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血祭
2671700000012

第12章 血雨(上)

叶知秋正式落户开阳市公安局刑警队,成为其中的一员。警队也因为他的加入而注入了新的活力。

叶知秋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最近发生的杨柳和任心这两起案件很有可能是谋杀(未遂),而且是同一个凶手所为。他的观点是:第一,这两个看似自杀的案件中,死(伤)者都是已婚妇女,而且很可能存在婚外的恋情;第二,死(伤)者致死(伤)的原因相同,都是左手大动脉被割破导致的大量出血。而且任心一案还发现了更为详细的疑凶形象和逃亡路线,单就这点来说,定性为自杀好像过于草率。

“张春颜呢?她的死因与杨柳和任心大致相同,或许也是同一个人所为呢?”

叶知秋摇摇头:“虽然已经证实她有婚外情,但在没有进一步证据之前,还是不宜过早定性。大胆怀疑是好事,前提是要小心求证,以免冤枉无辜,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失和警队形象的破坏。”

叶知秋的看法在某些程度上契合了刘强的观点,而且立场客观中立,所以很快取得了他的信任,刘强还在想不谓是来自美国的侦探,见识就是非比寻常。

把数个分散开来的案子合并调查,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集中警力,当然前提是这些案子必须要有本质的关联。为了证明这一点,还有必要做更深入的调查。因此,刘强叫他们把所有这几起案子的资料集中在一起,梳理汇总一下,看看有什么原先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大家在埋头苦干的时候,姜成却神思飘忽,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恍然大悟地说:“说起来,我记得以前有个案子,和这两个案子有些相似……”

姜成一言惊醒众人,刘强忙追问事情的详细情形。姜成从自己的脑海里尽力搜索着当年的信息,然后一字一句地说:“我大半生四十年,从警十五年,遇到过的案子不计其数,但其中有一件让我很困惑。两年前我经手过西华小区的一个自杀案,那个案子虽然已经结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有欠妥的地方,憋在我心里很不舒服。”

“那是怎么一个案件呢?”

全队的人都围拢过来,聚精会神地听姜成讲述当年的往事。

两年前,刘强还没有升任队长,而姜成已经是干了十余年的老刑警,经常单独处理一些案子。那是在朝阳路西华小区的一个居民楼里,有一户姓张的人家32岁的大儿媳妇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死在了洗澡间里。婆婆接孩子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死了人,很快报了警。当警方赶到的时候,死者的丈夫张晨光,小叔张晨曦,儿子张小雨以及婆婆都已经在家里了。

死者黄静全身****地靠在洗澡间的墙壁上,身上被水淋湿,死前大概在洗澡,婆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水龙头关上了。死者左手大动脉被利器划破,从现场遗留下来的剃须刀片上残留的血迹和指纹来判断,这就是割破血管的利器。洗澡间和下水道出口没有检测到外人的残留物,所以没有其他人使用过这个洗澡间。

当时警方在死者家里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死状和死因上来看,很像是自杀,因为现场没有搏斗的迹象,也没有凶手的任何痕迹,死者体内也没有发现致人昏迷的药物,如果是他杀,死者临死前不可能没有任何挣扎,除非是熟人作案。死者的家人在警方推定的死亡时间里都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不是外部犯作案,也不是熟人作案,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自杀。

“很奇怪,死者并没有自杀的理由:身体健康,生活水平不错,邻里关系和睦,家庭美满,还有可爱的儿子,她有什么理由自杀呢?”

姜成的怀疑合情合理,换成是在场的任何一个人办理此案,也会有这些合理的疑问,他们现在心里都在不停地追问自己,换成自己会怎么办?

“既然你认为此案可疑,为什么最后又以自杀结案呢?”

路童好奇地问。

姜成本不想再提,但是人命关天,不想说也不行。

原来半年后的一天,黄静的丈夫张晨光服药自杀,警方不得不重新翻查黄静一案。姜成回忆起案发时的一个细节,在黄静死的那一天,已经略微开始懂事的四岁儿子张小雨哭着钻进了叔叔张晨曦的怀里,就是这一小小的动作让姜成心里起了疑惑。照理说家里遇到了这样大的变故,小孩子应该找一个最值得亲近的人为依靠,他有爸爸,也有奶奶,可他为什么偏偏投入了叔叔的怀里呢?

听到这里,路童疑惑地问:“你怀疑这个叔叔有问题?”

姜成轻轻地点了点头。

“可是,孩子跟叔叔好的也不是没有,为什么要怀疑他呢?”

姜成心里微微叹了口气,路童毕竟还是年纪太轻,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姜成正在措辞该怎么向她解释的时候,叶知秋忽然说:“孩子真正的父亲是叔叔!”

叶知秋语出惊人,不但是路童,就连刘强也好像很不相信的样子。他们一齐看着姜成,姜成无奈地点点头,证明叶知秋说得不假。

路童不解地看着叶知秋:“为什么?”

叶知秋解释说:“我在美国的时候经手过一个类似的案件。那是在一个移民美国的日本家庭,兄长不能生育,母亲为了延续后代,迫使大嫂与弟弟私通,生下了孩子。多年后事发,兄长和大嫂由于愤怒和羞愧相继自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家庭悲剧。听副队长说起这个案子,我立刻就想起了它,它他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翻版。”

“不错,这正是黄静和张晨光自杀的原因。自从我开始怀疑张晨曦之后,我留意到张小雨父母的尸检结果,从而的分析出这一真相,但是好好的一个家庭已经毁了,兄嫂自杀,母亲羞愧无地不久病死,案子不得不就此了结,案卷最后的结论是不明原因的自杀。”

面对着如此骇人听闻的人伦悲剧,换成是任何一个警察都没有再查下去的勇气。

刘强忽然想起一事,问道:“既然当初以自杀结案,为什么现在又说有可疑呢?”

“因为现在发生了新的案件,背景和死因都极为相似,我不得不怀疑当初的案子可能别有内情,如果真是这样,黄静可能也是冤死。”

刘强默默地点头,他现在很关心这几起案子之间的联系,如果它们之间真的有联系,这就是一个连环杀人案,凶手还在不断地制造杀戮,一定要赶在他再次行凶之有把这家伙找出来!

“我们以前也认为张春颜是因为婚前抑郁症自杀,现在发现案子另有内情,张春颜很可能是因为婚外情而自杀。会不会黄静的案子也和张春颜的案子一样另有内情呢?OK,我们现在兵分两路,一路由叶知秋、路童从张春颜的丈夫入手,同时也要从她的社会关系入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另外一组由姜副队长负责,重新调查黄静案的关键人物张晨曦,重点是他的不在场证明。”

案件越查下去,疑团就越多。

首先,姜成经过调查,发现张晨曦在其嫂黄静死的时天所提供的不在场证明有问题。

当时张晨曦的公司正在进行周年庆,所有人在那一天都在狂欢,虽然也有人证明曾经看到张晨曦出现,至于案发时在不在,没有人看到。最主要的是那个关键可以证明张晨曦整天都没有离开过公司的门卫,居然毫不迟疑地说那一天他根本就没有在执勤的话,从而直接推翻了以前所作的证明。

“当年他对警方说,公司职员出入门都要登记,他查过出入记录后,认为张晨曦当时没有离开过公司。两年之后,当警方再次问起当天的情形时,他居然说那天他正在陪爱人狂商场,因为当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这就奇怪了,同一个证人为什么前后证言会不一致呢?”

姜成所疑惑的并不是证人前后证言不一致,而是据他了解,这个证人品行非常端正,而且个性老实,轻易不是一个撒谎的人,那么这两次的证言,真不知道哪一次才是真的。

“这个人现在还在那里当门卫吗?”

路童忽然问了一个不痛不痒问题。

“不,现在在一家杂货店里当店员,据说是和叔叔合开的。”

“那么他两次都没有说谎,但是最近这次的证言更接近真实因而可信。”

姜成好奇地问:“为什么?”

姜成一直很好奇,他听说路童和新来的叶知秋都是犯罪心理专业出身,有着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但是他却没有亲自领教过,所以也无法感受他们的威力,现在正是一个体验的好机会。

“当然!据你所说,当时整个公司都在狂欢,没有人留意一个门卫是否在岗,但是如果被警方问出他正当时和爱人一起逛商店,那就说明他玩忽职守,弄不好会被炒掉工作。为了自己的饭碗,他不能说自己不在岗,但是他又确实没有看到张晨曦曾经离开公司,也没有这样的记录,所以他并没有撒谎。到了现在,他已经不是门卫了,即使失职的事说了出来,对他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他就没有必要有所隐瞒。所以这次也不算是在说谎,但从真实性来看,还是最近这次比较可信。另外……”

“另外……”

叶知秋接过了路童的话茬:“从记忆学角度来分析,门卫两年前之所以隐瞒自己离岗,还有另外的原因。警察找他来问话,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和犯罪案件有关的,他如果做出对其他人不利的证言,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极有可能会给他人招致灾祸,以他善良诚实的个性,是不会轻易陷人于不义的。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对于不知道的事,一定会有所保留,所以当警方问起张晨曦的行踪时,他就推辞说不记得,查过记录之后,才说应该是整天都呆在公司里。时光流逝,当岁月把一切非必要记忆过滤之后,和爱人一起逛商店这件事,就成为了那一天的唯一记忆。他不记得曾经因为善意而作过不尽不全的证言,也一点都不稀奇。被珍存下来的记忆,当然也应该是最接近真实的。”

姜成有一种霍然开朗的感觉,路童和叶知秋的一番合情合理的分析,好像黎明的晨光一样破开迷雾,给他以光明的指引。

张晨曦的不在场证明不完整,那么他就有重大的嫌疑。张晨曦和黄静有夫妻之实,黄静非正常死亡,而张晨曦又没有确实的不在场证明,他的杀人的可能性就无法排除。还有一点,张晨曦与张晨光感情并不像他所形容的那样好,根据周围人的说法,他们兄弟一直有争执,这种争执一直持续到张晨光自杀,其中无一不牵涉到张小雨。也就是说,当年黄静羞愧自杀的结论也不是那么简单。

路童和叶知秋这边的调查也是疑云密布,案件越来越是错综复杂。

路童到过张春颜曾经念过的那所高中,在张春颜前面两届学生的花名册中,居然发现了张晨曦的名字。据张春颜的同学反映,张晨曦虽然是高出两届,但是不知道怎么认识了张春颜这个高一的女生,两人关系不一般,据说已经到了山盟海誓的地步,可是上了大学之后就不知道后事如何了。

路童找到当年的学生档案,确认这个张晨曦就是张晨光的弟弟,这两个案子终于因为杨晨曦而连在一起了。可是这样一样,张晨曦就更加没有杀人的动机了:这两女人与他的命运缠绕不清,一个背负了不正常的道德罪名,与他有着身体上紧密的接触,甚至有了他的骨血;另一个是他山盟海誓的恋人,有着深厚纯洁的爱情。一向柔弱和善良的张晨曦似乎就没有作案动机,但是路童和叶知秋却越来越坚信两个案子本质相关了。

叶知秋在美国时候的导师曾经说过,动机只是侦破案件的一个方向,有些时候,表层的动机未必会给案件带来实质的突破,也许还会对警方造成误导,只有抓住深层的犯罪动机,才会有可能将案件破解。叶知秋认为张晨曦虽然未必是真凶,但是他和这两个案子绝不是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