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俗实用对联(下)
26887700000009

第9章 妙联趣事(2)

这副挽联,把康有为、谭嗣同两人的姓名都嵌入联内,形式比较奇特,也表达了康有为痛失知音的哀痛心情。

杜康造酒醉刘伶

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酒量之大,举世无双。

一次,刘伶来到洛阳南边,走到杜康酒坊门前,见门上一副对联,写的是: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高处那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这副对子,很不服气,心想,谁不知我刘伶酒量大得惊人。

刘伶进酒馆,杜康拿出酒来让他喝。他负气一连喝了三杯。

回到家中,刘伶醉倒了,向他妻子交待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到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说完,就死了。

不知不觉,过了三年。这一天,杜康来到村上找刘伶。刘伶的妻子问他有啥事?杜康说,刘伶三年前喝了他的酒,还没给酒钱呢。刘伶妻子一听,心中好恼,说:“你还来要酒钱哩,我还得找你要人哩!”杜康忙说:“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

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刘伶穿戴整齐,跟生前一模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眼睛,嘴里连声叫道:“杜康好酒,杜康好酒。”从那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就传开了。

朱元璋给屠户写联

有一年除夕,朱元璋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诏令一下,几日间,“春风丽日增瑞气,处处对联相映红”,增添了不少新春喜悦,呈现出一派天下升平的景象。

一天,朱元璋乔装书生,穿街走巷,兴致勃勃地欣赏那一副副争奇斗妍的春联,心里好不高兴。谁知当他转入一小巷时,忽然发现有户人家,竟未遵旨写联。一询问,原来这是一阉猪人家,没有文人,又请不到人代笔。朱元璋便拿来纸笔,亲自给这户人家写上一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他以“万恶淫为首”的观点,针对“阉猪”这个行业特点,写下这样一副双关的联语,被传为千古佳话。据说这阉猪人事后知道这是明太祖为他写的春联,便把它供在中堂焚香礼拜,朱元璋知道后,又赠银嘉奖。从此阉猪人身价百倍。

纪晓岚戏解招牌联

一次,乾隆和纪晓岚同游到杭州。他们漫步街头,见一家杂货铺门口挂着块“黄杨木梳”的招牌。乾隆心血来潮,有意要难一难纪晓岚。于是,他佯作不知地问道:“那挂着的是什么?”纪晓岚素知乾隆脾气,猜透了他的用心。因此,也故意说:“这是对联。”

“这可是天下奇事!对联岂有成单之理!它的下联呢?”乾隆乘机反诘。

“陛下也许还不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杭州乃文物之乡,街头巷尾,处处暗藏着各种佳联巧对,有上联就必有下联,全靠留神观察得知。”纪晓岚煞有介事,说得头头是道。

乾隆不信,心想:看你到哪里去找下联!君臣两个言来语去,不觉又走过几家店门。纪晓岚手指前面笑道:“陛下请看,这就是下联。”

乾隆一看,只见那块招牌上写着“白莲藕粉”四字,与“黄杨木梳”正好构成对联,贴切工整,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李调元小食店书联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李调元被调到南方,任广东学政二年。

一次,他中进一个小食店吃茶。这是一对老夫妇开的店,生意不好。李调元请老伯拿出纸笔,要为小店写副对联招徕客人。

铺好纸,蘸足墨,刚要下笔,老婆婆给他端来一碗荷包蛋,请他先趁热吃了。李调元走了神,竟挥笔写下五个大字:

两个荷包蛋

写完才省悟过来,哈哈大笑:“我怎么写了这个?再拿纸来吧!”老伯伯忙说:“我只有一******红纸,裁成三条了。”李调元一想,索性取现成的话吧,又挥笔写出:

一******红

老伯伯一看这是吉利话,赞扬道:“好!好!”李调元又把横批写上:好好

自小店贴出这副对联和横披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看李调元的墨宝,门前热闹非凡。看过之后,还要进去打听李调元的故事,自然要吃上“两个荷包蛋”。于是小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小店改名为“好好店”了。

刘墉应对戏台联

一次,乾隆帝与大臣看戏,见戏台上没有条幅,又没挂彩,便要同来看戏的群臣当场题写一副对联,贴于上面。一大臣很快出一联道:

按律吕,点破炎凉世态;

借衣冠,描尽古今人情。

乾隆听了,觉得此联太文雅,老百姓们难于看懂,因此,又让大臣们重作。一连作了四五联,乾隆皆不满意,便只好自己思索起来,少顷,他开口吟道:

三五人可作千军万马

但是,下联却一时想不出来,正焦急间,坐在他身边的大臣刘墉对道:

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

乾隆听了,连连夸赞,当即命人将此联用红纸书写,贴于台侧。

一联语救活一酒馆

相传,过去江南某城,有家酒馆因营业不佳,行将倒闭,酒馆主人哭着摘下酒馆招牌。

正巧,一位诗人路过,上前打听原由,然后笑着说:“我能叫你酒馆兴旺起来!”诗人叫酒家拿来笔墨和红纸,挥毫疾书,写了一副对联: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接着又在横批上写了“东兴酒馆”四个大字。

过往行人见此显眼的对联都停步深思。这家酒馆顿时酒客盈门,兴隆起来。一副对联救活一家酒馆,确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王羲之三贴春联

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大师王羲之,不仅书法艺压群芳,而且诗文也盖世无双。传说有一年春节,适逢王羲之乔迁新居,他心情愉快无比,便挥毫写下了这样一副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这副春联贴在大门上不久,就被人悄悄揭去了。羲之见状,付之一笑,又写了一副春联: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

谁知这副春联贴在门上没多时,又被酷爱羲之手迹的书法爱好者偷偷揭去了。到了除夕之夜,王夫人急得团团转,催羲之赶快再写一副。王羲之沉思片刻,嘻笑着拿来文房四宝,再写了一副春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副春联太不吉利,也就无人来揭了。大年初一凌晨,幽默的王羲之又在上、下联的后半部各写了三个字叫儿子贴上,全联方显出真面目。拜年的人看到这副有趣的春联,无不拍手称妙。

原来,王羲之在上联后半部添了“今朝至”三个字,在下联后半部添了“昨夜行”三个字。全联成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穷秀才写对联

相传,从前有一年春节前夕,一个老财主请人家给他写对联。他央求了很久,就有一个穷秀才给他写了一副。写好之后,穷秀才还专门给财主念了一遍。财主听了很高兴,回到家中,便把对联贴在了大门上。

正当老财主得意洋洋的时候,许多过路的人看了对联却“嘻嘻”发笑,弄得他莫名其妙。财主抓住一个过路的,非让人家念给他听不可。过路人无奈,只好念了一遍。老财主一听,恍然大悟,恼羞成怒,上前一把将对联揭下来撕了个粉碎。这副对联的内容是:

东家年年好晦气实在少不得生杂病

府上步步高债台不会有粮丰多富贵

原来,穷秀才是这样念的:“东家年年好,晦气实在少,不得生杂病;府上步步高,债台不会有,粮丰多富贵。”过路人是这样念的:“东家年年好晦气,实在少不得生杂病;府上步步高债台,不会有粮丰多富贵。”

新郎新娘对谜联

这一年元旦前夕,某地一对相好多年的青年男女举行新式婚礼,观者甚多,少不了要热闹一番,当然最精彩的是让新郎、新娘一块出节目。拥抱、接吻太俗气,唱歌、跳舞太平常,大家知道他俩是制联行家、猜谜能手,决定让他们对谜联。二人欣然同意,但是提出谜底由大家猜,猜中一个再往下对,达成协议。新郎率先出联道:

豆种山巅下

新娘稍顿,让人动动脑子,接着对道:

人住草木中

要求上、下联各猜一个字。众人绞起了脑汁,不大会儿,一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猜出了谜底:上联是“豈”(岂),下联是“茶”。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次新娘当仁不让,开口吟道:

口中含玉确如玉

新郎不假思索,随即对曰:

台下有心实无心

又是上、下联各猜一个字。大家交头接耳,窃窃私议,上联是个“国”字,许多人都猜到了,“下联是啥字呢?”“是个怠慢的‘怠’字。”小学教师悄悄对他身旁的一个五年级学生说。自然是这个学生抢先猜中,观者对其投以赞佩的目光。下一副对联,不等催促,新娘念道:

竞艳开花好似金钱落地

新郎想了想,然后对道:

凌波出水犹如宝箭朝天

上、下联各猜一花名。不用说这是养花专业户小陈的拿手好戏,他附耳于妻子小李,小李已猜到下联是“荷花”,经丈夫一指点,上联原来是“油菜花”,小李一说出谜底,又是一片喝彩声。

出一个猜一个,出两个猜一双,看看难不到众人,新郎、新娘一阵耳语,属对又开始了。

新郎说道:

贵妃曾捧过

新娘答曰:

学士任磨穿

上、下联打一文具。这下可把大家给难住了,也许是人们对这段故事陌生,也许是许多人压根儿就没见过这种文具,苦思冥想就是猜不着。按照一开始的协议,节目到此结束。

其实谜底就是磨墨用的“砚台”。

徐文长撰联骂财主

从前,有个财主是个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地头蛇,却好充斯文。

一次,他在自己五十大寿前两天,差人强行“请”来徐文长,要徐文长为他写一副对联。

徐文长略一思索,便挥笔写了起来。联曰:

忠悌节孝礼义廉

贞洁贤惠容言功

到了寿辰之日,宴请众亲朋好友,财主特意命人将此联挂在厅堂。

寿宴开始,有人朝对联一看,对财主说:“这副对子是在骂你呢!”财主听了大吃一惊。

徐文长在对联中影射财主是个“无耻”、“缺德”的家伙。“礼义廉耻”一词,他故意少写个“耻”字,意为“无耻”;“德容言功”一词,他故意缺写个“德”字,意为“缺德”。

祝枝山春联骂财主

明朝有一个书画家名叫祝枝山,他和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被人们誉为“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嫉恶如仇,常常替平民百姓说话。

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请祝枝山写春联。祝枝山想:这个钱财主平日搜刮乡里,欺压百姓,今日既然找上门来,我得好好讥讽他一下。于是,他吩咐书童在钱财主的大门和二门上贴好红纸,提笔写了两副春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钱财主看后气急败坏,就到县衙告状,说祝枝山辱骂他,要县令替他做主平冤。

县令派人传来祝枝山,问道:“你为什么要辱骂他?”

祝枝山笑着回答说:“大人讲错了。读书人无权无势,怎敢出口伤人?我写的全是吉庆的话嘛!”

钱财主听后顿足捶胸,大吵大叫:“有这样吉庆的话吗?大人您听:‘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还有‘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大人您可要替我做主啊!”

祝枝山听后哈哈大笑,取笑钱财主说:“你要自找麻烦,怎么能怪我呢?谁要你是这样断句的?”说完,他也将那两副春联念了一遍。

祝枝山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县令和财主听后,目瞪口呆,无言对答。过了半天,县令才如梦初醒,呵斥钱财主说:“只怪你不学无术,把这么好的吉庆话当作骂人的话,还不赶快给祝先生赔罪!”

钱财主没法,只好连连道歉,祝枝山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贺婚妙联传佳话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谜联故事。说的是即将当新郎的小伙子姓潘,马上要做新娘的姑娘姓何。

就在准备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女双方的父母又一次见面,就婚礼上的一些琐事进行了认真地商议。议定之后,姑娘的父亲诚恳地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希望,他说:“我家闺女自幼娇惯,吃不得苦,嫁过去后,还望你们多多关照。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一日三餐能吃饱就行了。”

小伙子的父亲听了,满口答应说:“亲家尽管放心好了。我家虽说不上富裕。但温饱之事,还是不成问题的,保准委屈不了你家闺女。”

小伙子的母亲见丈夫光答应亲家的要求,而只字不提自己的想法,她有点沉不住气了,一个劲地拽老头子的衣襟。这些,都被姑娘的父亲看在眼里,便问:“亲家有何事,不妨直说。”

小伙子的父亲不好意思地说:“其实这是不用操心的。不过,既然亲家好意相问,我也就直说了吧!我们老两口没有别的要求,只盼他们小夫妻和睦恩爱。要知道,我这老伙就急着抱小孙孙哩!所以,但愿媳妇进门以后,能为潘家早日生个小宝宝。”

姑娘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俗话说,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你们二老惦着抱孙孙,我们老两口又何尝不想早日抱外孙哩!放心,请放心!”

一席话,说得小伙子的父母心里乐滋滋的,便告辞回家,忙着准备去了。

不知是怎么传出去的,反正这两亲家说的话让当地的几个喜欢吟诗作对的“秀才”全知道了。眼看着潘、何两家结亲的喜期已到,这天,几个“秀才”凑到了一起,七嘴八舌地吵吵了好一阵子,最后终于编出一副让他们都满意的对联,请其中善书法者写好,准备在举办婚礼那天作为贺喜的“礼物”。

到了拜堂成亲的这一天,几个“秀才”都应邀前来喝喜酒。席间,有人提议让“秀才”们题一副贺联,只见这哥几个不慌不忙,拿出他们早已写好并且裱就的那副集思广益之作,当众献上。众人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