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白宫200年内幕
26384700000063

第63章 冷战的序幕和开始(1)

杜鲁门的杀手锏

1945年4月12日下午,副总统哈里·杜鲁门刚主持完参议院的一次会议,就接到白宫电话,要他立刻前往。下午5时25分,他来到白宫的总统书房里,罗斯福夫人一见面就对他说:“哈里,总统已经去世了。”

杜鲁门感到一阵震惊之后,很快就控制住自己,并关切地询问罗斯福夫人说:“有没有什么我可以为您效劳的?”她回答说:“有没有什么我们可以为您效劳的·因为现在遇到麻烦的是您了。”7点过后不久,内阁成员大都到齐,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哈兰·斯通的主持下,杜鲁门宣誓就任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职位。

对于一位刚刚上升到国家最高职位的人来说,罗斯福夫人所说的那句话的确意味深长,他无疑“遇到了麻烦”。因为罗斯福在人们的观念中,早已成了“总统”的化身,似乎很难理解还有别的什么人可以当美国的总统。一位在白宫的工作人员后来回忆4月12日的情况时说:“来得如此之突然,我已经完全忘记了杜鲁门先生,一下子愣住了。我认识到自己简直无法理解总统的职位怎么能和罗斯福分开。总统的职位、白宫、战争和我们的生命———这一切都属于他。”在杜鲁门任职的第一个上午当一位工作人员传呼说:“总统出来了”,一位秘书愣了一会,然后流着泪跑进自己的办公室,哭着说:“我以为他说的是总统———我是指罗斯福总统。”

刚当上总统的杜鲁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准备,他在就职的第二天对记者颇有感慨地说道:“我感到天上的月亮、星星,甚至所有的行星全落到我身上一样,我接受了别人从没有接受过的最重大的责任。”的确,战争问题、国内问题都迫切需要他去解决。为了稳定局势,安定人心,他立即宣布内阁成员全部留任。在对外政策方面,他声称继续执行罗斯福的政策,并宣布原定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筹建大会如期召开。

事后他说:“我丝毫没有犹豫,当时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建立一个国际组织,帮助维护今后的世界和平。”

杜鲁门就任总统后仅仅25天,德国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他因此可以自豪地声称他的60岁的生日———1945年5月8日,是欧洲胜利日。6月份联合国宪章被通过。杜鲁门以东道国首脑的身份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会晤,祝贺会议的成功。联合国宪章基本上是美国的产物,同国际联盟盟约是一脉相承的。它的基本信念是认为维护和平最好的手段是调解,必要时用集体的武装力量作后盾。在联合国各机构中,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拥有最广泛的权力。大会是立法机构,虽然权力仅限于讨论和建议;安全理事会是贯彻行动的机构。用宪章的话来说,联合国的建筑师们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委托给了这个机构。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杜鲁门、丘吉尔和斯大林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这是美、英、苏三国作为盟国的最后一次首脑会议。此时太平洋战争已接近尾声;美国7月16日原子弹试验成功,英美方面认为多了一些资本,而对苏联的需要则有所减少。因此在会议上以美英为一方,苏联为另一方的争论开始激烈起来,气氛远不如上次盟国首脑会议那样和谐融洽。

就对德政策而言,美国已经从雅尔塔时所赞成的严惩政策转向重建德国的温和政策。杜鲁门明确反对苏联肢解德国和索取巨额赔款的主张。会议最后决定,德国将由美、苏、英、法四国占领区的军事长官分别管理,苏联从西方占领区得到25%的工业设备,其中15%用于换取苏占区的粮、煤、石油和木材等产品。

在波兰问题上,争论最激烈的是波兰西部边界问题。三国首脑同意以原德国境内的奥德河和尼斯河为界;不过,斯大林要求划在西尼斯河,而丘吉尔主张划在东尼斯河。三巨头同意由外长会议继续讨论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对德国卫星国的和约、盟军从伊朗撤退、意大利殖民地的处置等等。

1945年8月6日和8月10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核武器,也是20世纪唯一的一次。历史学家托马斯·帕特森认为,“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杜鲁门到波茨坦开会的第二天,接到国内密电,原子弹试爆成功。

他意识到,从此美国手里拥有了“无敌的轰炸力量”,有了这个杀手锏,就大大增加了和苏联谈判的砝码。这一情况当时是“最高机密”,在美国决策者当中,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当然,由于英国最早开始此项研制,丘吉尔从一开始就参与了这一秘密行动。在波茨坦会议上,美、英两国既要严守秘密,又按捺不住地想对苏联显示一下力量。于是,有一次,杜鲁门以“顺便提到”的口吻对斯大林说,美国已研制出一种破坏力巨大无比的新式武器。斯大林当时不动声色地回应说,听到这消息很高兴,希望美国好好运用它来对付日本。实际上苏联当时已经在开始研制核武器,获悉这个消息后,斯大林指示国内有关部门,要加快这项计划的研究进度。

在杜鲁门告诉斯大林此事的当天,美国陆军部根据总统批示已向战略空军大队司令斯波茨将军发出了指令:在8月3日之后,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广岛、小仓、新潟、长崎四个城市之一投掷这种“特种炸弹。”7月26日,美、英、中三国根据《波茨坦公告》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日本必须全面投降,其中应包括由盟国军队占领日本,日本须将其1895年以来所征服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但对日本人民则保证,一俟建立起“一个倾向于和平的负责政府,”占领即行终止,而且对于他们,决不“作为一个种族加以奴役,亦不作为一个民族予以消灭。”另一个抉择是“立即彻底毁灭”。7月28日,东京电台宣布日本决心作战到底。杜鲁门于是决定使用原子弹来实现美国既定的战略计划。

8月6日上午9时,美国B-29型轰炸机把第一颗原子弹投向广岛,它将驻防该城的日本第二集团军全部消灭,使该市4平方英里的地区夷为平地,包括军人在内共有6万多人丧生。全市有1,780位护士,有1,654人当场死亡或受重伤不能工作,大多数医生也是非死即伤;全市大多数建筑物被摧毁或被严重破坏。当天下午,原来看来逃脱厄运未受伤害的那些人也都死去了,首次显示出核幅射的影响。8月9日正午前后,俄国对日宣战数小时,第二枚原子弹在长崎上空爆炸,又杀死了3.6万人。8月10日,东京电台宣布,日本政府向美、英、中、苏四国发出照会,表示在保留天皇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条件下,接受波茨坦公告。

美国第一个成功地制造并使用了原子弹,不但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战后几十年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美国军方和******等有关部门已经解密的档案资料,美国政府对此事经过深思熟虑,是充分权衡一切利弊后才做出决策的。

1939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恩里科·费米、利奥·西拉德等从德国逃难到美国的著名物理学家向罗斯福总统提出报告,指出了德国在铀原子分裂研究中取得领先地位的危险性。1940年夏天,费米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建造一座原子反应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欧内斯特·劳伦斯博士,使用一座功率强大的回旋加速器,解决了制造出充分数量的可分裂物质的问题。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由万尼瓦尔·布什和詹姆斯·科南特负责的专门机构———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是年12月,费米和他的同行首次试验成功了自动保持的连锁核反应,在研制原子弹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久,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领导一批陆军技师,接管了这项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工作,并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和华盛顿州汉福德,建立了制造钚的工厂。稍后,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由著名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负责领导。这项工作属于顶级机密,当时还是参议员的杜鲁门也毫不知情。但是到1945年4月之后,原子弹的研制已接近成功,要考虑使用这一新型武器的问题时,已是杜鲁门当政。一个以****生为首的8人临时委员会成立了,负责研究并向总统提出有关使用原子弹的建议。

7月16日下午5点30分,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美国进行了内爆式原子裂变炸弹的第一个正规试验。在炸弹爆炸后,出现了一阵强烈的令人目盲的闪光,照得沙漠通亮,一个巨大的火球由深紫色变成橘红色又变成“世间所无的绿色”,一跃而冲向天空。火球下面有一大支云柱从地面升起,最后形成一块巨大的蘑菇云,它穿透天空中的云层,达到4万1千英尺的高度。然后出现一股强烈的热浪和如打雷一样的轰隆声,地面颤动如同地震一般。估计爆炸所发生的能量超过1.5万至2万吨梯恩梯当量。有人把它看作是“预告世界末日降临的可怕的怒吼”。

杜鲁门在波茨坦将这个消息告知了丘吉尔,丘吉尔评论说:“这就是‘基督再临’,在愤怒中再临。”对于日本说来的确就是如此,或许对于整个世界说来,终究也是如此。不过,在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美国政府决策者们的意见并不一致。最后,杜鲁门总统接受了****生委员会的建议,即无须事先警告立即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该委员会提出这一建议出于这样3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纯军事角度看,美国情报部门在1945年7月间估计,日本海军虽已被摧毁,地面部队至少还有100万人,外加5,000架敢死队飞机,而且日军顽强的作战意志并未被摧垮。如果不投掷原子弹,美国估计直接卷入的军力需要500万,战争很可能要再拖一年,双方伤亡均将十分惨重。

第二,日本于1945年7月曾试图要求苏联政府从中斡旋,为日本保存相当大的地盘和实力。因已有雅尔塔秘密协定,其要求为苏联政府所拒绝。但是这至少说明日本还不死心,无意无条件投降。

第三,投掷原子弹也有向苏联示威的政治目的。杜鲁门等人认为这样做在对苏外交上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加强美国与苏联打交道的地位;二是希望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前就可结束太平洋战争。美国学者霍罗威茨认为,“投掷原子弹的主要理由看来就是为了希望能阻止俄国人介入战争”,从而使美国不受雅尔塔协定的约束。另外,****生先生等人认为,对日本进行一次出其不意的袭击,会造成一种“休克”效应,就会促使日本人清醒起来,认识到负隅顽抗只会招致更大的灾难,再加以保留天皇的允诺,就可能使其接受无条件投降。

杜鲁门全盘采纳了该委员会的建议,终于做出使用原子弹的决策。

美国投掷原子弹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主动,在军事上调整了作战部署。

苏联参战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因而也不必为此对苏联做出更多的让步,它对苏联的态度开始强硬起来。这从当时的中苏谈判可以看出。

最初杜鲁门政府主要是压国民党政府接受雅尔塔协定中关于中国的秘密条款,后来美国转而警告中方不得对苏联做出过多的让步。对日作战本是苏联的一张王牌,苏联政府曾声称要在中苏就此问题达成协议后再参战。但是在美国使用原子弹之后,苏联即于8月8日宣布次日参战,这个日子刚好是德国投降后3个月。苏联声称它遵守在雅尔塔会议上的承诺,美国则认为原子弹促使苏联下决心赶上“末班车”。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仪式在美国“密苏里号”

战舰上举行。日本的投降,不仅标志着太平洋战争落下帷幕,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公平施政”

对日战争结束了,然而,战后国内堆积如山的问题又等待这位上台不久的杜鲁门总统去处理。首先是复员军人问题。战时美国军队人数高达2,000万人。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美国士兵掀起了“要求早日复员回家”的运动,美国各地军人家属呼吁更快复员的电报和信件如雪片一样飞向国会。国防部原计划一年内只复员200万人,但由于来自国内各方面的压力太大,复员人员骤然增加,造成国内就业、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种种困难。其次,美国工人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和改善福利待遇,保持和扩大战时获得的经济利益,从1945年秋季开始掀起了巨大的罢工浪潮。对此,杜鲁门曾回忆说:“劳工纠纷在大战行将结束的几个月内发展起来了。在我任总统的初期突然激烈起来,这是我作为美国总统所面临的国内问题中最困难和旷日持久的问题之一。”此外,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权的斗争也在加剧,加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房荒问题严重,都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并有可能导致30年代大危机的再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杜鲁门于9月6日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包括21个要点的内政问题的综合性政策咨文,概括地叙述了他的施政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