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
26673100000009

第9章 言之有喻:从别的说起(3)

第二天,财主让孩子们去烧热水,结果左等右等,也不见孩子们把热水送来。财主就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结果看到三个孩子,屁股对着屁股在聊天,那壶水安静地放在中间。财主很生气,大声呵斥孩子们:“你们这帮小兔崽子,叫你们烧水,你们反倒在这里偷懒,还想不想要工钱了?”其中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们是在烧水啊。你不是说,小孩屁股三把火吗?我们三个人加起来就是九把火,可是这个水怎么还是烧不热呢?”

财主虽然很生气,却不知道该怎么发火,悻悻地给了孩子们取暖的柴火后才等到了热水。

小孩巧妙地把财主荒谬的话加以引申,智慧地出击,做到了言之有喻,有力地驳倒了财主,让财主想怒而不能怒,最后只好给孩子们一些柴。

在辩论中,一旦你洞察了对方所言的荒谬,就可以把对方的荒谬加以引申,让它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使对方的荒谬看法暴露得更加明显,进而有效地击败对方。

1993年8月27日,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行。在一场主题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的辩论中,来自悉尼代表队的三辩说道:“试问对方同学,如果我们发明了一种可以控制艾滋病的疫苗,那还会有什么问题?”

复旦代表队的二辩不甘示弱,从容应对:“用如果的话,整个世界都可以装进一个瓶子里。如果人类都不存在了,艾滋病这一医学问题还会存在吗?”

复旦大学辩手把对方的“如果”加以引申,然后辅之以“整个世界都可以装进一个瓶子里”的荒谬结论来回应悉尼辩手的假设,这精彩的言论,不仅驳倒了对方,而且赢得了掌声。

可见,把对方荒谬的观点加以引申,进而智慧地出击,是多么有力的说话技巧!

明里嬉笑,实则怒骂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让人气愤的事情,此时,如果直接怒骂,很可能会引发争吵和冲突,这时,不妨使用一些技巧,先说点别的,用嬉笑的方式去怒骂,不仅可以避免冲突,也能更有力地回击对方。

一天,德国大文学家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狭道上遇见了一位一直对他存在偏见的评论家。对方看见歌德,不但不给他让路,反而挖苦歌德说:“我从来不给笨蛋让路。”

歌德却说:“我和你正好相反。”说完,就微笑着让到了一边。

面对别人的辱骂,歌德没有正面回击,而是采用嬉笑的方式来回击,还让别人不好再借题发挥。这样不仅在避免正面冲突的前提下有效地回击了对手,而且也愉悦了自己。

嬉笑的说话技巧是智慧的一种表现。智者面对别人的言语攻击时不会怒火冲天地争锋相对,会利用幽默的语言去回击,在看似轻松嬉笑的语言中,实际上暗藏着怒骂。把怒骂隐藏在嬉笑中,能更有力地回击对方,因为我们一直看起来是那么从容、轻松、愉悦。

德国著名的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在一次宴会上遇见了一个歧视犹太人的人,他碰到海涅,很想羞辱他一番。他故意走到海涅身边,对海涅说:“你知道吗?我发现了一个圣地,那里竟然没有犹太人和狗。”把犹太人和狗放到了一起,并且声明没有犹太人和狗的地方就是圣地,这显然是让人无法容忍的。但海涅听了没有火冒三丈,而是微笑着对他说:“假如你和我一起去了,就都有了。”这个种族歧视者,没想到海涅会这样回答,本来是故意挑衅,想激起海涅的怒火,结果被海涅这样一说,灰溜溜地走到一边去了。

不得不说,海涅是充满智慧的“会说话者”。他轻轻松松就回击了对方,与对方的煞费苦心、郑重其事相比,这样的嬉笑更衬出对方的低劣,更彰显自己的涵养,是最佳的回击方式。

嬉笑怒骂是说的技巧,是一种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生活智慧。当然,生活中使用要看场合,要把握一个度,用得恰如其分,才就给我们的人生以积极的影响。否则,会让人反感,会导致人际冲突,甚至仇恨。

例如,在一家小公司里,一名员工平时与人嬉笑惯了,说话不注意分寸,但是大家了解他,知道他没有什么恶意,也都不与他计较。后来公司里来了一名年轻的员工。

一次,这两人在狭窄的楼梯间相遇了。当时,年轻的员工正在打电话,没有注意到前面有人走过来,所以没有准备给对方让路。这时,那名爱闹的员工就说:“好狗不挡道。”年轻的员工一听对方把自己比喻成狗,非常生气。以后遇到这个人都冷眼相对,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攻击对方。二人就此结下了仇怨。

可见,嬉笑也要有分寸,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人一样,因为一句话而得罪别人,成为他人仇恨的对象,让自己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

装傻充愣,顾左右而言他

谈到某些自己不愿意谈论的话题时,装傻充愣,顾左右而言他,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是说话智慧的体现。

战国时的齐宣王就是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说话高手。

有一天,孟子去了齐国。齐宣王对孟子的名声早有耳闻,便立即派遣人招他入宫晋见。

孟子主张仁政,因此他想劝说齐宣王施行仁政,但是又有很多顾虑,如果说得过于直率,怕会惹恼齐宣王。于是便想办法把齐宣王绕进去。他对齐宣王说:“大王,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有一个人想去楚国游学,于是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托付给自己的朋友照顾,但是很多年后,他游学归来,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却挨饿受冻,那么他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朋友呢?”

齐宣王回答说:“斥责他一顿,然后与他绝交。”

“假如一个人掌握着刑罚,却管理不好自己的下属,该怎么办呢?”孟子接着问。

齐宣王直言不讳地说:“革除他的官职。”

这时,孟子觉得时机正好,于是就切入主题。问:“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君没有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那么又该怎么办呢?”

这时,齐宣王才发现自己陷入了孟子设计的圈套里,孟子实际上是在说自己没有把国家治理好。因此,不想正面回答他,于是便东张西望,说了一个和这个问题不相关的事情。

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向孟子传达了“拒绝回答”的信息,又不至于使双方陷入沉默,从而实现了言之有喻。

当我们处在同样的情境中,遇到同样不想回答的问题时,不妨试试这种方法,利用周围的事物,传达出拒绝的信息。要知道,适当地愚钝,装装傻,充充愣,顾左右而言他,可以避免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个朋友突然提议说:“现在大家快要毕业了,在大学期间,每个人都可能有没有完成的心愿,现在把自己的心愿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于是很多人把自己遗憾的事情说了一下,有的说想排练话剧,有的说想要集体出游……突然一个人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玩遍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但是资金缺乏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坐一次摩天轮。”

然而,那位倡导者有恐高症,不想去。于是,他看了看窗外,顾左右而言他,对大家说:“今天早上起来还好好的,怎么好像要下雨了。”

如此一来,坐摩天轮的事只能就此作罢。

姑且抛开这位倡导者的“言而无信”不谈,但就说话技巧而言,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他用一句与主题无关的话,向朋友传递了“不想去”的信息,巧妙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此外,与“顾左右而言他”联系紧密的说话技巧——“装傻充愣”也很值得一提,也能够有效地避开敏感话题,传达拒绝的信息。

在一次联合国大会上,各国代表就降低死亡率做了深入的探讨。中途休息的时候,一位代表对另一位来自非洲的代表说:“贵国的死亡率一定不低吧?”面对让自己、自己国家难堪的话题,非洲使者一定也不想谈,于是他说:“我计算了一下,跟贵国的一样,每个人都只死一次。不过我听说过一种神奇的动物,好像可以死很多次,每次‘涅槃’都是它们的新生……”

非洲国家落后,人口死亡率高,谈论死亡率的话题无疑会让非洲代表难堪。于是,这位非洲代表,故意装傻,把死亡率理解为是针对个人而言,回答颇具幽默效果。他避开了让自己难堪的话题,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显示了自己的机敏。

总的来说,不论在什么场合,与什么人交流,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想直接讨论的问题,为了避免回答这些问题,不妨装傻充愣,顾左右而言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