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26443900000062

第62章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1)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组织资金运动,是处理商业银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和绩效评价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了解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及结果,利用商业银行财务报表获取相关信息;二是设计一套指标体系将报表信息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表现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三是应用一定分析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商业银行绩效作出评价。

第一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结果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之中,财务报表为商业银行绩效的评价提供必要信息。财务报表按所反映金融变量的不同性质可进行有效分类,存量报表提供有关存量变量信息,流量报表由有关流量信息组成。存量是指同时点相联系的变量。流量是指同特定时期相联系的变量。这两类变量,一方面依存的时间基础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在一般情况下,流量指标可归于相应存量指标中,资产负债表是存量报表,是静态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损益表提供流量信息,是动态反映商业银行业绩;现金流量表则将这性质不同的两种报表有机地相联结起来。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使用频率最多的财务报表,是一种存量报表,反映了特定时点上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静态体现。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报告期商业银行实际拥有的资产总量及其构成情况、商业银行资金的来源渠道及结构情况,从总体上全面了解和认识该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清偿能力情况。从连续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可了解到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有助于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预测。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同一般企业基本相同,也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按设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报告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权益的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与工商企业有显著差异,在报表反映内容上也有自身特点:一是商业银行总资产中各种金融债权占较大比重,而固定资产,主要是房产和设备所占比重很小,西方商业银行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一般不足2%。二是商业银行更多地依靠负债获取资金来源,自有资金一般在l0%左右,大大低于工商企业业平均水平。同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资本发挥的是管理性职能,即是金融监管当局通过制定相关资本金管理法规进行管理和约束、引导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正常化发展。三是由于所处经营环境、面临经济法规不同,开展的业务各有特点,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具体科目设置、会计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一)资产项目

1.现金资产

现金资产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库存现金,即商业银行金库中的纸币、铸币,以及同中央银行发生往来,但尚在运送中的现金;二是托收中存款,是指已签发支票送交储备商业银行,但相关账户尚未贷记的部分,对此项目每个国家的处理方式并不一致,如美国将其纳入一级准备中,其他国家将其纳入二级准备中,我国是纳入一级准备中;三是存放同业的活期存款和在中央银行准备金账户上的存款。现金资产是可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项目,也是商业银行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是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提存要求和贷款请求,因此被称为“一级准备”。现金资产基本上是没有收益的,所以,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一般是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在确保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持有现金资产。

2.二级准备资产(交易账户证券、同业拆出及回购协议下证券)

二级准备资产主要包括若干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资产项目,它并不是一独立科目。交易账户证券、同业拆出及回购协议下证券持有是二级准备的主要部分。证券投资中的短期投资部分也属于二级准备。交易账户证券是一特殊科目,只有经常与公众、其他机构进行证券买卖的商业银行才设置该科目,账户余额表示商业银行持有的即将销售出的证券数额,该账户应以证券市价作为计价基础。同业拆出和回购协议下证券的持有均是商业银行调拨头寸、进行流动性管理的有效工具。通常,中小银行大多是资金拆出行,以此求得获取收益,大银行大多是资金拆入行,通过连续不断拆入短期资金而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二级准备在盈利性、流动性方面是在贷款资产和现金资产之间,商业银行持二级准备资产的目的主要是必要时出售这类资产获取流动性,同时又能获取一定的盈利。

3.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资产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资产之一,其资产比例有时占资产总额的20%以上,其类型可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个部分。短期投资以保有流动性为目的,主要包括在二级准备资产内,而长期投资以取得盈利为主要目的。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可分为三类:国库券及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和企业债券、票据。按大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一般不允许投资于股票和投机级企业债券。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组合中政府债券占有较大份额,主要因为政府债券基本不存在信用风险,安全性很高;可在二级市场转让,流动性较高;还可以合理避税,具有较高的盈利性,政府债券还是商业银行从外部借款时可作为抵押品。部分市政债券也有优惠的免税条件,也可给商业银行带来免税利益。

证券投资科目的账务处理一般以购入时的成本价作为记账基础,其市价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披露,而短期投资部分也可直接采用市价记账,在对证券投资科目分析时必须考虑和分析其市价波动情况。

4.贷款

贷款是商业银行资产中比重是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贷款按贷款对象划分,可划分为消费信贷、房地产贷款、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及对证券机构、经纪人贷款等。在资产负债表中,商业银行贷款的表述有总值、净值两种方式。贷款总值是报表尚未清还的贷款余额的账面价值,贷款净值是贷款总值扣除一些抵减项目得出的数额。主要抵减的项目有:一是贷款损失准备金,该科目反映了商业银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的预计值。二是预收利息,是指商业银行收到的贷款客户预付的利息。设置该抵减科目有利于核算报表日银行贷款的真实价值。

5.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主要指商业银行房产、设备的净值,所占比重一般较低,属于非盈利性资产。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抵押品行使取消赎回权所得的不动产在单独设置“其他不动产”科目中反映。

6.未清结的客户对银行承兑的负债

该科目来自于商业银行承兑行为,多数国家将其视为表外项目,美国商业银行将这项业务纳入了资产负债表内。商业银行对客户签发票据作出承兑后,有权要求客户在一定期限内向该银行缴存一定款项,也承担向客户的债权人付款的义务,因而商业银行承兑行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未清结的客户对银行负债”科目和负债方“未清结承兑余额”科目中同时反映出来,这两个科目账面余额也必然相等。

7.其他资产

其他资产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或控股的,但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资产及一些数目小、不宜单独列出的项目。

(二)负债项目

1.存款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其占负债比例有时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0%~80%。存款按其是否规定期限划分,其类型分为:活期存款,即支票存款账户,西方商业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对该账户支付利息,只是通过一定服务来吸引客户,存款人可对该账户签发支票、提款、转账。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对该账户支付较低利息,允许客户随时提取。在金融创新中出现了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赋予储蓄账户以支票存款的优点,客户对该账户签发的可转让支付命令书可以起到类似支票的作用。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也出现于金融创新中,其特点是利率可按市场利率的波动做相应调整,并允许客户在一定条件下签发支票。定期存款,这是商业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采取存折、存单形式,其中大额存单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对存款人具有较大吸引力,商业银行对定期存款账户支付较高利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的存款在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主动借入负债在不断增加,存款内部结构也出现明显变化,其中定期存款比重明显上升,活期存款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在规模的大银行表现得更为显著。

2.借款

借款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在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经营思想出现后,一些规模大银行更注重利用借入资金来支持资产业务的扩张。商业银行以借入资金方式筹资速度较快,也无须缴纳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的短期借款主要包括同业拆入、回购协议下证券出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入的款项、以及发行票据借入的短期资金。

长期借款包括商业银行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借入的长期资金,以及发行的长期资本债券。商业银行还可以发行债务——股本混合性融资工具获得长期资金。

其他负债是指递延税款贷项、应付未付项目以及未清结的银行承兑等。

(三)净值(所有者权益)

商业银行净值(所有者权益)是股东对商业银行资产的所有权部分,是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之差。净值(所有者权益)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普通股和优先股,这是股东投资的股本,按面值记账,发行溢价收入进公积金部分。二是未分配利润由历年税后利润中未分配部分累积而成,未分配利润中一部分可用来转增股本。三是公积金包括发行溢价、接受的捐赠资产,也包括利润分配中规定提取的部分。四是商业银行资产的重估的增值部分也列入该账户。

商业银行资本账户内还专门设置部分准备项目,主要是股利准备金、证券损失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金等,这类准备项目是从商业银行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并不一定在报表中公开反映。

资本账户中还可以包括债务资本,主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长期资本债券。资本债券期限一般长达l0年以上,持有人不得提前要求偿付,且当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这类债务的赔偿优先权级别较低,可以同股本一起分担资产损失,权益类相类似于优先股,因而可以列入净值项目。

二、商业银行利润表

利润表,又称为损益表,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财务报表之一。与资产负债表不同,利润表是流量表,是商业银行在报表期间经营活动的动态体现。总括地反映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及成果。

商业银行利润表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收入、支出和利润。编制利润表所依据的平衡公式是“收入一支出=利润”,各科目的设置处理取决于银行所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面临的管理法规,也取决于所开展的业务。我们以某一商业银行为例,对商业银行利润表作概括性说明。(一)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有的国家的商业银行其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从收入趋势上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衍生金融交易的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受多种因素制约,既取决于市场需求、法定准备金率、利率政策等外部因素,也受到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策略影响。总的说来,利率越高,生息资产比重越大,所获利息收入也就越多。利息收入可具体细分为以下几种:

(1)发放贷款利息、费用收入。这是商业银行最大的收入来源。

(2)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其地位仅次于贷款收益,由于某些证券投资可获得部分免税利益,所以由证券投资取得收益对银行有较重要意义。

(3)其他利息收入。包括存放同业所得利息、同业拆出、进行证券回购所得收入,以及购买其他银行发行定期存单所得利息。

(二)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部分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费用开支,反映了商业银行以负债业务吸取资金的成本发生情况。

(1)存款利息支出。这是利息支出的主要部分,商业银行为获得较稳定的资金来源,有时会以较高利率发行定期存单,因而这类利息支出数额较大。

(2)借款利息支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方面主动性加强,更加注重利用购买资金来获得资金来源,借款利息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短期借款利息主要指向中央银行短期借款、同业拆借、进行证券回购、发行短期商业票据等业务所支付利息。长期借款利息还包括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特别是附属资本债券所支付的利息,这种支出性质上接近于支付优先股股息,但能起到抵税作用。

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与支出的差,称为净利息收入、利差收入,这是决定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关键所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着重考查。

(三)提取贷款损失准备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贷款资产会发生损失,商业银行往往通过建立损失准备金来弥补这类预计损失。商业银行在所得税前计提的这一部分记作“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科目”,并累计进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账户。

由于提取贷款损失准备被计入税前支出,该科目具有抵税作用。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倾向于多提准备,该科目也受到商业银行监管部门、税收部门的重视。如美国商业银行传统上有两种计提方法,其一是经验方式,即按报表当年及前五年发生的贷款损失平均数提取。另一种方法是储备方式,即按当年年末贷款余额的一定比率提取。美国政府在1987年通过了新的税收法案,要求资产规模在50亿美元以上的商业银行必须依照“特定注销方式”来冲销坏账,计提准备。在这种方式下,只有当一项贷款被明确认定为毫无价值,且经监管部门同意后,银行才可将其注销,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该方式实际上制约了银行的逃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