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外创业传奇100例
26391100000018

第18章 把小事情做成大品牌(6)

风驰电掣的新光列车,终于迎来了一个难以回避的深刻矛盾。新光饰品成了时尚的象征。购买者争相追捧。她的每一款新产品都引来许多企业仿造。仿造品由于省去昂贵的研发费用而低价进入市场。新光的新产品常常生产一两批后即被迫停产。新光饰品厂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检点周晓光与同行交往的作派,大有让人生出“自酿苦酒”之慨。新光饰品厂创办伊始起点就很高,对员工的技术培训自然是重中之重。理应对员工有这样的约束:学会了技术必须干满多少年才能走人,或限制三两年不准进入饰品产业。这是各种技术产业进行技术保护的惯常做法。周晓光没有这么做。新光厂的技术大门洞开。许多人从新光学会了技术,就辞职就近在义乌办厂。更有甚者,有些员工因自身种种原因,不能适应新光厂的工作。周晓光常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常给他们一些实际的帮助。至2007年,全国有两千家饰品厂,义乌占一半即一千家,而其中五百家的老板是从新光厂走出来的。

每逢新光请老师讲课,周晓光总要请同行过来听。2000年以后周晓光经常出国。她每次出国回来,总是把国外一些新的时尚理念和新的技术信息,很及时地告诉同行们。有几家饰品企业突发资金短缺,经营陷入危机。周晓光知道后主动援手,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难关。

商业的最高原则之一是:时刻对竞争对手保持着敏锐的认识,并随时准备在与之进行的市场争夺中,获取最大利益。周晓光的种种做法显然有悖于商业原则。但却符合她一惯的行事风格:帮助别人。自她从母亲那里学做人,到独立做生意七年养成的乐于助人的自觉,到设摊,到开店,到办厂,这么些年,她一路走来,从未忘记要帮助别人:亲戚、朋友、生意伙伴、顾客和许许多多员工,用她的话来说,要回过来头来“顾”他们一下。现在倒好,她帮忙帮到竞争对手头上,并且帮到这个份上:近于给自己设路障、下死套。

周晓光有些亲戚朋友觉得很难理解。简单地说周晓光很乐于助人,似乎不太准确,有人讲江湖义气,也可赢得“古道热肠”的美名。说周晓光对竞争对手太“大度”,似乎更不全面。时下就有不少人在胸襟气度上作秀,更有人为了利益,把“大度”当作技巧来用。日久见人心。她帮助的不是一人两人而是数百人。她帮助人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数年(甚至是二十年)如一日。她帮人不求回报。甚至于得到负面回报,她仍然要去帮。常人的目光很难“看透”她。当我们尝试顺着罕见的“服务精神”,进入她的内心世界,突感豁然开朗:周晓光是以德立志,商业不过是她服务社会的载体。她进入商业是为生活所迫。但是当生计问题解决之后,周晓光身上宝贵的精神之光,便不可遏制地放射出来,并且还将不断温暖这个世界。

在仿造之风威胁着新光的发展(甚至生存)的关口,周晓光没有去组织打假,更没有消沉。她对义乌的饰品市场与饰品产业,有她自己清醒的理解。她认为义乌饰品行业的突飞猛进,有利于建立相对独立发展的小气候,并可增强义乌饰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周晓光决心向国外要市场。她频繁出国学习、考察。她精心准备了两年。2000年5月,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国际珠宝饰品物展上,周晓光带去的6000件饰品一亮相,便引起轰动,一举打破由韩国和香港称霸饰品市场的局面。周晓光在参展的57个国家和地区、226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耀眼的东方之星。

翻过那道拦路的坎,新光有如神助,立刻超速进入快车道。近年,周晓光牵手****、席琳·迪翁进军高档流行饰品,颇有建树。她到美国进行战略投资考察,准备收购几家美国的饰品零售企业,此着是“借水行舟”,为一举打开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到2007年,新光实现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商品免检企业大满贯。新光迈出现代化资本运营的坚实步伐令人瞩目。以她为核心组建的“义乌资本联盟”身手不凡,在杭州等地以大手笔挥写出壮丽与辉煌。

创新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发动机。周晓光下决心通过不停顿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新光打造成流行饰品领域的标杆企业、领导品牌、国际著名品牌。

以德立志,志必高远。这是周晓光的大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

(孔荣林)

世界打火机行业老大周大虎

——从流浪汉到亿万富翁

他是个流浪汉,有七年“流龄”;他是世界打火机行业老大,亿万富翁。他的经历被学者称为一本中国企业运作的教科书;他的工厂成了当地一个新的旅游点。的确,不少人向游客提及他,介绍他――周大虎;更有不少人想去走近他,审视他。因为,他浑身充满了时代的传奇……

总理关切的“官司”

每届的广交会,都成为商界的盛事,那世界各地客商大贾云集广州的场面可以称得上惊心动魄。2006年10月第100届广交会,如果要编头条花絮,当属******走到周大虎打火机厂专设的展位前,微笑着关切地向周大虎问起那场欧盟诉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案和他工厂的生产状况的这件事。

“你们的官司打赢了,现在情况怎么样?”******的关切让周大虎开始有点紧张,是种充满幸福感的激动,他知道总理关注着他同欧盟打的这场“洋官司”,也知道总理关心着温州的打火机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他回答了总理的询问,接着又回答了吴仪副总理的询问。这对周大虎来说,足可以向家乡父老,向同业同仁们绘声绘色地去说道说道。

这场“洋官司”,在对方来温州实地详细调查后,知难知趣撤诉了,术语称“自动终结”。几乎整个行业都长抒了一口气。

欧盟对温州打火机案的起诉突然又不突然,因为在此之前两次对一次性打火机的加税和美国实行CR法案,已让中国打火机行业惴惴不安。2002年欧盟就提出反倾销立案调查,不然要加装安全锁装置,而此装置专利又多为国外公司所控制,这明明设了一个套,让你不愿钻也要去钻。

中国入世以后,许多新起的民营企业一听到“反倾销”,象夜里野外走路听到狼嚎一样身上起鸡皮疙瘩。他们对商界的游戏规则还较陌生,人家一举“反倾销”的棒子,多为扭头就走,而不是见招接招。他们赚了一点微薄的利润,还要接受得了厚利的来调查。

但是,这一次他们碰到了周大虎。一只真正的警醒的大老虎,挥舞“棒子”不灵了。

十六天的应诉期已过了七天,业内只听得议论,只见义愤,却不见接招人。周大虎以温州烟具协会会长的身份接招了,他送出了四次陈诉报告,也做了耗尽精力、时间、财力的打算,脱层皮也要坚持下去。他接待了调查人员,人家也查了底朝天,帐目、技术、结构、档次、价位均无问题。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洋官司”中途就打赢了,周大虎成了业界的守护神,成了我国入世后第一场民间社团胜诉的“洋官司”,给新兴的民营企业壮了胆,走夜路不怕听“狼嚎”了。

流浪汉成了亿万富翁

周大虎1952年出生于温州,父亲是老革命,后来不知怎么又成了“****”,为此母亲也下放到乡下邮电所,童年就过早尝到了世事沧桑。

象同年代青少年所走的路一样,初中毕业去插队,饿得呆不住了,几个人就出外谋生,那年他才17岁。

在西安的郊区,偷偷打工,那时叫做“黑工”,没全国粮票吃不成饭,吃了一个月柿饼。包工头被抓回温州,他也被关了一个月。他又去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流浪,吃足了苦,也磨练了坚韧的性格。

1976年,23岁的周大虎顶替母亲进了邮电所扛包。他的目标是:“扛邮包要比别人扛得多,扛得好。”

1991年,周大虎妻子所在的汽水厂破产了,领到5000元的安置费。温州80年代未就有人在悄悄生产打火机。周大户前思后想要干点什么,所以这5000元成了周大户的启动资金,用这笔钱招了几个人,把40平米的住房隔出一间做车间,购进材料配件生产打火机。周大户业余时间帮着跑供销,跑着跑着自己也辞职了,因为开始利润还挺厚。

到了1993年,温州的打火机厂在民间成了雨后春笋,忽拉一下子从几百家到了几千家,整个行业进入疯狂状态。

许多国外客商也纷至温州,你想温州一个十元的打火机,在日、韩等国可以卖到三、五百元,多大的利润空间。有人说当时你发给老外的箱子里是石头,老外也不管就提走,这种打火机的疯狂,很快也付出了疯狂代价。

外面世界虽然火热的要命,周大虎始终保持着冷静——坚守产品的高质量。别人一个工一天能做1500只,他坚持质量一个工只能做150只。人家想乘机捞一把就走,他想的是品牌最主要。由此他付出了代价:供货商不愿供货,工人跑了不少。人往高处走,人家往做的多给的工钱多的地方跑。他只好再招人,再培训,把前两年赚的全部搭进去,还是不见起色。他骑摩托连出三次车祸,这肯定是急火攻心所致。

好在市场规律是最公平的裁判——一些吃尽打火机质量差苦头的外商,将目光盯住了周大虎。他的单子越来越多,一天5000只的加工量,却能接到10倍于此的订单。而再观周围,呼啦起来的3000多家打火机厂,已倒了九成。

周大虎坚守质量和品牌,坚守者事竞成,这是商界的规律。在外商找到他,要他完全贴牌、定牌生产时,他坚持他的虎牌打火机必须占七成,否则免谈。他看透了,贴牌生产,主动权人家把着,想什么时候停牌就什么时候停牌,到头一场空。

因为他的坚守,他的虎牌打火机不但成为业内品牌,还逐步成了业内龙头老大。因为这份坚守,流浪汉最终成了亿万富翁。

少挣,也是商业兵法

周大虎手中有了品牌,成了业内龙头老大,成了垄断者,按说也就有了定价权。别人也劝他把价定高些,多挣点。有的甚至提高到这是“为国争光”的需要:中国货,质量高,价格高,才能撑得住品牌。

可是,他还是坚持把利润率定在20%。

真让人看不明白,可是慢慢有人看明白了,称他为商界的知兵者。

正因为他的这个合理的利润率,让他稳稳地保持着业内的垄断地位。

有位经济界的学者对他说过,其实合理的利润率,对你起了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周大虎也作恍悟状,同意此说。

一个新的产业,新的行业,往往因为垄断者利用其垄断地位,将利率定得超出想象的高,利之所诱,引得过多的跟进者纷纷杀入,结果往往是混战一场,个个满身鳞伤,最后就不知道是几败俱伤。其实这已经有很多的前车之鉴。因为暴利所驱,象加湿器、微波炉、汽车、房地产等行业无不是混战一场,无不遍体鳞伤。少挣点,却让跟进者思量一番,利薄让其怯步。

到位的防守,也是一种进攻。善用兵者,莫不先保证自己处于不被对方击倒的有利位置。商战亦如此,要有一种长远的、持久的识见。

周大虎稳固地保持着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因为他是一位商战的知兵者。

大隐隐于市。在街上,他就是同你擦肩而过,你也认不出他:太普通了。那张不圆不方不老不少的脸,五官均无一处特殊,着西装不系领带……可他又绝不平凡:一讼“洋官司”而天下知,坚守质量、品牌、合格利润率而稳居行业垄断地位,誉其为商界知兵者、商界真人不为过。

(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