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强将手下无弱兵
26581500000021

第21章 强将携精兵(4)

年轻人的弱点,说到底就是经验少。冲动、偏激、盲目性等等都与缺乏经验和阅历有直接的关系。弥补经验不足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为其提供锻炼的机会。如果没有这种机会,即使年龄大一些的人,也不会具有新岗位所要求的丰富经验。

实践证明,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有助于有才能的年轻人脱颖而出。社会的竞争,是智慧的竞赛,能力的角逐,是战争年代较之于和平年代更有利于年轻人增长才干、展示才干的原因。陆逊生活在战乱年代,追随孙权,年纪虽轻却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最终成为一代名将;虽然他在吕蒙白衣渡江时已经显露出才华,但如果不是东吴失地兵败的危难之时,吴国正逢用人之际,陆逊或许被埋没。土光敏夫的人才见解十分精辟,他所奉行的“早期、重任、锻炼”主义,对于现代领导很有借鉴价值。对于素质好、有前途的年轻人,应大胆地、果断地委以重任,这不仅有利于组织的今天,更有利于组织的明天。年轻意味着创新和活力。

6.大力培养接班人

企业家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不菲的财富,企业也烙上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管理烙印。总有一天,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要退出企业管理,这时他们将面临一个问题:把自己打拼来的企业交给谁管理?也就是说,把手中的管理大权交给谁?

李嘉诚、庄月明夫妇,在接班人培养上,可谓煞费苦心,深谋远虑,而绝不溺爱。

温室里的幼苗是不能够茁壮成长的。他常带儿子去看外面的世界,领会人生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看那个一边卖报纸一边还在温习功课的小女孩,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求学态度。他希望两个儿子,从身边大众身上去接受、领悟人生的坎坷,去品味该如何做人。

李泽楷在国外上大学时,李嘉诚前往探望那日下着雨,他远远看见一个年轻人背着大背囊,踏着自行车,在车辆之间左穿右插。

李嘉诚心想;“这么危险。”等到走近了,再看清楚一点,这才发现原来是泽楷。

当初,他送两兄弟到国外读书,李嘉诚没打算给他们买汽车,只买了两辆自行车给他们代步。自那次目睹险境后,他才放弃了这种磨炼儿子的方法。

李泽楷不满14岁赴北美读大学预备学校。同学不论出身富家或平民,皆有很强的独立意识。目睹耳染,李泽楷很快习惯了独立生活。父亲去看儿子,发现泽楷假日在网球场拾球赚钱。李嘉诚回港后对夫人庄月明高兴地说道:“泽楷学会勤工俭学,将来准有出息。”

李嘉诚谈起教子经验时说:“沙地里长出来的树,要拔起来,你说有多难呢?”

儿子在家时,每当星期天,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必定会跟父亲出海畅薪。这已是多年的老习惯了,像一日三餐一样不可或缺。

也许大家会感到奇怪,不就出海吗,人人都会,人人都去。但是,他们出海畅游的目的,在于他们要协力上演一幕“压轴好戏”。

据李嘉诚所言:“每次出海时,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那种,解释给他们听,然后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有人说,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大相径庭,水火不融。但成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却能将这两者很好地融为一体。在香港这个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中,他体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传统美德,确实难能可贵。

做人跟做生意一样,李嘉诚有自己坚守的原则。他常对儿子讲:“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允许做,我都不做。”在滚滚红尘当中,可以辟一处地方安顿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较舒坦。

李嘉诚对儿子的培养,还不仅限于此。在泽钜、泽楷兄弟俩不满10岁时,李嘉诚就在长实会议室配有“专席”,让他的两位公子出席董事会会议,接受最早的商业训练。

这件事,过了好多年后才被披露出来,不然,当时就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有人不禁纳闷,不满10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其实李嘉诚并不计较他们听懂了什么,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商业氛围中受到熏陶。正如要培养一名音乐家,在襁褓时就要让他听曲子;造就一个航海家,在他学步之时就要让他到汽艇里颠簸一样。

李嘉诚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李嘉诚给儿子们的“最高指示”是凡事要低调,不可大张旗鼓,大肆渲染。

当儿子们逐步有些业绩时,在一些适当的场合里,他也会给一些巧妙的安排,让他们曝光亮相。比如在1990年万博豪园推出预售之前,长实集团公关部门精心安排,让当时的集团执行董事李泽钜出现在媒体面前,接受两家杂志的访问。但是在一些无关大局的场面里,他总不让儿子面对大众,以免树大招风,无助于心理成长。

李嘉诚素以念旧著称,周千和因年老而退下来,但仍继续担任长实非执行董事,于是变相担当起了“师傅”的角色,以便让李泽钜好时时向他请教。

此时,周千和之子周年茂早已经是李氏的重臣了,他在李氏集团里主要负责处理有关地产发展的问题。多年来他也是李泽钜的“指导员”,特别是在集团的重量级业务地产方面。

尽管1993年2月,李泽钜出任长实集团的副董事总经理,但身边仍有“师傅”与“指导员”在指导他的行为,而总司令李嘉诚仍稳稳地坐在决策者的位置上,并没有丝毫放权之意。

对于在和记大厦办公的李泽楷,李嘉诚由于“鞭长末及”,只好放手让他打理卫视。尽管如此,他仍亲自担任卫星广播有限公司主席,对小儿子实行“遥控”。

李嘉诚再次对李泽楷重申“最高指示”——“凡事要保持低调”。但搞电视及大众传媒业,本身就是需要“曝光”的行业,因此要执行父命,确实令李泽楷颇费心机。

李泽钜、李泽楷兄弟二人,自出道以来,由于处事的“高姿态”而受到老父的责骂、教训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曾有一次,用来迎送贵宾的劳斯莱斯轿车,李泽钜受父亲交代,在车内装置一台镭射碟机,却由于差少许未做足一百分,而被责备了两句。即使是对于这样的小事,李嘉诚依然毫不放过,足见其教子之严。

其实,李泽钜本人处事——贯低调,不会像弟弟泽楷那样张扬。他“曝光”的机会也不多,而且上镜表情也十分严肃。这大概是李泽钜从乃父身上,察感“树大招风”、“人言可畏”,故而尽可能保持低调,风头较其弟李泽楷小得多。

而身负“千亿王国”香港首富继承人的千斤重担,以“而立”之年,委实只有“超人”方能承受得住这种压力。

李泽钜多次说,他最忌讳“接班”一词,最不愿听到的词,就是“接班人”。

李泽钜又说:“一个人完成学业,就需要工作。请不要把我们兄弟在父亲公司里工作与接父亲的班混为一谈。”

此话锋芒不露,颇为得体。作为香港首席华资财团,其继承权问题可谓是八方瞩目。李泽钜深觉压力重大,害怕“接班”实属真言。

舆论界普遍认为,李泽钜的害怕,并非懦夫心理,而是自知之明。他会努力奋斗,以期来日不负此任。

李嘉诚对两个儿子总的态度是既严格又开明,既寄予厚望又给予自由。

1993年8月底,身任和黄集团执行董事的李泽楷,被提升为和黄副主席。大公子泽钜坐镇全系大本营长实集团,二公子泽楷将任全系主力舰和黄集团的舵手。李嘉诚安排儿子接班的趋势已十分明朗。

此时,二公子李泽楷正好27岁。

任何事业要想后继有人,不断发扬光大,都需要大力培养人才,尤其是要大力培养接班人。也只有把事业交给能够光大门楣的人,才算尽到了自己的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