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
26375500000038

第38章 升职:鲤鱼跳龙门的故事(12)

南北朝魏太武帝时,高允和崔浩共修国史,被污陷入狱,太武帝准备将之一并处死。太武帝召问高允,高允答道:“崔浩只是总领,至于著述,我写的多。”太武帝说:“直率!高允临死不易辞,信也;为臣不欺君,真也;死罪应该予以免除,给予表彰。”于是下令赦免了高允。高允说:“史书是用来记人君的善恶、劝诫后人的,因此人君对于史书都有所畏忌,写史书,言国家得失,这是史之大体,崔浩也没有做错。臣与浩共同做这件事,生死荣辱,义无独殊,即使蒙陛下再造之恩,违心苟免,但不是臣子所望。”高允如此这般的行为,真切地反映了他做人正直、刚烈的本质。修史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况,而高允为修史甘愿舍身取义,却还原了人性的高贵。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真诚待人,每个人都能保留一颗赤子之心,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作奸犯科的行为发生,这个社会也就安宁多了。前人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实际上就是讲做人要回归本然,不要给自己套上伪装;当然,这里的回归本然是经过修省磨炼、言行自觉而高尚的高层次回归。

【原典】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释义】从虚幻境界而言,不论是功名富贵,即使四肢躯体也是上天赐予的;从真实境界而言,不论是父母兄弟,即使天地间的万物都与我一体。人要能够看得透彻,认得真切,才可以胜任救世济民的重任,也可以摆脱人间的枷锁。

【解析】人必须不为外物所累才能保持心灵的安宁、淡泊,但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追求金钱,讲求致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当人的心灵被金钱所锈蚀,那么人已经不再是自己精神的主宰者,而完全成为物质文明的被支配者。现实中,有的大款曾感叹自己是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越是富有,贪图物质生活享受越多,精神越是空虚。

扬雄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虽然口吃,却好学善思,尤好圣哲之书,名重一时。哀帝宠信董贤,有的人攀附他做了大官。而扬雄却作《解嘲》一文,表明自己甘心“知玄知默,守道之极;惟寂惟寞,守德之宅”,决不抱有追逐名利的态度。仕途险恶,扬雄发现自己难以实现“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的愿望,于是称病辞职不干了。同时,这也让扬雄才明白了“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的幻境和真境,终于归隐山泉,脱却了人间世事的名缰利锁,从而进入返璞归真的境界。

其实,人生要想确实得到解脱,只要抱有“明心见性,返璞归真”的人生观才能达到目的。当然,过分强调返璞归真,操守清廉也是不现实的,但一个人不讲道德情操,一个社会不讲精神追求,以至学子放下学业,先生丢下教鞭下海追求金钱致富,那么这种富是畸形的。对一个有作为的人来讲,不摆脱物累而加入世俗的争逐就不会有为有成。

【原典】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散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释义】清爽可口的美味,都是溃烂肠胃腐蚀筋骨的毒药,用到五成就没有灾殃;畅快舒心的事情,全是败坏身体丧失德行的媒介,享受五分就不会后悔。

【解析】西汉人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他从小好学,通晓《春秋》,在家教学,不少求学者,慕名从远方纷至沓来。宣帝时征为博士,拜为太子太傅。疏广认为功业既成则应及时退身,于是告老还乡,宣帝及太子共赐给他黄金七十斤。疏广在家里每天准备酒食招待族人、故旧。他数次查问皇帝所赐黄金余额,催促家人将其消耗。

疏广子孙私下请求亲属中有威望的长者,出面劝说疏广用钱财购买田宅,积些家业留给子孙后代。疏广却答复说:“我难道年老昏庸到不顾及子孙吗?只因家中以前有田舍,只要子孙勤耕耘,便可满足衣食之需,不会比常人差。如再给他们多余金钱,就会促使子孙怠堕。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富者多为众人所恨,我虽无能教化子孙,亦不欲增益其过,而使旁人生怨。再说此金乃圣主所赐,专供老臣所用,故乐于同乡亲宗族共食皇上赏赐,以度我余生。”

在疏广看来,财富不宜太多,只求温饱即可,否则容易导致慵懒而不思进取,可见我们的先人们对于钱财的理性认知程度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所以说,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养身如此,做人同样如此,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些看起来令人得意洋洋的事,或许正酝酿着走向失败的因素,人在春风得意时一定要保持清醒才是。

【原典】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释义】不责难他人的过错,不揭发他人的隐私,不对他人过去的罪恶耿耿于怀。做到这三点既可以修养德性,也可以远离祸害。

【解析】古语说得好:“君子隐恶而扬善。”不责难他人的小过错,允许别人自我反省改正错误,是人们应有的大度宽容,打听揭露别人隐私,本身是对别人人格的不尊重,这不但是一件没有修养的行为,有时会给自己惹来意外灾祸。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

其实,人际间的矛盾往往因时因事而转移,总把思路放到过去的恩怨上属于不智之举,忠恕待人,养德远害,应该成为处世待人的准则。可见,责人小过最容易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所以我们做人要有大而化之的心胸。

【原典】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心之忧。

【释义】天地万古长存,而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人生不过百岁,这点时间转眼就会过去。因此,有幸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能不知道生活中应享受的乐趣,也不可不怀有虚度年华的忧患。

【解析】古语云“百年三万六千日,蝴蝶梦中度一春”,可见人生就宛如无痕的春梦,转瞬之间飘然而去,所以庄子才有“梦为蝶,蝶为梦”的感伤。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蒲松龄能写诗文,善作曲。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写作花去了他数10年时间。相传作者著此书时,每日清晨携茶叶、茶水至大道旁,在树阴下,铺上席子,坐在上面,摆起茶摊。见有人路过,便请他们坐下,渴的喝点茶,不渴的就拿出自己的烟请他们吸。其后,必请路人讲新奇怪异之事,一听到好的故事就把它记下来,归家后,即以这些故事为素材写成小说。这样坚持了20多年,名著《聊斋志异》成就了蒲松龄一生的价值,不妄此生!

近年来,大学生跳楼自杀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报端。一件件怵目惊心,惨不忍睹!孰是孰非,暂不去评说,但这一“壮举”是极不负责任的!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弃之。”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承继来的,一旦来到这个世上,生命就不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在更大程度上属于家庭、社会和国家。所以,珍惜生命,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国家负责。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千万种理由感谢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而绝没有丝毫借口轻视生命、践踏生命、残杀生命。活着,是一个人神圣的权利,珍爱生命,更是至高无上的责任!

最后,用一段耳熟能详的名言对世人再一次警醒--“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原典】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释义】年老之后的疾病,都是强壮时招来的病根;衰落以后的罪孽,都是兴盛时造成的祸根。所以保持丰盈覆养满足,君子尤其要兢兢业业啊。

【解析】有果必有因,因果必报应。只有明白了这一道理,就能时时自身反省,谨慎言行,防患于未然,然后才能安稳人生,消灾避患。

大唐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对侍臣说:“人们说皇帝至高无上,尊贵高尚,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我却认为当了皇帝更应当保持谦虚谨慎,经常感到畏惧。从前舜告诫禹说:‘你只要不自以为是,天下人就没有人能和你争贤能你只要不自我夸耀,那么天下人就没有人能与你争功劳。’另外,《周易》中也说:‘做人的准则应当是反对骄傲自满而崇尚谦逊恭谨。’做皇帝的,如果自以为尊贵高尚,丢掉了谦逊恭谨的作风,那么要是自身犯了错误,谁还肯冒犯天威上疏劝谏呢?这样去考虑问题,就知道经常谦逊恭敬、经常小心的必要性了。就是这样做了,还时常担心所作所为不符合上天的意旨和百姓的心愿。”

人的一生变化无常,“得意无忘失意日,上台勿忘下台时,”何况“三十年风水轮流转”,人生有如白云苍狗,世事变幻难测。所以,一个人不论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荣耀,尤其在官场上,所谓多行善事,正是为今后着想,在春风得意时要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免得失势以后留下罪孽。

【原典】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阴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释义】为了私利施舍恩惠,不如做些公益事业;与其结交新朋友,不如加深原有的友谊;与其沽名钓誉,不如积一些阴德;与其标新立异,不如谨言慎行。

【解析】名声也好,荣誉也罢,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才识、成绩是靠自己得来的,一个人的名声、荣誉则是由别人和社会给与的。自己没有美德善行,怎么能得到荣誉和好的名声呢!

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几乎没有一件工作可以单独完成。当然,每个人付出的劳动不同,贡献也有大小。所以,学生成名,不要忘记老师,后辈成名,不要忘记前人,将军成名,不要忘记士兵,专家成名,不要忘群众。要知,一个声名显赫的杰出人物,实际上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每一位有名英雄的背后,都有一批无名英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

唐代的郭子仪在家时常常大开着门。子弟谏道:“大人功业显赫,这样不论贵贱都任其出入门内,就会开启人们的狎侮之心。”郭子仪笑着说:“你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前进没有去处,后退又无凭据之地。如果高墙深院,内外不通,倘若有人要诬蔑我,给我加上一个罪名,搞得满门抄斩,那时就悔之晚矣。现在内外畅通无阻,四边大门全部敞开,即使有人想进馋言,他们也无从说起。”子弟们听完后,对郭子仪的远见卓识都叹服不已。郭子仪的这种做法,恰是“谨庸行”、“种隐德”的好方法。

然而,总会有一些人时不时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标榜自己的功德,为自己唱优美动听的高调。这些人别有用心,为追求功名而标新立异,没有悬壶济世的本领却硬要悬壶,结果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悬壶欺世”,最后总是找出一些理由搪塞民众,来达到自私的目的。还有一些虚荣心的人,以博取别人的称赞为目的,不惜弄虚作假,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到头来落得个众叛亲离,臭名远扬。

因此,我们每个人在立身处世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操守,不要听到赞誉就沾沾自喜,遇到批评就垂头丧气,要时时刻刻谨言慎行。

【原典】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手则遗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脚则玷污终身。

【释义】公平正论不可以触犯,一旦触犯就会遗臭万年;权贵豪门的私房闺窦不可以涉足,一旦涉足就会玷污终生。

【解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原则,一个有操守讲气节的人,宁可穷困也不走后门、依附权贵,因为那种阿谀奉承的言行做起来实在可悲。尤其是权势之家唯利是图,他们对人的态度是雁过拔毛。

东汉杨震,曾任荆州刺史、东莱郡太守、涿郡太守、太常、司徒、太尉等职,他一生忠贞、为政清廉,秉公办事,不拉帮结党,不接受私人馈赠,生活俭朴,以廉洁为宗。他对自己的子孙眷属,要求得也十分严格,平常都是粗茶淡饭,衣无锦绣,外出也都是徒步而行。他的一些亲朋故旧,敬佩之余,诚意相劝,要他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为他们置办一些家产。杨震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并说:“我要把清白二字留给他们,让后世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清官的子孙,这不也是十分丰厚的遗产吗!要比为他们置办一些家产不是强得多吗!”杨震的几个儿子在他的影响下,都能洁身自好,清廉自守。

一个正直的人同样不会去违背公德,触犯国法,他的操守决定了他不会好样去做。正因为不依附权贵,又奉公守法,那么就不可能去坑害公家致富,污损别人发财,他就会安贫乐道,保持清白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