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26665800000011

第11章 为人处世(2)

【要做男子,须负刚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出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意为:要想做个大丈夫,必须有刚直不阿的心肠;要想学习古人,则应当具有坚定磨炼筋骨的意志。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不要因大多数人的疑虑而影响个人的见解,不要因固执己见而舍弃他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个人私利而损害整体的利益,不要假借社会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愿望。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巨的力量】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老鹰站立时像是在沉睡,老虎行走的姿态好像生病了一样,这正是它们准备以利爪扑食吃人的手段。因此,有德的君子要做到不显露聪明、不矜夸才华,方能培养出肩负重大责任的毅力。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意为:狂风暴雨的动荡时局中,要站稳脚跟坚定立场;在繁花翠柳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里,要境界高远抵制诱惑;在山穷水尽世路艰险的紧要关头,要悬崖勒马及早回头。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心中能够辨别是非,处理事情就能够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人不忘廉耻之心,为人处世就不会做出品行低下的事。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意为:一个值得称道的人,在于他有高尚的品德,而不在于他有多高的地位;世人所相信的人,主要看的是他行为的好坏,而非看其是否能说会道。

【立品,须发乎宋人之道学;涉世,须参以晋代之风流】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树立品行,应当发扬宋人理学的要义;立身处世,应当参照晋人的风流洒脱。

【宁为小人之所骂,毋为君子之所鄙;宁为盲主司之所摈弃,毋为诸名宿之所不知】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宁可被小人所骂,也不要被君子所鄙视;宁可被有眼无珠的主考官所摒除抛弃,也不能被德高望重的名流所不知道。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出自清代张潮《幽梦影》。意为:坚强不屈、勇敢追求的傲骨不可无,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傲心却不可有。没有傲骨就如同自甘平庸的懦夫,有傲心就无法成为君子。

处事之理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出自《易·系辞下》。意为:意识到危险的人能够保持警惕从而平安无事;认为事情容易的人就会失去戒心从而遭受倾覆。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出自《易·系辞上》。“知”通“智”。意为:相同的问题,仁者看到后认为它是仁,而智者看到后认为它是智。表明对待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履霜,坚冰至】出自《易·乾传·坤》。意为:踩到霜时,冰冻的日子就要到了。说明事情发生前都会有所征兆。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道德经》。意为:最正直的人表现得屈就,最灵巧的人表现得笨拙,最善辩的人表现得木讷。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论语·卫灵公》。意为:小的事情不忍耐,就会破坏大的计划。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出自《论语·子路》。意为:做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急于求成,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顾小利,大事就做不成。

【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意为:花言巧语、表情谄媚的人,很少有仁义的。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三思:指经过多次考虑。意为:做事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去行动。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八佾》。意为:既成的事实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决定的事就不要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责怪了。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出自《墨子·所染》。意为:将丝放入青色的染料中,它就会变成青色,将丝放入黄色的染料中,它就会变成黄色;染料的颜色改变了,丝的颜色也会改变。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为:饥饿的人不会挑拣食物,口渴的人不会挑拣饮品。

【彼一时,此一时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为:那是一个时间,现在是另一个时间,时间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了。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出自《孟子·离娄上》。意为:要观察一个人,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为:权衡之后才能知道是轻还是重;度量之后才能知道是长还是短。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出自《荀子·正名》。意为:没有根据的言论,没有见过的做法,没有听过的计谋,君子都应该谨慎对待。

【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出自《韩非子·十过》。意为:只顾眼前的小利,势必会损害到大的利益。

【木之折也,必道蠹;墙之坏也,必道隙】出自《韩非子·亡征》。意为:木头断了,一定是因为里面有蛀虫;墙倒塌了,一定是因为里面有缝隙。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出自《吕氏春秋·察传》。意为:听到传闻能够加以考察,就会带来好处;听到传闻却不加以考察,倒不如不听。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出自秦商鞅《商君书·更法》。意为:住在穷僻的小巷的人们总是爱少见多怪,而那些邪曲古怪,又见识不广的学究往往喜欢无谓的诡辩。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为:不把池里的水汲干了捕鱼,不把树林焚烧了来猎兽。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为:要想引来鱼儿,就要先开通水道,要想引来鸟儿,就要先种上树木。

【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为:跑虽然不用手,但如果把手绑起来,就跑不快了;飞虽然不用尾巴,但如果将尾巴缩起来,就飞不远了。

【君子能为善,而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为非,而未能必免其祸】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意为:君子虽然能够做善事,但却未必能因此而得到福运;虽然不忍心做坏事,但却未必就能因此而避免灾祸。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出自《荀子·解蔽》。意为:人的通病往往都是被现象所蒙蔽,而看不清全面的、正确的道理。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意为:如果心里哀伤,就是唱歌也表现不出欢乐的样子;如果心里高兴,就是哭泣也表现不出哀伤的样子。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出自《庄子·骈拇》。意为:物品,该长就长,长,不为多余;该短就短,短,不为不足。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出自《庄子·逍遥游》。意为:即使厨师不做菜,执掌祭祀的人也不会代替他去烹调的。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出自《庄子·天下》。意为:一尺长的棍子,每天取一半,永远也取不完。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意为:善于游水的人常常会被水所淹,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从马上掉下来。

【窥面与盘水则圆,于杯则椭】出自《淮南子·齐俗训》。意为:用盘子里的水照脸,脸是圆的;用杯子里的水照脸,脸就是椭圆的了。

【良匠不能斫金,巧冶不能铄木】出自《淮南子·泰族训》。意为:无论多优秀的木匠也不能将金属劈开,无论多灵巧的铁匠也无法将木头熔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以用来攻铸玉器。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意为:出谋划策的人太多了,就会无所适从,因而难以成事。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出自西汉扬雄《法言·吾子》。意为:本身是羊,即使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高兴,见到豺狼就发抖,忘了自己身上披的是虎皮了。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出自《汉书·贾谊传》。意为:安定和危乱都不是一天形成的。

【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意为:凭借传闻了解事情,不如亲眼观看,只看看影子,不如直接观察事物的形状。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为:多做不道义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意为: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意为:皮不存在了,毛还在哪儿长呢?

【报者倦矣,施者未厌】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为:报答恩情的人都厌倦了,可施与恩惠的人却还没有满足。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意为:身处安乐的环境要考虑到危险,考虑到了就能有所防备,有了防备也就没有祸患了。

【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意为:下棋的人拿着棋犹豫不决,就无法战胜自己的对手。比喻做事如果拿不定主意,就难以取得成功。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意为:看见兔子后,再回头唤狗去追捕,也不算晚;羊丢了以后,再将牲口圈修补好,也不算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战国策·赵策》。意为:不忘记以前做事的经验教训,以后做事就可以有所借鉴了。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出自《战国策·中山策》。意为:有相同欲望的人会相互嫉恨,而有同样忧虑的人则会相互亲近。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出自《战国策·韩策》。意为:走夜路的人,可以保证自己不做坏事,但却没有办法让狗别对着自己乱叫。

【渊深而鱼聚之,山深而兽往之】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序》。意为:水深了,鱼就会纷纷聚集;树林茂密,鸟兽就会争相前来。

【养虎自遗患】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为:养虎是自己给自己留后患。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出自《史记·魏世家》。意为: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为: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就会开始亏损;事物到了鼎盛的时候,就会走向衰落。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后汉书·冯异列传》。意为:在早晨失去了,但在晚上又得到了。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出自《后汉书·桓潭冯衍列传》。意为:天下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东西也是“取”。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出自《后汉书·陈忠传》。意为:轻是重的开端,小是大的起源。

【大厦既焚,不可洒之以泪;长河一决,不可障之以手】出自南北朝庾信《庾子山集·拟连珠》。意为:大厦已经烧起来了,不是用眼泪就可以浇灭的;黄河决堤了,也不是用手就能堵住的。

【一马之奔,无一毛而不动;一舟之覆,无一物而不沉】出自南北朝庾信《庾子山集·拟连珠》。意为:一匹马在奔跑的时候,全身的毛没有一根不跟着振动;一条船倾覆后,船上所有的东西没有一样不跟着沉没。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出自唐代李白《妾薄命》。意为:雨水从天上滴落后,就再也无法回到天上去了,水被泼出去以后,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名高毁所集,言巧智难防】出自唐代刘禹锡《萋兮吟》。意为:人的名望高了,就会成为人们诽谤指责的目标,那些花言巧语的中伤,就算是智者也难以提防。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出自唐代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意为:世间的事就像波涛上的船一样,顺逆反复,又怎么能够自主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苏轼《题西林壁》。意为:无法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出自北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意为:杨玉环和赵飞燕,一个丰盈,一个纤瘦,各有其美,谁敢说她们不漂亮呢?

【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意为:在画竹子之前,心中一定要先构成要画的竹子。

【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出自北宋黄庭坚《再次韵寄子由》。意为:就算风雨再大,相信雄鸡还是会准时报晓的;霜雪都已经降下了,又何必同那些只能活一天的菌类争年月呢?

【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入,乘隙而入】出自元代刘基《郁离子·畏鬼》。意为:谗言不会自己来,而是因为心中有了疑惑才来;离间的话不会自己钻入,而是因为有了矛盾和隔阂才来。

【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出自元代刘基《郁离子·小人犹膏》。意为:小人没得志的时候,总是像个尾巴似的跟在别人后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一旦有朝一日得志了,便立刻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