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解悟名家:与中联重科一起聆听
26368100000037

第37章 成大业若“烹小鲜”(1)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做大企业亦通此道。渴望做大而跃跃于跨国图强的湖南企业,走出国门却非如走出厂门般轻松,不要以为只要循着笔直的马路,按照红绿灯的指引,外加沿途交警有求必应的协助,即可顺利到达目的地。

国门之外,政治风云跌宕产生的“流弹”,随时可能在你行走的途中爆响;沿途路况,多半荆棘、陷阱棋布,间或鲜花丛生。倘若不明就里,冒失撞上风险与机遇,仅靠随机应变是不易把握或规避的。2007丰2月26日,广为公众熟悉的前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沈国放登坛中联重科。他作为“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来长的第三十六位嘉宾。

为湖南企业家“路演”走出去常选“道路”的走法。并以具传奇经历的前外交官的独特视角,诠释企业与强劲对手竞争中可借鉴的大国关系之博弈技巧。

沈国放简介

1952年出生,江苏人,1978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曾为外交部新闻司科员、中国驻尼泊尔王国大使馆随员、外交部新闻司随员、外交部办公厅秘书,先后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发言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大使,外交部大使,部长助理;现任世界口识出版社总编辑。在任常驻联合国大使期间,亲历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

成大业若“烹小鲜”

——沈国放论当代大国关系与中国企业走出去

核问题与商业“筹码”

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一个小且弱势的企业要与强势企业对抗或叫板,无异“鸡蛋碰石头”,自找苦头。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选择适当的策略,小企业也能找到可与老大抗衡的基点。沈国放关于当前朝核、伊核两大国际热点问题的分析,即为小企业与强劲对手谈判争取较多话语权给出了启示。

有关朝鲜、伊朗核问题的报道一直备受关注。沈国放分析认为,朝鲜从自身安全利益考虑进行核开发,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核”为“筹码”,以超强硬对付美国的强硬,以提高其国际地位;伊朗有过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时代,大国情结极强,面对逝去的辉煌,希望复兴,拥有强大且令世界谈之色变的核能力,似乎是其现阶段实现“咸鱼翻身”最立竿见影的手段。事实上,两核问题成为国际热点后,国际社会对于朝鲜、伊朗的重视与关注程度远甚于前。昔日对双边会谈持反对态度的美国,因朝核问题升温而态度逆转,对双边会谈大为重视起来。

大国关系中,核开发被一些国家用作以弱制强的手段,这对于世界安全未必是幸事;但在企业竞争中,掌握令对手不能轻视的核心技术,或者在市场终端布局上形成强大优势,这于规模尚小的国内企业对抗并制约跨国企业的“吞食”行动,却是颇为有效的策略,也是弱者与强者谈判时增加“筹码”的不二法门。

中国“意见”与钞票投资

在长沙,从“德国博世”、“诺基亚”、“日立”到“麦德隆”、“家乐福”、“沃尔玛”、“可口可乐”,这些跨国企业甚至世界500强纷纷落户,是近10年来国际资本逐年热投中国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由中联重科、远大空调制造的产品,一年比一年多地销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企业由观众、“跑龙套”

到争取到有名有姓的“角色”,这无疑是巨变,是令昔日国际产业界的“东家”们刮目相看的腾飞。

沈国放认为,世界经济环境走向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大国关系。当前的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其值得注意的两大要素是美国的全球战略计划和中国经济增强。国际关系上,中国因素影响力在上升。政治上,中国话语权分量更重,现在联合国安理会对重大问题投票,大家最关心两个国家的立场:一是美国,一是中国。经济上,不管地区组织,还是世界金融机构,都希望与中国合作。像瑞士“世界经济论坛”这个全球首屈一指的关于世界经济的论坛,每年一届都在瑞士召开,现在论坛主席却提出把夏季会议放到中国来,这足见世界经济界对中国的重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中国经济充满期待的“中国机遇论”流传的同时,“**********”亦并行于世。沈国放认为,这些对立的论调将伴随我国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

一方面,中国快速发展有利吸引外资、提供市场,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利益碰撞也将不可避免增多。他认为,对话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动辄制裁绝非明智之举。对于需要走出去的湖南企业,除了需具备跨国生存的经济与技术实力,还要充分研究目的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及变化趋势,及其法律法规、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并需逐步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企业高管。

利益天平上的“朋友”

国际交往有句俗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企业竞争亦是如此。当中联重科、徐工这些中国工程机械的“大哥大”面对像卡特彼勒等诸位强势跨国同行,该有怎样的态度与策略呢?沈国放关于大国关系之中美关系的论析,颇值得企业家借鉴。

众所周知,率先提出“**********”并妖魔化中国的是美国,现在,“中国吹捧论”的始作俑者亦是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最早支持伊朗开展核计划者是美国,现在最强硬阻止其核试验的还是美国。不管一种言论还是一个行动,其态度的选择依据必定是利益。沈国放分析认为,“9·11”事件后,美国对外战略将国家安全摆到了首位,今后至少两年,也许更长,美国对外的安全战略将主要还是反恐、防核扩散、遏制******极端主义势力三大重点,同时会努力改善与欧盟的关系,加强与日本的关系,对俄罗斯实施挤压。中美关系的基调则基本保持平稳状态,对话与合作的成分增加。

前面讲到,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美国意见和中国意见受关注程度已在伯仲之间。这种影响力的可比性,决定了彼此关系必定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抗衡。经济舞台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在中国本土崛起的大型企业(相比跨国企业可能还很弱小),在与跨国企业争夺此涨彼消的市场时,遇到正面打压或遭面慈心不善并购的可能性更大。对于前者,采取“肉搏式”血拼,显然不及扬长避短并调整与对方的利益均衡点,通过竞争力积累谋求在利益天平上争取到增多的分量;对于后者,需放弃在利益场寻找“救世主”的天真,也不要幻想在商战中能邂逅合己为人的“雷锋”,若接受并购,更需透彻研究对方直接及潜在的利益诉求,实现利益相关体之间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