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白宫200年内幕
26384700000088

第88章 新保守主义的兴起(4)

波因德克斯特在听证会作证时,一口咬定是自己授权诺斯的,并未要求总统批准款项转移计划。他说,他一直相信总统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总统是一贯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如果把这个计划告诉他,肯定会得到批准。同时,波因德克斯特又说,他深知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所以在执行时有意没向总统报告。由于波因德克斯特把主要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而对整个事件过程了解很深的凯西在两个月前因病去世,因此听证会在调查总统知情问题上只能作出“查无实据”的结论,这样就排除了里根遭受弹劾的可能。

尽管舆论普遍怀疑这是一笔政治交易,双方订立攻守同盟,作证人采取丢卒保车的战术,力保总统,即使将来自己锒铛入狱同样会得到总统的****。但无论怎样,听证会的实际结果对里根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了。难怪里根在得知波因德克斯特的证词后,又神气活现了。他说:“这算什么新闻·7个月来我一直是这样说的。”轰动一时的“伊朗门”事件是自“水门事件”以来美国发生的最大一次政治丑闻。它牵涉到里根政府的几十名高级官员,也使里根陷入就职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在国际社会,美国对恐怖主义实行强硬政策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如《华盛顿邮报》记者卢·坎农所说,“里根总统使自由女神大放光明的灯塔光芒之上,突然罩上了一层在德黑兰焚烧美国国旗的令人难忘的阴影。”它给美国人留下的教训将是永存的。

共和党的新旗手

里根两届总统任期结束之后,他的副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成为白宫的新主人。

布什于1924年6月1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密尔顿市的一个百万富翁家庭。他的祖先有英国王室血统,源自英王亨利八世的都铎家族,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有血缘关系,信仰的是美国最有地位的基督教圣公会。因此,布什自小生活富足并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因父亲的成功而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父亲普雷斯科特·布什,是一位富有的商人、银行家和著名的纽约布朗兄弟与哈里曼投资金融公司的合伙人,后来当了10年的美国参议员。布什的家庭几经搬迁,最后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定居下来。

1942年布什在18岁生日那天主动报名参加了海军航空兵。由于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从小又爱好运动和体育锻炼,他经过不到一年的训练就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被派往太平洋战区参加对日作战,在驾机轰炸日军时多次遇险,至少两次可以说是死里逃生。布什因作战勇敢荣获一枚飞行特殊勋章和3枚飞行奖章。1945年复员后,布什考入耶鲁大学学习,专业是经济学。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该校毕业。

此时他已娶妻生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他决心要走自己的通达成功之路,而不愿在父辈的荫庇之下生活。他毅然离开老家来到得克萨斯州,先在一家公司当管理石油钻探设备的职员,后来又在这家公司及其子公司当过装配工和推销员。两年后,他与朋友合资开办了一家买卖石油的小公司。经过一番艰苦的创业,到1953年公司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布什和朋友合办的公司同一家经营石油产地租让权的公司合并为萨帕塔石油公司,利润直线上升。1959年萨帕塔公司已拥有127口油井,生产的石油占全国产量的一半左右。它分出一家专门从事近海采油的独立公司,由布什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该公司研制成功的近海石油勘探船,很快在世界上得到推广应用。

布什成为富翁之后,开始参加政治活动。1966年他卖掉了在萨帕塔公司的100万美元的股份并辞去他在公司的职务,全力以赴竞选得克萨斯州休斯敦选区的国会众议员,获得成功。当时,众议员的平均年薪只有1,8000美元,还不到他在石油公司年收入的1/10。有不少议员因为薪金不足以让他们过上豪华生活而接受各种贿赂,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布什没有蹈他们的覆辙,而是恪尽职责,勤俭奉公,因此在选民中赢得较高的声誉。两年后他顺利地连选连任。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为了扩大共和党在国会的势力,积极鼓励布什竞选参议员的席位,并许诺如果布什竞选失败,将考虑给他在政府中安排一个高级职务。1970年12月竞选揭晓,布什以极为接近的票数输给了他的民主党对手劳埃德·本特森。12月11日,尼克松履行诺言,任命布什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这是一个能够经常出头露面的职务,又具有内阁阁员的身份,布什决心要干出成绩,为自己的前程积累更多的资本。但事不凑巧,布什任这一职务时适逢美国全球霸权地位急剧衰落的时候,他始终没有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强烈反对的“承认北京,驱逐台湾”的议案在联合国大会上得到通过。尽管这样,它对布什在国内的声誉损失并不算大。

1973年1月尼克松连任总统后,乔治·布什离开联合国大厦,出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然而,刚就任主席职位不久,布什便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水门事件”。他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用来干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本职工作,而是忙于尽可能减少这一事件对共和党的损害。开始,他极力维护尼克松的形象,后来随着事实的逐步公开,加之有人批评他袒护总统,他才不得不改变态度。1974年8月7

日,布什以党的主席的身份写信建议尼克松辞职,而尼克松恰好在第二天递交了他的辞呈。尽管尼克松下台势所必然,但人们普遍认为布什的这封信对于结束水门丑闻起了重要作用。这使布什在国内获得广泛的赞誉。

福特继任总统后,布什因为自己和他同属温和保守派,对他的顺利继任又帮了忙,本以为会被提名为副总统,不料福特选择了纳尔逊·洛克菲勒。布什颇感失望,一度打算回老家另谋出路。福特挽留他继续担任公职,提出可以任命他为驻英国或法国的大使。布什经过考虑后,挑选了驻中国联络处主任的职务,并得到总统的同意。由于美中关系刚解冻不久,美国的中国热方兴未艾,中国是美国舆论关注的一大热点。布什来华后积极开展工作,会晤了******、******、******等****领袖,结识了中国各界许多知名人士,还和夫人骑着自行车到处跑,接触普通百姓。这些消息反馈到美国,使布什在国内声誉鹊起。

布什来华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系列违法活动已经被揭露,受到国会调查。他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期间,上述调查有了新的突破。1975年11月1日,国务卿基辛格打电报给布什,说总统希望他能接受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提名,并补充说这一职务直接受总统领导。布什就职后坚决纠正中央情报局多年来插手政治和干预政策制订的做法,恢复该局只管收集情报而不参与制订政策和国内政治活动的传统。

他的工作得到福特的赏识。福特私下表示,如果自己连任不成,就推举布什为下一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有一次,当布什的助手向福特汇报1985年将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时,福特脱口而出:“那不是我的事,那时候乔治(布什)将是总统了。他会管的。”

1976年的大选,共和党以失败告终,民主党人卡特入主白宫。布什辞去了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职务,于1977年1月回到得克萨斯州,开始为4年以后的大选做准备。

1979年5月1日,布什宣布正式参加总统竞选。他在共和党内历来属温和保守派,他的竞选战略也是以此为出发点,以中间派的面貌出现,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可以弥合党内保守派和温和派分歧的人物。

1980年竞选开始后,随着党内初选的逐步展开,里根和布什逐渐把其他对手抛在了后面,其他竞争者先后退出竞选,党内争取总统提名的竞争实际上成为布什和里根的角逐。由于70年代末美国社会趋于保守,里根的竞选纲领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面对现实,布什只得宣布退出竞选。这样,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里根作为唯一的总统候选人以全票通过。里根赢得提名后,出于平衡党内温和派势力的考虑,立即邀请布什为他的竞选伙伴,并许诺将让布什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不像过去的副总统那样有职无权。

1981年1月20日,在里根总统隆重的就职典礼上,布什也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副总统。随后8年,在美国国内的各类演讲会上,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外交场合,都可以看到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的身影。

副总统在美国历来只是名誉职位,没有多少实际权力。虽然副总统还兼任参议院议长,但只是在议员们赞成与反对的票数相等时,才有权投下关键的一票。战后的美国,副总统除在白宫拥有办公室外,还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尽管如此,但事实上总统往往依靠自己的决策班子,而把副总统搁在一边。有些副总统试图扩大自己的权力则往往失宠于总统,从而影响了自己日后的前程。

可见,要在副总统位置上连干8年,着实不易。布什深知个中道理,因而他在任副总统期间小心谨慎,从不越权,从不干任何可能引起里根猜忌的事情。他完全尊重里根的政策主张,无论和里根的意见有什么分歧,从未通过任何途径向外界透露。从一件事即可看出布什处理问题的良苦用心。

1981年3月,里根遇刺受伤,布什从得克萨斯州接到密电通知后急忙赶回华盛顿。由于里根的伤势不明,布什的军事助理担心误事,建议布什乘座的直升飞机直飞白宫南草坪降落。布什加以拒绝,理由是只有总统乘坐的飞机才可以直接在白宫降落。在代行总统职务期间,布什尽量采取低姿态,在主持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时,他仍将总统的那张座位留出来,自己则坐在副总统的位置上。他努力主持白宫的各项工作,但坚决拒绝那种要他做代总统的说法。4月底,里根的身体状况已渐好转,布什马上宣布,他准备退出舞台中心。他在总统住院期间的表现显然给里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大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信任。不久,布什被任命为查禁毒品的领导小组组长、减少联邦政府法规条例的工作委员会主席和白宫危机特别处理小组主任。其中最后一个职位按照惯例,本应由国务卿兼任。当时任国务卿的黑格因此大为恼火,要求里根改变决定,里根没有同意。

美国政界公认布什有外交工作专长,里根为他提供了充分的施展能力的机会。8年中,布什以总统特使的身份出访过74个国家,或进行礼节性访问,或就重大的国际问题进行磋商。里根任期届满的前一年,司法、教育和财政等部的部长相继辞职,里根都挑选布什能够接受的人接替。卸任前夕,里根又要求他所任命的副部长以上官员一律辞职,以使布什上台以后可以不受掣肘地组成自己的政府。

在里根的大力支持下,布什轻而易举地击败参议员多尔等5名对手,1988年8月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赢得提名。根据里根定的调子,这次大会实际上成为对布什歌功颂德的大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布什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副总统”。提名大会结束后,77岁高龄的在任总统里根不辞辛劳到处奔走,为布什争取选票,行程超过4万公里,简直像是他自己在竞选连任。里根之如此起劲地支持布什,是因为他不愿意自己执政期间“取得的一切成绩有丧失的危险”,认为只有布什会“在这些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民主党方面在1988年推出的总统候选人是马萨诸塞州州长迈克尔·杜卡基斯,他特地挑选曾在1970年国会中期选举中击败过布什的得克萨斯参议员本特森作为副总统候选人。民主党人竭力抨击布什只是里根的影子,缺少个性,说他在任副总统期间无所作为。他们还利用当时已被揭露的“伊朗门”事件和其他政府丑闻攻击布什,指责他即使没有直接卷入,至少知道内情。

两党代表大会以后,布什和杜卡基斯分别于9月25日和10月13日举行两场公开的电视辩论,他们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唇枪舌战,提出自己的政见,攻击对方弱点,以求得更多选民支持。在辩论中,布什攻击杜卡基斯增加政府开支和税收的自由派主张不合时宜,他宣传自己的从政经验,特别是外交方面经验,大谈他协助里根执政8年以来国内和平与繁荣的局面,认为只有共和党人继续当政,美国才能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杜卡基斯则抓住里根政府的失误不放,抨击里根的预算赤字、国防开支浪费以及伊朗门丑闻等问题,称布什缺乏一位领袖人物应有的正确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