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自当留一手,以备不时之需。
——《圣淑皇后语录》
晴初在脑子里仔细忖度了一番后才开始磨墨,继而竟是用左手执笔,洋洋洒洒的在信笺上写道,“贤兄别来无恙?偶闻得兄之举,一时惶恐,竟不知如何作应。弟身不在朝,不敢妄言,本应置身事外。可你我既以兄弟相称,却不能不管。弟曾习得,水至清则无鱼。古贤亦有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兄如此……且,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谁胜谁败,还是未知之数……”
而后,她用端正的小楷在信末署上“谢始”之名。通篇文章,无一字涉及朝廷党争之事,全是用弟弟关心兄长的口吻叙述。言辞恳切,以事论事,引经据典的说出对连方宸的此番举动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晴初又再次审视了自己的这封信,确定无不妥当之处,才轻轻的吹干了信上的墨迹,细心叠好装入信封里。
亦或者,只有晴初的父亲谢延,才约莫知道她还会用左手写一手漂亮的小楷。因为写小楷,最不易露出她的心性。字映人心,而她惯写的隶书,容易让人察觉她的想法,她的心情,她的脾气,而小楷则不然。
以前晴初看《圣淑皇后语录》时,时常看见皇后多次提起一名聪慧的女子,就是会左右书写,于是她自己也发了决心要与之一较高下,所以才练了左手写字。既然她右手书隶,那左手自然得不一样,她就选了规矩的小楷,有模有样的练起来,开始只是好胜玩耍而已,到后来,是真的觉得这也是一个本事,或许将来有用也说不定,就认真的花了心思在上面。结果真的很快就派上用场。
连方宸也许不知,真正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不是太尉谢延,而是晴初。当年,在他入士前其实曾两次落第,十年寒窗一朝丧,他便心灰意冷的想回乡,奈何盘缠用尽,京中无人,竟是想归不得,落魄潦倒到要靠卖字画来筹钱。他本来就有一身傲骨,加之文人相轻,被及第的同伴嘲笑,更觉面上无光,连死的心都有。
晴初那时刚从桐月城回京,心情也不好,整日不是闷在房里就是在城里四处闲逛,偶然在一家茶楼里见到了一厥未填完的词,惊艳于上头的那“满腔抱负,十年求索,错,错,错”,继而问及题词之人,几经辗转,才得知他的近况。
那时,晴初单纯的是想以文会友,见到他郁郁不得志,便想凭己之力帮助他。不料,那连方宸亦挣不开男子的自尊,不想受女子的恩惠,情愿一生潦倒,亦不要晴初的好心,坦言,“大丈夫不吃嗟来之食”。同样年轻气盛的晴初见好说歹说,他还是冥顽不灵,一气之下就拂袖离开了。当晚她便与父亲说了这件事,父女俩还为此商谈了很久。
那连方宸空有抱负,却无施展的地方,本就郁闷在心。晴初那时在烨华原就是名人,风头亦盛,要一个满腹才华,有着铮铮傲骨的男子接受一个女子的帮助,怕是拉不下脸来。谢延跟她说,助人方法有很多种,用对了,就是帮人,用错了,即是害人,须再三权衡。
晴初细想一番,觉得父亲的话很有道理,是自己莽撞了。后来,谢延经晴初的举荐,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本着爱才之心,礼贤下士,终得到连方宸的尊敬,奉为恩师。谢延还向他推荐族中一个值得相与的子侄,让他与他通信,大家取长补短,此人就是化名为“谢始”的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