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
26376300000050

第50章 侯氏经营哲学(2)

10.一个企业的经营是永无止境的耐力赛,要求领导者要长期锲而不舍,要有比他人更多的激情,更多的敬业精神。

学习观

1.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情,成人学习本身应该以自学为主。请一些老师来讲课,也未必能达到真正的目的。但如果我们找一些既懂理论、又有实践、从事管理的优秀专家所写的著作认真阅读,从中可能会学到很多东西。选书的时候,关键看作者,首选有企业经验的,其次是咨询公司,最后才是大学教授。

2.我们对外的学习标杆,曾经提到过微软、DELL、三星,有人认为我们提得太多了。实际上,三星对外学习的标杆有20多家,比我们还多得多,他们就是学习一些标杆企业的特长,向这些企业做得最优秀的那一部分学习,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一点,眼睛要看远一点,视野要广一点,不能坐井观天。沃尔码的信息技术,DELL的物流,松下、京瓷的质量体系,丰田的精益化、物流和通用件都能达到最佳,微软的软件设计和市场结合做得非常好,它的内部文化强调冲突,就是建设性对抗,其所有重大决定,都是通过充分的争论,产生冲突才做出的。这些长处都很值得学习。

3.学习速度是对优秀管理干部的第一条要求,不是说你学不学,而是你的学习速度够不够快,要着眼于与国际优秀大公司的差距来激发提升学习能力的紧迫感,通过学习多思考自己不足的地方。企业选择管理干部一定要看他是否有很快速的学习速度,经验放在第二位。

4.如果太相信自己的经验,就会失去好的信息。企业和人一样,经验多了,如果跳不出来就可能会走向反面。好的经验有助于企业发展,那么什么才是好的经验?对当前有效的经验才是好经验,如果过去的好经验,如今变成没用甚至有害的经验,而企业仍坚守那样的经验,就会走下坡路。必须挖掘真实的隐蔽的信息,并特别重视与自己经验相悖的所谓负面信息,这才是对待自己经验的正确态度。

创新观

1.创新是大多数公司在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关键所在,现在有很多创新都是不对的,认为自己搞一套,与别人不同就是创新,这在很大方面是在制造陷阱而不是创新。

2.我们的产品什么时候应该淘汰?不能等到已经卖不动了才开始淘汰,应该说创新就是要提前淘汰,甚至在热销的时候就要淘汰,要有新产品出台,才能够领先,才能够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以技术的变革来领先市场的变化,不断调适用户的口味。

3.创新就是通过变更大大小小的游戏规则,取得领先地位,这要有勇气,要用新产品来淘汰老产品。包括不断寻求破坏性的技术,把一些传统技术打破,来创造一些新的经营流程和竞争优势,要提高对现存的主导思维的挑战能力,通过和客户充分沟通,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关于创新,还有两点,一是力戒固步自封,对那些支持你观点的信息关注越多,那么你得到的东西就越少;二是要不断进行大量的低成本的实验,要有措施鼓励这样一些实验,包括失败的实验,不少产品现在效益不错,实际一开始成本都很低。

竞争观

1.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它独到之处的竞争力,也叫独特性竞争力,是其他对手在短时间难以复制的竞争力。我们要努力地创造一些大大小小的游戏规则,要改变这样一些游戏规则,才能够逐步积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最优秀的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很缺乏的。核心竞争力要靠企业不断地积累知识,其中协调整合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整合能够使得我们各部门的资源尽快地集合形成核心能力。

2.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十分重要。很多大公司专门搞了竞争对手产品的解剖室,策划得很细,分析质量、重量、成本,花很多时间,深人研究。……现在很多做产品的同志很盲目,看看资料,和用户沟通一两次,方案就出来了,这样风险太大。

3.虽然有的产品有利润,但是库存一大堆,那利润就是泡沫,假账就是这样形成的。对产品不是抓大放小,而是优胜劣汰,过去对经营很差的产品淘汰得太迟、太慢,淘汰的决心不大,这个问题要坚决纠正。

4.各个产品的市场份额也需要个性化管理。……对我们的产品来讲,个性化管理要有这样的指标:首先在国内市场的国内产品里一定要进入前三名,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达不到这样的指标,这种产品就应该淘汰;其次是国内市场(包括国外产品)的前三名;最后就是公司的优势产品,应该有好的政策。

5.品牌主要是客户在私底下对我们产品的评价,这是真正的品牌,真正的品牌是一个公司的重要核心能力,但不是靠广告的标王形成的那种品牌,企业管理专家说那种品牌叫做品牌的空心化,我想这种论点很有道理。

6.质量是个永恒的话题,虽然纵向比我们还是有很大进步,但仍得不到客户的认可,因为客户在横向比,我们的竞争力应该说很多地方是下降的。希望大家能仔细地研究具体数据,亲自听听客户推心置腹的内心话。我们现在的问题关键不是质量方针制度,而是落实、执行力度不够。

7.内部核算和质量成本。我们这方面做得很肤浅,有的基本上没做。质量成本要对各个部门都有压力,没有质量成本核算就是大锅饭,就会互相埋怨。可以先试着给产品成熟度评级,虽然有难度,但是万事开头难,总得有开始。如果不做的话,永远都不能前进。当然还要有裁判,质量部门、职能部门应该去裁判。至于判得准不准,是第二位的,首先必须要裁,起码不让大家都是大锅饭,这不叫资源共享、团队运作,而是管理的无效。

8.有差距要承认,不能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关键要认真分析,有行动措施和行动力度。面对竞争,不能怀着一种惧怕的心理。

发展观

1.优秀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快速跟随型企业,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和技术发展动态,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第二、市场预测型企业,对未来市场和技术走势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并据此指导企业研发、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能够掌握一定先机;第三、领导型企业,通过掌握的先机不断创新,持续领先或跟随对手进而实现超越,引领一个行业的发展J在后两个阶段,标准化的战略意义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福特、英特尔、微软、高通等企业的成功窥见一斑。他们不是在简单地制定标准,而是将标准化的目的清晰地定位于引导未来市场发展,并且这一思想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的整个过程中。

2.变化的理念,包括环境、市场、技术的变化,对我们未来能否生存至关重要。要快速适应变化、预测变化、驾驭变化。我们的产品不断升级,就是为了适应变化。要主动去想环境在如何变化,否则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优势。在产品和市场的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变化的意识,要通过学习,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学习、对客户的深入了解、与员工的沟通,以及进行低成本的尝试。

3.面对强大的竞争者,我们不能采取祈求妥协的态度,只能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树立信心,伺机反击。

4.从财务角度来看,现金流、物流应该排在第一位,利润是第二位,规模是第三位,次序如果颠倒了,企业就走不下去。

5.员工都希望公司发展壮大,但企业大了以后,大企业病的表现也会突出起来。大企业病又叫“恐龙症”,主要症状是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等级森严,各部门之间划地为牢,壁垒越来越高,一些著名的企业因此而垮掉。公司高层有一个民意测验认为,公司在资源共享方面是大的弱项,还有执行力不够强,应在这两方面有一系列措施,改变被动状态,对大企业病必须加强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