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
26381400000036

第36章 为改革策划——推动莱芜交通体制改革(2)

6.1992年10月上旬,人民日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艾丰主持,召集了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进行座谈。会上,厉以宁、何伟、唐丰义、戴同晨、藏志风等人踊跃发言,他们针对改革进行专题研讨。

研讨中,名家们发言热烈,各抒己见。

我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向他们介绍了莱芜交通体制改革的经验,提订交通体制改革应理顺关系,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实现责权利结合,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

我在会上的发言,得到了专家们的赞同。会后,我撰写《路之改革》一文,作为《人民日报》经济部组织的交通改革上台阶的压轴文章,进行宣传。文章刊出后,产生较大影响。

7.1992年12月上旬,在全国第三届公关理论研讨会上,我撰写了《论促进经济发展与选定公关目标》的论文,推出此项案例。

研讨会上.我在介绍此项案例的意义的同时,提出了公关界专家、学者应该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工作目标。

此篇论文,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被评为本届公关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收编入册。

效果评估

这项策划案例,突出了以支持和推动莱芜交通体制改革为目标,全面进行经验总结,并加以广泛宣传和推广。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先后进行40余次报道,广泛掀起了宣传高潮,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对全面推动深化改革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全围公关界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策划社会意义深远,对推动交通行业和地方体制改革,达到了显著的效果。

案例策划的几个步骤,步步深人,效果显著。尤其是帮助莱芜交通局排除了深化改革的阻力,争取得到交通部主管部门的支持,为树立交通体制改革典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专家们认为,这个项目充分展示了公关策划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也提示了策划专家应关心国民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大局为重选定策划目标,就能达到显著的社会效果。

莱芜交通局在这项策划中,改革的经验得到了肯定和推广,进一步深化改革也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支持,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公关策划的认识,体会到公关策划的作用。

当地政府在这项策划中也收到了实效,宣传了典型,塑造了区域形象,进一步推动了深化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案例启示

1.通过帮助山东莱芜交通的公关策划,反映公关策划在深化、推动体制改革中的作用。说明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进行公关策划的目标。只有突出以社会发展为目标,才能真正为推动经济发展服务。

我认为,公共关系只有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才具有生命力:公共关系标与国家宏观目标相统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进行公关策划的目标。

有些人认为,公共关系怎样才能为推动社会发展服务?怎样为深化改革服务?结合点切入点又在何处?这个问题:是难点。

此案例的策划,从目标的选择、方案的制定,每个问题都按照步骤落到实处,每一项公关目标的实施效果,都展示了公关策划的作用。案例的效果,就是答案。

2.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公关目标。

国民经济建设中,大量的新成就、新问题、新矛盾、新动向不断出现,各项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这些工作,对从事公关职业的人员来说,既是契机又是考验。

每一个人在选定公关目标和各种目标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都是一次自我形象的展示,每一个项目都需要通过定位、定性、定向。达到定量。策划案的成果,也是自我亮相或树立形象的依据;每项公关目标的群体汇集,又是社会各界对公关界现状水平的总体测定。

如果,公关界的同仁共同以此为启示,树立起公关界自身的形象,将会更加有效地发挥公关策划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争得社会各界对公关策划的深入理解和全力支持,更好地发挥公关策划的作用。

3.公关专家、学者选定的公关目标,应以大局为重,共同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近年来.我国的公关事业逐步走上坦途。公关目标与国家宏观目标相一致,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自身发展。公关界的学者、专家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理论上说: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我们选择的公关目标。实际工作中,选定公关目标的主题显然较多,有着大小、难易之分,但必须根据国家的宏观目标和社会需要来进行选择,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随着公关事业的发展,社会上各种公关公司、企业从事公关专业人员的大量涌现,许多简单的选取项目、单项的公关活动和自身经济效益显著的公关策划项目,大有人做。但是,一些深层次、高难度的项目.涉足人不多。

社会有需求.难度较大的项目就应该有人去做。更需要有一定水平的专家、学者,花费很大精力去操作,甚至,为了一项公关目标,要进行整体、连续进行策划,才能达到效果。

越是深层次、高难度的项目,策划成功之后,社会效益必定更为显著。我建议,中国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应该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

这是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策划的效果很好,既推动了莱芜市的交通体制改革,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全国交通体制改革树立了典型。

最主要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是策划者善于把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

如何判断策划题目的价值?策划者虽然也认识到这个题目是当地微观发展的需要,但她更认识到其中包含的宏观意义——为全国交通体制改革以至整个改革提供经验。价值判断来自微观和宏观的结合。

如何通过公关推动工作的进展?策划者认识到,当地的领导者对交通体制改革的认识是到位的,办法也已经想出来了,并且开始实施。他们最感到难的是如何克服继续推进中的难点——权力和利益再分配中的阻力。策划者认为自己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就在于发挥公关的优势.利用宏观的力量克服微观上的闲难。

如何发挥公关的优势呢?策划者抓了三着:一、利用新闻媒体的报道,把当地的经验宣传出去,为更多的人所知晓。这是信息性的公关。二、利用媒体的报道向国家主管部门做沟通,得到他们的了解和支持。这是工作性的公关。有了信息性和作性的双重公关,一个地方的作获得了舆论和上级的肯定,许多问题自然就好解决了。三、再把当地完善后的经验做进一步深人的宣传报道,这既是全面的肯定,又是全面的推动。整个公关工作就是这样在宏观和微观的互动中进行。

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是公关策划中一条基本原则和操作方式。所谓“公关”就是“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特别是在改革中,这两者的关系就更加重要。策划者抓住了这个最重要的关系,也就容易获得成功。

顺便说一句,策划者是新闻单位的人,她在整个策划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的优势和作用,也是她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这次策划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点评人:艾丰

艾丰:原任人民日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社长总编辑、高级记者、教授,现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相关链接:《人民日报》新闻报道选

路之改革

——菜芜市交通体制改革纪实

要想富,先修路。

山东省中部地区的莱芜市是全省综合改革的试点。4年多来,这里的交通体制改革,虽然步履艰难,但仍悄悄而大胆地进行着……

改革的关键是理顺关系。1987年,莱芜市各局开始进行体制改革,而交通局却未有动作。

l988年.交通局新班子深入到全市各个部门,求经、座谈,征求了数百条意见,归纳分类,研究分析,找出问题症结。

现行的交通管理体制多年未变,自上而下四级政府都有交通部门,急需修路、造桥做:蜒量实际_作的乡镇一级,却无权管理和领导。

改革的关键在于理顺关系,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确保各项改革同步进行。莱芜市交通局决定把立足点转到为国民经济服务上来,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他们从简政放权、精减合并入手,进行统分结合,强化基层,将原有74个部门减并为37个,管理干部从275人减为72人。

精减的人员充实一线,在各乡建起养路征收、公路养护、地方道路管理、运输管理等“四位一体”

的新型交通管理所,纳入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接受市交通局的业务指导和乡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与监督。双方协调配合,形成共同促进交通事业发展的新格局。相距11公里的口镇至寨里,连接8个乡11个村,连续8年进行测量喊修路,年年落空。1990年,该市交通局总体协调,发挥几个乡的群体力量,很快通了车。

改革的重点是责权利相结合。莱芜市交通局领导抓住问题关键,跳出本位主义小圈子,从自身割肉不怕痛,将体制改革落到实处。他们根据交通行业的特点,制定了责权利重新分配方案。让权力和利益随着职责落到实处。乡镇政府有了实权和利益,担负起责任,在落实规划任务、运输生产、公路建设、促进费用征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责权利的落实,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以往,交通部门征收养路费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如今,各乡镇发挥了主观能动陛,养路费大幅增长。仅以拖拉机养路费为例,1988年全市征收70万元,1992年已达250多万元。

取之于车,用之于路。征收费的留成部分,又给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并成为激发地方政府和群众支持交通事业的动力,掀起群众走路群众修的新风气。

颜庄党委把发展交通列为主要工作之一,几年来,该镇在仅有3万元拨款的情况下,共修120公里乡村路,总投资达200多万元。其中,乡镇政府拿出40多万元,其余为各村集资。

1991年,莱芜市的降雨量百年未遇,冲断桥涵19座,冲毁路基5万立方米、路面64万平方米。灾情发生后,各乡镇不等不靠,上下配合及时组织突击抢修,不到10天,全部修复。

交通改革促进经济振兴,交通体制改革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4年多来,各方面先后投资1.1亿元,修建和改造国、省道、市乡道公路500多公里,改造“断头”路、卡脖子路200多公里,铺油路面200多公里。还建起大中型公路桥150多座。公路的综合好路率从64,上升到87%。

路通百业兴。以往,运不出、销不掉的农副产品,如今,已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来源。

高庄镇果脯厂生产的红枣脯被评为山东省第一名,日商曾签订过包销合同,但因交通问题而告吹。1991年,该镇政府拨款5万元,全村集资7万元修了路,果脯厂的产品立即打入国际市场,销往日本、德国、马来两亚、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获利70万元。尝到了甜头,高庄镇领导下决心修路致寓,投资600万元,各村和群众集资350万元,全镇村村通厂柏油路。

寨里镇公路修通后,建起6个蔬菜基地、3个批发市场,为1000万公斤生姜、1500万公斤蒜等运销铺道路。仅以生姜销售的提价部分计算,年收入可多得6万元。当地农民高兴地说:“上蒜,一亩姜,公路通了奔小康。”各乡镇的效益汇集成菜芜市的总体效益,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988年为17亿元,1992年已增长到57.1亿元。

1992年******批准莱芜市升为地级市后,莱芜市领导把交通工作继续列为重点大事来抓。市长时立军说:“深化交通体制改革,振兴交通事业,是莱芜市经济发展中的头号工程,一定要下决心花大力气搞去。”

《人民日报》1993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