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26378300000041

第41章 条件之完备的产业化载体(3)

(3)技工贸一体化的模式顺利发展。 “九五”期问,高新区企业以技工贸一体化的模式顺利发展成为这一历史时期高新区的发展和科技成果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特点,也促进了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要素优化。近几年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技术收入所占份额相对稳定在4%左右,产品收入从1996年的占78.3%上升到2000年的82.9%,增加了4.6个百分点,商品收入则相应下降了3.6个百分点,说明了高新区企业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生产能力在逐步加强。

(4)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薪能源为支柱的高新区产业格局。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发展始终是高新区中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在2000年高新区产品销售收入中保持30%以上的比例,成为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处于稳定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还有新材料和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密切结合了我国传统产业中的产品升级和经济发展对新能源产品的迫切需求,在高新区产品销售收入中分别占到8.9%和:10%。2000年高新区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产品达21896种,其中75%的产品及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6个主要高新技术领域。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高效节能、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为主的高新区产业格局,以这四大技术领域支撑的产品数量达到15897种,占高新区主要产品数量的72.6%,创造年销售收入4279亿元,占高新区主要产品销售收入的76%。

(5)高新区出口创汇增长迅速,以出口美国的产品数量及出口额最多。

2000年高新区实现出口创汇185.8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56%。高新区出口创汇主要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主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10种,实现出口创汇138.1亿美元,比1999年的79.7亿美元增长73.3%,占高新区出口创汇的74.3%。高新区出口创汇企业的出口规模增长迅猛,出口创汇上亿美元的企业达38家,是1999年的1.6倍。2000年高新区企业主要产品出口种类仍以出口到美国为最多,共出口产品718种,占出口产品种数的34%,其次是港澳台367种、日本347种,分别占出口产品种数的17.4%和16.4%。出口额最高的仍是美国,达55.7亿美元,占产品出口总额的40.3%,其次是日本23.7亿美元和港澳台地区14.9亿美元,分别占产品出口总额的17.7%和10.8%。

(6)区内多种经济类型企业并存,外商和股份有限制企业增长迅速。

各经济类型企业在高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企业数量看,2000年国有、集体和联营企业占22%,与1991年这类企业所占85%的份额相比较可以看出,企业数量的63%已被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发展机制所替代。

从高新区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看,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1999年的16.5%下降到8.6%;而外商企业从1999年的28.8%上升到32.5%;股份有限制企业占22%,比1999年增加3.8个百分点。

(7)西部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5年平均增长速度略接近中东部地区。

2000年我国西部13个高新区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08.5亿元,较上年增长34.3%;工业总产值948亿元,较上年增长28.3%;工业增加值282亿元,较上年增长43.1%;利税132亿元,较上年增长40.4%;出口创汇6.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0.4%,也呈现较为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同时1996~2000年间,西部地区高新区各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与中东部地区高新区比较接近,仅上缴税费相差较多,差7.2个百分点。

无疑,我国高新区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我国高新技术园区要获得进一步发展,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认为,要在人文环境、机制、体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科技力量进去发展。在基础设施和服务等硬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区的聚集效应,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区内落户。在高新区的环境建设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大力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特别是尖子人才的作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二,要大力营造人文的创新环境,有利于人文的发展。要实现高新区体制的创新和科技的创新,实现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把建立创新文化当做一个重要任务来抓。创新的人文环境可以包括几个方面: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环境;敢于实践,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的环境;崇尚事业、淡泊名利的环境。

第三,今后国家高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要不断建设和完善高新区的服务体系和网络,拓展服务种类和内容,使他们相互协调配套。要增加专利申请、技术交易、创业咨询等创业者所需的服务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方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要强化创业服务中心等综合性孵化器的功能,加强专业孵化器的建设,根据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和衔接,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

第四,要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现在有少数高新区管理体制趋于僵化,个别甚至旧体制复归,机构臃肿庞大,效率低,官僚主义严重,不改革高新区将没有生命力。高新区改革要从压缩管理层次人手,对不该设置的部门坚决予以撤销,不该独立设置的机构坚决加以合并。要精简审批手续,减少审批项目,提高力事效率。要进一步实行新的用人制度,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竞争的机制,以提高效率、加强服务为中心,大力推动高新区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督促高新区不断深化自身的改革,强化服务质量,减少行政干预。

2.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中关村高科技园区。

1980年10月23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在北京等离子学会常务理事会上,针对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科技转化为产品的状况做了题为《技术扩散与新兴产业》的发言。同年12月23日,以陈春先为首的15名中科院科技人员在中关村创办了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这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科技企业最早的雏形。从此,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坎坷历程,中关村的民营高技术企业从无到有,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到1986年底,以“两海”、“两通”为代表的中关村各类开发性公司已近100家,逐渐形成了闻名中外的、以开发经营电子产品为主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正式批准发布《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方圆100公里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9年6月5日,******正式批复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随后,正式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

******对建立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批复使北京市的高新科技产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规划中的中关村下辖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它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形成了一条环京高科技产业带。它汇集了清华、北大73所高等院校,拥有232所科研机构,两院院士占全国的36%,可以说是中国智力资源最为密集、人才最为集中、科研成果最多的地区。1999年中关村科技园区8244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40.3亿元,上缴税费61.7亿元,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排名第一,技工贸总收入、实现利税等指标均占全国53个高新区总量的10%以上,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在新世纪的规划中,中关村的方向是将园区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转化为科技成果,然后通过孵化体系转化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再通过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发展为高科技大企业,最终实现产业化,同时中关村还将吸引国内外大型科技制造企业进驻园区,形成产业规模,成为北京高新科技发展的龙头。

(2)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带。

200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深圳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据统计,2001年深圳高新区实现了突破性的高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6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8%,是1996年园区成立之初的6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01.9亿元,占整个园区工业总产值95%以上;出口创汇25.2亿美元,同比增长40%。在产值强劲增长的同时,深圳高新区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逐年加大,2001年总税收达到31.6亿元,同比增长了26%。

目前深圳高新区已形成了以国内外著名品牌为代表的电脑整机和配件产业群,以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为龙头的通信产业群,以财务管理、网络产品为主的软件产业群。建园以来,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机构、大学有效贡献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四大集中”

优势。高新区在新一轮的投资热中还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多;二是风险投资机构多;三是外商增资多。高新区成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五星级”的跟踪服务,成为高新区招商引资呈现“磁石效应”的关键。

为把深圳建设成为高科技城市,使深圳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出口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交易中心,深圳明确提出:到2005年,深圳还要成为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的IT产业基地。深圳届时还将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和创业投资体系。为实现“高科技城市”之梦,深圳正在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带。《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纲要》,高新技术产业带全长约100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2.62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约55.45平方公里。产业带共分9片,此外还有一个大学片区和一个生态农业片区,简称“9加2”个片区,规划中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的重点产业。“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带总投资预计可达993.3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将分布六大产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电子信息(其他)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产业、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另外规划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还具有科研开发、高等教育、科技成果孵化、留学生创业及出口加工等“五大功能”。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规模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带将会作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载体,完成一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形成一批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到200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要达到2500亿元,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的目标。

(3)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薪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规划总面积29.15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新建区15平方公里,分为6个科技产业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科技产业园区。园区内建设了大学生物医药园、国家级西安软件园、西安交大科技产业园、西北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西安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园、长安科技产业园、西安医药工业园、光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国家科技部把西安高新区列为“十五”期间重点支持的5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目前享有国家吸引外商投资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并享有省市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具有落实优惠政策的能力。

西安高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十年发展年技工贸总收入平均增长72%。从1994年以来,在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多次评估中,西安高新区综合发展指标一直名列中国53个高新区前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