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
26379500000023

第23章 认识自我(6)

大多数人认为改变学习方式并不是件难事,可是对于改变自己——改变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却认为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何以我们常会听到一些人说:“我就是这个个性,改不掉了”的原因。人生若是抱持这种态度,根本就是在扼杀可能的机会,从而给自己留下永久而无可改变的问题。

一个人吸毒,若有决心戒,那么就可能戒除,这虽然做起来困难,可是当他戒除之后,从此就不大可能再犯。相反地,若是那人认为自己已经无可救药,那么就算是被强制戒除,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他依然会再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原因在就在于后者已认定自己戒不掉这个毒瘾。各位若不健忘的话,在前面我们曾说过,一个人一旦相信了什么,就会看不见跟它相反的一面,哪怕证据确凿也难以相信,甚至还会为这个“信念”而拼命。上述这个例子里的人,就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够永久脱离毒品的挟制,所以就永远成为毒品的俘虏。

事实上,他吸食毒品乃是下意识的决定,结果自己不但不敢面对事实,反倒推诿无法自拔。当他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时,在其神经系统中就会建构这样的神经链,从而控制住他的行为,使他一再地重蹈吸毒的覆辙。

何以会这样呢?因为大部分人对于自己所不熟悉的事物都会心存恐惧,也因此时时刻刻地寻求一种“确定感”,当他一觉得有任何不确定感时,内心就隐然产生痛苦。一件熟悉的事就算是明知会有痛苦,我们也能够忍受,但却很难去面对陌生的事。无情的是,当前这个世界变化得极快,不论我们所面对的是人、工作、环境或信息,瞬息之间,它就会成为陌生,所以我们若不是尚有那份对自我的确定感,就真不知道要怎么样去面对这个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你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会作出哪种决定?你会如何建构出自己的价值体系、信念或原则呢?你是怎么来判断对错、好坏或根本不去理睬?当一个人自认为是个无药可救的吸毒者,要想救他的最大困难是:到底要把他的自我认定改变成什么样子?是改变成“戒毒者”吗?这么做并不能改变他的自我认定,只不过呈现出他后来的状况而已。是不再吸毒吗?这也无济于事,因为那只能治标,日后很可能老毛病再犯。然而当他重新认定自己,比如说是个“基督教徒”、“回教徒”、“犹太教徒”或“佛教徒”,甚至于是个“领袖人物”——不管是什么,只要不跟“毒”有关,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跟着改变。当我们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了新的看法,我们的行为就会跟着改变,为的是支持这个新的身份。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一位体重超重的人,当他认定自己是个“大胖子”,自然就想努力节食。短期间内他可能会减掉一些体重,可是由于他这个“大胖子”的自我认定,却会引导着他的行为,最后他又会恢复先前的体重。之所以会如此,原因主要是这跟他的自我认定相符合。人生实在是奇妙,不管我们是怎么地认定自己,哪怕哪种认定是不好的或有害的,最终我们的人必然会跟着那种认定走。

所以,我们若是想真正地有所改变,惟一的途径就是对自我重新认定,就像上述例子的那位吸毒者,他不能一直认为“我是个戒毒者”,而要改为“我是个健康人”或是“我是个自由人”。不管你要怎么认定自己,反正就是不要跟毒品扯在一块儿。日后当再有毒品来诱惑他时,他的直觉反应就不再是到底该不该吸毒,而是很单纯、很直截了当地回答:“我才不是那个吸毒的人,他早已死了。”

就像体重超重的,他必须把他的自我认定从“大胖子”转换为“活力充沛且健康的运动员”,这个新的认定能改变他的行为,不管是饮食方面或是运动方面,目的都在于造成身材上的长期改变,好与他的新身份相配。乍看之下,这种转变好像是在玩弄文字游戏,然而不容讳言,它对人本质上的改变还真是奥妙。

事实上,只要对自我认定有一丁点的改变,整个人体就会相对跟着改变。若是不相信的话,我们就再拿那个吸毒者的例子来谈一谈。他之所以会去吸毒,不用说一定是信念跟一般人大不相同,这包括他长期的感受、提问自己的问题、引导他行为的价值观、支持他信念的心态等,因为一般人对自我的认定多是一些正常的角色,例如一位运动员、一位教师、一位工人或一位情人,不是吗?上述影响自我认定的因素,并不是都有完全的效果,不过其中几样倒还真能把主宰系统全然改观。

三、展自我认定自我认定可以从一再尝试改变着手,只要你能表里如一,最后就终必能够成功。如果你需要进取心,更要去扩展这个自我认定,必须迅速且有效地改善你的人生品质。

世界上主宰行为最有力的工具莫过于自我认定了。或许你会问:“自我认定不是受限于个人经验吗?”不对,它并不受限于个人的经验,但却受限于对个人经验的诠释,你怎么来认定自己是取决于你的决定:到底你想把什么套在自己的身上?你给自己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怎样去认定自己,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他改变某些行为并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然而要他改变自我认定那就不简单了,甚至于还会招来他的敌意。一个人最根本的信念就是对自我的认定,而其被触犯则是最无法忍受的痛苦,有些人就因为坚守对自我的认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十九世纪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他那本名著《悲惨世界》中,以很戏剧化的手法诉说了这个道理。故事的主人翁冉阿让由于偷了一条面包给饥饿的家人,结果被捕而判了几年的苦役。在此期间他虽是服刑,也是心里并不接受警方加在他头上的“贼”这个罪名,因为他是不得已而去偷窃的。当他刑满出狱时,四顾茫然而不知何去何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下等工作,却不时得忍受周围人的歧视与斥责,只因为他有犯罪的前科。

在走投无路的状况下,最后他认命地接受了社会硬加在他头上的标签,既然大家都把他当成个贼,那么他就去做个贼。

有一次他饥寒交迫,结果碰到一位好心的神父收容,不但给他吃的,还让他在那里住宿一晚。因为他自认为是个贼,所以偷了神父家中一组贵重的银器,然后摸黑不告而别。没想到在路上遇到警察的盘查,发现他不但犯有前科,同时背袋里竟然还有神父的贵重财物——这要是被查出来是偷窃的话,必然会被判刑终身劳动改造。

随后他被警察带回到神父那里对质,但神父却称那些银器是送给冉阿让的,同时还说他漏掉了一对银烛台没带走。冉阿让没料到神父竟然会这么说,待警察离去后,更让他吃惊的是神父不但没有追究,反而让他带走这些银器,好重新做人。

这下子冉阿让迷惑了,不解为何神父会相信他改邪归正?

为什么不干脆把他讼之于法?他只记得神父说他们是弟兄,他从此不再为罪所挟,是个规规矩矩的人,更是上帝的孩子。神父这番话对冉阿让产生很大的冲击,一下子扭转了他先前的自我认定,随之他撕掉了服刑的证明文件,迁移到另个一个城市,重新做人。当他换了新的自我认定,整个行为也跟着改变,热心公益,很快地便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

然而有一位名叫沙威的警探却不相信冉阿让,始终死盯着他,并想把他绳之于法。当沙威被革命分子抓住,交给冉阿让处置时,他本有机会把沙威解决掉,可是却宽宏大量地救了沙威的命。沙威在过去那些年里一心想缉拿冉阿让,没想到最后才发现他是个好人,或许比自己还要好,这下沙威才发现真正的坏人是自己,因为他一直在逼害冉阿让这个好人。在无法面对自己的“新面貌”情况下,最后沙威纵身跳进汹涌的塞纳河里自尽了。

自我认定的转换很可能是人生中最有趣、最神奇和最自在的经验,能重新认定自我,纯粹就是让“真实的自我”释放出来,重新改造你自己。

写下你的自我认定。

你希望的自我认定中要包括哪些条件,请把他们写下来。

随着一面写,你一面得显示出要改变自己的决心,到底哪些人的身上拥有这些条件呢?他们是不是你可以效仿的榜样呢?你不妨想像着自己已融入了这个新的自我认定里,他该是怎么的呼吸方式?怎样的走路方式?怎样说话?怎样思考?怎样的感受?

下定决心,列出行动方案让你自己知道你的自我决心。

四、改变自我认定有位女士名叫黛博拉,大家都认为她活力充沛、热爱冒险。她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她自我认定的转变。她说:“打从小时候起,就一直是个胆小鬼,我不敢做任何运动,凡是可能受伤的活动我一概不碰。”在参加过几次罗宾的研讨会后,她有了一些新的运动经验(潜水、赤足过火和高空跳伞),从而知道自己事实上可以做到一些事,只要有一些耐力即可。虽然她是这么想,可是这些心态还不足以使她形成有力的信念,改变她先前的自我认定,顶多她自认为是个“有勇气高空跳伞的胆小鬼”。依她的说法,当时转变还没发生,可是她有所不知,事实上转变已经开始。她说其他的人都很羡慕她那些表现,告诉她:“我真希望能像你那样的有胆量,敢尝试这么多的冒险活动。”一开始她对大家夸奖的话的确很高兴,听多了以后她便不得不质疑起来,是不是以前错估了自己。

“最后”,黛博拉说道,“我开始把痛苦跟胆小鬼的想法连在一块儿,因为我清楚知道胆小鬼的信念使我设限,从而我决心不再把自己想成是个胆小鬼。”事情并不是这么说说便完了,事实上她的内心有很强烈的争战,一方面是她那些朋友对她的看法,一方是她对自己的认定,两方并不相符。后来又有一次要高空跳伞,她把它当成是改变自我认定的机会,要从“我可能”变成“我能够”,而让想冒险的企图从而扩大为敢于冒险的信念。

当飞机升到一万二千五百英尺的高空时,黛博拉望着那些没什么跳伞经验的队友,多数‘人都极力压抑着内心的恐惧,但故意装作兴致很高的样子。她告诉自己:“他们现在的样子正是过去的我,而此刻我已不属于他们那一群,今天我可要好好地玩一玩。”她运用了他们的恐惧,来强化出她希望变成的新角色,她心里说道:“那就是我过去应去的。”随之她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刚刚已经历了重大的转变,她不再是个胆小鬼,而成一个敢冒险、有能力、正要去享受人生的女性。

她是第一位跳出飞机的队员,下降时她一路兴奋的高声狂呼,似乎这辈子就从没有过这么有活力和兴奋。她之所以能够跨出自我设限的那一步,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一下子采取了新的自我认定,从而打自心底想好好表现,以作为跳伞者的好榜样。

黛博拉的转变很完全,因为新的心态使她能一步步淡化掉旧有的自我认定,从而作出决定,要去拓展更大的可能,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新的自我认定马上就取代了旧有的——那个她已不再想要的自我认定。她之所以能够转变成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最后的杠杆;她自我认定的演变虽然很简单,可是却十分有效。她新的自我认定,后来不但影响了孩子、丈夫,甚至影响到她所涉及的每一样事情,如今已成为一位真正敢于冒险的领导者。

当然,我们永远可以重新来认定自我,各位不妨想想儿童内心里丰富的想像力,前一天他可能是扶弱济贫的蒙面侠佐罗,后一天就可能变成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海克利斯,到了今天很可能他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英雄。

自我认定的转变很可能是人生中最有趣、最神奇和最自在的经验,能重新认定自我,纯粹就是让“真实的自我”释放出来。

五、人生忠言这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成功人士的拳拳忠告,望你能有所启迪、有所领悟。

1.上司不是傻瓜现在,年轻人往往容易把上司(特别是高层领导)看成“不怎么样”的人物。可你要知道,这些上司,也许真的不晓得但丁是何许人,但是决非你想像中的“傻瓜”。他们能有今天,定有过人之处。

这些上司,往往是“观人”的高手。他们观察下属的能力,高到超过你的想像。你的心态、你的企图、你的工作能力,无不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你必须认识的一个事实是:上司绝不是你天生的敌人,而是你最好的支持者。

2。同事未必冷淡单位的许多工作,它们的程序、技巧千差万别,无法用一个统一的原则去描绘。这种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是正统的学问,在你的学生时代,老师也没传授过。那些资深的同事,不会主动教你这些技巧,因为,很多技巧也是他们自行发现或创造的,他们无意强加于你身上。

你别误以为,他们的这种态度太冷淡。你应该自己动脑,想出自己的方法,遇到困难时向他们请教。那时候,他们一定乐于提供他们所知的方法。

你要一边思考,一边工作。做好工作并不简单,否则,公司何必耗钱、耗时来培训呢?起初,也许进步缓慢,但是,时机一到一定能一飞冲天。如只知动不动就向别人请教,你就难有大成。

3.金钱不是一切领多少工资才做多少工作——只会打这种算盘的人,能够前途大好,那才是天大的怪事。只知一个月存多少钱,这样的人也难成大器。年轻的时候,除了赚钱,更重要的是得不断“自我投资”。要善于把领取的钱用于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益的东西身上,像购买必要的书籍、与杰出的人结为朋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