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白宫200年内幕
26384700000089

第89章 新保守主义的兴起(5)

在第一场辩论中,两位总统候选人表现都很出色,难分高低。但到第二次辩论时,布什明显地占了上风。他在自己竞选班子的帮助下,改善形象,不断为自己增添新意和吸引力。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反对吸毒、加强教育、保护环境、减少犯罪等问题上提出一些新办法,由此使他的形象和声望大增。相反,杜卡基斯却给人一种冷若冰霜的形象,缺少表情,被报界称为“冷面人”,让人感到难以接近。在同布什的第二次电视辩论中,当有人问他,如果他的妻子被奸杀,他是否仍主张对凶手不处死刑,杜卡基斯做出的反应不是情绪激昂的谴责罪犯,因而显得缺少人情味。原来支持民主党的众多女性选民因而抛弃杜卡基斯,而投布什的票。最后,布什以3,993万对3,396万张****票和426对112张选举人票获胜。

1989年1月20日,乔治·布什宣誓就任美国第41任总统。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从乔治·华盛顿宣誓就任第一任总统以来,整整是200周年。因而,对这位幸运的新总统来说,他的就职庆典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里根的影子

乔治·布什上台之时,正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七个年头,国际形势出现明显的缓和迹象,这使新总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在就职演说中说道:“一股清新的轻风正在吹拂,一个沐浴于自由之中而精神爽快的国家已作好了继续奋进的准备。”他宣称要领导美国人民“开辟新的天地”,“采取新的行动”,但究竟朝哪个方向前进,布什心中还很不清楚,他只是强调,要在保持与西方盟国友好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对苏缓和外交,但要保持必要警惕。他认为,日趋一体化的西欧、动荡中寻求新出路的东欧、经济正迅速崛起的东亚,都向美国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会。他号召共和党和民主党加强合作,消除分歧。作为里根事业的继承人,布什深知他的前任在8年执政期间给美国带来了相对繁荣,但又遗留下许多棘手的难题,高达28,000亿美元的国债,超过1,500亿美元的年度财政赤字,巨额贸易逆差,以及失业、吸毒、暴力犯罪、教育等成堆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布什既要解决社会问题,又要平衡预算,就不能不向民主党伸出和解之手。尤其是国会两院又控制在民主党手中,他更需要两党的精诚合作。然而,不久布什即体会到总统职位的艰辛。

为了报答竞选运动中出过钱或出过力的人,布什的人事工作班子要求新任命的部长们保留至少700个高级职位供白宫使用。但粥少僧多,从大选揭晓到布什就职的两个月时间内,布什的工作班子收到了两万多份简历和求职信,其中仅传统基金会交来的2,500名共和党保守派人士的简历就厚达10英尺。传统基金会是里根的智囊团,曾为布什竞选出谋划策,它交来的名单布什自然不能等闲视之。新任商务部长莫斯巴赫曾是布什竞选班子的财务委员会主席,他送来一份长长的捐款人名单,强调其中排在前50位的巨额捐款人的要求“必须予以满足”,并称有10多个人指名要担任驻重要国家的大使。由于布什未能满足他的要求,莫斯巴赫竞公开表示不满,布什也无可奈何。面对着重重阻力,布什用了65天的时间才组成他的内阁。

按宪法规定,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还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布什在这方面也颇不顺利。直到1989年4月1日,布什任命的高级官员中只有28人得到参议院批准,22人在等候批准,97人还在由联邦调查局初步审查,没有提交参议院。在国防部长的人选问题上,布什最初提名的是共和党参议员托尔,但为参议院拒绝,最后布什只好改提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切尼为国防部长。

早在竞选期间,民主党人就抨击布什对里根总统亦步亦趋,是个标准的“唯唯诺诺”先生,说他缺少主见和创新精神。在布什上台后,他还迟迟摆脱不掉“里根的影子”的称号,以致有报刊把布什政府戏称为第三届里根政府。他不能对里根的大政方针作实质性的改变,又要显示自己和前任的不同,只好在一些小事上做文章。例如,里根通常每天的工作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布什改为从早上7时到下午6时;里根有22名“总统助理”,布什只任命了14个;薪金也有所减少;鉴于里根政府后期丑闻不断,布什一再发表讲话,强调他的政府会遵守高道德标准,并大大增加记者招待会的次数,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这些做法多少收到了一些效果,但仍然有限。

对布什政府来说,解决联邦预算赤字问题是其国内政策的当务之急。但是有两个因素束缚了布什的手脚:一是布什竞选时继承里根的经济主张,并为满足共和党保守派的要求,强调不增税并大力提倡削减资本增益税;上任后他又一再重复不增税的口号。因此,布什没有提出任何切实有效的减少财政赤字的办法,完全接受里根政府下台前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测。二是布什上台不久发生的储蓄与信贷业危机。为避免触发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布什政府不得不拿出上千亿美元以保障储户的存款不受损失和拯救储蓄与信贷业。这进一步增加了财政赤字。其后几年,在增加税收和削减资本增益税方面,布什迫于国会的压力只得一再做出让步。

199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在经历了里根时代的持续繁荣后,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消费疲软,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到11月,失业人口增加10万,使失业总人数达740万,失业率达5.9%。与此同时,物价不断上升,前10个月的通货膨胀率接近7%,大大高于一年前4.6%的水平,破产企业已超过4万家。1991年经济情况仍无好转。1992年1月布什提出了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采取进一步降低利率,以货币政策促进投资,削减资本增益税等措施以及推进美国自由贸易的政策,这对美国经济走出困境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美国经济的隐忧———过高的联邦预算赤字、债务负担和高外贸逆差并未消除。

美国教育滑坡和在国际社会中竞争力下降是80年代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布什政府提出一套奖励优秀教师和学校的《优化教育法案》。1990年布什提出了发展教育的4.41亿美元的新款项,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为学校教育拨出5亿美元的专款,以资助贫困家庭的学前儿童。针对美国基础科研水平下降的局面,布什提出了高达710亿美元的研究与发展预算。对于成人教育、妇女教育以及少数民族教育,布什也给予重视,并呼吁社会各界提供支持。但由于财力有限,预算捉襟见肘,其教育计划大部分仍停留在字面上而得不到具体的落实。

在环境保护和制止吸毒与毒品走私问题上,布什政府采取了不少行动,但同样因为沉重的预算赤字和债务负担,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1991年11月,布什签署了一项民权法案。这项民权法案在民权和种族问题上有积极意义,如禁止在招聘雇员的考试中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的做法,但并未使民权组织和少数民族增加对布什的信任。民权和种族问题仍是困扰布什总统的一大难题。1992年4月底、5月初,因一名叫罗德尼·金的黑人青年驾车超速被白人警察殴打而引发了洛杉矶震惊世界的种族骚乱。3天之内,约50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许多商店被烧、被抢、被砸。州政府无力控制骚乱,只好请求联邦政府援助。5月1日,布什总统向洛杉矶派遣了1,000名联邦执法官和4,000名军人平息暴乱,5天后布什亲临该城视察。他吁吁解决城市的贫困和种族纠纷。这场种族骚乱虽然平息下去,但它给美国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创伤,种族间的隔阂和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