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加点包容
26670000000019

第19章 包容即变通:面对无法改变的,及时转弯(2)

善待批评是智者的人生哲学

生活会用多种方式提醒我们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其中批评是最轻微的一种方式。因此,善于接受批评并从中找到改进自己的方法,是一种智者的生存哲学。

现实生活中,无论一个人多么的优秀和完美,他还是会有一些缺点,所以,在人的一生中被指责和批评是很常见的事情,关键在于你怎样对待批评。有些人对待批评总是耿耿于怀、不思悔改、不肯接受,以至于他们不能达到胜利的巅峰。有些人心存包容,善意改过,最终使自己更加优秀和趋向完美。

清朝大理寺卿王昶曾经告诫儿子:“当别人抨击我们时,我们应该退而反省自身。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确有可被攻击的行为,那么就说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很恰当;如果我们没有他所说的缺失,那么就说明他是在妄语了。对方批评得当,对我们没有伤害。即使对方妄语,对我们自身还是没有伤害,那么,我们又何必去报复呢?所以说忍辱的关键在于自我反省。”美国国际公司总裁马修布拉的事例就也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当年,马修布拉担任美国国际公司总裁,有人问他是否对别人的批评非常敏感?

他回答:“是的,我早年对这种事情十分敏感。当时我急于让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认为我很完美。哪怕有一个人对我有怨言,我也会想办法取悦他。然而最后我发现,我越想去讨好别人,越会增加我的敌人。于是,最后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超群出众,就必定会受到批评,最好的做法就是趁早习惯。’这个观点对我大有帮助。此后,我决定凡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我会将那把破伞收起来,让批评的雨水从我身上流下去,而不是滴在我的脖子里。”

马修布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惧怕批评,只有善待批评,我们的事业才会走向成功。

生活中,别人对你的批评也许是一种提醒。如果你对批评不加以善待,也许很快就会遭遇人际关系破裂和机会尽失的危机。所以,善于对待批评并从中找到改进自己的方法,才是你明智的生存法则。

批评不只是指责,换个角度来看更像是爱护和责任。批评是宝,当你置身于批评的环境中,才能更快更好地成才,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批评和改正中趋于成熟的。我们会在接受批评时明确自己的人生坐标,也会在包容批评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更会在接受批评时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

其实,一个人能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他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记得曾经看过采访张艺谋的一期节目,主持人问张艺谋:“你如何看待那些对你的微词?”张艺谋说:“我把批评我的文章单独裱糊出来,并时常提醒和鞭策自己。”由此可以看出,张艺谋之所以能在世界电影界享有盛誉,除了他的资质,他的个人修养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倘若我们只听得进赞誉,则会因为不思进取而失败;倘若我们可以听得进批评,则会奋发图强而成功。事实上,一个人成功还是失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能不能听得进别人的批评。

想要获得成功就不要怕批评和指责,因为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犯错,也许还会触动一些人,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事实上,生活中极少有绝对完美的事情,越是美好的东西反而越容易破碎。这就需要你正确对待不同的声音,主动征询不同的意见,切忌敌视反对你的人。

【包容术】

比尔·盖茨常常对全公司的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因为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能够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并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可见,善待批评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心胸,更是一种境界。别人的意见是对你最好的礼物,只有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若你没有足够的涵养,你可能会丧失掉这个成长的好机会。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保持平静和包容的态度来善待批评,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成功,事业也会更加辉煌。

退却,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有些人为了功名和富贵,总是不顾一切地去争取。却没有发现:有的时候前面是险坑,跌下去会粉身碎骨;有的时候前面是一道墙,撞上去会鼻青脸肿。若懂得以退为进,转个弯或者绕个路,就会发现更宽广的空间。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凡事退一步,生命不退步。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更何况是千变万化的人生。成功通常皆是成于最有耐心、耐力、耐烦者。”

确实如此,所谓“忍得过,看得破;提得起,放得下”。凡事“静观皆自得”,因为忍得一时之气,才能海阔天空。因为海阔天空,才能从从容容,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你了。

适时地放弃一些意气之争,退一步并非表示自己的软弱,而是更多的包容、谅解与理解。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必须要懂得谦恭礼让,要想成功立业,必须要懂得以退为进。引擎利用后退的力量,可引发更大的动能;空气越经压缩,越具爆破的威力;作战有时须迂回绕道,才可获得胜利。有时想要做成功一件事情,也必须低头匍匐前进。

有一位数学博士毕业后开始找工作,他所应聘的公司都没有录用他,思前想后,他决定收起所有学历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去求职。

很快,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认认真真。后来,老板发现他的能力高于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因为他可以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时,他向老板出示了他的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他专业对口的职位。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经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对他非常欣赏。这时,他又向老板出示了他的硕士证,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于是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终于拿出了自己的博士证,此时,老板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个故事中的数学博士以退为进、由低到高,最终实现了价值,这就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常言道:“回头是岸。”就是以退为进的意义。

古代的先贤圣杰,从官场利禄之中退居后方,是为了再待机缘;有些能人异士隐居山林,是为了等待圣主仁君;有些人重视“韬光养晦”,有些人在等待“应世机缘”。因此,那些有的饱学之士都懂“进步哪有退步高”的道理。

春秋时候,楚王的三子季札非常贤能,于是楚王要传位于他,而他却谦让道:“儿臣上有长兄,应该由长兄继位。”后来,他的长兄去世,因其贤能,国中大臣又再次举荐他为王,他却说还有次兄,再后来,他的次兄也去世了,全国人民又一致推举他,希望他可以出来领导全国。他说“父死子继”,应该由故世的先王之子继任王位。季札在历史上留下了贤能之名,一直被后人传颂。

季札虽然让出了王位,却得到了贤名与敬仰。可见,退让不代表失败,退让之后往往会使你在另一方面更有所得。

古往今来,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三国时代,刘玄德深知太子刘禅无能,想要诸葛亮取而代之,可是诸葛亮却谦让推辞了,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忠臣之名;周公辅佐成王,他虽是长辈,却一直以臣下自居,因此得到“周公”的美名。可见,退让不是牺牲,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时以退为进,更能获得成功和名誉。

【包容术】

其实,以退为进是人生处世的最高哲理。人生追求的是圆满自在,如果一个人只知前进不懂后退,那么他的世界就只有一半。而懂得“以退为进”的哲理,可以将我们的人生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在为人处世中,适时地以退为进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前进。

学会向生活适时低头

在风中低伏的草,其实是饱经风霜,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坚韧的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应该向韧草一样学会适时低头弯腰,保护了自己,强硬只能夭折得更快。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永久挺进在顺利中,这就需要我们适时的退却,适时的屈从。虽然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但是,以卵击石只能是无谓的牺牲。当此之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那就是适时地低头。

有人曾问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苏格拉底笑着说:“三尺!”“瞎说,人都有四五尺高,要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天不会被我们戳出许多窟窿吗?”

苏格拉底还是微笑说:“所以,身高三尺以上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学会低头呀!”

有句谚语说得好:“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这就是说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而把头抬得高高的,到处招摇的,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

因此,若要想抬头,必须要先学会低头。若不如此,只能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为此而失去性命。智者懂得低头的智慧,一般不会贪图富贵安逸,他们会在选择适当的时机,主动退出舞台,以保全自身。这就是要适时地向生活低头,才能让自己不为名利所累。是的,低头的智慧让弱者得以保全自己,使强者更加适应形势。

如果你是一名强者,当你进入弱者的势力范围时,也许会因为面子问题不舍得“低头”。其实,此时的你处于一种错误的思维中,你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即人具有本能地排斥“非我”的本性。他们即使表面上会因害怕你的威力而不敢反抗,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会与你产生不良的抵触情绪,这对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你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给对方以“礼”,这样既不失你的面子,又会让对方觉得你很亲切。

倘若你的对手与你实力相当,你更要谨慎行事,一定不要有马虎和忽视的心态。要清晰地认识到,如果关系处理得不好,就很容易激怒对方,使他成为你的竞争对手或潜在的对手。而且,在你不激怒对方的同时,也千万别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此时,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主动提出与他友善合作。这样,你不仅给了他面子,满足了他的自尊心,还给了他物质利益,这样他会考虑与你合作的。其实,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不可能弃你而不顾,因为你们有着共同的目标。

总之,不论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在别人的屋檐下,一定要学会审时度势,学会在合适的时候低头,主动同对方保持一定的合作和默契,要表现出无奈和勉强,也不要靠别人提醒才肯低头,这种低调和谨慎会为你赢得很多好处:

首先,你不会因为自己的强硬而被碰破了头。屋檐是客观存在的,阻力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或者是看没看到,它都是存在的,你只有接受和认识它,并自觉地低下头,才不会被碰破,并且顺利地通过对方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