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
26375500000044

第44章 升职:鲤鱼跳龙门的故事(18)

唐代诗人李白,可谓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但他的毛病也在于怪异孤傲,当时他才华横溢、官奉翰林,但他仍狂放不羁,醉眠长安街,整日醉醺醺地骑马入朝,大臣也顾忌他,皇帝也厌烦他,结果李白终于失宠;三国的祢衡,当孔融推荐他面见曹操,他却袒胸赤膊击鼓骂曹,把在场的人都得罪了,虽然曹操没有杀他,但曹操还是借别人的刀杀了祢衡。祢衡被杀咎由自取,但他因此也害了孔融。

因此,像这样的恃才傲物的奇异言行我们万万要不得,这对己、对人、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我们应当谨记在心! 【原典】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释义】俗语说:“登山要耐得住倾斜的小路,踏雪要耐得住危险的小桥。”一个“耐”字非常具有意味,犹如险诈的人情,坎坷的道路,如果不是靠一个“耐”字支撑过去,怎能不坠落到杂草丛生的深渊呢?

【解析】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且不说立雄心大志,建功立业,就是日常生活,平凡小事,又哪里有那么多顺心如意的事呢?无一个“耐”字又怎么了得。

司马迁耐得住耻辱,发愤写《史记》;张骞耐得住磨难,不辱使命。

有一个农夫,每次只要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要跑回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如今老了,他就是拄着拐杖也要绕着房子走完三圈。他的孙子恳求他:“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农夫对着孙子,终于说出隐藏多年的秘密:“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就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我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可还是会生气,生气时我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成功之时,要耐得住诱惑。站在高处,总有许多危险,如果耐不住,方寸乱了,就可能跌落谷底;失败之时,要耐得住寂寞。站在低处,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一步一寸,坚韧地踏出步伐,就可能走出困境。

【原典】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作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作人处。

【释义】标榜自己的功劳,炫耀自己的文章,都是在依靠外界事物做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纯朴的,只要本性不丧失,即使没有半点功勋、只字文章,也自有堂堂正正做人的地方。

【解析】一个人的功业如何盖世,文章如何光耀,到头来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游戏人生。《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所以说,为人处事,首先要树立自己的道德风范,并且感染所有的人;然后才是立功,救国家民族于危难,挽狂澜于即倒。最后才是著书立说,将自己的言行成书流传与世。

隐峰禅师随从马祖禅师三年,自以为得道高深,有些洋洋得意起来。他挺起胸脯,辞别马祖,准备到石头禅师处一试禅道。马祖师看出隐峰心浮气傲,未加阻拦。但临行前还特意提醒他:“小心啊,石头路滑。”隐峰不以为然。

然而,他连续两次面对石头禅师“苍天!苍天!”和“嘘、嘘”的回答不得其解,无言以对!他丧气而归,没有了当初的傲慢,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面前,听从教诲。马祖点着他的脑门:“我早就对你说过‘石头路滑’嘛!”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修身养性,还是著书立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保持自然之态,虚心学习,致力钻研,而不是以此为资本,四处卖弄,否则总有碰壁的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堂堂正正做人,谦虚谨慎处世,才是真正的法宝。

【原典】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释义】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做灭绝人情的事,不浪费财力物力;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为天地树立善心,为百姓安身立命,为子孙后代造福。

【解析】不昧己心的人,心地一定光明正大;不尽人情的人,热情一定充沛有力;不浪费物力的人,生活一定勤奋节俭。这样的人不但可以使生活美满,也可以为子孙后代造福。

公元345年,燕王慕容皝下令:贫苦农民将收成的4/5上缴国家,有耕牛而租种国家土地的人,必须上缴7/10作为租税。封裕深知百姓疾苦,随后上书。燕王慕容皝说:“封裕为我及时敲响了警钟。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粮食又是百姓的根本。为了国家的安定,我决定把公田租给无地的贫苦农民耕种,免收税役,特别贫困的人,国家无偿借给耕牛。”

封裕不畏燕王的权势,坦诚直谏,仗义直言,既不违背常理,又表达自己的心意,自然能得到燕王理解。为民立命,为子孙造福,封裕此举,为民所敬仰。为官从政,造福于民,本来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原则。即使因此得罪于权贵,但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也不违背人的常情。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所以,一个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必从根本作起,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修养做起。假如一个人连“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的起码修养都不具备,就谈不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的大业。

【原典】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平情,惟俭则用足”。

【释义】做官有两句话说:“只有公正才能明断是非,只有廉洁才能树立威信。”居家有两句话说:“只有宽恕才能平和心情,只有勤俭才能资用充足。”

【解析】《朱子》云:“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乐天,为人若此,庭乎近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

公元1707年7月,时任福建巡抚的张伯升,看到署衙陈设非常豪华,富丽堂皇,金银器皿一应俱全,锦绣帷幕,闪闪发光。他立即召来役吏询问其原因。役吏向他解释说:“这是按照惯例办事的,抚院到任,行户必须准备好,符合规格。”张伯升说:“我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么好的物件,不必讲究那么多,快撤下去,行户就是百姓,难道我上任这点小事,也要向百姓滥派赋税吗?”结果这些东西都物归原主了。

他命役吏把前任留下来的旧物件拿来给他使用。巡抚向来有家丁50人,而所领的兵粮全归巡抚调派。张伯升说:“我家都是庄农,弓箭刀枪我不懂,怎么能冒名欺骗朝廷呢?”便下令不用士兵,而着重在农户中召集。同时,他把兵粮全数退回兵部,并予备案。张伯升的作为,却恰恰印证了“公生明,廉生威”的正确性。

做官和治家都必须以身作则,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去身体力行。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作官不能公正廉洁,治家不能宽容勤俭,上行下效,社会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发展次序,家庭也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为官一任,只有做到公正廉明,清正廉洁,才能够被百姓尊敬信服。治家只要遵守包容宽恕,力求俭约的训诫,才能够和气融融,富足无忧。

【原典】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释义】身处富贵的时候,要知道贫贱的疾苦;年轻力壮的时候,应想到年老的悲哀。

【解析】常言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古语说:“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一个人不管身处贫困富贵,都应珍惜时间,爱惜生命。“少壮不努力,老来徒伤悲”,要特别珍惜青春而顾念晚年的衰老生活。惜时如金是事业的最基本要求,否则,一生一事无成,看来不堪回首将何其凄凉。

春秋时期,范蠡辅佐勾践灭吴以后,及时引退辞官,他来到定陶(今山东省淄博),改称朱公。范蠡开始带领家人们耕作和牧畜,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才获得了庄稼的丰收和六畜的兴旺。

随后,他又不失时机地转而从事商业买卖,积累资金,看准时机大胆地买进卖出,虽然一次只谋取十分之一的利润,但他的买卖做得十分红火。没过多久,他就凭此积累了数百万的财富。天下人这时都知道定陶有个陶朱公,家室殷富。

有位叫猗顿的人慕名来向范蠡学习致富的办法,范蠡告诉他,只有勤劳致富、艰苦创业这个根本。积德养老,积谷防饥,范蠡的理财也是富贵知贫、少壮知老的行为。有备无患,未雨绸缪,这才是人生的经营之道。

从古到今,很多人一但有了权势,便觉身价百倍,不思为民造福,忘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古训;有了财富,便显得趾高气扬,骄奢淫佚,仿佛自己的血统都比别人高了。然而,世事变幻无常,人们被运命之神所愚弄,曾几何时由高贵的地位变成了贫贱的环境。所以,我们应当在富贵的时候,不要忘记贫穷人的痛苦。

【原典】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释义】立身处世不可太清高,一切污垢羞辱都要适应并能容忍得下;与人相处不可太分明,不管是好人、坏人、贤者、愚者都要有包容之心。

【解析】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然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事事也就不可能随人所愿,不可能按自己的意愿来办事,这就必须要学会适应社会和人生。有句古语说得好:“人至察则无朋,水至清则无鱼。”

汉朝著名大将韩信还未发迹之时,有一个少年屠夫在街上当众侮辱他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好带刀剑,内心却是胆怯的。你不怕死,就杀死我;你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下那少年,就俯伏在地,顺从地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了。不久,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带兵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战功赫赫,最终帮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锦衣还乡,又召见了那个曾使自己遭受“胯下之辱”的少年,令其担任楚中尉。

包容是天地间最珍贵的德行,大海能包容鱼虾、大地能包容走兽、虚空能包容万物,而心更能包容一切。因此,我们要做事就要做难做之事,处人就要处难处之人,要像天地大海一般,包容所有。一个人的心能包容一个家庭,就能成为一家之主;能包容一个城市,就能成为一市之长;能包容一个国家,就能成为一国领袖;能包容一个地球,就能和佛心契合无间。不愿成道之善、成人之美的人,生来就是鸡肠小肚,时时刻刻说道人,嫉妒人,这样的人势必影响群体的团结,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人唾弃。

所以,我们立身处世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一个人要想创造一番事业,必须有恢宏的气度,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凡是能办大事的人一定要有容忍人的度量。谦让,是美德;容人,同样也是美德。

【原典】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释义】不要与小人结怨,小人自然有人与他敌对;不要向君子献媚,君子原本没有私人恩惠。

【解析】天地间万物是互相制服着的,不论任何一种动物,都有另外一种动物来克制它。“一物降一物”,这就是大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法则。人与人之间往往有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也就是小人自然有人来降制他。不需要我们来与他为敌,小人自有他的敌手。对君子切莫逢迎谄媚,因为君子是公平无私的,如果向他卑躬屈膝,施以恩惠,反而引起他的鄙视。

南北朝时期,郑绍叔对梁武帝萧衍可谓是忠心耿耿。

一天,郑植借看望弟弟郑绍叔为名,准备刺杀萧衍。郑绍叔出于对萧衍的忠诚,告诉了萧衍。于是,萧衍大摆宴席,招待郑绍叔兄弟。席间,萧衍对郑植说:“朝廷派您前来杀我。今天宴席之中,只有我和你们兄弟三人,正是你下手的好机会。”郑植一听,知道此行目的萧衍已知,只得作罢。

席后,萧衍又亲自领着郑植参观整个襄阳城的军备。郑植看到整个襄阳城城池坚固,兵精将广,舟舰如云,战马嘶鸣,军粮充足,便对其弟郑绍叔说:“以现在的实力,别人是怎么也图谋不了的。”

君子以其心怀坦荡、正直无私而不屑于是非。萧衍宴请刺客,不计小人之过,只行君子之礼,以自己的坦荡和正直赢得了人们的钦服。不仇雠小人,不献媚君子,做人就要这样骨气坚强、品正德端,做事坦坦荡荡。

【原典】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释义】磨砺身心应像千锤百练的金属,急于求成的人不会有高深修养;做事应像力敌千钧的弓弩,轻易发力的人不会有宏大功效。

【解析】“若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人生经历,不论求知问道,还是身心修养,百炼才能成钢,勤苦方能见效。

清朝经学大师阎若璩,对诗文深有研究,并且过目不忘。但谁能想到他早年竟是天质奇钝,书得读百遍才略上口。但他的沉稳和默然,最终使他成才。这正是他苦思苦学数十年的结果。

孔子劝告世人:“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这种厚实的砺炼做基础,这样,遇事待人,言语行动才不会轻浮,进而做到“矢不轻发。”对于一个立志成才的人来说,只要认定目标后,锲而不舍地去努力奋斗,就能走向成功。

【原典】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释义】建功立业的人,大多是谦虚圆通的人,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固执偏拗的人。

【解析】古今中外,成大功、立大业的圣贤豪杰,做人多半是虚心求教,宽宏大量,其做事则能机敏圆融容人纳物。反之,执着顽固不化的人,做人心性偏激,不能容物,做事主观太强,成见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