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在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是世界文化的著名遗产和人类共有的财富,更是西安精神的象征。因此,开发和保护西安城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西安城墙的保护
1950年11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西安市政府就草拟了西安市都市计划(1951年~1965年),这个计划提出:城市布局重点向西郊扩展,在西郊城外安排工业、运输、商业区,在东郊城外安排工业与居住混合区,在南郊规划文教区。行政中心安排在旧城区。
1951年6月,再次编制的都市计划,在上次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规划面积,一些工业项目按计划在西郊开工建设。
1952年都市计划全面引进前苏联城市规划的原理、方法进行编制,该计划改变城市集中向西郊发展的布局,改以旧城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在东郊、西郊安排了集中布置的工业区,南郊文教区按规划开始兴建。
1953年至1972年,西安市在新的城市规划中,确定西安为轻型的精密机械制造与纺织工业城市。规划将城墙列入中心保护项目。将明城墙之内确定为行政商业区,而在文物古迹较少的旧城外4公里至4.5公里的东、西郊各布置工业区。
1980年至2000年编制的西安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保持古都风貌,保持明城严谨格局,将明城墙、四城门楼、护城河、环城林构成一个完整的保护区,保护城墙的完整性。
******在对该规划的批复中要求西安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反映古都的独特风貌,尽量利用明代城墙、城河以及环城绿地建设环城公园。
在1995年至2010年城市第三次总体规划修编中,以“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作为城市空间形态,并对西安市域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保护规划中对明城旅游区的建筑高度,色彩,体量加以明确规定。
《西安市2004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性质上重新定位为:“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
在城市布局方面,规划确定发展外围新区,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等布局思路,强调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布局形态。
在老城保护上采取“只拆不建、多拆少建”的措施,逐步降低明城墙以内的居住人口密度,外迁行政机关。
为了加强对西安城墙的保护工作,1979年12月,西安市政府成立了西安市环城公园筹建处,1983年2月,成立西安市环城建设委员会,工作职责包括修缮城墙、整治城河、环城林及环城路建设等。
2004年9月西安城墙管理所、西安我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西安环城公园建设管理处等六个单位合并成立了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对城墙景区进行统一管理。
西安市对城墙的整体保护原则包括文物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城墙、护城河、环城绿地、环城路,以及古城“九宫格局”布局形态、周边风貌、交通环境等。
另外,在城墙的保护过程中以促进保护为前提,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以保护为名行开发破坏之实,搞过度或不当开发。
西安市政府在开发保护的过程中,还注意整合旅游资源,他们将西安城墙内如珍珠般散落的文物景点,如钟楼、南门、城墙、湘子庙、宝庆寺华塔、关中书院、三学街、府学巷、西安碑林、魁星塔、柏树林、骡马市、卧龙寺、下马陵、南城清真寺等用城墙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旅游观光链,以体现内城文物旅游资源的“丰裕度”和“多样性”,使游客在单位旅程中感受更多样、更丰富、连续的历史人文景观,增加游客逗留时间与旅游感受质量。
他们还凭借城墙资源,挖掘无形的语言,文学、戏曲、习俗等其它资源。西安的许多地名、街名如端履门、大差市、长乐坊、永乐坊等包含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内涵。他们都将其进行开发利用,为古都平添不少文化气息。
在保护古城墙的同时,西安市政府还充分保护和发掘戏曲、泥塑、皮影、书法、农民画这类有广泛民间基础的非物质文化,使城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栖息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反过来增加了文物古迹的文化魅力、赋予古建筑活的灵魂,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活力和吸引力。
他们把对西安市城市旅游资源及产品特色的把握,定位于“历史文化古都”,逐渐从传统观光型向高层次体验型、享受型、知识型方向发展的转变,发展和提升仿古入城式、文化庆典、体育赛事、大众锻炼、文艺娱乐等参与性旅游项目,以使游客留下美好的体验。
(二)西安城墙的开发
民国时期,为了修建西安火车站,拆除了现在尚德门至尚俭门段的城墙。同时,因为城市交通的需要,新建了南城墙的勿幕门,即小南门,东城墙的中山门,即小东门,开辟了玉祥门豁口。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前,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又新建了和平门和南门两侧门洞。开辟了东门、西门、北门三门两侧的豁口,建国路豁口、文艺路豁口、保吉巷豁口、红光路豁口、小北门豁口、东五路豁口和尚德路豁口。
西安城墙,就这样被掀开一道道历史的痕迹,它在流淌的岁月长河中,和西安人的生活融为一体,饱经风霜,历尽劫难,其铮铮风骨在岁月的洗礼中也日益坚强。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西安建立起了西安环城公园后,随着城墙周边环境的改善,在古老的城墙根下,晨曦暮霭中,市民或信步其间,或起舞健身,或吹拉弹唱,一派闲适祥和,悠哉乐哉。
2004年,西安城墙和南京明城墙、辽宁兴城城墙、湖北荆州城墙一起作为“我国明清城墙”,被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此后,在陕西省、市领导的热切关怀下,政府投入巨资对城墙内侧顺城巷进行了大规模提升改造,城墙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投入数亿元打造环城西苑一期工程、东门至建国门护城河试验段等景区内系列建设改造项目。
当前,城墙、护城河和环城公园,融街、墙、园、林、河、路五位一体的新景区已基本形成。
西安城墙作为古城复兴计划的载体,正逐步成为西安历史文化的一个核心板块,体现人文西安、古都西安特色的一个重要品牌和西安通往世界的一张特色名片。
在项目建设中,火车站段城墙连接工程主体按时完工。护城河实现全线清淤。护城河试验段景观整治工程全面竣工。城墙亮化全线完成,火车站连接段城墙的彩灯点亮了西安的夜景。
相关部门还对南门城楼进行了修缮,对南城墙部分裸露墙体进行了包砌。按照城墙墙体及古建筑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分阶段、分重点实施维修。并建立城墙文物保护巡查制度,确定城墙墙体外侧重点观测部位26处安装了观测标志碑,确定了观测点和观测基准数。加强对城墙墙体及古建筑的日常巡查工作。
西安市政府还公开招聘专业物业公司,对环城西苑、护城河试验段和城墙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对园林养护、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礼仪服务等项目进行委托管理,广大市民反映良好。环城西苑、护城河试验段已经成为展示西安市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城墙实行全天保洁也极大地改善了游览环境,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赞誉。
另外,“钟鸣盛世,祈福长安”新年祈福活动也作为城墙景区特有的一种文化景观、西安民间重要的迎新年庆祝仪式固定下来。这些措施极大地提升了西安城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保护这个享有上千年历史盛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