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破解职场密码:成就辉煌事业的自助读本
26668900000018

第18章 职场能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3)

员工张很体谅老板的难处,没有去逼着老板要钱,而是继续默默地工作;而员工李则料定老板肯定不给钱了,打定主意要走,自然就翻脸不认人,逼着老板要奖金,更过分的是在大年初一带着一帮人到老板家里大闹,并打伤了老板的儿子,最终被送进了拘留所。就在这件事情不久后,公司绝处逢生,又重新发展了起来,甚至比原先的发展势头更好。一直体谅老板的员工张自然拿到了属于他的3万元奖金,并且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还升了职,涨了工资,员工李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后悔不已。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他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这是一种资讯、力量及报酬的分享。基于互敬、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便很容易形成双赢的心态,可以让人获取更多的机会、资源及财富,而不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敌对式竞争。

李嘉诚就曾这样说过:“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他的这句话,就有双赢的理念在里面,和客户达到双赢,才可以让自己的财路更加宽广。双赢不是损己利人,当然也不是损人利己。要学会用“我们”而非“我”的观念来为人处事。

其实,每一位企业老板都离不开员工,而员工自然也离不开老板,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老板和员工不过是两种社会角色,社会分工不同而已。这种关系就好比一条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航行的轮船,船上的任何人人都不可能单独逃生,只有团结起来,共同进退,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才能增大全船人都逃生的机会。

牵牛花点缀了枯树,借助枯树,它将花开向天空;青松装扮了突兀的顽石,顽石却使青松更加坚挺;阳光照亮了云雾,自己便绽放成绚丽的彩虹……自然界中的生物尚且有双赢的智慧,懂得和谐共处,互利共生,作为有高级智慧的人类更应当秉承双赢的原则,在职场走得更轻松、愉悦,也走得更远。诚然,如今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竞争,携手同行。

换位思考:想他人之所想能赢得人心

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只有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理解,才能让他人理解你,进而配合你、支持你。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为自身利益考虑也是一个人的本能,但是人只有突破了自己的界限,能从超越个人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取得常人难以取得的成就。待人如己,这是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它阐述的就是换位思考的道理,凡事要多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一对美国老夫妇的儿子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妈,我要回家了。不过,我要带一个朋友过来你们会欢迎吗?”

“当然欢迎了。”父母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但是如果他在战场上受了很严重的伤,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生活不能自理呢?爸妈,他真是无处可去了,我很希望你们能接纳他,让他和我们一起开心生活。”

“儿子,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们很赞赏你的善心,可是孩子,你要为长远考虑呀,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和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你还是快点回家来,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几天后,旧金山警察局给他们打来电话,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经鉴定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看到这个故事的结局,也许很多人都会心痛,也会感到深深的遗憾。如果两位老人能够换位思考一下,多站在另一个角度为别人着想一下,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在职场上,如果你能换位思考,就会待人如己。多替老板或同事着想,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并影响和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你的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自己身上。如果有一天你从老板那里得到了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老板相处时遵守待人如己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效应。

许多人将自己不能获得提升的原因归咎于老板的不公平,认为老板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或者不能识别真正的英才。事实上,对于多数老板而言,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是他最苦恼和最焦心的。许多员工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不能换位思考,一种狭隘主义思想在他们心中作祟,因而事事以“己”为核心。

其实,每一位员工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老板就在明里暗里地对你进行考察,他们会从很多事情上仔细衡量和分析你的能力、品格、习惯、人际关系、性情等。如果他看到你缺乏职业精神或者太以自我为中心的话,即使你再有才能,他不会、也不敢去重用你,因为职场上有很多东西其实比能力更重要。

员工都应当认识到一点,公司是老板的心血,经过苦心经营才发展起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主观偏见而毁了辛苦得来的整个事业。因此,作为员工的你平时应该多进行自我反思,寻找自己的缺陷,这样就能从心底给予老板更多的同情和理解,会站在他的角度看待一些问题,这样也可以摆脱自己狭隘主义的思想,才会赢得老板的重用甚至是尊敬。

但是,在体谅老板的同时,也要为自己考虑,就是让老板知道你在为他考虑,这样你的牺牲就不会白费。下面的事例你可以参考一下,也许对以后的职场发展大有用处。

太平洋集团董事长严介和的办公室在大厦的10楼,每天等电梯的时候,他经常碰到一些员工,通过观察,他将员工分为三类。

第三类员工,遇事不够用心、发展潜力不大,可能碌碌无为一辈子。这些人在和老板一起上电梯时,先按下自己要到的楼层,比如5层,然后帮老总按下10层。当电梯到了5层,自己下去,电梯载着老总继续上行。

这种员工就没有站在老板的角度替老板着想,不知道老板的时间更重要而只顾自己。这样的人,很难得到老板的赏识,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前途。

第二类员工,比较有发展前途,但终究成不了“人上人”。这种员工和老板一起上电梯,明明自己是要到5层的,但为了节省老总的时间,他就只按10层,到了10层看着老总下去,自己再按5层往下走。

这种员工知道站在老板的角度去为老板考虑,却不知道为自己考虑一下。这么做,也只是白白牺牲自己的时间,因为老板并不知道你的好意,不知道你为了节省老板的时间,而宁可浪费自己的时间。这种员工不会替自己考虑,缺乏表现自己的能力,往往将自己埋没。在职场上也会比较沉默,即使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恐怕也不会有大作为。

第一类员工,是最有可能塑造为领导的,属于人中极品,但是这样的人很少的。这种员工在和老板一起上电梯的时候,如果他自己要到5层,为了节省老板的时间,他开始的时候会只按10层。但是当电梯过了5层,在往10楼上行的时候,这时他会按下5层,等电梯到达了10层,看着老总下去,自己随电梯往下走。

这类员工比第二类员工多考虑了一点,但就是这一点,很容易让自己得到老板的赏识,从而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他们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了,也没有忽视自己的需求,把自己的良苦用心及时且巧妙地表现给了上司,效果良好,自然会得到赏识。这样的员工,以后的职场必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可能你的老板是个不领情的人,即使如此,你也要设身处地去为老板着想。因为同情和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老板那里没有作用,没有被看在眼里,并不意味着在所有老板那里都没有起到效果。即便是短期内在老板那里没有起到想像中的效果,但是你“换位思考”的美德也会被周围的同事看在眼里,让你在同事中有一个好的人缘。退一步来说,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能养成这样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的内心起码会很宽慰,有一种踏实感。所以时刻做到换位思考的话,一定可以让你在职场中得到许多意料之外的支持,获得你自己都没想到的提升和成就。

灵活创意:好思路才有好出路

灵活有创意,是工作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关键。灵活创意指的是打破传统的规范和常规的逻辑,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简而言之,灵活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倘若你具有好的想法,那么就不用担忧前途是否光明。

杰克·韦尔奇说:“能为老板提供好想法的员工,是公司最有价值、也最有可能被老板欣赏的员工。”而能为老板提供想法的员工说白了就是拥有灵活创意的员工。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员工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需要的。因此,每个员工每时每刻都应该在为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创新自己的工作模式而努力。如果想成为公司最有潜质、发展最好、作用最大的员工的话,首先必须具有主动改变、积极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只要保持对创新的热衷,很快就能成为最受老板青睐的人,好的机会自然也就会随之而来。如果你能每天都要求自己创新的话,那么它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当你随时随地要求自己进步、不断改进的时候,你的工作能力也会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一桶新鲜的水,如果长时间搁置在那里不去用它的话,不久就会变臭;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不能持续创新它,就会逐渐衰退直至瓦解,这就如人的身体,想要保持健康的状态,就要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在职场中也是如此,一名员工只有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追求改进,每天都能实现自我超越,这个员工才会有可能走向卓越。

安妮塔·罗蒂克曾经尝试过很多职业,但都没有成功。后来她开始做化妆品生意,一开始也没有很好的起色。直到有一天,她在与人聊天时,脑子里突然灵光乍现:为什么我不能像卖杂货和蔬菜那样,用重量或容量的计量方式来卖化妆品呢?或许我也可以只卖一小瓶面霜或乳液,同时给化妆品设计华丽精美的包装,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作为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安妮塔·罗蒂克马上就按照这个想法做了起来。果然,她的化妆品受到了很多女士的青睐,她获得了成功。

也许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早就消磨了你的激情和创意,你只是习惯于每天做着一种机械的重复工作,深感生活和工作的无聊。但是如果你像安妮塔·罗蒂克一样开动脑筋的话,就算没法取得她那样的成就,你也在无形中给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为工作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现实的职场中,灵活创意是当务之急。因为这是一个以变革为主调的时代,拒绝变革的人就意味着最终被社会淘汰,每一名员工都必须把自己变成变革的提倡者而非拒绝者,这样不但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还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那么在职场上,怎样才能做到灵活而有创意呢?这里建议你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来提高自己的灵活度:

(1)把变革和创新看做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在每天的工作中激发你灵动的思维,让工作总在不经意间闪出创新的火花。

(2)尽量多地与他人沟通,培养开放、活泼的性格,不拘泥于个人模式,这样才更容易突破自我。

(3)对公司描述的共同远景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公司为家,借助于公司这个庞大的载体,凭借它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地去跟上企业变革的步伐。

(4)不要太容易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挑战自己,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努力让自己在日积月累中变得更好、更快、更有效率。

(5)主动接触新生事物,扩展视野。

(6)积极参加团队学习,企业通过整合其中个体的学习,形成蓬勃发展的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型企业。

培养了积极的职场品质,那么怎样才能训练出创意思维来呢?下面也为你提供了一系列的创意思维训练方法:

1.脑力激荡法

此法强调集体思考的方法,着重互相激发思考,鼓励参加者在指定时间内,构想出大量的意念,并从中引发新颖的构思。脑力激荡法虽然主要以团队方式进行,但也可于个人思考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时。该法的基本原理是:只专心提出构想而不加以评价,不局限思考的空间,想出的主意越多越好。

2.三三两两讨论法

此法可归纳为每两人或三人自由成组,在三分钟的限时内,就讨论的主题互相交流意见及分享。三分钟后,再回到团体中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