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鹰的重生
2691500000035

第35章 多元化的尝试 (2)

1997年初夏,李东生带领袁信成等一干销售高管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召开著名的“西山会议”。这次封闭会议决定TCL上马电脑,至于起步方式,TCL还是选择与外部合作,并且把目光放到了有电脑代工经验的台湾企业上。此种方式TCL已驾轻就熟,从电话机到彩电都屡试不爽,开始电脑业务,这条路子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

TCL一开始曾考虑台湾的宏,但最终放弃,因为宏是自做品牌的,跟TCL无法进行有效互补。李东生亲自带队去台湾考察过几次后,最后选定与致福(GVC)合作。致福当时在台湾立足不久,但雄心勃勃,也愿意通过与TCL合作开辟大陆市场。

TCL找致福,是因为觉得电脑是制造业,而致福具有自己所欠缺的电脑制造能力。致福一直为惠普等国际知名品牌代工,并且在东莞设有工厂。在致福看来,TCL拥有的庞大家电销售渠道,可以很自然地嫁接到IT产品上来。这个认识基于致福在美国的一个大客户PACK BELL就是利用其原来的家电销售渠道做成PC的。

双方你情我愿,各取所需,迅速达成合作意向。这看上去将会是一桩很美满的婚姻,一个有技术、有制造,一个有品牌、有渠道。

1998年1月22日,TCL与致福联合成立TCL致福电脑有限公司,该公司一共投资5 000万元,双方各出资2500万元,各占50%股份。按照双方的约定,TCL需要选派一人担任总经理的职位。

李东生把目光瞄向了杨伟强。

杨伟强1989年7月毕业于郑州工业大学计算机自动化专业,随后分别供职于广东多家企业,1995年2月应新任河南郑州销售分公司总经理的杜建君力邀入职TCL集团,任郑州销售分公司业务经理,曾经在河南市场与同伴创下了半年时间超额完成全年任务1倍多的战绩,并使TCL王牌彩电在中原地区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之后杨伟强被调回总部任销售公司市场部经理,同时身兼华东区市场总监、合肥分公司总经理等要职,策划了众多的市场推广方案。由于业绩突出,杨伟强很快被提升为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市场推广工作。

李东生决定点将杨伟强的原因有三:一是杨伟强大学学的是计算机,这在TCL当时的干部里并不多见;二是杨伟强是个很优秀的销售人才,TCL和致福合作做家用电脑,致福管生产制造,需要的是杨伟强这样有销售能力的人帮着把产品卖出去,杨伟强也熟悉彩电的销售渠道,可以借力上力;三是杨伟强学习能力强,很有抱负,这也是李东生很欣赏他的地方。

然而,1998年3月2日,杨伟强到新公司上任的第一天,就发现水比想象的要深。

TCL原本是希望借助致福的代工能力,为TCL提供好的设计方案,但致福最终能为TCL做的,只是提供欧美客户挑剩下的设计,而且这些设计还必须是和欧美客户所挑设计差异比较大的,因为差异小会带来法律上的一些麻烦。致福绝对不可能为TCL、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产品。而更糟糕的是,致福不仅不能给TCL提供性价比更好的配件,而且不愿意TCL使用非致福生产而价格更低的配件。矛盾就此产生。

双方如此的争执一直延续到1999年年初,致富受其美国大客户PACK BELL业绩下滑的影响,股票暴跌、现金流紧张,希望退出合资公司。TCL同意以高于投资额35%的价格回购了致福的股份,从此TCL全资拥有电脑业务。

之后,杨伟强很快借着长城电脑当时搞的低价电脑的飓风行动,跟风策划了“非常行动”。这个策划让TCL电脑在行业中赢得了关注,也让TCL电脑的月出货量从以往的1 000多台跃升为近2万台,TCL家用电脑凭此进入国内品牌前5强,也成为家电厂商进军PC领域的领头羊。之后杨伟强又屡有大手笔策划,让TCL电脑很快成为行业的一股新生力量。

由于这些成绩,李东生也不由得对杨伟强高看一眼。每年电脑公司的年会和一些大的活动,李东生每场必至。一方面,李东生认定电脑业务的成长空间会很大,有可能复制彩电的成功,支撑起数以十亿甚至百亿的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相对彩电,电脑是个新兴的产业,产品技术发展很快,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营运速度远高于家电,介入电脑产业对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会有帮助;而且电脑业务的平台,能够集聚一支年轻和专业能力强的团队。早期电脑公司的团队确实年轻有活力,组织氛围很好。李东生在公司内部多次要求其他产业向电脑公司学习,虽然当时它的业绩不算太好,但它表现出来的激情冲劲和积极进取的特质,让李东生很是喜欢。

然而,杨伟强过于关注市场营销炒作,追求表面成绩,没有认真下力气将企业的基础能力做实。到市场进入艰难竞争的时期,TCL电脑业务就逐渐落后,被挤出主流一线品牌的队列。2005~2006年,电脑公司连续亏损,且留下巨大的经营潜亏风险。那时正值TCL国际并购艰难阶段,集团无资源增加投入,李东生也认为,国内电脑业务市场格局已经形成,TCL电脑很难再有机会。

2007年7月,杨伟强辞职。2007年11月30日,李东生将TCL电脑业务控股权出售,一度是TCL集团支柱产业的电脑业务就此成为历史。

至于TCL电脑为什么未能取得持续成功,李东生后来也有总结和反思。一盘好棋,竟至于斯,李东生谈及时不免惋惜。

第一是杨伟强是营销出身,因此在电脑业务上表现得急功近利。而他对这个产业的理解不够深,务虚有余,求实不足,具体表现就是杨伟强上报的计划目标总是与实际业绩不符。

第二是TCL电脑在几年中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批人,杨伟强却始终没能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稳定团队,这导致许多政策和措施无法得到落实。而与之可相对比的是联想电脑,联想的团队一直比较稳定,这保证了联想电脑快速而持续地增长。

第三是杨伟强执掌TCL电脑期间没有形成技术积累,产品和技术没有优势,同时TCL电脑的产品质量也一直没有达到一个高的水准。

但经营电脑业务所带来的一些新的企业文化基因和技术业务能力的积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来,在电脑业务的基础上,TCL发展起来商用系统及显示业务,由史万文领军。

吴士宏与“天地人家”

TCL的IT业务相对于其他业务来说,其实起点颇高,进入也不晚,甚至在战略构想上领先于当时的产业同行。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已经成为当时最为热门的产业。不仅新兴的企业纷纷涉足,就连传统行业的企业也按捺不住,相继投身其中。

1999年11月,联想发布了号称“因特网电脑”的天禧电脑,表明联想进入互联网业务的明确态度。而香港股市给予了疯狂回应,联想股价从每股7元港币一路上涨,一度攀升至每股30元港币。仅因一个“互联网战略”,资本市场就有如此奇妙的反应,颇能显示出当年互联网所受到的追捧。

颇受鼓舞的李东生自然也不甘寂寞,TCL相继收购了金科、翰林汇、开思等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在IT领域布下了一个很大的局,但迫切需要一个有IT业经验的领导者来完成TCL的转型。

这时,吴士宏出现在李东生的视野。

吴士宏是中国IT界的一个传奇人物。她1985年加入IBM,从最底层的蓝领员工做起,一直做到IBM中国经销渠道总经理。1998年她离开IBM,转投微软,就任微软大中华区CEO,登上职业经理人的一个高峰。她也凭借自己不屈不挠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年轻人。

1999年8月,她从微软辞职离开。在李东生力邀下,吴士宏怀着将TCL转变为国际型企业的梦想,在12月1日正式加入TCL,出任TCL集团董事、TCL信息产业有限公司CEO。差不多同一时间,吴士宏的《逆风飞飏》一书出版,引发轰动,使她知名度大涨,这也为TCL进军信息产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顺畅。

吴士宏的高调加盟,还帮助TCL聚集了诸多人才。现任TCL集团总裁的薄连明曾经是深圳航空总会计师和创始人之一,他正是在吴士宏的游说下加入TCL的。同时来自微软、IBM等公司的不少高管也加入到TCL,TCL在信息产业领域的人才迅速增加。

经过半年的准备,吴士宏逐步形成了TCL的战略拓展规划:以TCL现有的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为基础,对TCL旗下的全部产品进行整合,推动TCL从传统家电制造和销售厂商发展成为信息化的国际大企业。这个规划得到了TCL集团上下的认可和支持。

这个被命名为“天地人家”的战略拓展规划是一个无比宏大的构想。

这一战略中的“天”是指面向广大中国家庭的互联网门户,提供网络增值信息服务;“地”则是指把覆盖全国的TCL销售服务网络逐步改造为公共网络物流配送系统,形成连接互联网与传统商业之间的社会公用平台;“人家”是以全线互联网接入终端设备服务于中国家庭;“伙伴天下”则代表TCL的战略实施将开放地寻求广泛的伙伴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