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是一则梦的故事。主人。公汤林,以商贩为生,处境窘迫,连老婆也讨不上。一天,他到焦湖庙祝向神灵“祈求幸福”。管香火的人,告诉他从一小孔钻进柏木枕里,就会收获幸福。果不其然,汤林进去以后,另是一番天地,富贵功名,娇妻美子都有了,大有乐不思蜀之势。然而好景不长,“遂遭违忤之事”,一觉醒来,繁华尽失,不过春梦一场而已。
梦是虚幻的,但梦反映的愿望却是真实的。故事深刻处在于,它通过汤林的奇特经历,对那些热衷功名利禄,一心向上爬的人浇了一桶冷水。汤林钻进柏木枕里的宦海生涯,荣华富贵,是偶然而得,又骤然而失,结构奇特,想象丰富,亦虚亦实,亦幻亦真,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焦湖庙祝的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著名的唐传奇《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以及明代汤显祖的《邯郸梦》,都是受了《焦湖庙祝》的影响,创作而成的。
黄苗失信
祖冲之《述异记》
宋元嘉中,南康平固人黄苗为州吏,受假违期。方上行,经宫亭湖,入庙下愿:希免罚坐,又欲还家,若所愿并遂,当上猪酒。
苗至州,皆得如志,乃还。资装既薄,遂不过庙,行至都界,与同侣弄船泊宿。中夜,船忽从水自下,其疾如风,介夜四更,苗至宫亭,始醒悟。见船上有三人,并乌衣,持绳收缚苗,夜上庙阶下。见神年可四十,黄白,披锦袍,梁下悬一珠,大如弹丸,光耀照屋。一人户外曰:“平固黄苗,上愿猪酒,遁回家,教录,今到。”命谪三年,取三十人。
遣吏送苗穷山林中,锁腰系树,日以生肉食之。苗忽忽忧思,但觉寒热身疮,举体生斑毛。经一旬,毛被身,爪牙生,****搏噬。吏解锁放之,随其行止。
三年,凡得二十九人。次应取新淦一女,而此女士族,初不出外,后值与娣妹从后门出亲家,女最在后,因取之。为此女难得,涉五年,人数乃充。吏送至庙,神教放遣。乃以盐饭饮之,体毛稍落,须发悉出,爪牙堕,生新者,经十五日,还如人形,意虑复常,送出大路。
县令呼苗具疏事,覆前后所取人;遍问其家,并符合焉。髀为戟所伤,创瘢尚在。苗还家八年,得时疾死。
【赏析】
这则笔记内容单纯集中,但是情节有波有折,极有情致。主人公黄苗“受假违期”,受到上司惩罚,本足理所当然之事。但是由于他在途中祈求庙神保佑,又向神灵许下呈献猪头米酒之愿。所以在庙神的庇护下,黄苗回到州府后非但没有因超假受到惩罚,而且又再次获假回家。许下的愿望全都得到了实现。事后,黄苗本该“言而有信”,许愿当还,有恩当报。但是他却以自己身上银两不多为由,“遂不过庙”,径直回家,失信于神,因此遭到报应,被鬼神捉去变兽五年。故事借黄苗被庙神捉去变成兽,后又复还为人,宣扬了人必须恪守“言必信,行必果”的传统道德观念。虽然充满了怪异色彩,但内容本身却显示出古代社会交往中,人们对正直、诚实这一道德品质的尊崇。
石虎降虎
沈约《俗说》
桓石虎是桓征西儿,未被举时,西出猎,石虎亦从猎围中射虎,虎被数箭,伏在地。诸将谓石虎曰:“恶郎能拔虎箭不?”石虎小名恶子,答曰:“可拔耳!”恶子于是径至虎边,便拔得箭;虎跳越,恶子亦跳,跳乃高虎跳。虎还伏,恶子持箭便还。
【赏析】
这则笔记讲的是桓石虎打猎时的壮举。桓石虎射中猛虎后,猛虎一时之间没有气绝。于是周围的人便问石虎是否敢于将老虎身上的箭拔出来,石虎说“可以。”在他拔箭的过程中,石虎随着猛虎的跳跃而跳跃,而且他比猛虎跳的还要高。最终制服了猛虎,持箭而还。全文短小精悍,在短短百余字中,将石虎矫捷绝伦、英勇无畏的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
伯仁之死
沈约《俗说》
殷伯仁为何无忌参军,在浔阳与何共樗蒲,得何百万便住,何守语求,决不听。何大怒,骂殷曰:“戆子敢尔!取节来。”殷犹傲然,谓何曰:“朝廷授将军三千羸兵狗头节,以威蛮獠,乃复拟议国士,异事!”何便令百人收殷付狱中。殷啸歌自若,经一日,遂恚死。
【赏析】
这则笔记主要记述了殷伯仁的旷达行为。全文不过百余字,却能够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将殷伯仁的性格特征刻化得十分逼真。殷伯仁作为何无忌的参军,何无忌有不当的要求时,敢于拒绝。当何无忌恼羞咸怒,派人将殷伯仁收入监狱时,他还能“啸歌自若”,但是,表面上如此旷达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悲愤与怨恨。所以,殷伯仁在被收入监狱的时候虽然吟啸自若,但一天后竟然愤恚而死。他的死,正说明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性以及不堪忍受不义行为的正直性格。
郡守化虎
任昉《述异记》
汉宜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呼之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语云:“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
夫人无德而寿则为虎,虎不食人,人化虎则食人,盖耻其类而恶之。
【赏析】
苛政猛于虎。为官一任危害一方,无异于“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文中的封使就是一个“吃人”的虎狼之官。官吏之苛剥于民,正如虎之食人,其凶狠冷酷,毫无人性,令人发指。“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事虽匪夷所思,作者的态度却是严肃的,心情是沉重的。明人张禺山诗曰:“昔者汉使君,化虎方食民;今日使君者,冠裳而食人”;“昔日虎使君,呼之即惭止;今日虎使君,呼之动牙齿”;“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载《杨升庵全集》卷六)。官虎一体,残暴贪婪,“虎官”不除,国无宁日。
天下廉士
殷芸《殷芸小说》
汉武帝见画伯夷、叔齐形像,问东方朔:“此何人?”朔曰:“古之愚夫。”帝曰:“夫伯夷、叔齐,天下廉土,何谓愚夫邪?”朔对曰:“臣闻贤者居世,与时推移,不凝滞于物。彼何不升其堂,饮其浆,泛泛如水中之凫,与彼俱游,天子毂下,可以隐居,何自苦于首阳乎?”上喟然而叹。
【赏析】
伯夷叔齐二人为商代孤竹君之后代,伯夷为长,他与其弟叔齐互让君位,逃亡到周;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伯夷、叔齐二人叩马谏阻,认为以臣伐君是不义之举;商亡后,伯夷兄弟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后人认为伯夷兄弟的义行非常高尚。因此,当汉武帝听到东方朔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之愚夫”时,便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东方朔便将自己认为“廉士”的标准说了出来。他认为士人应与时俱进,时代变了,“廉”的标准也就变了,“隐”的方式也随之变了。居华屋,饮美酒,我心悠悠做“朝隐”不是蛮好吗?何苦要到那荒凉的首阳山上去饮浊水,吃蕨莱呢?识时务者为俊杰,东方朔聪明人也。
弘氏复仇
颜之推《还冤记》
梁武帝欲为文皇帝陵上起寺,未有佳材,宣意有司,使加采访。先有曲阿氏姓弘,家甚富厚。乃共亲族多赍财货,往湘州治生。经年营得一栰,可长千步,材木壮丽,世所稀有。还至南津,南津校尉孟少卿,希朝廷旨,乃加绳墨。弘氏所卖衣裳缯彩,犹有残余,诬以涉道劫掠所得;并造作过制,非商贾所宜。结正处死,没人其材,充寺用。奏,遂施行。
弘氏临刑之日,敕其妻子:“可以黄纸笔墨置棺中,死而有知,必将陈诉。”又求少卿姓名数十,吞之。经月,少卿端坐,便见弘来。初犹避捍,后乃款服。但言乞恩,呕血而死。凡诸狱官及主书舍人,随此狱事署奏者,以次殂没,未及一年,零落皆尽。其寺营构始讫,天火烧之,略无纤芥。所埋柱木,亦入地成灰。
【赏析】
这是一篇暴露统治者残暴虚伪,赞扬反抗黑暗、正义复仇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