坞、硅谷等。

海闻分析,选择内部规模经济模式的企业,成功的核心要素是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目前,长沙选择此类模式发展的企业居多,如中联、远大、力元等企业,借助其在国内同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将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居主导地位,成为湖南工业界内部规模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走外部规模经济发展道路的企业,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依托行业品牌的号召力,国内较具代表性人物如温州制鞋业,长沙动漫产业则初具规模发展的雏形。

从经济学分析,内部规模导致垄断经营带来的高利润、高市场份额等竞争优势显而易见;外部规模却能通过降低人员招聘和解聘、资源利用、品牌营销等成本,增强单个企业搏市实力,确保高额效益。

追逐多元化的根源

引起目前中国企业追逐多元化的根源,海闻认为,这主要基于六方面原因:首先是制度的原因。一方面,许多企业没有决策自主权,进入某个领域可能是行政决策的结果;另一方面,人为设置的行业进入壁垒,对小而全、分散投资也负有责任。

其次是市场经济不够完善,还存在不少高回报行业。许多企业被眼前的高利润所迷惑,纷纷想进入高利润行业。而一旦这些企业都进入了,行业利润就被摊得所剩无几。

第三是地方保护,这和我国现行税制有关。国家现行税制下,地方财政几乎建立在地方企业绩效的基础上,激励了地方政府办企业的热情,从而设置各种进入障碍以保护自己的“财税大户”,阻碍跨地区的兼并收购。

第四是金融环境。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企业扩张比较困难。

第五是缺乏有管理大企业才能的人才。即使企业能够成长起来,由于缺少能够实施有效控制的人才,企业同样会面临困境。

第六是观念问题。一方面,农民意识还广泛存在,表现为自给自足、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另一方面是创始人“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情结牢固,只要创始人在位,企业并购就困难重重。

免战时代的风向标

在中国古代,两方交战,一方“免战牌”高悬,可为缓兵之计。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则意味着一直置身世界贸易主战场局外的中国,已全面告别“免战”时代。到2006年,全球化的信息,将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海闻指出,经济全球化可以从消费: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体制趋同化三方面加以感受。

消费全球化体现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国界的逐渐消失,商品全球流动的自由度越来越高。一方面表现为贸易壁垒逐渐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表现为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消费全球化主要由生产者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的产品选择两个因素推动——规模经济对生产者十分重要,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赢利;科技创新周期缩短、信息化步伐加快,这使得企业短期横向规模扩张比专利保护下的长期规模积累更加重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偏好是多样的,没有一个国家能生产出消费者偏好的全部产品,因此国际贸易势在必然。

消费的全球化推动生产的全球化。目前,生产资源的国家属性正逐渐消失,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源全球利用和生产网点全球分布。生产全球化使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自由流通,其价格由全球市场决定,这迫使企业在世界范围寻找最便宜的资源,否则极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全球化意味着体制趋同。现在世界各国都处于改革状态,从政府干预过多走向市场、从保护走向开放、国有企业走向私有化。在竞争中,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开放的市场经济将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海闻认为,这个共同的游戏规则既是竞争的结果,也是公平竞争的保证。

规模经济与不经济

不论经济学论著、经济期刊,还是各级政府的决策文件,“规模经济”当属现阶段出现最为热辣的经济学词汇之一。海闻教授在讲授规模经济原理时,采用了一个状似平底锅的曲线图予以说明,该曲线反映了产品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发生变化的情况。

海闻将曲线划分为三段:第一段,沿坡线下滑至底端,代表经营管理成本随规模扩大而下降,收益增长大于投入增长;第二段,沿底线平滑延伸,代表随着规模扩大,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不变,收益与投入等幅增长;第三段,由底端沿坡线爬升,代表规模扩大带来经营管理成本大幅升高,收益增长小于投入增长。根据海闻分析,第一、二段出现在生产扩张的初始阶段,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这就是规模经济;第三段出现在扩展过渡阶段,体现为规模不经济。

海闻认为,目前,中国的行业现状表现为集中度低,每个行业都有很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绝大多数企业尚处于曲线的第一段,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效率。与此同时,企业家也需要从理论上廓清对规模经济的理解,即: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应在企业所能掌控的范围以内;提高规模的终极目的,不应是追求资产最大,而应是确保效益最优、竞争力最强。

清除企业技术壁垒

走出多元化陷阱,重归专业化正途,除了需从理论上廓清认知的关键,还需要进行技术上的必要准备,扫清发展障碍。海闻认为,对于国有、民营两类企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

产权是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主要指大型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是受歧视的,因为它被认为是非市场经济的“产品”,进行的是不公平竞争。公平、自由是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其中公平就是指在一个公平的体制基础上进行竞争,在产权上不能有政府因素起作用。海闻指出,现在许多国有大企业希望成为国家级、世界级企业,但在进入国际竞争前,一定要先把产权问题解决好。这不仅是为了有效,也是为了减少竞争中的麻烦。与产权同样重要的是合适的组织形式。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到现在还是家族制的。家族制有一些先天缺陷,这些缺陷在企业规模比较小时不明显,但它会妨碍企业进一步扩张;如果将目标定位于成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企业,家族制的缺陷将是致命的。

对于想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海闻的建议是:不能被眼前的一点资本赢利迷惑,一定要有战略发展的眼光。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不能只盯着国内同行看,而要盯住国际同行,因为后者可能在未来形成更大的威胁。对于希望企业做大的政府,应该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并购,关注资本市场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编一个牢靠的“篮子”

为规避投资风险,很多审慎的经济学家提醒企业家们——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海闻认为,在目前隋况下,中国企业界能拥有“一篮鸡蛋”者为数寥寥,要让为数不多的“鸡蛋”安然无恙,首要的是给自己编织一个扎实牢靠的篮子。

海闻所指“扎实牢靠的篮子”,就是专业化分工与生产。

在湖南经济发展现阶段,为眼前利益诱惑,从专业化生产起步后涉足多元化领域给企业带来的教训远远多于经验。固守空调主业的远大、中联,虽历经风雨而不改航线,始终成为行业翘楚。

海闻认为,专业化分工在规模经济情况下更加重要。规模经济说明产量越多,平均成本就越低。如果两个国家进行专业化分工,各自只生产一种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另一种产品,则两种产品的平均成本都会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工和交换实现了更高的社会福利。目前,作为主要贸易模式的行业内贸易所涉及的产品,大多是工业品和高档消费品,甚至还有高档服务产品。即使撇开高额固定成本(包括研发成本)不谈,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为了让消费者在众多功能相似的商品中选择你的产品,就要付出越来越高的营销成本,包括销售成本、广告成本等。这时,规模经济就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对于“强”的追求,海闻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后认为,虽然贸易各方的优势存在差异,但贸易总能使参与各方获得收益,最根本的是要弄清楚贸易的目的是什么。贸易的本质是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通过这些优势获得更多的收益。出口像个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你有什么特长就该发挥什么特长;出口农产品也好,出口钢材也好,出口汽车也好,出口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能获得多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