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
26375500000005

第5章 竞争:职场中的鲶鱼效应(1)

一群奄奄一息的沙丁鱼,因为一条鲶鱼的闯入却变得生气盎然。

工作中缺少对手的激励,我们是否也会变成速朽的沙丁鱼?

所以,请不要憎恨那条鲶鱼,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它救了你的命!

所以,从现在开始正视工作中的竞争吧,并且试着在内心深处感谢你的对手。

一条鲶鱼的故事

几天来,我的心情十分糟糕,尤其是今天,算是坏到了极点,特别想找个人打一架,出一出心中的闷气。原因没别的,就是单位那点破事儿。前一段时间部门有小道消息说,和我同时入职的小张有可能被提拔为部门的副主任。我一听心里就是一激灵!他小张凭什么呀?要说客观条件,我们俩都差不多,同一年入职,学历、背景都一样,业绩他也并不比我多什么,他不过是喜欢在老板面前表现罢了。我越想心里越添堵,觉得周围的同事仿佛都在看我的笑话。今天早上我出差刚回单位,和我要好的小卢就告诉我说昨天领导已经找小张谈话了呢。看来他被提拔这事儿是真的了!我真是又妒又气。

下班回家,我忍不住向智慧鱼吐苦水。

“要论资历,他并不比我高。”我一脸哭相,“凭什么让他爬到我头上来?”

“请别激动,我想你一定听说过鲶鱼的故事吧?”智慧鱼慢条斯理地问。

我撇了撇嘴不置可否。

智慧鱼便自顾自地给我讲起了这个故事。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很多渔民都以捕沙丁鱼为生。而沙丁鱼往往一出水就会死亡。但是,在众多的渔民当中,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着抵港的,他也因此可以赚到比别人更多的钱。于是很多人向他请教,可这个渔民严守秘密,怎么也不肯开口。直到他快要过世的时候,这位渔夫才向人们道出了其中的秘诀。要想让沙丁鱼活更长时间,只要在鱼群里放一条鲶鱼就成了。

其中的秘密就在于:相对于沙丁鱼来说,鲶鱼是一条宠然大物,而且生性爱动。当它被装入鱼槽后,鲶鱼就会四处乱蹿,左冲右撞。生性懒惰的沙丁鱼被这样一条庞然大物骚扰之后,陡然紧张起来,会加速游动以躲避鲶鱼的威胁。结果它们跑来跑去搅得水花四溢,使水中的氧气很充足。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够活着抵达港口了。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智慧鱼把故事讲述得很生动,我的怒气也渐渐平息下来。

“现在我想知道,”智慧鱼直视着我问,“你对那条鲶鱼有什么看法?”

我皱了皱眉,有些言不由衷地说:“我讨厌那条鲶鱼,它把整个鱼缸搅和得一塌糊涂。”

智慧鱼笑了:“但它同时也让鱼缸里的其他鱼更有活力,不是吗?”

我无语了,不得不承认智慧鱼说的很有道理。

请不要憎恨那条鲶鱼,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它救了你的命!因此,从现在开始正视工作中的竞争吧,并且要在内心深处感谢你的对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竞争对手有时就是我们成功的催化剂,它能使一个人为了竞争并胜出,而自觉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并且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一旦你的办公室里出现了“鲶鱼”,请不要把它视为死敌吧,学习它并超越它,你会发现,他的出现是你的福音。

出色的对手胜过平庸的朋友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必然存在着残酷激烈的竞争。不承认、不正视这种竞争,便是掩耳盗铃。当然,如果过分夸大这种竞争也会让自己失去进取的锐气。

事实上,一个卓越的对手,远比一个平庸的朋友带给你的帮助更大。

因此,学会与高手过招,会使你的职业生涯受益无穷。

那么,面临高手带给你的巨大压力,该如何应对呢?

从事广告创意的X先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和同事的拥戴,眼看就要成为部门主管,可以率领一个团队了。可惜,天不随人愿,公司上司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高薪从别处挖来一名业内精英S先生进入部门工作。而且,S很快就熟悉了公司环境,利用原有的客户资源,很快就有出色表现。

每个人都知道,部门主管将由这两人的角逐结果产生。X自己更清楚,多年的奋斗和拼搏面临强大的挑战。如何迎战?怎样取胜?败了,如何自处?太多问题困扰着他。

X先生经过冷静思考之后,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终决定扬长避短,奋起反击。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公司里的影响力,上下协调,不断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表现出杰出的管理才能。另一方面,他主动与S先生接触,虚心向他请教,不但使双方的关系大为改观,也使自己的业绩有了很大提升。

最终,X在竞争中胜出,成为部门主管,而S先生则调到另一个部门当主管,双方皆大欢喜。在以后的工作中,两个人还成了非常好的工作伙伴。

竞争是冷酷无情的,尤其是和高手过招,一不留神很可能就一败涂地。我们要做的是抓住竞争的机会,去战斗,去拼搏。也许你会失败,但在竞争的过程中,你也肯定能从对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因此,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鼓足勇气,奋起应战

面对高手必须要迎战,这一点毋庸置疑。就算知道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竞争,自己胜算并不大,甚至知道这是一场不那么公正的比赛,也要去争,去斗。

战而不胜,虽败犹荣。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即使高手也不例外。因此,只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迎击对方的短处,必然能出奇制胜。

比如上面的案例,X先生和S先生都是业务出色的精英人才,这方面可能不分上下。可是,要成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是需要与团队有长期的结合、配合、磨合过程的。X先生在同事中有普遍威信,显然具有优势,这是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的。

反省自己的不足

与高手竞争,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在高压力高强度下,人是会迅速成长的。因此,在竞争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想办法进行弥补。即使最后竞争失败了,你也是有所收获的。

妥善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事之间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你还在这个行业里发展,就难免要和这些行业精英们打交道。因此,妥善处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职场中,同行、同事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也无可逃避。但在竞争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关系搞僵。如果还想在这个行业里混下去,应该给自己留条后路。即使自己失败了,经过这样一场竞争以后,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事实上,很多对手都是惺惺相惜,往往不打不相识,最终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

站在巨人肩上,更快地成为焦点

当今社会,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学会主动推销自己,敢于在能人面前表现自己,敢于和高手“试比高”。

不要怕贻笑大方,弄斧还须到班门!

到班门弄斧,不外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鲁班见你技术确实太差,不忍卒读,拂袖而去。那么,你知道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打道回府,苦心习练,将来总有技艺大进的时候;第二种情况是,如果鲁班古道热肠,收你为徒,悉心授以技法,让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假以时日,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未可知道;第三种情况是,倘若你功底不凡,斗胆弄出几个新花样,博得鲁大师的喝彩与慨叹,那更是妙事,有祖师爷的口碑,你还用得着害怕自己被埋没吗?

年轻的华罗庚还在乡镇小店里自学时,就敢于对大数学家苏家驹的理论提出质疑。正是他这种“班门弄斧”的可贵精神,使他提早闯进了数学王国的神秘宫殿。

物理学家伽利略年轻的时候,就向先师亚里士多德发出挑战。他提出的“如果毫无摩擦,运动着的物体便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一大胆的设想,后来经过牛顿实验证明,发展成了力学第一定律。

而爱因斯坦更是在牛顿力学取得辉煌成就,成为物理学界的绝对权威的时候,却提出相对论的设想,认为牛顿力学只是大千世界中物体处于宏观低速运动中才适用的规律,爱因斯坦的这个见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和高手过招,你往往也能成为高手;混迹于平庸者中,你最终也免不了沦为庸人。那些自甘平庸者,恰恰就是因为缺少“班门弄斧”的勇气使然。

那些不敢,也不愿意弄斧者,如果不是连斧头都不会拿,就是由于自尊心太强。他们固执地相信“弄巧不如藏拙”,于是便失去了长进技艺的机会。而实际上,那些你认为“拙”或“丑”的,在高手眼里,说不定正是“精”和“巧”的。自信心十足,把它亮出来,或许还能登上大雅之堂。

同时,我们不但要敢于“班门弄斧”,更要善于“弄斧”。

首先,由于鲁班确实是有点权威的人物,因此,你必须带着拜人为师的态度,虚心学习,万不可自以为是,目无尊长,否则不但失去了向前辈学习的机会,弄不好还会遭人恶扁。

其次,你必须把真实的自我显现在前辈面前。自作聪明,或自作笨拙都是不诚心的表现,会令人讨厌。

另外,真正想“班门弄斧”,你确实还得真的先会几下“斧法”。起码也得学它“前三斧”。不然,在“班门”前胡乱砍杀一通,人家也提不起赐教的精神。

最后,不必认定一处“班门”。不同的“班门”,自有不同弄法,可能各有妙处。你的目的只在于提高“弄斧”之技,因此,不必受制于某一“班门”,可以走多几家,博取众家之长。

当年,物理化学家沃尔夫誉满德国、显赫欧洲。有一回,他的弟子罗蒙诺索夫发表了一篇点名批评他的化学论文。一时间,许多人为教授鸣不平,诅咒学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分子”,总之,罗蒙诺索夫被划入了“班门弄斧”的狂徒一列中。

不料,沃尔夫却颇为得意,他说:“那篇文章是我推荐给《德国科学》上发表的。”罗蒙诺索夫“弄斧”技巧也堪称高明。他没有直接将文章发表,而是先恭恭敬敬地送给老师指教,在老师面前弄了一回漂亮的“斧技”。

由于这件事,罗蒙诺索夫很快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而教授自己因其宽容与大度,也因其在与学生的讨论中受益,知名度也越随之提高。

巧妙地推荐自己,是变消极等待为积极争取,是加快成功不可忽视的手段。常言道:“勇猛的老鹰,通常都把它们尖利的爪牙露在外面。”而精明的生意人,也总在把自己的商品待价而沽之前,也总是先吸引顾客的注意,让他们知道商品的价值,这便是杰出的推销术。而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人们更好地向外界展示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实现自己的目的一种策略和战术。

把对手发展成朋友

有位哲人说,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入利害冲突;一种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人就是豁达的人。追求生活质量但不苛求,处人宽容大度而不自私狭隘,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

我们不妨把这种心态引入到职场的人际相处中。

对职场中人来说,每天和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爱人,不是父母,而是同事。早上一睁开眼,便急急忙忙赶去与同事见面;直到夜幕低垂,才满脸倦意地互道“再见”。同事,顾名思义,就是一起做事的人。假如事情完成得不好,那叫事故;事情完成得好,就成为了事业。由此可见,同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单位这个大集体中创造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职场当中更好地互相依存、通力合作。

一方面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另一方面又是旗鼓相当的对手,这就是同事。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每一个职场人士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毫不夸张地说,遇到一个好同事的重要性有的时候差不多可以与娶个好太太或嫁个好老公相比。很多成就事业的伟人往往都有一些好伙伴的帮助。约克在曼联威风得不行,因为他身后有贝克汉姆、吉格斯的强大火力支持;还是这个约克,一回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队就碌碌无为,没别的,就是因为孤掌难鸣。

不过,世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付出才会有回报。首先你要能给予,才能考虑索取。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对同事的抱怨,大骂同事如何不够朋友,如何在关键时刻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为同事做了什么?你有没有在他需要时伸出温暖的手?你有没有故意或者无意中伤害过他?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人人都是活雷锋。

事实上,同事之间考虑更多的是利害关系,而不是水泊梁山式的兄弟义气。如果你对同事不能有任何帮助,又怎么能指望同事对你伸出援手?古人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放到同事之间,这个道就是你的能力。你必须体现出自身价值,对同事有所裨益,才能在需要时得到同事的回馈。那么与其说是同事在帮你,不如说是你自己在帮自己。

可见,在工作中,一个能正确处理好竞争关系并与同事真诚相处的人,天长日久,他肯定会赢得同事们的一致推许。

与同事交往不是变戏法或耍心眼,只要你无私地善待别人,大多时候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尤其是现代的交际网络,那是平等主义的天下。因此,要想不被同事所孤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真诚与同事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