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外交
塔夫脱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已从1907年经济低谷中走了出来,工农业生产开始回升。这种上涨一直持续到1913年。在1909年,美国垄断 资本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年大公司占企业总数的25%以上,其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美国企业家迫切希望将大量的剩余资本投放国外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塔夫脱的“金元外交”就是适应这种经济形势而提出来的。他的国务卿菲兰德·诺克斯出身于金融世家,曾先后任大公司律师、董事、卡内基钢铁公司总顾问和参议员、联邦总检察长等职。他的口号是:“每一个外交官都应是一个商人”,“今天的外交是为贸易效力的”,他认为美国应该勇敢地奉行扩大对外贸易的政策。塔夫脱和诺克斯极力主张美国应加强在前往巴拿马运河的各过道地区的势力,这就要求制定一种新的、与“大棒外交”不同的“金元外交”政策,即通过美国私人银行资本取代欧洲的特许权所有者和债权人,从而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霸权地位。那个地区,在诺克斯看来,“革命歪风和财政崩溃恰恰是最剧烈的……对我来说,是最危险的地方。”
诺克斯任国务卿后不久,就试图劝说美国银行家接管洪都拉斯所欠英国的债务。1911年,他与洪都拉斯公使签订条约,由美国银行家偿付该国外债,并由美国托管该国海关。但是,洪都拉斯政府拒不批准条约。在此之前,诺克斯说服4家纽约金融公司投资于海地的国民银行,以稳定这个黑人共和国的货币制度。
塔夫脱政府在加勒比海地区最重要的“金元外交”活动是对尼加拉瓜的干涉。当时尼加拉瓜处于何塞·塞拉亚的独裁统治之下,他对美国怀有宿怨,排斥美国的经济势力,同时奉行亲英的政策。1909年秋,尼加拉瓜爆发了反对塞拉亚统治的革命,美国对起义者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公开谴责塞拉亚是“尼加拉瓜历史上的污点”,派出海军陆战队到该国的布卢菲尔兹城去保护外侨和财产。由于美国政府的干涉,塞拉亚被推翻,属于匹兹堡垄断资本家的美国———尼加拉瓜特许公司前秘书阿多尔福·迪亚斯成为总统。
诺克斯于是迅速采取行动,将尼加拉瓜完全置于美国控制之下。
1911年6月,他和尼加拉瓜公使签订条约,由两个纽约金融公司为尼加拉瓜偿还外债,以尼加拉瓜关税作抵押,并允许美国在尼加拉瓜建立银行和铁路。参议院民主党人反对批准这项条约,但是在诺克斯的请求下,纽约的银行家们预付给尼加拉瓜150万美元,以换取它国家铁路和国民银行的多数股份并加以控制,由各银行任命一个美国人为尼加拉瓜海关总监。
不久,塔夫脱政府利用向尼加拉瓜提供贷款的便利,迫使其同意给予美国在其境内建造运河的特权和租借丰塞卡湾及大、小科恩岛为期99年的权利。为了维护迪亚斯傀儡政权和镇压尼加拉瓜人民的反抗,美国政府在1912~1933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内一直在尼加拉瓜驻扎着海军陆战队。尼加拉瓜事实上成了美国的第二个古巴。
美国在远东实行金元外交的目的,几乎像在加勒比海一样野心勃勃。塔夫脱政府所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步骤便是强行加入湖广铁路借款。这一借款原是由英、法、德三国银行家筹划的,并于1909年6月同督办粤汉铁路兼督办鄂境川汉铁路大臣张之洞的代表签订了借款初步合同。但塔夫脱政府一心要让美国银行参加进去,在遭到上述三国反对后,塔夫脱亲自致电清政府官员,表示他对于美国资本开发中国,“具有强烈的个人兴趣”,要求中国作全盘考虑,以求“达到两国都满意的结果”。由于美国的压力,清政府一时未敢立即批准向英、法、德借款的合同。
当时,英、法、德三国内部对于湖广铁路借款各怀鬼胎,它们之间矛盾重重,这种情况下它们最终只好接受了美国的要求。1910年5月,英、法、德、美四国在巴黎达到协议。一年后,清政府批准了《湖广铁路借款合同》。该合同的主要内容是:“5厘利息金镑借款”,“数目系600万镑”,期限为40年。借款以铁路产业本身及其收入为担保,并以两湖百货厘金等作抵押。但是,由于它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抵制,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美国并没有在这项计划上获得成功,威尔逊上台后于1913年3月宣布撤出国际财团。
塔夫脱在中国实行金元外交的第二个重大步骤,是力图实现“满洲铁路中立化”,即诺克斯计划。为了抵消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地区日益增长的势力,国务卿诺克斯于1909年底鲁莽地提出一项建议:争取用国际共管的办法实现“满洲铁路中立化”。英国当时正鼓励日本人在满洲扩张,以便使他们远离英国的势力范围并达到使其牵制俄国的目的,所以英国政府断然拒绝了诺克斯的建议。另一方面,日本人则认为该建议是企图破坏他们在罗斯福已默认为日本势力范围的地区的势力。总之,诺克斯的建议是幼稚的、不可取的,它失去英、法的支持,驱使日、俄两国组成反美集团,甚至疏远了美国的银行界。
与加拿大的关税互惠也归于失败,这又是一件让塔夫脱总统倒霉的事情。1911年1月,总统向国会提交了一份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互惠贸易协定。规定对初级粮食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对工业制造品大量削减关税。中西部地区的进步派共和党人由于担心加拿大农产品的竞争,对此持反对态度;东部的很多赞成高关税政策的工业家也反对这一互惠协定。在国会特别会议里只是由于民主党议员赞成,这项协定才得以通过。新上任的民主党人众议院议长钱普·克拉克声称:“我赞成它乃是因为我希望能看到有那么一天,美国的国旗将飘扬在英属北美领地每平方英尺土地的上空,遍地招展直到北极。”塔夫脱在致罗斯福的信中也写道:1911年美加互惠协定“只会使加拿大成为美国的一个附属物,并将大大增加加拿大对美国工业品的需求。”虽然克拉克在受到批评后马上解释说,他的话可能是信口开个玩笑,但那种不慎的言论却激起了加拿大人的反感和愤怒,克拉克的原话在自治领议会内一再被复述,美、加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在这年的大选中,加拿大反对党赢得了总理的职位,美国和加拿大的互惠协定与威尔弗雷德·劳里埃爵士(加拿大原总理)一同归于失败。
塔夫脱的“金元外交”政策,也扩大了他和他的前任之间的分歧。罗斯福尤其不喜欢塔夫脱的拉丁美洲政策,说它是“酒后伤感的愚蠢念头”,是“思路调理不清的结果”,罗斯福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公开表明他的看法。塔夫脱被罗斯福的攻击刺痛了,他私下评论罗斯福说:“真相乃是他相信战争,唯愿充当拿破仑,更还想战死沙场。”
当代美国学者阿瑟·林克等人认为,整个说来,“塔夫脱在对外事务方面比在内政方面成绩更差”,他的失误,只能由他本人和国务卿诺克斯负责。林克等学者比较了塔夫脱和罗斯福两位总统的外交政策,指出:“罗斯福表现得聪明而有远见,塔夫脱则消极无为;鲁特(前国务卿)表现得温文尔雅,诺克斯则往往唐突冒失。这种对比,可以解释1913年3月4日伍德罗·威尔逊就任总统时美国对外关系的令人不满意的状态。”
雄麋、大象和驴子的三头角逐
1909年3月西奥多·罗斯福将总统权力移交给塔夫脱后,决定继续过他所喜欢的那种充满刺激而又艰苦冒险的生活。他带着21岁的儿子克米特一起远渡重洋,到非洲去享受捕猎巨兽的无穷乐趣。在整整一年的冒险活动结束后,罗斯福共计捕杀了约300只各式各样的动物。其中包括9头狮子、5只大象、13头犀牛和7匹河马,真可谓不虚此行。然后罗斯福又偕同妻子去欧洲做了一次凯旋式的旅行,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国国王、女王的盛情款待和群众的欢呼。
罗斯福于1910年6月返回纽约。不久他就觉察到他所挑选的接班人没有推行改革政策而是向他曾经与之斗争的大企业势力屈服了,他和塔夫脱的友谊于是很快破裂。在这年夏季还没有过去,天气仍然非常炎热的时候,他就去到西部和西南部做了一次政治演讲旅行,受到了人们近乎是狂热的欢迎。他还坐着刚发明不久的飞机在圣路易斯的上空兜了一圈,他向观众们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射猎猛狮和与国王们一同饮宴丝毫没有消磨他追求改革的斗争锋芒。他的改革思想此时已形成为系统的“新国家主义”理论。其中,不仅包括罗斯福执政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如对大企业加强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从政人员廉洁诚实,等等;而且还增加了主持社会正义的新的内容。这后一原则实际上是针对最高法院近年做出的许多保守的判决而提出来的。他在演说中指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对他的利润来说均属次要的那种人,现在必须让位于提倡人群福利的人,这种人正确地坚决主张,每一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财产从属于社会集体的总权利,由这一权利来调节他的财产的使用,公众福利可能要求调节到何种程度就调节到何种程度。”
自从1910年国会选举时民主党人大获全胜,与加拿大的互惠贸易协定又遭到国内外舆论的抨击后,塔夫脱似乎就没有连任总统的希望了。罗斯福曾在6年前宣布,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竞选第三任。
塔夫脱是他挑选的接班人,跟塔夫脱唱对台戏无异于往自己脸上抹黑。
可是,现任总统的内政外交又使罗斯福深感失望。1911年10月,塔夫脱政府对美国钢铁公司提出反托拉斯起诉,这就大大激怒了罗斯福。
因为在罗斯福当总统时,曾表示应对这家公司予以特殊的区别对待,对它起诉就等于指控前任总统。罗斯福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了,在他的授意下,7位共和党人州长于翌年2月10日发表了一封******,敦请他宣布参加竞选。数日后,塔夫脱公开指责那些支持“新国家主义”的人是破坏成性的激进分子,是“政治上的多情派”和“神经病”。这些话深深刺痛了罗斯福,2月21****正式宣布:“我接受挑战”。就在这一天,罗斯福在俄亥俄州议会发表了一篇演说,声称他“已下定决心”要使自己成为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实际上,共和党的提名之争十分激烈,充满浓厚的火药味。在俄亥俄州的初选活动中,塔夫脱和罗斯福的追随者互相辱骂对方是雅各宾党人、变节者、煽动家和大笨蛋。但是,6月份在芝加哥召开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不满罗斯福激进改革主张的党魁们控制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他们决心把许多支持罗斯福的代表排斥在委员会之外,将各州初选中有争议的235个代表席位分配给了塔夫脱的支持者。于是,罗斯福便指示他那一派的代表不再参加大会活动,塔夫脱因此轻而易举地再度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罗斯福和他的支持者们谴责共和党提名塔夫脱是个政治大骗局,他们在退出代表大会之后立刻筹划成立新党。1812年8月5日,进步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芝加哥召开,场面极为热烈,令人回忆起人民党以及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共和党。代表们绕着会议大厅一圈圈地游行,并高唱《前进吧,基督战士》和《共和战斗之歌》。进步党提名罗斯福为总统候选人,加利福尼亚州的参议员海勒姆·约翰逊为副总统候选人。斗志旺盛的罗斯福对他狂热的信徒们说道:“我们正站在哈米吉多顿,我们要为上帝而战。”他在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人们又继续唱道:
跟着走!跟着走,
我们跟着罗斯福走
不管哪里,我们到处
跟着往前走。
进步党起草了一个称为《人民公约》的竞选纲领,其主要内容是:改善工厂的工作条件,提倡政府对农业的扶助,给予妇女以选举权,对参议员实行****,增收联邦所得税,保护自然资源,加强对托拉斯的调控等其他措施,以确保社会正义和民众执政。在这个新党的成员中,有社会工作者、女权主义者、市政改革家、知识分子,还有一些失意政客和拥护新国家主义的企业家。受到大家热爱的领袖罗斯福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就像是一头雄麋一样”,这就使“雄麋”成了进步党的标志,与共和党的大象和民主党的驴子鼎足而立。
以历史的观点看,进步党是仓促上阵的,并没有健全的组织。罗斯福带领一帮追随者脱离共和党而另外成立新党的策略实际上是不妥当的,使很多人断送了本来大有希望的政治前程,因为那帮进步派虽然最终还是回到了共和党行列中来,但却都是夹着尾巴回来的,不光彩的脱党经历难以使他们东山再起了。所以,研究美国政治史的学者们作出结论说,罗斯福等人的真正得当的策略,“应该是留在共和党内,让老卫士派领导它走向败北,静待1916年另谋重振。”而现在共和党既然已陷于分裂,无论对于塔夫脱来说,还是对于罗斯福来说,谁都难以赢得大选的胜利。事实表明,进步党遇到了民主党的有力挑战,两党都以“改革斗士”的面目出现,而团结一致、发奋图强的民主党是进步党难以招架的竞争对手。
1912年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是通过异乎寻常的道路进入政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