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26665600000022

第22章 善借外力,助你成功(1)

借风行船,借鸡下蛋

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有限,多多借助他人的力量,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纵览中国历史,“借东风”、“借荆州”、“草船借箭”等许多典故都是跟“借”有关系。政治家靠“借”来谋取官位,商人以“借”赚取利润,军事家凭“借”赢得胜利。试问有谁能够不借助外部的力量,而获得成功呢?

三国时的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不习水战,他便启用了精通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和张允,这二人使得曹军的水战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周瑜在乘船观察敌情的时候,发现曹操的军中还设置了水寨,居然“深得水军之妙”。周瑜便暗中下定决心:“吾必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无巧不成书,正当周瑜绞尽脑汁思考应敌之策时,曹操手下的一名谋士、周瑜的故友蒋干来拜访他。周瑜一看便知蒋干是为何而来,一方面自然是劝降,另一方面就是想趁机刺探军情。于是,他便想出了一条利用“老友”的妙计。

当晚,周瑜大摆酒席,盛情招待蒋干。席间,周瑜连连跟蒋干畅饮,并尽情欢笑。晚上,周瑜假装已经喝得大醉了,他拉住蒋干的手臂说:“久不与子翼(蒋干的字)同榻,今宵抵足而眠。”听到军中已经打过二更了,蒋干起得身来,发现昨晚的灯还亮着,而周瑜依然鼾声如雷。桌子上堆放着一沓来往的书信,蒋干忽然看见其中有一封是蔡瑁、张允写来的,他大吃一惊,赶忙拿出来偷偷地看了一遍。信里面写着:“某等降曹,非图仁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捷报。”蒋干心中暗说,原来是蔡瑁、张允这两人暗中与东吴勾结,于是便把书信藏于自己的衣服里,然后躺到床上假装继续睡觉。

四更时分,蒋干忽然听到有人在帐外低声地喊周瑜,周瑜故意装出突然被叫醒的样子。只听那人说道:“江北有人到此。”周瑜厉声喝道:“低声!”然后转过身来冲着蒋干喊了两声,蒋干假装睡着了并未出声。于是,周瑜悄悄地走出了营帐,蒋干连忙起身过去偷听,只听得外面的人说道:“张、蔡二位都督道:‘急切间不得下手’……”之后的话音变得极低,便什么也听不到了。过了一小会儿,周瑜就回到营帐中接着又睡起觉来。

大约五更时分,蒋干趁着周瑜还没有睡醒,就偷偷地离开了,他一回到江北便立即向曹操报告了他的发现,还把那封伪造的书信也交上去了。曹操看后不禁勃然大怒,马上下令将蔡瑁和张允二人斩首,当手下把两颗血淋淋的人头献上来时,曹操才突然发现自己中了别人的计了!

周瑜正是利用了蒋干这个老朋友,又十分巧妙地借曹操之手,一举将两个心头之患除掉了。因此,才有了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营的壮举并流传至今。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善于利用现有条件

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并加以利用,成功便会靠近你。

公元前208年刘邦领兵西进,计划深入秦军腹地再开战,但是孤军深入,粮草后勤补给就成了一大难题,这使得刘邦一筹莫展。一天,他率领大军路过高阳时,有个叫郦食其的谋士求见。他一语便道破了刘邦的苦衷,并为刘邦献上一计,即“因粮于敌”。他对刘邦说,不远的陈留县城便是一个现成的大粮仓。他建议刘邦出兵攻打陈留,由于陈留是一个交通要道,军用物资丰饶,并且进可攻、退能守。于是,刘邦接受了他的建议,与郦食其里应外合,一举将陈留攻下,从而解决了粮草等军需物资的供应难题。充足的后勤供给,解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他迅速攻下了咸阳,子婴主动请降,秦朝就此灭亡。

在古代战争中,粮草是最主要的军需物资,假如粮草供应不足或者出了别的问题,必定会人困马乏,甚至于军心大乱。如此一来,战争便没有几成胜算了。既然粮草如此关键,那么粮草的运送自然也是一个大问题了。古代的交通运输条件非常落后,远程运输不但劳民伤财,会致使兵疲民乏,并且还将加重国家的经济负担。所以解决粮草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因粮于敌”。刘邦兴起之初,兵力还比较薄弱,而要想将曾经强盛一时的秦国灭掉,则需要深入其腹地作战,这时候,粮草的供应和运输就成了当务之急。正在刘邦一筹莫展之际,郦食其建议其“因粮于敌”,先取陈留,从而保障了军队后勤的充实,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谓是一箭双雕,绝妙至极。

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治理国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现成的资源,就地取材,尽量不要“远输”。

秦始皇经过多年的征战讨伐,终于统一了六国,但是他并没有给百姓们休养生息的时间,还断然拒绝了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派出大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攻打匈奴,想把漠南的黄河河套地区夺取过来,以便可以继续修筑长城、守卫边塞。戍边的将士们风餐露宿,苦不堪言,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死伤者无数。为保障边疆军民的生活,朝廷还征集百姓往边疆输送粮草。只是由于路途太遥远了,粮食即使运送到了也所剩无几。当时,全国上下男耕女织、人们拼命劳作,以供给军需,很多百姓因此而倾家荡产,秦王朝的国力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秦始皇过度的劳民伤财是致使秦朝统治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攻打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之后,虽然已经无力再去夺取匈奴的资源和钱财来发展秦国了,但是他原本可以动员戍边的将士们在当地发展农业生产,以农养军。而他却偏要从千里之外的关中运送粮草到边疆,致使“百姓财竭,中原内虚于家”。最后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白白葬送了自己的统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管是从精力、能力还是财力等方面来说都是如此。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有效地利用外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尽物之所能,为我所用。

“安史之乱”中,天下乱象迭起,皇帝唐肃宗因此而感到非常焦虑。有一天,唐肃宗问宰相李泌道:“何时才能平叛乱军?何日才能还天下苍生以安宁?”李泌答道:“臣看叛军把抢获的金帛子女全都运到了范阳,并没有雄踞四海的远大志向,只不过是一帮匪徒而已。况且,许多人都是受到了威胁才不得不追随着叛军,其实他们心中对叛军是怀有满腔仇恨的。所以说,过不了两年天下就会太平了。”肃宗仍然有些忧虑。李泌又接着分析道:“叛军中的骁勇之将不过是史思明、因乾真、安守忠、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假如现在派李光弼从太原出井陉,郭子仪从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就不敢擅自远离范阳、常山两地,而安守忠、因乾真则不敢离开长安。此计便是以两军拖住对方的四员大将,这样一来,追随安禄山的就只剩下阿史那承庆了。然后再诏令郭子仪勿要攻取华阳,以使两京(西安和洛阳)之路畅通无阻。陛下可在扶风驻军,同郭子仪、李光弼相互轮番出击,敌人救其首则击其尾,救其尾则攻其首,令敌人在数千里之间,来回奔波,以致疲于奔命。而我军则能以逸待劳,避其锋芒,趁其疲惫不堪时全力击之。来年可以再任命建宁作为范阳节度使,顺着边塞出兵,同李光弼形成南北犄角之势,然后便可以攻取范阳,直抵叛军的老巢,令敌人无处躲藏,最后大军再从四方合围而攻之,肯定会将敌人全部抓获的。”肃宗听取了李泌的建议。后来,形势的发展果然如李泌所说的那样,叛军被全部瓦解,天下重获太平。

唐肃宗时期的宰相李泌不只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更堪称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他把“安史”叛军的内部情形以及发展走势看得非常清楚,并且还能利用叛军内部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部署各路兵力,从而十分轻松地便将叛军彻底瓦解了。

我们一定要牢记,敌人是可以利用的。握刀不要握刀刃,刀刃容易伤到自己;抓住刀柄便可以用来防身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

大刀“广告”

有能力就要让别人看到,就应当像毛遂那样自我推销。

唐朝的陈子昂,被誉为一代文学大师,他初到京城时,虽然已经是饱读诗书文采飞扬了,但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辈。

这天,陈子昂正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心中烦闷,感叹着为何没有伯乐能识别出自己这匹千里马。于是,他走出门来到大街上随意闲逛,顺便散散心。忽然间,他听到了几声吆喝,原来在大街的拐角处,有一个卖刀人,只见他的手里拎着一把沉甸甸的大刀,正在那里冲着过往的行人吆喝道:“精心打造的宝刀,800两文银!800两文银!”陈子昂仔细观察了一下那把刀,觉得跟普通的刀比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过路的行人也只是感到有些好奇,看罢之后不禁咋舌,都感觉太贵了。

陈子昂见状,顿时计上心来,于是慷慨解囊,将那把大刀买了下来,大家一看这个书生模样的人买了这把大刀都感觉很不可思议。有人便问道:“看样子你也不像是会武功的人,为什么要买这把刀呀?”还有人说:“这个人很可能和卖刀的是一伙儿的……”众人议论纷纷时,陈子昂把大刀使劲往地上一戳,粗声大气地当众宣布道:“本人自幼便开始习武,今日得到这把宝刀,正可谓是如虎添翼。明天早上,我将约集几位好友,在下就以武会友一显身手,在场的各位朋友若是有兴趣,明日可以一同前去观看,欢迎各位前来切磋和指点,我保证大家将会不枉此行。”向大家说了武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之后,陈子昂便匆匆离开了。一时间,京城的大街小巷中都在传着这个消息,人们都非常期待明天早上的盛会。

第二天早上,陈子昂很早便赶到了约定的地点,很多人都闻讯而来。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什么江湖好汉,只有陈子昂一个人站在那里,他也没有带着那把宝刀。他身边只有两个大箱子。陈子昂哪里有什么超群的武艺,他只有满腹经纶和满箱的大作。只是,自从来到京城以后,还没有人知道这位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呢。

面对着京城的父老们,陈子昂阔步向前说道:“在下首先要恳请各位的谅解!本人姓陈,名子昂,家乡在四川,早就听闻京城的父老爱喜文弄墨,在下不才,现有拙作几百篇,愿与大家以文会友,至于武术刀法,乃是勇夫之事,绝非我陈子昂所关心的,今日令大家失望了,在此谨以拙作相送,以示补偿之意!”说完便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就把箱子里的文章全都散发给了在场的人,众人纷纷相互传阅。

这几百篇文章,篇篇文采飞扬,字字触目惊心,人们立刻便被陈子昂的诗书才华所折服,很多人都感叹道:“这样一个风流才子却迟迟未被发现,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啊!”于是,一日之内,陈子昂的名字便传遍了京城。倘若不是善假于物,他可能也不会名传千古了。

有才能也要懂得如何表现出来,借助外物便是一个可以引起他人注意的好方法。

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李白

借助别人的力量

当你无法完成某事时,不要忘了朋友的力量。

唐代的大诗人王维给后人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被世人传颂了千余年之久。他曾经在科举考试中春风得意,一举成功。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却是靠他走后门托关系换来的。

早在青少年时期,王维便以诗歌著称了,并且他的音乐造诣也很高,所以能够经常出入那些权贵之家,尤其被皇族成员岐王所看重。王维想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便请求岐王向当时权势极大的太平公主求情,预先跟主考官打好招呼,没想到却有人捷足先登,公主已经推荐了一个叫张九皋的人。

岐王也觉得十分为难,说:“公主一向性格刚强,说一不二。要强求她改变主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帮你想了一个主意,姑且一试。你从所作的旧诗中挑出最好的抄录下来十几篇,然后再编写一首哀怨动人的琵琶曲,五天以后你来找我。”

王维依照岐王所言,五日之后如约而至。岐王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道:“你这一身文人装束,只怕很难进入公主的府第,你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吗?”

王维道:“一切惟命是从。”

于是岐王便拿出一套乐师所穿的十分花哨的衣服来,把王维装扮成了一名乐师,并且让他携了一把琵琶,二人一起来到公主的府上。岐王首先对公主说道:“多谢公主的接见,今日特意带了美酒和音乐来侍奉公主。”说完便令侍从把酒宴摆好,这时乐工们也开始依次进入殿中。年轻的王维姿容秀美,风度翩翩,顿时引起了公主的注意,遂问道:“他是什么人?”

岐王答道:“他是一个很懂音乐的人。”接下来便命王维将新作的琵琶曲弹奏了一番,只听这曲子凄怨哀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公主更是直接询问王维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王维站起身来答道:“叫《郁轮袍》。”

公主对王维更加感兴趣了。岐王便趁机说道:“这个年轻人不光是音乐好,他的诗写得更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可以超过他呢!”

公主愈加好奇了,连忙问道:“那么现在,你手头有你写的诗吗?”

王维便连忙把事前准备好的诗从怀里取出来,呈上给公主看。公主读后大为惊骇:“这些诗,我从小时候起就经常诵读,还一直以为这是哪位古人的佳作呢,竟然是你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