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塔里木河传
26381600000033

第33章 大漠升新月(2)

向西迁移的是回纥汗国溃败后的主要部众。

西迁的回纥人分成三支,一支迁往河西走廊,就此止步;一支西出阳关,到达高昌(今吐鲁番);另一支迁往中亚草原。

在河西的一支以甘州(今张掖)为中心,聚集力量、休养生息,逐渐强大起来,由寄人篱下的逃亡者,一跃而为河西地区的主宰者。到十一世纪初叶,河西回纥被西夏政权征服。十三世纪以后又经历蒙元统治时期,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裕固族。回纥人曾信奉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河西的这部分回纥人一直没有改奉******教。

进入新疆的一支,在北庭(今吉木萨尔)击败吐蕃,进而攻占西州(即高昌,今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先信奉摩尼教,后以佛教为国教。高昌王国以吐鲁番为中心,控制着东起甘肃西部、西至龟兹、北越天山的大片土地。高昌回鹘王国的政权,一直延续到元朝中期,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友好关系。他们留下的回鹘佛教文化遗存,成为传世瑰宝,震惊世人。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第三支回纥人,他们迁到了中亚草原。后来,塔里木河流域的历史由他们改变。历史也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使他们荣登塔里木河流域广大地区主人的位置。

这部分回纥人起先主要在帕米尔高原(葱岭)以西活动,所以称为葱岭西回纥,或葱岭西回鹘。

十至十二世纪,从漠北高原西迁的回鹘人在中亚反客为主,建立了强大的喀拉汗王朝。“喀拉”的突厥语意为“黑”,所以汉文文献称他们为黑汗王朝。

新生的黑汗王朝摧枯拉朽,所向无敌,在中亚消灭了萨曼尼王朝,攻占其都城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城),并将势力扩展到阿姆河以南地区。在东部,喀拉汗王朝攻占了葱岭以东的疏勒(今喀什)、于阗。

喀拉汗王朝的统治中心,起先在巴拉沙衮(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后来迁至塔里木河上游著名古城喀什噶尔(即喀什)。

塔里木河流域的吐蕃统治势力,阻止过喀拉汗王朝东征的马队,结果以失败而溃逃的自然是吐蕃。

喀拉汗王朝向往塔里木河流域丰饶的绿洲,他们最初的胜利仅限于喀什、阿克苏一带,他们的目的是占据整个塔里木盆地。但是在龟兹(库车),喀拉汗王朝的军队与他们的同宗一一高昌回鹘王国相遇,遭到顽强的抵抗。高昌回鹘阻止了喀拉汗王朝北上的势头,库车就成了这两支原为回纥汗国劲旅、现为两个王朝政权支柱的军事分界线。

从此,喀拉汗王朝就开始了漫长而巨大的建立帝业、开拓疆土的计划和行动。

喀拉汗王朝的可汗苏图克·布拉格汗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他秘密地信奉了******教。在一个深夜,带领自己的数十名亲信,杀死继承他父亲汗位的叔父,成功地夺回了汗位。

于是,在新疆全境推行******教、对新疆历史产生划时代影响的大事件,就由苏图克开始了。

“圣战”大旗如飓风

唐朝无可挽回地消亡了。

新疆成了回鹘人的天下,但不是一统天下,而是三分天下。

除了位于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回鹘王国,另外两个王国都居于塔里木河上游,一个是于阗李氏王国,基本是由回鹘人统治;另一个就是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由回鹘人建立的喀拉汗王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苏图克因皈依******教,才在喀什噶尔成功地发动宫廷政变,所以他夺取了王位之后,就公开举起了******“圣战”的旗帜。首先在佛教盛行的疏勒(喀什)、莎车、阿图什、阿克苏等地推行******教,在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这些塔里木河的源流,到处飘扬起******新月旗。

苏图克执政以后,就揭开了在塔里木河流域、天山南部进行延续数世纪之久的“圣战”的序幕。他在******“圣战”旗帜下奋斗一生的功绩,都与他第一个信仰******教、用******教取代佛教、把******教引入整个新疆并成为维吾尔等民族全民信仰的宗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教文献中,留下了许多高度赞美和神化他的记载。

苏图克在他占据的地域内,用武力推行******教,毁坏佛教寺院和一切偶像崇拜的宗教设施,彻底消灭敢于抵抗的异教徒。

苏图克在位45年间,虽然发动了对笃信佛教的于阗国和高昌回鹘王国的******“圣战”,但直至他于公元955年辞世时仍未取得胜利。据说苏图克汗王本人正是为了******“圣战”,而死在征伐异教徒的战争中。

因此,苏图克在******教历史中确定了他很重要的地位。事实上他的确是塔里木河流域历史转折的弄潮儿,是把******教播撒全新疆的第一颗火种,是维吾尔的民族航船驶入******王国的舵手。当然,他也是将辉煌数世纪的佛教文化毁灭于战火中的第一个发动者。

苏图克死后,他的长子木莎继位。

木莎在位的全部历史,是接过先父苏图克“圣战”的旗帜,继续进行征讨于阗佛教政权和高昌回鹘王国的战争。

公元960年,真主给木莎带来了好运,据记载当时有20万帐突厥人信奉了******教,这就又一次激起了这位新汗王木莎推行******教的“圣战”狂热。

同年,他正式宣布,******教为喀拉汗王朝的国教。

接着,雄心勃勃的木莎亲率大军向于阗出征。不料,于阗方面早有准备,并出兵迎战,于叶城一带,两军在叶尔羌河附近展开血战,双方激战数天仍不分胜负,但伤亡都很惨重,于是就各自后撤,暂时收兵回营。

虽然于阗国佛教烟火得以延续,国土得以保全,但声势浩大的******“圣战”锋芒一直指向于阗,这使于阗举国上下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于阗是西域佛教文化中心,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回鹘西迁时也大量拥入于阗,导致了统治集团也被回鹘人所代替。但其王国性质,仍如高昌回鹘王国,信奉佛教为国教,政治制度也与中原王朝相同。

唐朝灭亡后,于阗尉迟王朝仍自称是“唐之宗属”,并且以唐朝国姓李氏为姓,这时的国王还给自己更名为李圣天。他崇尚中原文化,以汉式帝王服装为衣着,实行中原封建王朝制度,采用内地通行的年号,他建筑的宫殿也仿照中原形式,并面朝东方。

他多次派使赴中原,谋求与中原王朝加强联系,终于在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被册封为“大宝于阗国王”。后来李圣天还与北宋王朝在西北的归义军节度使曹氏家族取得联系,并缔结了姻亲关系,把于阗和中原王朝的从属关系延续下来。

在喀拉汗王朝征讨于阗时,李圣天得到高昌回鹘、河西曹氏的支持和帮助。

公元966年,李圣天逝世,继位的几代于阗国王都基本坚持了李圣天的国策、遗规,时刻警惕着来自喀拉汗王朝的威胁。

喀什噶尔河忽然翻起一朵浪花,为警惕中的于阗国点缀了一些喜悦的色彩。那是公元969年,喀拉汗王朝的都城喀什噶尔爆发了武装起义,在反抗******化的佛教徒策应下,于阗国的军队居然轻而易举地攻入喀什城。

这一胜利使于阗国上下欢欣鼓舞,于阗王不仅写信向沙州曹氏报告喜讯,而且还准备将在喀什获得的舞象等财宝,送往开封向北宋王朝进贡。

好景不长,喀什噶尔又很快被喀拉汗王朝夺回,两国再次处于旷日持久的拉锯状态。

木莎死于公元986年。他在位期间未能攻下佛国于阗,也未能实现进一步扩张******教的雄心壮志。但他做了一些发展经济文化的事情,受到******史家的称颂。首先,他开辟了由喀什辐射所辖地区的道路交通。在喀什噶尔河流域开发农田,兴建了水利设施。还创办了一所皇家******经学院,筹建了一所图书馆,使喀拉汗王朝都城喀什,成为塔里木河流域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西域和中亚著名的******教中心。

木莎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阿布·哈桑。

阿布·哈桑继承了王位,也继承了祖、父两辈的扩张政策。

阿布·哈桑执政伊始,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于阗佛教政权的“圣战”。

这次战争,新主阿布·哈桑虽然高举“圣战”大旗,如狂飚飓风般向南冲去,但由于对手过于坚韧顽强,飓风行动还是不得不停止在波涛滚滚的叶尔羌河北岸。

喀拉汗王朝东南边的于阗国,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去处。

处于汗国东北部的高昌回鹘王国,更是鞭长莫及。

于是,扩张心切的阿布·哈桑只有把“圣战”的锋镝挥向西方——葱岭那边的中亚萨曼尼王朝。

阿布·哈桑兵分两路,如狂飚如飓风,果然是横扫千军,所向无敌,连连攻下费尔干盆地和撒马尔罕、布哈拉两座名城,萨曼尼王朝崩溃。喀拉汗王朝以葱岭以西广大地区新主人的身份,重新载入了中亚史册。

具有戏剧性的是,于阗军队趁阿布·哈桑移师西征的时机,从背后向他发动了进攻。正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阿布·哈桑,不得不挥师东返,仓促应战。

结果,此战以阿布·哈桑的悲剧告终。

阿布·哈桑在对于阗进行的“圣战”中,于公元998年战死于英吉沙一带的疆场中。于阗军队趁阿布·哈桑阵亡之际,一鼓作气,再度攻占了喀拉汗王朝都城喀什噶尔。

这一结局,同时出乎双方的意料之外。

阿布·哈桑的侄子玉素甫·卡德尔汗,在撒马尔罕抢先宣布继位。

公元999年,玉素甫·卡德尔汗招募了来自巴格达、波斯、印度及中亚的雇佣军。这支号称十四万之众的******十字军,不仅收复了喀什城,而且敲响了于阗佛国覆灭的丧钟。

击败于阗军队,结束延续了数十年的这场战争的使命,是由玉素甫·卡德尔汗完成的。

1006年,玉素甫·卡德尔汗终于全面征服了于阗,******教彻底取代了佛教。

不愿放弃佛教信仰的两位于阗国首领,率军退至昆仑山中,凭借天险坚持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被“圣战”者消灭,余部越过昆仑山逃亡西藏。

从此,盛行千年的佛国于阗,香火断绝,钟鼓禁声。一个宗教故事谢幕,伴随着一个新的宗教故事的开场。

喀拉汗王朝剩下的最后也是最大一块心病,是占据在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的高昌回鹘王国,那里仍旧是西域最大的佛教中心。

高昌回鹘王国的领地包括吐鲁番盆地、天山以北的北庭(今吉木萨尔)、罗布泊附近的且末、塔里木河中游的库车。喀拉汗王朝的多次出兵征讨,都没能越过库车一线。高昌回鹘王国,成了喀拉汗王朝啃不动的一块硬骨头。

这时,成吉思汗的骑兵铁流千里,气吞山河,给塔里木盆地上空笼罩上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高昌回鹘王朝看到西辽王朝江河日下,濒于崩溃的局面,就顺应历史潮流,及时地脱离了与西辽的关系,归顺了成吉思汗,臣服于后来建立的蒙古帝国王朝。

高昌回鹘王国境内,佛教不但没有消亡,而且还得到了发展。回鹘王国时期对佛教艺术文化的许多光照后世的建树,就是这个时期内进行的。

天有不测风云。到十三世纪末叶,蒙古贵族海都、都哇制造叛乱,燃起战火。为了在军事上取得喀拉汗王朝的支持,包括海都、都哇在内的许多蒙古贵族都信奉了******教。

都哇指挥十二万大军,于1275年包围了高昌都城,进行了六个月之久的战争,最后没有攻下,但给了高昌以毁灭性打击。

后来,塔里木河流域地区,成了察合台汗国的属地。首领秃黑鲁·铁木尔汗是第一个信奉******教的蒙古汗王,他统治下的察合台汗国也就成了******汗国。

成吉思汗的这批后裔,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以百倍的狂热继续进行******“圣战”,完成了喀拉汗王朝几代汗王未竟的事业——征服高昌回鹘佛教王国。

十四世纪末前后时期内,千年古城交河、高昌,落人“圣战”

者之手。

******“圣战”者在进攻高昌时,高唱着如下的战歌:

我们像山洪般一涌而至,

爬上城头向前面奔跑;

把他们的佛寺夷为平地,

在菩萨的头上拉屎撒尿!

此后,佛教势力又退出哈密,******教的新月旗帜终于播遍了新疆的全境。

察合台汗国春秋

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缘绿洲的三国鼎力局面,终于结束了。

维吾尔的先民同塔里木河流域当地居民,以及曾经活跃于西域、中亚的突厥人、铁勒人等,经过漫长的融合过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元代正式称为畏兀儿或维吾尔。

******教化以后的维吾尔,统一使用阿拉伯字母。推行宗教和推行阿拉伯字母同时进行,这种强大的攻势,结束了使用当地各民族文字、古回鹘文字等多种文字并用的时期。

塔里木河流域共同的自然环境、生存空间和经济文化状态,提供了民族融合必要的客观条件。

但是,带着浓厚的游牧民族气息、从蒙古草原迁来的回鹘人,到达塔里木盆地农业发达的各个绿洲,在新的环境中必须对自己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改造。回鹘人审时度势,为了能长期成为塔里木河流域地区的主人,明智地放弃了原有的部族游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就适应和促进了这次划时代的民族融合的进程。

不过,当时的宗教战争无论多么激烈,他们的首领都无一例外地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有的称自己与中原王朝是“甥舅关系”,有的称自己是“下秦”,即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喀拉汗王朝的汗王则自称“桃花石汗”,在名字前面加上这一称谓,意思是“中国的汗”,“桃花石”是他们对中国的称呼。

******教的最终胜利,一方面是狂热的“圣战”,一方面是谨慎地应对各种时局变化。

在被******教征服的地方,如疏勒、于阗、龟兹、罗布泊一带及吐鲁番盆地,消除佛教影响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他们在大肆破坏佛教寺院、强迫佛教徒改奉******教的同时,也大量修建******教寺院,开办宗教学校,以和平的手段传播和普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