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
26375500000037

第37章 升职:鲤鱼跳龙门的故事(11)

佛家说:“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国土、家业都是祖辈先人留给我们的恩泽,是祖先经历艰难积累的德业,我们必须尽兴尽力地加以传承和维护利用,否则就有倾家荡产,国亡种灭的危险。所以,人必须时时思想子孙守业维艰,对子孙要善为教导,总要以戒慎敬惧的态度从事,方可上昭祖业的光大,下及子孙的荣耀。

【原典】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

【释义】一个假装为善的正人君子,和恣意作恶的小人没什么区别;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改变自己的节操,还不如一个改过自新的小人。

【解析】不怕真小人,只畏伪君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道貌岸然的人,貌似忠厚的君子,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其实肚子里净是阴谋诡计,男盗女娼。尤其是有些自称“虔诚”信教徒,假藉宗教名义,到处施小恩小惠,既不知道《圣经》耶苏,也不知道释迦牟尼,因而破坏了很多真正虔诚教徒的美好形象。像这种伪君子、假教徒,理应受到社会的唾弃。

公元前719年,卫国的州吁刺死了自己的兄弟,篡夺了君位,“功臣”石厚被封为大夫。

石厚之父石碚,原是德高望重的上卿,虽已隐退,却对此非常愤恨,伺机割破手指,写下一封血书,派遣心腹呈送陈桓公,请陈桓公拘留二逆。陈桓公对石碚年老体衰、仍不忘国事的赤胆忠心敬佩非常,便决定帮卫国除掉二逆。石碚便召集文武百官,将拭君篡位的州吁、石厚当众斩首。

石碚是个德高望重的上卿,自己的儿子忤逆家训,如果作父亲的因私情而改节,他就会被众人所指责。但石碚没有失节,在亲情与叛逆之间,他最终大义灭亲,赢得了卫国君臣的爱戴和敬仰。君子爱节,实至名归。

【原典】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释义】在家庭里,一个人有了过错,既不能随便大发脾气,也不能轻易放手不管;如果不便直言,就旁敲侧击地劝诫;一天难以悔悟,第二天再进行劝诫。要像春风驱散冬天的寒冷,像暖流融化凝结的坚冰,这样的家庭才算是模范家庭。

【解析】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古人教育子女只有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楷模。他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的志向,54岁时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著名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子女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诫子女要做到静,不断修身和反省自己;要做到俭,才能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安定宁静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实现理想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只有静心、刻苦才能学到真知,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能成功。

诸葛亮对子女寄予着厚望,他的子女后来都淡泊名利,忠心报国,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这正是“宁静”、“致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父母,只要孩子犯了错,就立刻暴跳如雷,不是打,就是骂,根本不去问问孩子怎么犯错、是什么原因犯错,更不注重这样做的后果,打完骂完就算“教育”完成。这种教育方法极不利孩子的成长,打骂成了习惯,孩子不是默默承受、变得懦弱,就是进行反抗、撒谎,心里充满抵触情绪,以致酿成更大的错误。要么干脆撒手不管,孰是孰非、视而不见,自己只顾吃喝玩乐,不是歌舞厅,就是“垒长城”,不仅放任了孩子自由成长,而且自身的不良嗜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使孩子犯下更多的错误;更有的家长只顾埋头经商,满脑子除了“孔方兄”,不见任何经纶,还谈什么“责任”二字,孩子有了错,还铮铮有词:“太忙,没时间管!”,对孩子的学业和事业漠不关心,任其肆无忌惮。诸如此类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势必造成后患!

【原典】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释义】心中常把任何事物看得圆满美好,天底下自然就没有缺陷的事物;心里常把胸襟放得宽广平和,天底下自然就没有邪恶的人情。

【解析】洪武元年九月,中书省都事李善长的亲信李彬,犯贪污罪,依法当判死刑。李善长千方百计地为其开脱。刘基不听,派人驰报皇帝批准,将李彬斩于西市。因此,李善长对刘基非常怨恨。朱元璋因事斥责善长,刘基却说:“善长跟随陛下多年,能调和诸将,是一位有功之臣。”元璋说:“善长多次在我面前诋毁你,你还为他说好话。他好坏不分,我决定另任丞相。”善长被罢相后,元璋准备任命杨宪为相,刘基力劝朱元璋,说:“杨宪有相才,无相器。宰相必须持心如水,以义理来权衡,不能感情用事,而杨宪不是这样的人。”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回答说:“就如驾车的马,恐怕将会损坏车辕。”元璋说:“理想的丞相,非先生莫属。”刘基说:“臣嫉恶如仇,又不堪繁重事务,我为丞相必误事,有负圣恩。天下之大,何患无才?只要耐心搜求,必会有贤才。”刘基的言行,在于他有一颗宽容公平的心,因此获得了朱元璋的尊重和信任。

一个人的待人接物如果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才不会有欺诈等阴险邪恶的念头出现。以赤子之心俯瞰大千世界,那展现在眼前的便是一片平和美满的天地。因此说象由心生,只要心感觉和平圆满,世界也就成了圆满的世界。

【原典】淡薄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释义】恬淡寡欲的人,必然为权贵势利的人所怀疑;谨言慎行的人,大多为放纵肆意之辈所忌恨。君子处在这样的环境,决不能有一点改变自己操守志向的行动,也不能显露自己的才华锐气。

【解析】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大圣人,他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出世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瞽叟另娶妻,生下一个儿子叫做象,瞽叟排斥舜。但舜处理得很好,“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

有一次,瞽叟让舜登上仓库顶干活,自己则在下面纵火想要烧死舜。舜急中生智,从房上跳了下来,幸免于死。又一次,瞽叟让舜去打井,舜在打井的同时,在内侧挖了一个隐蔽的出口。等舜进入井中继续深淘时,瞽叟和象却落井下石,舜则从侧面的出口逃走了。瞽叟和象以为舜已死,开始瓜分舜的财产。象分得了舜的两位妻子和舜的琴,牛羊仓廪则给了瞽叟及其后妻。当象怡然自得地住进舜的宫室鼓琴娱乐时,舜出现在他的面前。象一时不知所措,后来只得假意说:“我思舜正郁陶!”舜则顺水推舟说:“你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差不多了。”经历了这两次风险,“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瞽叟和象对舜百般加害,而舜却是淡泊处之、泰然处之,他敛藏锋芒,一味忍让,不失操守,因此获得了尧对他的尊崇,后来成为了大圣人。

可见,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所以会被尊重,关键在于秉性淡泊、行为检束,待人方法讲究,处世节操纯洁。然而,在我们身边,小人处处可见。君子为了保持正义固守操行,就难免和别人产生冲突。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走曲线来伪装与世俗相交。在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同时,慢慢地用道德去感化小人,才能达到完满的效果。

【原典】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释义】一个人如果身处逆境中,身边所接触到的好像都是医疗器材般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磨练自己的意志;一个人如果身处顺境中,就等于在你的面前摆满了刀枪利剑,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腐蚀伤害。

【解析】人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大舞台。顺境是我们渴求事事顺利的理想境遇,对于心智的成长、认知的提升、性情的陶冶能够创造有利的条件。顺境固然可喜,但如若贪图享受、乐在其中,易生惰性,骄奢淫逸,或会乐极生悲。当我们身处顺境时,要不矜不骄,努力奋斗,累积资本,居安思危。

人生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有时荆棘丛生、变幻莫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侉少伟男。”逆境既能摧毁一个人,也能造就一个人。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到处碰壁,一生遭受冷遇困境但不气馁,晚年执笔着《春秋》,成为一代圣人;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博大胸怀,至今依然激励着许多正遭受各种各样挫折、甚至穷途末路,但誓死不向困难低头的好男儿、大丈夫;李嘉诚年少失怙,又曾患肺病,仅靠二、三千元起家,就凭借顽强的毅力,不断拚搏,最终成为亚洲首富…

这些惊世伟才,不畏艰难,面对逆境,坚强抗争,最终摆脱逆境、有所作为。

古语:“顺境能节制,逆境方坚韧;智者不以境役心,要以心制境”。所以,我们不论处于何种情境,都应该正视现实。不仅要珍惜顺境,并不因顺境而故步自封、狂妄自大;更要时时与逆境相处,且不因逆境而一蹶不振、妥协丧志。善待顺境,挑战逆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让自己人生更加丰盛。

【原典】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

【释义】在富贵环境中长大的人,追求欲望和权势就像猛火烈焰。如果不带一些清雅冷静的气质意味,这个火焰不至于焚烧他人,必然将自己焚烧。

【解析】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财富还希望有权力,有了权力还希望满足其他想法。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水准,没有一定的理智,那么就容易胡作非为,任性胡来。

隋炀帝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政绩和****都很突出。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兵役太重。修建大运河大伤民大重,大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这个奢侈腐化一生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所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很重要,尤其是有了一定物质基础的人,如果不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那么他的各种欲望就会恶性膨胀,不仅会毁掉他的财富,也会使他自己的精神处于崩溃状态,而自毁其生。

【原典】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释义】一个人的至诚真心可以感动天地,能使夏天飘霜,城墙崩溃,金石贯穿。一个人如果虚伪狂妄,就像一付躯壳,灵魂早已丧失,面目令人可憎,独自面对形影羞愧。

【解析】“滴水石穿,绳锯木断”表现的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铁杵磨成针”坚持的是一种信念;陈香劈山救母,为后人留下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感人故事。“三顾茅庐”成就了刘备天下枭雄,三国鼎立的局面;玄奘天竺取经,历经万难,终于将佛教传承中原。他们的成功不能说是单纯的意志坚定与执著,我们更多要关注的是他们的真诚和信念。正因为他们精诚之致,所以他们得到了本身所不具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才得以载入历史,为后人所景仰。

一个人想成功,仅有想法和行动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善始善终和“不成功决不罢休”的恒心和毅力。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的就是“精诚之心”。

【原典】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释义】文章达到完美的地步,没有其他奇特,只是表达得恰到好处;人品达到完美的境界,没有其他异常,只是回归到天然本性。

【解析】古人曰:“学问通时意气平。”写文章最重要的是不要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只要能忠实地把自身的感受写出来,就能成为一篇好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才能代表真实思想。就像童心惹人喜爱,就是他们一切都是出于纯真的自然本性,丝毫没有一点造作。做人同样如此,贵在自然,当一个人的品格修养达到了完美的境地时,他的言行也没有什么被人注意的地方,只不过是和常人一样平凡,对一切事物都能够顺其自然而不失其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