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一生的好性格
26385500000012

第12章 创新型性格——灵光一闪的睿智(2)

基于这种情况,他们的“迷你汉堡店”便应运而生,客户可以各取所需,因此在美国大行其道。现在,迷你汉堡店迅速扩张,并以洛杉矶为中心,发展了10家连锁店。

还有这样一个著名的事例早在1985年的时候,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沃顿就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全美第一富豪”。而沃尔玛公司的领导核心——沃顿家族,就有5个人包揽了《福布斯》全球富翁榜的7~11位,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20世纪40年代,沃顿只是在美国一个小镇上做零售业务。当时大型公司多在城市发展,而沃顿却盯住了乡镇这一市场空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渐做大。然后扩展到其他州,直至整个美国,再从美国扩展到世界。为了迅速传输大量数据,沃尔玛公司投入七亿美元巨资建立了一个卫星交互式通讯系统,借助该系统,公司总部得以同全球数干家连锁店和几十个分销中心进行及时的联络。

大家可以从中看出,别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往往蕴涵着巨大的商机,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发现的,只有那些明智的人,才会这样做。有许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做的人是傻瓜,但是只需看结果,我们就会明白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市场经营都离不开灵活的头脑。

大部分的人都喜欢追寻热点,哪里热度高就往哪里钻,希望在热点中分得一杯羹。可真正聪明的智者却每每把自己的眼光投向无人问津之处。精明的人,常常能够凭其慧眼,识辨出别人放弃的生意中的商机。拾起来去赚钱。

逆向思维是一种力量

逆向思维是重要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相传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童年时代就常常表现得聪敏过人。有一天,司马光和许多小伙伴一起在一个大花园中玩耍,有一个小孩在爬假山时,脚下一滑,跌进了假山下的一口盛满水的大缸里。别的孩子一见,个个惊慌失措,呼叫着四散而逃,有的想着去找绳索,有的想去叫大人来。司马光知道时间紧迫,已经不容拖延,他灵机一动,搬起来大缸旁边的一块大石头,狠命地向大缸砸了过去。水缸被砸破了,顿时水哗哗地流了出来。等到其他孩子把绳索拿来,大人赶来时,落水孩子早已得救了。

一般情况下,按照通常的办法,小孩落水,人们都是采用从水中将其抱出来的“传统救法”,而司马光却一反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用砸缸救人的办法救出了伙伴。因为根据当时的情况,没有人能立刻从大缸里抱起落水的孩子,虽然缸被砸破了,但达到了救人的目的。司马光采取的这种救人的办法,就是通过逆向思维来完成的。

2004年,有4名走出象牙塔的丑男丑女邂逅,他们因职场落魄而同病相怜。一天,一则婚庆公司高薪招聘“伴郎”“伴娘”的启事吸引了他们;可人家要的是俊男靓女,众人的目光不由暗淡下来。这时,其中一人突然灵光一闪,伴郎、伴娘太漂亮不是会让新郎、新娘相形见绌吗?可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呢?于是,他们找到这家婚庆公司的业务总监,陈述自己“绿叶衬红花”的创意,很快获得尝试的机会。正式上岗后,这种逆向思维大获成功,公司的生意日益兴隆;这些原先的“职场弃儿”试用期满后,拿到年薪4万元的正式签约。就这样,一群“丑小鸭”靠自己的心智变成了“白天鹅”。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顿时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许能蒙混过关,但那是在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还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风尾裙”成了畅销货,该时装商店也因此出了名。逆向思维常常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

逆向思维最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我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更多的奇迹。

有一个作家,在家里写稿时,他的4岁儿子吵着要他陪。作家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的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儿子感到很好玩,就走了。

安静了没有五分钟的时间,儿子又来拽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作家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了世界地图?”

儿子非常委屈:“我没有说谎,我是真的拼好了呀。”作家一看,果然如此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显得很得意,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小孩并不是神童,但是他没有按照作家既定的思路拼图,而是运用逆向思维,将整个图反过来,问题便迎刃而解。

在工作中发挥逆向思维的威力,就会多一个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每一种文化、行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习惯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会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开拓者却是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守死一个点。有时不妨反过来想一想,事情便会好办得多。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

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

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聪明的人做事懂得变通,所以能够进退自如。要想成为一个明白人,就要学会分清形势,权宜机变,不能墨守成规,固执己见。

我们做事一定要开动脑筋,想些效率更高更快捷易行的办法,这样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将许多人从毫无意义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这个试验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

斯里是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平时工作沉稳扎实,努力上进。有一天,他鼓起勇气走进上司的办公室,对上司说:“对不起,我想该给我涨工资了。”

“不,不能给你涨,绝对不会。”上司微笑着回答,并指着玻璃板下的一张印刷卡片不慌不忙地说道,“很不凑巧,根据本公司职务工资制度,你的工资已是你这一档中最高的了。”

听到这里,斯里顿时泄了气:“哎,我忘记我的工资级别了。”

他退了出来。仅仅几个打印出来的铅字,便使他放弃了他本应得到的东西。他想:“我怎么能推翻那张压在玻璃板下的印刷表格呢?那是制度,是权威。”

其实,斯里的上司也许只是希望斯里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并用这份自信和出色的工作业绩来说服他,但斯里却以他“一根筋”的想法,放弃了自己应得的权利,并同时放弃了自己赢得权利时应该的表现。

做人不要一根筋,要勇敢地展开我们思想的双翼,向左、向右、向上、向下,不断地飞翔,总有一个绝佳的方法在某个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成功者从不迷信以往的经验、传统和权威,也从不迷信自己。他们只会用开放的胸怀接纳事物,用多变的思维解决问题。

格罗培斯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迪斯尼乐园就是由他设计的。

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其实在设计接近尾声时,格罗培斯发现各景点的路该怎么连接还没有具体方案。他心里十分焦躁,于是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地中海海滨。

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是他们的必经之地,在那里,漫山遍野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格罗培斯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原来这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边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据说这是当地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无力料理而想出了这个办法,可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却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格罗培斯忽然灵光一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就是最关键的设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