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26369700000018

第18章 宏观历史观下中学历史校本研修的步骤与方向(2)

(2)通识培训。根据教师和学校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学校在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邀请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专家到校指导课题工作,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了新课程理论讲座。聘请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到校听课、评课、调研,研究培训高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等问题。这对于进一步转变全员教师的教育观念,强化质量意识起引领作用。

(3)专题培训。①课题组引领全校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研讨,如建构主义教学观、多元智力理论等。使主研人员深刻理解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六大”原则,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撑“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通过多元智力理论的学习研讨,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以下启示:A、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B、应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明确教育目的,改变教育方式。“为多元智力而教”(教育目的),“通过多元智力来教”(教育方式);C、应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②学习领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六大策略,即教学反思策略、案例分析策略、校本教研策略、校本培训策略、校本课题开发策略、科研推动策略。③学习新课程教学观。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各子课题主研人员对以下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有了初步认识:A、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B、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C、教学结论与教学过程和方法并重;D、新课程教学关注的核心着力点是人和人的发展。对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和《实施方案》的专题培训,明确了该课题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有什么作用四个基本问题,并就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念、专业理论知识、学校校本培训制度建设、评价体系实践措施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课题组围绕“创新课堂教育,提升课堂质量”专题,对全员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进行了专题校本培训。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课程观、质量观等新理念的树立,如何准确、全面、深刻把握新课程,如何把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动活泼与教学上的散漫随意、肤浅热闹区别开来,如何保证实施高中新课程后的教学质量,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等问题有了全新认识。

2.骨干推动。

(1)强化对主研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的培训,定期举行主研人员课题交流会、研讨会,加强课题理论学习,研究方法,指导培训,打造主研人员过硬的研究品质。

(2)发挥主研人员的引领作用。课题组主研人员在教研活动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保证了研究的方向和研究效果。

(3)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发挥学校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指导作用。使校本培训研究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4)成立醴陵二中教育教学督导组。由特级、高级等资深教师组成,负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调研、诊断、指导、培训和评价,发挥名师工作室对校本研训工作的指导作用。

(5)各学科(子课题)教研组以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为龙头,加强对本组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使校本培训重心下移,进行草根化培训。

3.课例引领

历史课题组(教研组)以课题为中心,形成人人为课题,事事为课题的合力。

(1)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理论学习以课题研究的理念、思想为中心内容。

(2)历史学科教研活动以围绕如何变革本学科教师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行为为主题。

(3)历史课例反思评价以是否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是否体现校本研究精神为标准。

4.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加强历史教师与其他科目之间在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1)课题组有序安排了研究进度,布置了工作检查研究进展情况,随时调整策略,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定时召开课题研究会,加强主研人员之间的交流,思想相互碰撞,总结反思,有效促进了研究工作的开展。课题组召开了以“穿越?交融:在感动中共同成长”为主题的课题主研人员会议,召开了“醴陵二中学校文化传承与建设”研讨会,提出了校园文化的三种形态,即物质形态、行为形态、观念形态,使课题组认识到课题研究价值要指向醴陵二中的办学目标,按照“教崇德智体,学通天地人”的办学理念,培养“全面发展,文理兼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学习培训应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如醴陵二中校训“崇德、尚礼、博雅、笃行”中的“德、礼、雅、行”值得认真研究,这为我们设计和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本学习培训打开了思路,指引了方向,为课题研究动员和全员参与作了充分准备。

(3)开展历史学科各年级课堂教学行为变革比对研究课活动。围绕“传统”课与“创新”课的比较研究,分析各学科课堂教学行为利弊,形成教学行为传承变革的经验成果,以课题带动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在课题研究期间,开展了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等课堂教学行为变革评比活动全体成员参加说课、听课、评课、竞赛活动。教师人人参与,同伴互助,交流共享,使该项活动影响深远。

(4)实行“导师制度”。根据学校制定的《醴陵二中导师制协议》,对教龄在6年以下,没有带过毕业班或还不成熟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度,从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实行师徒结对,同伴互助。

(5)定期举办“醴陵二中学术论坛”培训活动,加强专业与理论的学习。本学科及相关科目的青年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助交流,转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5.自我反思。

(1)举行历史学科教研组及相关的语文、政治等科目教学行为特征及教学行为变革途径案例反思研究活动。课题组主研人员的反思意识、行动意识影响其他教师,形成教师个人自觉的反思行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变革意识。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通过校本培训,教师能够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反思。通过课题带动,对全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培训提高,并研讨各学科课堂教学行为特征和教学行为变革的途径方式。

(2)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对全体历史教师要求每学期读三本好书,写好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并要求全体历史教师形成“一个好历史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文字工作者,一个作家”的观念。形成论文成果,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也开展学生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的培训指导,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6.行为跟进。

(1)打造“醴陵二中历史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分层强化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具体采取以下行为跟进措施:①实行历史教学工作导师制度,师徒结对;②每学年度开展历史教师赛课活动;③开展青年教师读书培训活动。

(2)实施醴陵二中历史学科名师工程,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的校本培训。创建名师工作室,并选送到株洲市历史名师工作室跟班见习与学习,有效推动学校历史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校本培训途径方式研究,教师找到校本培训的具体途径方式,自觉地参与培训提高;通过培训行为跟进,教师能在教学中找出实际教学问题、真实问题、自己的问题,不断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预期成果:

阶段成果内容/成果形式/负责人

《用大历史观统率校本研修》研究方案与计划/方案计划/丁平、朱世荣

历史校本研修理论讲座/讲稿/朱世荣

大历史观对中学历史校本研修的指导分析/论文案例/黎明、朱世荣

高一大历史观研修设计/论文案例/易昭良

高一必修二大历史观研修设计与实施/论文案例/谢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