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丢掉负情绪,好好爱自己
26560400000003

第3章 正向思考人际关系,丢掉焦虑的负面情绪

据医疗机构统计,因患癌症而死亡的患者中,大约1/3的病人死于对癌症的恐惧而非癌症本身。除了癌细胞之外,来自内心的恐惧正成为夺取癌症病人生命的最大杀手。其实,现代医学已经有一定的能力来抵御癌症细胞的侵害,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甚至一些中期、晚期的癌症,都有可能被治愈。当然,这需要癌症患者正确认识癌症的自然病程,并对自己抱有足够的信心。而在很多癌症案例中,都呈现出下面的情境:一个原本生龙活虎的病人,在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立刻万念俱灰,不出几天便会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当然,也有一些癌症病人,即使已经被医生通知“准备后事”,但仍然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和乐观的心态,最终战胜了病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一个人是否能有好的命运,是否能从困境中解脱,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面对事情的态度。抱怨像黑洞中一股巨大的吸力,会让你陷入无限的深渊之中。而不抱怨的人永远都在尽自己的全力寻找光明,并且最终一定会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

一个人如何与他身边的人交流,也从一个侧面展露出他是否积极处世。积极的人,他身边的人都是可爱的、值得交往的;而消极的人,身边的朋友也不会那么可爱。重新思考你的人际关系,你会发现,其实你的朋友好与不好全由你的心态决定。

不喜欢与陌生人交流——过分冷漠的人不讨喜,让自己变得热情一点

人是社会的动物,必须在交流与沟通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人也是感情的动物,必须要在与人的交往之中获得幸福感。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与别人交流的状态之中。小时候,人在与家人的交流之中学会了语言和知识;长大后,人会在与朋友、同事、同行、客户的交往之后获得事业上的成就与生活上的愉悦。一个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人必将是一个成熟的、成功的、幸福的人;而一个脱离社会的人身体和精神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击,事业和生活恐怕都无法取得令人满足的成就。斯坦福研究中心做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一个成功人士所赚的钱,12.5%来自于知识,87.5%来自于关系。从这个数据中,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当然,与人交往也是一门技巧,它既是“嘴上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工程”。我们必须突破个人心理的门槛,才能做一个真正能在人际交往中放得开的人。而只有放得开的人,才能更高效率地建筑好自我的人际关系。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其实是放不开的。他们的性格过于内向,见到人也不愿意主动开口。这里面不乏有才能的人,但正是这种沉默让他们掩盖住了自己的锋芒,也让别人对其日益敬而远之。中国有句老话:“做事先做人。”而做人的第一步,就是一定要与别人交流。只有在不断地交流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做人的问题、做事的问题,进而步步改进。

但是,天生内向的人如何才能走出自我心灵的桎梏,找到属于自我人际交往的一片蓝天呢?

首先,就是一定要走到“人堆”里去。如果你是一个很宅的人,打发时间的方式是在家中玩玩游戏、刷刷微博,那么很难想象你的人际关系能得到改善。并且,多与人交往,你收获的远比玩电脑要多得多。你会得到大量的信息,学会大量待人处世的技巧。因此,假如你有时间,不妨多参加一些公司的应酬、朋友间的聚会。相信只要和人在一起,你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其次,一定要以热情示人。有些人之所以总让人觉得有距离感,是因为他们首先在表面上就给了别人一种“离我远点”的暗示。或许这并非他们的真实意图,但他们冷若冰霜的脸、不苟言笑的样子,却很容易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这告诉我们,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热情,这样自然就会吸引大量的人来亲近自己。

娜丽是一个20岁的女孩。在她这个年纪,本来应该有着活跃、乐观,甚至顽皮的特点,但娜丽却表现得和同龄女孩很不一样,她在和别人交往时很被动,甚至常常带着某些冷漠的情绪。因此,娜丽看起来一点都不快乐,也没有什么朋友。

在一个周末,娜丽的男朋友向她提出了分手。娜丽挽回无果,痛苦至极。她辞掉工作,将自己关在租来的公寓中,不吃饭、不出门,甚至切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娜丽的妈妈很担心她,向心理医生请教之后,帮娜丽注册了一个交友网站,希望可以通过交朋友来改善娜丽的状况。

娜丽也还算配合,她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但由于娜丽不愿主动和别人攀谈,别人主动提问,她也总是懒懒地回答,因此还不到两天,那些新朋友就被娜丽打回了“陌生人”的原型。

不过也有一个女孩比较例外。这个叫乔安的女孩非常喜欢交朋友,她提出想到娜丽家里来做客。娜丽同意了。乔安来了两次之后,发现娜丽对待什么都不太热情,于是就将自己的爱犬“拉拉”带到娜丽家中,想让这个活跃、爱闹的小家伙感染一下娜丽。

谁知,一周后,乔安再次来到娜丽家的时候,发现娜丽不但没有改变,就连原本闲不住的拉拉也变成了动物版的“娜丽”,只见它趴在地上,眼睛无神,一副哀怨的样子。乔安没有办法,只好将拉拉带走了,且再也没有和娜丽联系过。

娜丽仍然是一个冷漠的人,仍然没有朋友。

冷漠是一种非常负面的情绪,这种情绪有很强烈的“气味儿”,很容易就会被别人察觉到。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是没有人喜欢冷漠的人的。而热情却是十足的正面能量,当一个人表现出对任何事情都热衷的时候,他身上会散发出一种值得亲近的光芒,让人愿意与之交往。

再次,要想让自己由内向变为外向,还需要有那么一点“口才”的支撑。试想,一个连话都说不连贯的人,即使愿意与别人交往,别人又能从他身上看到什么吸引人的魅力与优秀之处呢?而一个谈吐流畅的人则能畅快表达自我,同时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喜爱。

拥有一副好口才,离不开长久的训练。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口才一直被世人奉为经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口才是“疯狂训练”的结果。为了提高说话能力,他经常徒步30英里,到一家法院去听律师们辩护。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还经常去听教士布道。当他看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来增加气势,听到他们声震长空的布道后,便随时随地地学他们的样子,不断练习。他曾经对着墙壁、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直到自己也能谈吐自如。

这也给那些口才不好的人增强了信心,因为林肯的经历说明,即使是口才很差劲的人,通过锲而不舍的训练也是可以拥有一副好口才的。我们可以多听那些关于演讲的教程,多模仿那些口才了得的人的经典语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坚持训练。相信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一个人从内向封闭到外向主动,一定要跨越一个心理的门槛,但只要你肯去钻研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努力学习,那么相信你迟早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个不错的交际网。

谁讨厌我,我就讨厌谁——将讨厌的情绪降到最低,“讨厌”也能滋生能量

人生在世没有什么事情能十全十美,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即使你自认为在待人接物方面做得再好,也无法受到所有人的喜欢——总有人不认可你的某些表现,甚至对你表现出明显的讨厌。对于讨厌自己的人,有的人习惯用“以眼还眼”的方式来回应,谁讨厌自己,自己也讨厌谁。这样的人虽然并不是恶劣关系的“始作俑者”,但却也是将事态转向不好的关键因素。如果别人讨厌你,你只能以讨厌的方式来回应的话,则说明你缺乏搞好人际关系的意识,甚至也缺少扭转人际不利局面的能力。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不喜欢总是有原因的,也不会是永久的。当这种原因变化的时候,他们的讨厌自然也会消除,甚至会变成喜欢。所以,对于讨厌我们的人,我们可以找对对方讨厌的根源,然后改善自身。从这个角度来说,别人的“讨厌”其实是能帮助我们进步的。

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刚刚开始推销保险时,其实是一个很不得志的年轻人。他的业务非常普通,每月下来工资甚至不够自己交房租,导致他经常要睡在公园的长椅上,用公园的自来水洗脸。他的人际关系也很差劲,他好像走到哪里都不受人喜欢,在公司被同事嫌弃,谈业务时也被客户讨厌。面对这样的境况,他苦恼,他着急,他气愤。他实在想不出自己究竟比别人差在哪里。后来,终于有一位客户“点醒梦中人”,指出了他种种不足,建议他调适自己,适应推销行业的职业需求。

原一平开始努力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吸引力。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请五个同事或投保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你的常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原一平把这些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反省、勉励自己,努力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当他将别人指出的自己的“讨厌之处”一一改掉的时候,他感觉到了自己在逐渐进步、完善、成长、日趋成熟。终于,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第一的好成绩。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过改变自己而改变生命”。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句话,那就是:如果你不想做一个被周围人讨厌、被“成功”讨厌的人,那么就要改掉自己身上可能会被讨厌的地方。

古人说:“以人为镜,可以正己身。”大多数的“讨厌”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你能用客观的心态去看待这种“讨厌”,并找到自身相应的缺点加以改正,那么讨厌这种负面的情绪在你身上就能显现出神奇的正能量。

大多数的“讨厌”虽然“有理有据”,但有个别人发出的“讨厌”情绪并非有道理,也许可能是他们本人狭隘的心胸、刻薄的思想和忌妒的心理衍生出的产物。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这样的讨厌时,也不值得我们去讨厌对方,因为讨厌必然与愤怒相关,当你有愤怒的负面情绪时,你的理智很可能因此而被打乱,从而在混乱之下做出非理性的判断。所以,当自己面对别人的苛责、嘲讽、诽谤时,不需要立刻在言语上给予反击,而应该在行动上证实对方的错误,也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成为让别人不敢再随意嘲讽和挖苦的人。

小文从小就爱好文学,她爱读小说、爱写小说,一心想考入名牌大学的中文系。然而,天公不作美,她偏偏在高考时分数不理想,被调剂到了历史系。

第二学期来临时,她想申请转到中文系,于是拿着自己的成绩单去见负责相关事宜的教授。那位教授看了看她的成绩单,满脸不屑的表情说:“这样的成绩还想进我们中文系?”这还不算,教授竟然把成绩单直接丢给她。成绩单飘落到地面,小文的脸色异常难看。她心里满是委屈、难堪和羞辱,她非常不满于教授对自己不切实际的批评。她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她一定要到顶级学府的中文系深造,还要学好英文,成为双语写作名家!

从那之后,小文更加努力,终于她成为了历史系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并且得到保送读研究生的机会。而让同学和老师惊讶的是,她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大好机会,选择出国留学,攻读文学硕士。

再后来,她不但在美国拿到了英美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还回到了当年曾经“受辱”的学校任教,并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女作家。

曾经鄙薄过她的那位教授早已不记得当年的事了,曾经的小文、现在的作家也没有向他提起过。但是她已经不再怨恨他,相反对他心存感激。如果他当年顺利给她办理了转换专业的手续,说不定就没有她日后的成就了。

正像那段著名的古文中说所说的一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你成功之前,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对你不屑、讨厌,甚至鄙夷。如果你的情绪因此而大受打击,一蹶不振,那么你就是没有经受住人生的考验,难以成为承担“大任”的人;而如果你能将这种“折磨”看成一种历练、一种动力,那么你就能幻化出无尽的能量,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所以说,对待别人抛来的“讨厌”,我们先不要急着用愤怒来回应,而是应该看到,这或许是上天给我们的一次奋发向上的机会。与其怒而斥之,不如仔细思考和审视,如果自身真有这样的缺点,那么就尽量改正;如果觉得受到别人平白无故的“鄙视”,那么就以此为契机,努力扭转自己的命运。从讨厌中寻找到自我进步的正能量,远比你用讨厌的眼光去回应别人要有价值得多。

我们有过芥蒂——一笑泯恩仇,用宽容为交流“破冰”

人是一种太过复杂的动物,不仅有着动物的生理本能,还有着结构繁复的大脑,会产生很多想法和对世界的理解。因此,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很难看到完美契合、完全没有矛盾的状态,相反往往是事态多变、“恩仇”常有的现实状况。这种复杂性表现出了人的情感和自我意识,但同时也是交际中一个可能产生危害的不安全因子。

换句话说就是,人与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矛盾,而矛盾如果不能化解,则会给彼此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成为人们安全生存与前进发展的阻碍。所以很明显,当我们与他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赌气、争个高下,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去化解。要知道,牢记仇恨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只能给自己树敌,并且影响自己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劳伦斯·琼斯毕业于爱荷华大学,他性格单纯,博学多才,还具有出众的音乐才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他。大学毕业之后,琼斯拒绝了一个不错的职位,还拒绝了一个有钱人资助他继续深造音乐的计划。他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去他的族人当中教育那些因为贫穷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毕业后,他立刻回到了南方最贫困的地方,也就是密西西比州灰克镇以南25里的一个小地方。他把自己唯一值钱的家当手表当掉,换了一小笔钱,在树林中用树桩做桌子,办起了他的露天学校。

不幸的是,善良的琼斯卷入了一场谣言引起的灾难。谣言说,德国人正在唆使黑人起来造反,而琼斯正是煽动族人造反的罪魁祸首。一些听信了谣言的年轻人趁夜冲出去,纠集了一大群暴徒,拿了一条绳子捆住琼斯,将他拖到空地上,让他站在一大堆干柴上面,并点燃了柴堆,准备把他吊起来烧死。琼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着绳索,为他的生命和理想发表了一篇演说。面对那些被愤怒掩盖了理智、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人,他非常诚恳地讲述着自己所做过的各种奋斗。他丝毫不为自己求乞怜悯,但句句话都打到了那些人的身上。一些中立的人了解了他的理想,于是,这些暴民开始软下来。有一个曾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的老兵说:“我相信这孩子是在说真话。我认识那些由他提拔上来的白人,他是在做好事。我们错了,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是吊死他。”然后,那位老兵取下他的帽子,在人群中传递,从那些原准备烧死这位教育家的人群里,募集到了一些钱,并交给了琼斯。

之后,有人问劳伦斯·琼斯:“你恨不恨那些拖你出去准备吊死和烧死你的人?”

琼斯回答说:“我正忙于实现我的理想,根本没有时间去恨别人。我没有时间和别人吵架,我没有时间去后悔,也没有任何人能强迫我将自己降低到恨他的地步。”

这个没有时间仇恨的琼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当地的居民创建了一所像样的学校,现在那所学校全国闻名。

宽容待人,尤其是宽容对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表面上看来似乎自己吃了一些亏,但当你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再回头看时,会发现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正是自己。因为你放下了仇恨和矛盾,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提高自己之上,那么你人生的道路就相当于少了一大块阻碍,你可以轻松上阵,全力奔赴自己的成功。

善于原谅别人的人其实是情商非常高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很少有机会为自己树敌,反而有更多的机会“化敌为友”。中国有句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道墙。”当一个人非常擅长用宽容来为自己“拆墙”、“铺路”的时候,我们怎么能不说他的情商很高,又怎么能不相信他会有一个非常明朗、宽阔的未来呢?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叫章惇,此人后来做了宰相,执掌大权。他把持政局时,把苏东坡发配岭南,又贬至海南。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章惇正遭遇垮台,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苏东坡听到这个消息后,给章惇写了封信,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惊叹,这么大年纪还得浪迹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苏东坡还亲自安慰章惇的老母亲,并劝她暂时忘记不愉快的事情,多想想将来。可想而知,苏东坡如此大度,章惇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对苏东坡心存感激。

以德报怨,这是多么高深的智慧与多么博大的胸怀。能够这样做的人一定是有非常大的人格魅力的,这种魅力会吸引更多的人愿意与之为友。原谅别人能给自己带来舒畅的情绪和更多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如果自己希望有不错的合作伙伴,或者能够笼络人为自己效力,宽容则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没有人愿意为一个心胸狭窄、抓着自己的错误总不放的人做事,更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共事。所以,如果你想做一番大事,你一定要先“撑”大自己的胸怀。

《三国演义》里,官渡之战刚刚打完,曹军得到了一些信件,那都是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内容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或者准备投靠袁绍的。

这些“叛逆”的信件被缴获之后,有幕僚建议曹操追查个水落石出,把这些写信的人绳之以法,以儆效尤。曹操却将这些信件付之一炬,统统烧了。如此一来,那些暗通袁绍的人心里对曹操感激不尽,旁人也觉得曹操度量大,因此产生由衷的敬意。

无论古今中外、不管什么行业,宽容都是我们为人、做事所必需的。心中有宽,你身边才能容纳更多的人;不记前仇,你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靠近自己。宽容是人生的一种修炼,并且是快乐生活、顺利工作的必备修炼课程。从现在开始,让自己的心胸更宽一分吧!

他好像总是敌视我——首先你要有自信,然后根据原因对症下药

人际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对人际关系关注、在意,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有些人对自己的人际过于关注,每天的注意力都放在“别人喜不喜欢我”、“为什么他不跟我做朋友”之类的问题上,就难免“矫枉过正”,一来会在人际关系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二来则会让自己变成一个“疑神疑鬼”的人。

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方面,首先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有时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脆弱的一面,比如看到别人一个“轻蔑”的眼神,就觉得对方看不起自己;某一次遇见对方没有主动和自己打招呼,就觉得对方轻视自己;对方开了一个小玩笑,我们会因为其中有一点嘲笑意味就认为对方讨厌自己。而事实上,这些往往是我们太过敏感产生的“想象”,对方“轻蔑”的眼神或许只是不经意的“扫视”,没打招呼或许是因为正在凝神思考事情,开玩笑或许恰恰代表对方喜欢你、认为你不会在意。而这些“假想”一旦产生,不仅仅会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还有可能真的使你和对方刻意疏远,甚至产生矛盾。如果这种假想一再发生,我们还会逐渐变成一个疑心越来越重的人,这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个大忌讳。它会让我们人缘尽失,并且会给我们自身带来无尽的烦恼。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信。自信使你更加有魅力,自信的人不挑剔、不苛刻、不疑神疑鬼,让人更愿意向你靠近、与你相处。

在你保持自信的情况下,如果你确实发现别人对自己有“敌视”的现象,那么就应该考虑自己是否真的有做得欠妥当的地方。同时,你也应该客观、诚恳地去和对方沟通,用沟通的方式了解自己、改善自己,同时也化解对方对自己的“敌视”。

秦朝末年,起义大军风起云涌,陈平先后投奔了几位首领,都不得重用,最后投到刘邦的门下。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刘邦当即就决定留下陈平在身边做亲信。这一下引起了将领的不满,好多人找到刘邦说,陈平这人有严重的“人品问题”,屡次“跳槽”,还收受贿赂,个人生活作风方面也不太检点。

正常来讲,任何一位领导都不喜欢这种下属,刘邦也不例外。从此他就对陈平有了小小的嫌隙,渐渐有点疏远他。陈平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刘邦对自己有了看法。他并没有沉默,而是决定向刘邦解释清楚。

陈平见了刘邦并不慌张,也不生气,而是缓缓地说:“我屡次换主公,是因为渴望找到一位能够赏识我、相信我的明主。我收受别人的小恩小惠,是因为我太穷了,需要钱养活自己。如果大王为了这些理由不用我,那我也只能辞职回家。”

寥寥数语,陈平澄清了自己过去的作为,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刘邦听后,觉得陈平的话很有道理,便赏赐了陈平许多钱财。从此,刘邦身边多了一个忠心耿耿又足智多谋的谋士,几次救刘邦于水火,功不可没。

人与人之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沟通,尤其是互有“嫌隙”的时候。沟通之于人际交往中的“嫌隙”,正如良药之于疾病一样。诸葛亮曾说:“促膝交谈而观其心。”这也显示出诸葛亮对沟通的重视。因此,除了平时我们要与别人保持沟通之外,当发觉别人对自己有异样的看法时,也一定要及时沟通,及时将人际关系的“小病菌”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除了要及时化解别人对我们的敌视之外,我们还应该从源头上扼制这种“敌视”的产生,也就是改正我们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别人对我们的敌视,而不至于让我们经常忙于“扑灭火种”。

遭人敌视是人际交往中必须要扼制的“瘤”,要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敌视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发现有这样的苗头,我们就一定要找到根源,加以扼制,以防这个“瘤”越长越大,侵害身心。

这个人太可笑了——不取笑别人的缺点,尊重帮你赢得人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无敌好人缘”,能多交一些朋友,受大家的喜欢。但是怎样才能实现呢?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因为他的个性、爱好、职业、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所以跟每个人相处的具体方式也有所区别。不过,有这样一条原则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却是相通的,那就是要给对方足够的尊重,不能无所顾忌地指出别人的缺陷,更不能以此当作笑柄。要知道,这在每一段人际交往中都是最大的禁忌。不管你有多么优秀,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得有多好,如果你经常以取笑别人为乐趣,那么你的人际关系一定好不到哪去。

下面两个例子,就足以说明喜欢取笑别人缺点的人有多不受欢迎。

苏丽和王琴周末一起去逛街,逛累了,两人到一个咖啡厅里喝咖啡。这时,她们看到一个身材有些肥胖的女孩从外面走进来,有点摇晃地走向点餐台。苏丽立刻窃笑起来,指着那个女孩对王琴说:“琴琴,你看,那个肥婆,胖得走路都一摇一晃的,真是笑死我了!”王琴转头一看,也不禁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哈,肥婆……”王琴笑得太大声,被女孩听到了,她转过头来看了苏丽和王琴一眼,立刻尴尬得红了脸,连咖啡都没有点,就转身离开了。这时,附近几个桌子上的人都朝着苏丽和王琴投来了鄙夷的目光。

玛莎是个傲慢的女孩,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喜欢表现自己的优势,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一次,朋友梅伊请玛莎和另外几个朋友到家中吃饭,还亲手做了海鲜。在饭桌上,大家纷纷夸赞梅伊的手艺很好,玛莎却指着桌上的虾说:“梅伊,为什么你买的虾这么小呢?我们家的虾都有一个脚掌那么大!”

梅伊听了脸上有些难看,其他人连忙打圆场,想把这个尴尬的场面掩盖过去。谁知,玛莎又恍然大悟地说:“哦,对不起,我知道了,普通人家里吃的虾就是这样大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我们家那么大的虾……”

从这次聚会之后,在场的人再也没有和玛莎联系过,梅伊更是拒绝了玛莎的很多次邀约。

自尊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被尊重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诉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无意的伤害尚且可能打击人的自尊,更何况故意取笑别人的缺点呢?要知道,为人傲慢、不顾及他人自尊的人是最不容易交到朋友的,也是最容易给自己树敌的。那些人缘很好的人都是懂得维护对方尊严的人。

那么,在与人交往之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注意做到尊重别人呢?

第一,要了解别人的缺点,或者知道别人最忌讳什么,然后在谈话时尽量避开,不让对方感觉到尴尬或难堪。

比如,当你知道一个人囊中羞涩,但又很怕被别人说自己“抠”时,最好不要在对方面前提及钱的问题,更不要跟对方开“你什么时候请客吃饭”之类的玩笑。否则,即使你是无心,你的玩笑也会让对方觉得十分下不来台,甚至深深刺痛对方的心。

另外,当你了解一个人有不想被人提及的弱点时,如果你能在他出丑的时刻帮他打圆场、替他隐瞒、帮他找台阶下,那么你的善良会让你成为对方心目中一个非常可靠、朴实的人。对方会将你看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更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向你伸出援手。

第二,在人多的场合,尽量兼顾每个人,不让任何一个人感觉到被冷落、伤自尊。这一点很多人往往会忽略,但这却是最容易伤害别人,让一些敏感、脆弱的人感觉到自尊被无视的做法。

中山是战国时代的小国,一次,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正巧羊羹不够,无法让全场的人都喝到。司马子期因没喝到羊羹而怀恨在心。他跑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楚国是强国,轻而易举就将中山攻破了。中山的国君外逃时,发现有两人拿着武器一路保护他,他问这两个人来干什么,二人答道:“我父亲因您赐他一盘食物而免于饿死,他去世前叮嘱,要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报效您。”中山君听罢,感叹说:“给的东西不在乎多少,而在于是否平均;施怨不在深浅,却在于你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一盘食物得到两位勇士。”

我们应当记住,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如果涉及很多人,那么要么不做,要么必须做到平均。这样虽然不会特意显示出自己对谁的好,但也不会在无意之中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

第三,即使是帮助和施舍别人,也一定要照顾到对方的自尊心。

曾经有一个大善人,他经常开设粥棚,救济那些吃不上饭的乡民,并且经常拿出大量的钱财来为当地的百姓修建公共设施。但奇怪的是,大善人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名声。相反,大家不但不对他感恩戴德,甚至就连心存感激都算不上——几乎没有一个人对他说过“谢谢”。

大善人很生气,向自己的管家发牢骚。管家对他说:“如果您能真正关心他们,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蔑视’他们,那么他们一定会对您充满感激。”

原来,大善人自恃财富力强,并对别人有恩,总是以一副冷漠、高傲的样子示人,显示出一副“我是你们的恩人”的姿态。那些来吃他的粥的乡民,但凡有一丁点办法都不会来他这里,因为他们不愿意看这位大善人的“脸色”。

大善人反思自己的行为,立刻感到有些汗颜。于是,他改变态度,总是用和蔼可亲的姿态示人,甚至经常会亲自为乡亲盛粥,并恭敬地双手奉上。后来,人们也逐渐改变了对大善人的态度,也逐渐对他热情和感激起来。

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友善,必须首先要尊重别人。要知道,每个人都是有缺点、弱点的,如果你的缺点也总被别人拿来取笑,你心中一定是不舒服的。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交往中给别人留一些面子,别人就会给你更多的信任和亲近。

你怎么这么没用——收起指责,多给对方一点儿赞美

你与一个人相处,在种种的交流过程中,你是对对方的赞美多一些,还是对对方的批评多一些?又或者,你压根没有认识到赞美和批评各自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有意识的赞美其实并不多见。更多时候,我们常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个人,包括与自己亲近的人。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赞叹对方的优点,而更多地关注对方的缺点,对别人的指责多过赞美。然而,指责和赞美别人,收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甲乙两个人出去打猎,各打到了两只兔子回来。甲回家后,兴奋地将兔子拿给妻子看,妻子却冷冷地说:“你一天就打到两只小野兔吗?真是没用!”甲顿时失望又生气,心想:“打到两只兔子怎么了?容易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而回,什么都没给妻子拿回来,好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乙猎人回到家,他的妻子看到他带回了两只兔子,顿时高兴地抱住他,满足地说道:“你一天打了两只野兔吗?真了不起!”乙猎人听了满心欢喜,心想两只就让妻子这么高兴,自己明天要更加努力,那么妻子就会更高兴。果真,第二天,他带了四只野兔回来。

两个妻子不同的态度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可见,赞扬有时能达到比批评好数倍的效果。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这代表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别人赞美自己的时候,自己会更愿意为一件事情付出努力,不断做得更好。一位心理学家就曾说:“赞美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作‘赞赏效应’。”当然,多赞美别人的人也一定比总是指责别人的人更受欢迎。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平常的家庭生活中,都应该多赞美别人,而尽量不去指责。

需要注意的是,赞美并不是单纯地夸夸对方“好”,而是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否则赞美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么,怎样的赞美是有效的呢?

第一,赞美要有具体的内容。如果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只习惯说“你人真好”、“你今天真漂亮”之类的话语,那么在第一次、第二次的时候或许有效,但说的次数一多,就会让被赞美的人感觉不是特别可信。因为这样的话语太过表面和随意,放在每个人身上几乎都成立,而并不是认真针对自己发出的赞美。听得多了,这样的赞美不仅不会让人高兴,还会留下言辞虚伪的印象。

如何让赞美更具体呢?其一,你可以选择对方身上一个有代表性的细节来谈。比如想夸别人漂亮,可以说:“你今天这件衣服选得真的很棒,把你白皙的皮肤完全衬托了出来。”这样,既夸奖了对方白,又赞美了对方的审美,具体而又受用。其二,如果你想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不要直白地说“你人很好”,而是可以将对方帮助自己的结果说出来。例如:“你真是雪中送炭,如果不是你的帮助,我恐怕完不成这个工作了。”这样,对方就能切实体会到他对你的重要性。

第二,赞美别人要关注对方的兴趣点。这是非常高效的赞美技巧。比如,对于一个妈妈来说,你夸奖她的孩子是绝对没错的;对于一个古玩收藏者来说,你赞美他对古玩的鉴赏眼光也是能说到他的心里去的。关注对方的兴趣点,就能将赞美的效果提高许多。

美国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是一个经常做慈善的人。有一次,他出资在罗彻斯特分别建造一座音乐堂、纪念馆和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许多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使出浑身解数到伊斯曼那里去拉生意。“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是其中之一。

亚当森被秘书带到伊斯曼的办公室时,伊斯曼正埋头处理桌子上的一堆文件,甚至没有抬眼看他一下。亚当森就那样静静地站着,仔细地打量起伊斯曼的办公室来。

过了一会儿,伊斯曼才注意到面前站着一个人,于是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亚当森接过话来,但并没有谈生意的事,而是说:“伊斯曼先生,我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一听,脸上闪过一丝兴奋,他有些得意地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

亚当森惊叹了一声,然后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如果我猜得不错,这是英国橡木吧?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高兴地站起身来回答,“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兴致大好,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把办公室的所有的装饰一件一件地向亚当森做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经过。亚当森始终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趣。

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二人都未谈及生意。

不过,这笔生意最终花谁家,完全没有悬念。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赞美如果没有说到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上,那么就好像一篇文章写得偏离了主题,就算文辞再美也得不了高分。因此可以看出,赞美别人虽然是口头功夫,但也离不开平时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所以,赞美别人一定要用“心”,而不能只用“嘴”。

林肯曾说:“每个人都希望收到赞美。”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美。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之中,如果你是一个很会赞美别人的人,那么你的“人际分数”一定会“扶摇直上”。

我想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主角——拒绝一味倾诉,会倾听才是王道

提到“沟通”,很多人会觉得沟通就是“说”。“说”能表达自己、讲述自己,“说”能让自己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主角。但实际上,要想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听”比“说”更为重要。

当你认真听对方说话时,对方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所谈论的问题也被你认真关注。这会让对方十分愿意继续与你交流,甚至会在心中留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你。因此,相比于口若悬河的“说”,“听”是让你更有吸引力的一个沟通方法。

善于倾听到底有多重要?它能帮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成为一个“沟通高手”。要想广结人缘,秘诀很简单,只要多听就可以。

美国人际关系学鼻祖、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之所以能够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和追捧,除了他深刻的思想和见解之外,与他十分懂得倾听别人也是分不开的。

一次,卡耐基参加一个聚会时,和一位女士闲聊了起来。当这位女士知道卡耐基曾到非洲旅行过之后,惊奇地说道:“卡耐基先生,你能不能详细说说都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

卡耐基搜遍脑海,刚要向她介绍几个比较不错的地方,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那位女士又开口说道:“我和丈夫刚刚去了一趟非洲。”“也是非洲吗?”卡耐基接过话来,说道,“那个地方真是太合适旅行了!可惜我当时只在阿尔及利亚待过一天,一直想再去一趟。真是太羡慕你了,你在非洲一定有许多快乐的经历吧,能告诉我吗?”

接下来,这位女士就把自己在非洲的经历全部告诉了卡耐基。这次谈话足足持续了45分钟,那位女士再也没有问卡耐基曾经到过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她只需要一个专心的倾听者。当她看到卡耐基完全沉迷于她的故事中,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然而,令卡耐基最为意外的是,在这段聊天结束之时,那位女士还给出了卡耐基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真的名不虚传,是一个很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的人。甚至,这位女士还夸奖他很健谈、很风趣,是一个有魅力的谈话对象。

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想表现自己,每个人都急着诉说。因而当有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出现时,诉说者的表现欲被满足,自然会打心里觉得你是一个很好沟通的人。

倾听对于解决问题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你与别人出现矛盾或麻烦事时,假如事态正处于尖锐点,如果你能放松自我情绪,不去表述而多倾听,那么问题往往会更容易解决。相反,如果你说的多于听的,那么矛盾则可能被激化。

某个电信公司曾碰到一个出言不逊的客户,他说公司强行加给他某种信息费用,那是不公正的。他打电话给公司客户服务部投诉,言语粗俗,简直是破口大骂,还威胁要拆毁电话。他还说要写信给报社,向消费者协会提出申诉,还要跟公司打官司。

电信公司为了解决这一麻烦,派了一位最善于倾听的“调解员”去会见这位惹是生非的先生。这位调解员静静地听着那位暴怒的客户大声的“申诉”,并对其表示同情,让他尽量把不满发泄出来。三个小时过去了,调解员一直非常耐心地静听着他的牢骚。此后,甚至还两次上门主动继续倾听他的不满和抱怨。当调解员第三次上门去倾听他的牢骚时,那位顾客已经完全消了气,还把这位调解员当作了最好的朋友。

调解员利用了倾听的技巧,友善地疏导了暴怒顾客的不满,尊重了他的人格,并成了他的朋友。于是,这位“凶狠”的客户也变得通情达理了,不但撤销了向有关部门的申诉,还主动付清了款项。另外,他还专门向公司夸赞了这个善于解决问题的职员。

没错,倾听就是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当你愿意听一个人诉说,甚至愿意听他发牢骚、发脾气时,那么代表你愿意去理解对方,愿意给对方一个发泄的机会,这正是对方此时最需要的东西。而当对方所有的情绪和解释都一股脑倾吐出来的时候,其实他的主要目的——被人理解已经达到了。这时的他会变得更好沟通一些,而你也会因为倾听的行为更被对方重视一些。

当然,倾听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听,没有任何回应,那么这种消极的倾听态度也无法让对方觉得开心。所以说,好的倾听绝不是一言不发,那样马上就会让对方觉得索然无味,不再有表达的欲望。倾听中更恰当的做法是,适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表示自己在认真听;我们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对方交流——当然这种交流也要以对方为主;另外,如果你想要从这段沟通中得到某些信息,还可以引导对方谈话,让他说出内心真实想法或某些自己需要的信息。

例如,假如你是一名推销员,当你向某顾客推销商品时,你需要做的不是一股脑地将自己商品的优势倒给对方,而是应该先倾听对方的需求。如果你能在倾听时,对顾客提出的种种问题表示关切,顾客就会因为自己被重视而十分开心。这样,顾客往往会愿意与你进行下一步的交流,这就是商谈成功的第一步。要知道,无论哪一种顾客,对于肯听自己说话的人都有特别的好感。

知名作家伍德福在他的《异乡人的爱恋》一书中提到:“很少有人能够拒绝别人认真倾听时所展现出来的恭维。”可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时,他内心的感受是极为美好的。在这样的感受下,双方的关系怎么会没有一个大的飞跃呢?所以,打开耳朵,闭上嘴巴,多“听”吧。

你的痛苦和我没关系——不必吝啬帮助,善良的人总会交好运

有些人更多时候是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而常常对别人的事情予以漠视的态度。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短期内看似是方便了自己,但从长远看来,却会导致我们失去好的人缘。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他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正像我们自己需要别人的关心一样,别人——你的朋友、同事、上司、下级、顾客,以至陌生的路人,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关心他人,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更广阔的人际关系,你也就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关心别人,首先要求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很多人之所以对别人的事情表现得很冷漠,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同情心,不知道善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德。如果我们能多站在那些正处于困难境况的人的角度想,就会发现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必要的好事。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要求自己以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他人,即使是不认识的人。

朋友落难时,能帮且帮。朋友之间,互相帮助虽然不是义务,但却是彼此感情的一种体现。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结交几个真心实意的好朋友,而不是酒肉场上的玩伴,那么就应该将朋友的困难视作自己的困难,能帮则帮。

不要因为你面对的是“小人物”就懒得帮忙。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帮助别人的美德,但是有些人仅限于帮助那些看上去“不一般”的人物,而对于那些平凡的、邋遢的小人物,则懒得去关心、去帮助。这样的帮助是带有功利性的,或者说是有太强的虚荣心在作怪的,难以称得上真正的善良。真正的善良是不管面对怎样的人都愿意伸出援手。而只有你表现出真正的善良,好运才会真正降临到你身上。

有个下雨天的下午,在匹茨堡百货公司里面,有一位老妇人漫无目的地在徘徊,显然没有想要买东西。其他营业员都没有特别注意这件事,有一个营业员看到了这个情形,就热心地趋前去招呼这位人。老妇人非常诚实地表明是在等候雨停,只要等雨一停,她就离开。

那名营业员并没有因为客人不买东西就怠慢她,而是热诚地和她寒暄了几句,并且表示,如果需要,他会随时为她提供服务。雨一停,那名营业员就陪着妇人走出百货公司,并且帮她叫了出租车。那位老妇人很感动,离开时向服务员要了一张名片。

几个月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收到了一封来自苏格兰的信件,正是那位避雨的老妇人寄来的。她指名要那名营业员到苏格兰去为她的豪宅购置家具运回美国。原来,那位低调的老妇人是苏格兰裔、美国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母亲!

卡内基夫人感谢那名营业员热心周到的服务,他不着痕迹的关心和体贴让老夫人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决定让他为自己购置家具。那一趟,卡内基夫人采购了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家具(在20世纪初是很可观的数目),营业员收到了可观的佣金和小费。后来,有了这位大主顾的照应,公司老板自然对他青睐有加,他在百货公司也获得了升迁。

善良是一种非常正面、积极的美德,愿意给予别人帮助的人,其心态一定不是消极的,其将来的人生也不会是一片灰暗的。善良的人总是伴随着好运,也总会拥有阳光的心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善良的人,让自己与积极、与美好相伴。

我是人群中的“小透明”——锁定别人的视线,成为场合焦点

如果一个人很善良,人品很好,那么他可以被称为“值得交往的朋友”;但如果一个人非常有趣、博学又幽默,那么他就是人们心中“喜欢交往的朋友”。这是因为,幽默、才华等因素是很容易使人们的交流擦出有趣的火花的,与这样的人交流往往能享受到乐趣,而很少感觉乏味。这样的人,其人格魅力对周围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那么,如何让自己也历练成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呢?

首先,你要学会幽默。幽默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是可以为生活增添无限欢乐的语言技巧。幽默的人并非对待生活不认真,但却总是能将无聊甚至令人郁闷的事情变得轻松、明快。有如此能力的人,对于别人来说当然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的。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长相丑陋,但他从不忌讳这一点,相反,他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在竞选总统时,他的对手攻击他两面三刀,搞阴谋诡计。林肯听了指着自己的脸说:“让公众来评判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脸的话,我会用现在这一张吗?”

还有一次,一个反对林肯的议员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问:“听说总统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设计者?”“不错,先生。”林肯点点头说,“不过我不明白,一个成功的设计者,怎么会把自己设计成这副模样?”林肯就是用这种幽默的方法多次成功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尴尬和难堪场面。

幽默是高度机智的产物,主要技巧就是用调侃、夸张、俏皮而引发幽默谐趣。幽默能够调解现场气氛,拉近你和他人的距离。能够适时、适度地开玩笑,是你才华和智慧的标志之一。所以,你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幽默细胞,增强幽默感。如果你觉得自己幽默的能力不太强,那么可以学会一些流行的、时尚的口头语言,或者灵活运用一些流行的电影经典对白,比如《天下无贼》里的“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说出这些话,都能让人跟着你笑起来,活跃气氛。

另外,在一些尴尬或者危急的场合,如果你能用适当的含糊、掩盖等幽默方式来打圆场,那么你不但会是别人心中极具魅力的幽默高手,还会是一个化解尴尬的能手。对于这样的人,大家当然都会愿意与他在一起。

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京城共有多少人?”刘墉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地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

刘墉的回答极妙——皇上发问,不回答显然不妥;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说,这才急中生智,转眼间以含糊的回避法应对皇上,让皇上觉得趣味盎然。

可见,在很多不同的交往场景中,幽默都是很好用的一个沟通工具。只要不是特别严肃、庄重的场合,并且不以嘲笑别人、得罪别人的话语为内容,幽默随时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的人际交往加分。

另外还有一个能给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分的因素,那就是我们的才华。有才华的人既渊博又智慧,能让身边的朋友大长见识,还能帮助朋友解决难题。才华横溢的人一开口,常常会引得身边人侧耳倾听,引得朋友对其更加喜欢。

当然了,才华这种东西,是需要通过努力去补足的。无论是学识上的还是专业上的,你的才华如果足够高,并在适当的时候自然流露出来,那么同时你的魅力也会展露无遗。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早期有一台大功率电机发生了故障,请来许多工程师和专家会诊,仍然没有找出电机故障的原因。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们请来了德国的电机专家斯坦因门茨。他到现场看了看,听了听电机运行的声音就在机器上用粉笔画了一条线说:“把画线地方里面的线圈减去16圈。”就这样,这台大功率电机很快便恢复了正常运转。

公司经理问道:“修理费需要多少?”

斯坦因门茨答道:“一万美元。”

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经理特意叫人拿来修理费用登记表说:“请把修理的材料费用详细填在表上。”

斯坦因门茨随即提笔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公司照付了,并且重金聘用了他。

有这样的专业才华,相信斯坦因门茨得到的不仅是公司的重用,还有同事的敬佩、上司的欣赏。这告诉我们,平时注意学习,积累个人能力和才学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还要抓住机会将其展现出来。

不过,无论是专业上的才华,还是生活上的智慧,我们在表现它时,都要注意两个原则:第一是自然,不要为了表现自己而表现,这样很容易招人讨厌;第二是适可而止,每次流露一点,既让大家觉得新奇,又不至于因为长篇大论而落入枯燥。

如果你兼具幽默和才华,那么相信你在朋友圈中一定是个聚焦的亮点。你应合理运用自己的这两个优势,为自己交到更多有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尽可“友”吗——结交优质朋友,远离负能量朋友

中国有首歌颂友谊的老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同时也教育我们“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当然,这两句词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很有意义的,但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比如我们遇到了不可交的“坏朋友”,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朋友当然是多多益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结交为自己的朋友的。结交朋友,应当尽量选择那些“良友”,他们能传递给我们正能量,让我们的心态和情绪变得积极,并且能在关键时刻对我们进行援助,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良友”。虽然我们结交朋友并非只为了一个功利的目的,但能让我们上进的、向上的朋友,仍然应该是我们交友的首选。即使很少遇到这样的“良友”,我们结交的至少也应该是人品正直、德行良好的人。如果是品行不正、道德败坏的人,我们切不可因为面子问题而不好意思拒绝,而是一定要对这样的人说“不”;当然,那些思想消极、总是给人负面能量的朋友,我们也还是远离一些为妙。

为什么一定要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呢?据美国一项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态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充满正能量的人往往是乐观的,乐观不仅能使人的生活更加快乐、很少得病,而且能使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斗志和信心;而总是以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世界的人,则不仅常常有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且做起事来也总是犹豫、踌躇,更是常以消极的态度去处理事情,使事情最终朝着不好的一面发展。也就是说,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更加积极,做事更加努力,人生成就和幸福感也会大幅增加。所以,我们应当有所选择地交友,尽量向那些积极、正向的人靠近。

有个叫保罗·艾伦的年轻人,是一位十足的音乐爱好者,同时他对天文学也充满兴趣。在上中学期间,他每天不是沉浸在音乐里,就是对着天空发呆,而很少热情地与同学“混”在一起。因此,在同学之间,他被视为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不过,他也并非没有朋友,比他低两个年级的一位金发男孩就经常到班里来找他,因为他的父亲是图书管理员,金发男孩要通过他借一些最新的电脑书籍。

时间久了,艾伦觉得那个金发男孩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于是经常跟他出入学校的计算机房,与金发男孩一起玩编程游戏。两人从“三连棋”一直玩到“登月”。临毕业时,他也成为一个仅次于金发男孩的计算机高手。

1971年春天,艾伦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学习航天;次年,那位金发男孩进入哈佛,学习法律。在大学期间,两人依然保持密切的往来,金发男孩依然向艾伦借书,两人还是经常讨论有关编程的问题。1974年寒假,艾伦在《流行电子》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绍世界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他兴奋异常,因为在中学时,那个金发男孩就经常在他面前抱怨:“现在的计算机都太大了,不适合家庭。要是有一天能有可以放到家里的计算机就好了。”想到这里,艾伦立刻拿着那本杂志去了哈佛,对金发男孩说:“能放在家里的计算机造出来了。”金发男孩当时正为“是继续学法律,还是搞计算机”而苦恼。当他看到《流行电子》杂志上的那台所谓的家用电脑后,说:“你留下来吧,我觉得我们可以干一番事业。”

艾伦在哈佛所在的城市波士顿住了下来,并且一住就是八个星期。在这八个星期里,他和金发男孩没日没夜地工作,用Basic语言编了一套程序,这套程序可以装进那台名为Altair8008的家用电脑里,并且能像汽车制造厂的大型计算机一样工作。当他们带着这套程序走进那家微型计算机生产厂家时,竟然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复,给他们3000美元的基价,以后每出一份程序拷贝,付30美元的版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