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解悟名家:与中联重科一起聆听
26368100000006

第6章 让百姓成为财富的主人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长沙农村,曾经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贫穷家庭自产的蔬菜。即使多到吃不了。也羞于拿到市场变卖,换成可改善生活的钱币。当时。许多人还固守着”无商不奸”的偏见,以经商和积累财富为耻。尽管现在耻于谈钱论富各已在少数。但对于财富诸多问题的困惑仍普遍存在于企业界及民众心中。2004年3月19日,经济学家陈淮站在人本的角度。细述财富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困惑与误解。

陈淮简介

经济学家,1 952年2月生于北京,1 98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1 99;5年获研究员职称,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专家。现任******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于1 987年至1 989年在日本东海大学做访问学者,1 992年至1 99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工业化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人口就业理论等。

让百姓成为财富的主人

——陈淮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人定胜天”的反思

凡20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一定对于我们这个民族“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以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一类“人定胜天”的思想记忆深刻。事实上,这种自以为人是万物中心,不管自然规律而盲目征服自然的行为,最终导致地球生态环境急速恶化——水土流失、地球变暖、物种加速灭绝、水污染,等等。

在我国,由于对自然过度开发引起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沙漠化、水患以及干旱,已经让我们对于“人定胜天”予以反思,从而认识到“人其实并不是这个客观世界的中心”——宇宙万物,世界发展,环境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按照人的利益要求和人的愿望而出现的。于是,多年前我们投入大量人财物填湖、开山以种田,试图通过征服而向自然索取更多补给,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事与愿违,反倒使自然灾害频发人间,使经济受到重创。如今,当人类醒悟过来,却又不得不以付出更大代价为条件,通过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湖,为的仅仅是把曾经侵占的“地盘”逐渐归还给自然界。人既然不是这个客观世界的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人为本”就必定不是以人的意志为本,而应强调人理性地与自然界相处,懂得主动适应环境,从而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发展。

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

陈淮教授认为,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至关重要。他将这个体系的构架分解为:道德为支撑、资产为基础、法律为保障,而其中“资产信用”是第一位的。

信用是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社会财富归属的多层次为前提的。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失信行为,本质上都是在侵犯他人、他属的财富权益。任何社会最基本的信用基础就是,别人的就是别人的,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在全社会建立起不可以用剥夺或者变相剥夺方式谋取利益的根本约定,这个社会才能真正成为信用社会。

能源短缺掐住“脖子”

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述的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让我们记忆犹新。事实上,中国固然国土辽阔,但是在进人工业经济时代以后,资源储备贫乏的问题已日渐突出——在联合国确定的支持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45种矿产资源中,中国有25种严重短缺。

石油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已使中国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另一类主要能源——天然气,中国人均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目前,我国一次能源中68%是煤,虽然煤的总量比较丰富,可人均煤炭后备资源储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4%。煤属低热值、高污染、高运输成本能源,有很多弊端,因为稀缺,也只能屈就了。

警惕人的“异化”

西方国家曾预演过的人被机器和货币“奴役”的不幸,在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该提早预防,尽量避免。

我们知道,机器是人类谋取更大福利和提高效率的工具,在工业文明进程中,每个群体和个体的活动节奏都必须服从机器的意志。货币对人的诱惑也是如此,它仅仅是人们用于交易的一个方式,但是容易使人们将对货币的追求变成目标,在这一追逐过程中,人的本身逐渐被忽略和遗忘。

当然,我们可以把它们视为资本主义或者是狭隘的利益追求所导致的结果。但是,我们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挖煤——发电——炼钢——造机器——挖更多的煤”的工业自身扩展循环中,从另一个极端漠视人本需要,这也是对人本身最大的否定。

让绝大多数老百姓有“产”

对于“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友即敌,非善即恶”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现实生活中,“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也已被我们屡试不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曾用于解决政治对抗的工作方式,至今还被许多人照搬,用来解决今天经济和人际关系的冲突。

市场经济竞争、效率优先,从而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职职工与下岗职工之间不平衡、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不平衡,等等。诸多利益矛盾,我们当然不能用先打倒然后重新均分的办法,来平抚一部分人的不满。以人为本的做法就是:用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办法来解决这些矛盾,用社会各个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办法来解决这个矛盾。“以人为本”最深刻的含义在于让普通老百姓成为社会财富的真正的主人,而非计划经济时期虚拟的主人,让绝大多数老百姓有“产”的社会就是小康社会。

爱国与否跟钱多钱少无关

我国尚未进入市场经济以前,资本一直被人为描述成吞噬劳动者血汗的恶魔。

于是,其持有人难免被划为与人民对立的一小撮,他们非但财产可能随时不保,甚至还可能有生命之忧。这种以贫富作为衡量个人政治立场,从而扼杀资本逐利本性的观念,已随着人本意识在我国民众中的复苏,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今天,当“人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受到保护”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明我们已彻底放弃了以人们财富多和少来区分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的先进与落后性的标尺,正在着力营造一个人人都有尊严的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制定一切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成为丈量中华民族走入现代文明的里程碑。

避免蹈袭“人民公社”

以人为本,有人想到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并认为国家出资让困难企业继续把职工养起来,似乎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陈淮对此提出质疑。

他认为,劳动者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主人,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一个局部的劳动者群体说成归全社会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国有资产的主人。不能要求归全社会劳动者共同所有的资产为一个局部的劳动者群体的利益服务。那不是维护国有资产,并非以人为本,而是损害、侵蚀国有资产。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员工持股”被许多企业视为化腐朽为神奇的良方。但从现代企业生产要素分析,投资者、管理者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各有所需。其中,劳动者的最高利益是实现充分就业,而非所谓占有股份,甚至接受人道主义的“送温暖”。

因此,把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措施寄托于“劳者有其股”,以为“员工持股”将会起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这个想法的逻辑起点,不过是原“人民公社”制度下“工分”分配方式的放大,而不是我们今天倡导的物尽其流、人尽其才的“人本”思想。

★精彩点评王忠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刚才,陈淮教授讲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是属于迷听者,这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对中华民族具有深刻意义。陈教授的演讲,让我们领略到他思想的照耀性、覆盖面和穿透力。他带领我们从容穿梭于经济与哲学世界,去感受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

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给出了一种新的价值尺度。

第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要保障给予我们尽可能多数的人以尊严。而且,这种尊严是可持续、具有法律基础的。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在相当层面上需要我们恢复和确立人的尊严。

第三,应尽快给予企业改制的自主权。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中联重科,这是当务之急。

陈淮教授的演讲,还提醒我们,不要把以人为本夸大,把“以人为本”当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在企业,所有入都应当得到尊重。但是,它不应当为懒人、庸人提供一种借口,我非常赞成中联重科詹纯新董事长的那一句格言:淘汰你的人不是你的竞争者,而是你自己!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唤醒我们的尊严。要赢得幸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努力,包括调整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