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血祭
2671700000023

第23章 血鬼(下)

记忆……

遗忘症……

记忆缺失症……

记忆错觉……

一个个有关于记忆的名词在网页上出现,然后又一个个被关闭。

路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她只是下意识地搜寻着有关记忆这个关键词的一切。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才发现,人类的记忆真是一门深奥而复杂的学问。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像她这样的业余程度的选手,对于这样专业的知识理解是很不系统很不全面的,要从中获得她想要的答案,真像是大海捞针。

路童知道李少阳能办到这件事,因为他以前曾经这样做过。可是这一次,路童却不想让他经手,因为这件事情与他有关。一抬头,路童看到叶知秋匆匆回到办公室,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发呆。

“知秋!”

路童犹豫了很久,小心翼翼地问道:“你会催眠术吗?”

“催眠?”

叶知秋疑惑地看了看路童,不知道她此话从何说起:“当然会!心理学是侦探必备技能之一,虽然我没有催眠师的执业资格,但在实践中也曾有过成功的运用。可是你问这个干什么?”

路童又是一阵迟疑,考虑着该不该说出这件事,最后她下决了决心,对叶知秋说:“有一件事情我想拜托你,我希望你能帮我找回失去的记忆。”

叶知秋听路童大概地说了一下情况,忽然笑着说:“你倒知道催眠能找回失去的记忆。不错,催眠的确可以做到,但并不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进行催眠。而且催眠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案例都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像你这样的情况,我认为不宜进行催眠术。”

路童有些急了,她不顾一切地对叶知秋说:“我明明就试过,催眠术很灵验的,你却说不行,到底什么意思?”

叶知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微笑着对路童说:“你既然试过催眠术,那么给你催眠的人必然对你说过,催眠术并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用的,只有很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失忆,而且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催眠术。”

路童细一想,虽然李少阳当时没有对她说这番话,但叶知秋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当初李少阳决定为其进行催眠术,那是因为连日噩梦已经严重损害她的身心健康,否则以催眠术并不高的成功率,李少阳也不会贸然在她身上施用。可是那段遗失的记忆搁在心里始终是一块心病,以前不知道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就不能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叶知秋耐着性子向她解释:“你身体健康,智商正常,本身应该没有记忆的障碍,所以你的失忆就不是病理性遗忘,而是生理性遗忘。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一些对自身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将其归入可以遗忘的记忆中去。比如你今天吃了个西瓜,这也算是个记忆内容,可能你在两三天之内还记得,但一个月之后就会忘记,这是最正常的遗忘现象,本身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还有一种可能,你所说的那件事,可能使你遭受过沉重的精神打击,你的潜意识就会自动否定那段时间的记忆,这些记忆并不是真正被忘掉了,只是心理防卫机制自发地保护你不受那段记忆的伤害,从而使那段记忆不能被触发。”

“受到过打击?”

路童默默地叨念着这句话,觉得这句话非常熟悉,也就是在不久之前,李少阳也对她说过这句话,并且用催眠疗法找回过曾经被遗忘的记忆,却是一段痛苦得一直想忘掉的过去。现在这段记忆的缺失对她的生活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也就没有必要为了追寻这段记忆而打破现有的平静生活,忘了就忘了吧!

路童静静地站在叶知秋的身后,看到他电脑的桌面上摊开了大量网页,都是网上流传的关于吸血鬼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一些赫然就是她在李少阳的书架上看到的。叶知秋正在一篇一篇地阅读和比对,手上不时作着记录。

她从来不知道身为一个警察必须要学习这些东西的,因为以往从来没有一个人教她读过这些东西。

叶知秋一边整理一边对路童说:“我们是警察队伍中特殊的成员,我们必需要研究凶手的心理轨迹,从而推断其行为方式、行凶手段和有可能出没的现场等要素,所以我们要涉猎的东西要比一般的警察广博。我们可以不知道死者死亡时间、凶手行凶的过程,也可以不知道尸体解剖的结果,但我们不能不知道凶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就拿本案来说,我可以不去参加现场调查,也可以不去做尸体解剖,但我必须得知道凶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他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心理满足。多学习吧,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得做好学无止境的准备,你将一生都在学习之中。”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她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好像一切的疑惑和迷茫都在这解说下消失得无影无踪。选择了这一行,就意味着必须要下比一般警察更大的努力来满足自己无尽的求知欲。

“从现场的种种迹象来分析,凶手的确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是有意或无意模仿吸血鬼的行为作案。但你我也知道,吸血鬼只不过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一种文学形象,要模仿他们的行为作案,必然是受到了这种文学作品的启发,而对已经把这当成行为习惯的凶手来说,他的生活习惯甚至心理,必然都是与这些文学作品的描述相符合的,我们要想清楚明确地知道这一切,就要把所有凶手有可能看过的书籍、影视作品都研究过……”

路童忽然想起昨天晚上李少阳说过的话。

她的观点与叶知秋的观点大相径庭,一方面是在美国有过多年办案经验的有名侦探的权威分析,一方面是自己颇具信心的第一次作,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我怎么办呢?”

在彼此意见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的意见有的时候是颇有可取之处的,路童把这一事实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李少阳,希望得到他的专业意见。

“对方是谁?”

“一个美国的私家侦探,师从于FBI著名的犯罪学家,回国后就加入我们刑警队,就是我生日那天在酒店里出现过的那个人。”

“哦?”

李少阳回忆起了那天的情形,似乎确实有这么回事,不过他们只有一面之缘,说了不到十句话。

“你有没有和他提过,你手中的这个东西,和我的观点大部分一致?”

“不说还好,我一说就……”

“嗯?”

李少阳静听她的下文。

“唉,算了,总之他是完全没有认同你的意见,还发表了一种与之大相径庭的见解,说是凶手模仿中世纪欧洲的吸血鬼作案,华而不实的一种论调,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李少阳微微一笑,似乎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

“很有想法的一个年轻人啊!吸血鬼……有意思……”

路童打断了李少阳对叶知秋慢条斯理的赞叹,抱怨说:“现在不是赞赏对方的时候,你们各执一词,我该相信谁的话呢?”

“这样不是更好吗?有争执才有真假对错,思路也才更加广阔。用他们侦探常说的话,真相只能有一个,至于是哪一个,在案件彻底告破之前,我们谁也说不准的。不过你要记住一点,我们犯罪心理工作者不是侦探,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是心理,通常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兴趣以及心理习惯会决定他的行为方式。不论是从这个凶手行凶手段,行凶后对尸体的处理以及在现场留下明显的作案痕迹来看,我认为凶手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他既没有出过国,也没有接受过浓厚的西方文化熏陶,也许他曾经读过或者看过有关于吸血鬼的文学和影视形象,但是他的行为绝非是为了刻意模仿所谓吸血鬼的行为方式。你所说的那位侦探先生,他的看法已经带上了强烈的主观意识。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在美国,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以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化水平来看,他怎么能想到去模仿一种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认同的虚拟形象去犯罪呢?”

李少阳说得也有道事,叶知秋说得也并非无理取闹,到底该相信谁的,路童反倒有些无所适从了。

案件明显已经陷入停滞状态了,因为没有更进一步的线索。

其他人都被派出去分头调查,只有刘强、叶知秋和路童三人留在会议室里研究案情,并思索下一步的调查方向。

刘强盯着地图半天,忽然拿起桌上的红彩笔,在地图上的几个案发地点标注了符号,对其他两个人说:“你们看,这几起案子都发生在朝阳路上,由西往东呈‘一’字排列,你们说,这凶手会不会就在朝阳路上呢?”

路童略一思索,马上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不,我认为你这么说好像有些形式化了。的确,这几个案子都发生在朝阳路附近,可是只有前面的三个是正在朝阳路这一边,而最后这一起案子则是在新华小区北侧,靠近天池路的地方,严格来说,他们并不在一条线上。”

叶知秋马上接着路童的话说下去:“而且,刑事案件历来充满了突发性和偶然性,我们不能因为几个案子发生的地点在地图上有什么意外的关联之处,就假定他们彼此有内在的关联。如果凶手就在朝阳路,他应该极力避免在他家所在地附近犯案,可是你看这个凶手多疯狂,他在朝阳路上接连作案,中间没有间断。如果他家就在附近,他这么做无疑等于自杀,即使是一般人都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凶手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吧?你再看看城北地区,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案件,凶手为了隐藏自己的所在地可谓煞费苦心,可是这恰恰暴露了他住在城北这样一个事实。”

刘强频频点头,他也感到自己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欠思量,叶知秋提醒得对。忽然,他注意到路童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问道:“路童,你有不同的意见吗?”

路童好半天才说:“是的,我的看法有些出入,我认为凶手并不住在城北,他就住在城南甚至朝阳路一带。”

刘强对路童如此直接地反对叶知秋与她以往的行事风格有些不同,于是说道:“为什么呢?我认为小叶的看法很有道理。”

“但我认为这个凶手是一个智商极高的人,他的心理不能以常理来估计,他正站在一个我们看不到的高度操控着这一切,你我所能想到的他都已经想到了。他认为我们一定会用心理安全方向来推测他的居住方位,所以逆向操作,故意在自己居住地附近犯案,让我们对城南一带放松警惕。”

叶知秋有些急眼:“你这样说我不反对,但是有一点你要注意,就凶手最近一次作案的部分细节来分析,他未必是作案一点痕迹都不留的高智商罪犯。比如,他对自己的形象毫不掩饰,我们在案发现场附近找到一些有关他的线索。这样看来,他一定还会有其他方面的破绽,只是我们的调查工作还不到位而已。我认为凶手曾经精心布置过现场,想伪装成自杀,但是自杀与他杀毕竟本质不同,即使再怎么伪装,也会有破绽的。”

“不是,从凶手的一贯作风来看,他极为自信,从来不掩饰杀人的事实,这一点从他用杜鹃花瓣来暗示作案动机已经可以看出来。他留下线索是希望让人知道他的目的,尤其是警方。他希望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让世人知道他所执着的理念,但是他的期待落空,因为警方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有这样一个人存在,所以他继续大量作案来发泄他的失落感,所以今年接二连三地发生案件。”

“我认为你太高估了凶手的能力,如果他真是这样的人,那么他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泄露他自己的形象,甚至这次被我们成功地捕捉到了他的逃跑路线?”

“我的这些看法,曾经请教过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李少阳,我认为你不应该对他的意见表示质疑。”

“他是专家,我难道就不是专家?我在美国曾经破获过多起案件,请问这位名叫李少阳的专家他破获过几起案件呢?”

争辩越来越激烈。

路童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叶知秋,他现在的情绪非常激动,似乎对李少阳相当反感,甚至连带他的观点一并否定。可恶,居然把少阳的观点说得如此一文不值,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路童狠狠地瞪着叶知秋,忽然对刘强说:“你评评理!”

刘强当然不可能评出高下,因为他自己就是外行,只好打圆场说在凶手没有落网之前,任何可能都会出现的,没有人可以预知结局。

刘强模棱两可的态度,让路童心里很不舒服,她哼了一声,走出了会议室,短时间之内不想再和他们争辩。

等路童离开之后,叶知秋郑重地对刘强说:“刘队长,我认为凶手因为作案屡次得手,现在开始轻敌,所以在作案的时候不自觉地露出了破绽,我们可以一一利用。我建议,去检查一下任心住处附近的公用电话亭,如果她没有使用家用电话和凶手联系,而她自己又没有手机的话,那么她使用公用电话的可能性很大。当然,杜鹃花的来源也是一个可能的突破点,在任心受到凶手袭击前的两个小时之内,也就是在任心可能联系凶手的最早的时间之内,本市所有大小花店有没有杜鹃花出售,在那个时间点里还在营业的花店应该不是很多了,买花的人就更少了。”

刘强马上把任务分派下去,忽然被安排到医院的同事打回电话,说之前被送到医院里紧急救治,后来一直晕迷不醒的任心刚刚醒过来,生命安全已经无碍。

“太好了,她能醒来就可以指证凶手了!”

叶知秋摩拳擦掌,仿佛早就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可是……”

刘强说话有些吞吞吐吐地说:“由于药物作用,任心的大脑皮层局部窒息,导致她失忆了!”

叶知秋满腔热情顿时化为失望,这样就是说唯一活的线索也中断了,难道案件真的要不可避免地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