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培养下属的100条铁律
2698200000039

第39章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区别培养 (3)

没有一个下属是不会发牢骚的,不管是奖金多、待遇优厚的国企,还是纪律松懈的小部门。如果听不到一声牢骚,众皆缄口,那八成是一种封建作坊式的压抑人性的管理,或者是思想工作真正做到了家。每个下属的利益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有时-件好事也能引来牢骚,如调整作息时间,就必然有一部分下属欢迎、一部分下属不满、发牢骚;提升一个干部,他的同事就可能在背后发牢骚。

一般而言,下属不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一些方面:薪酬与付出不符、没有工休时间、管理者行为失当、工资发放不准时、安排较多的应酬活动、临时取消休假、加班没有额外补偿。

以上七点是比较常见的下属产生不满的原因。但真正工作中,导致下属不满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办公用品等必需品供应缺乏、同事不合作等等。弄清下属产生不满的原因是相当重要的,唯有如此,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要把牢骚视为一种正常的现象,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听到一点牢骚就以为是斗争新动向,煞有介事地大会批评小会点。要淡化牢骚,一笑了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你得明白,许多人牢骚归牢骚,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不会影响工作的。

牢骚是-个发泄下属情绪的重要因素,而员工情绪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事部门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管理者,如何对待下属的牢骚呢?管理者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鼓励下属合情合理地发牢骚。合情合理的牢骚有助于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团队的成效。因为,当你鼓励下属说出不满的时候,将产生两个很重要的结果:第一,组织能在不满愈演愈烈并爆发出来之前就把问题解决掉;第二,能够向下属表明,领导不仅愿意倾听下属的心声,而且还会在必要时采取措施。这样做有助于巩固领导和下属的关系。

华为总部有几个年轻的财务雇员有一次在电梯里大发议论,抱怨公司为什么不在研发基地设一个账务系统,害得他们老为了出差结账报销的事在基地和总部之间跑来跑去。电梯行至总裁办公室所在的第7层,电梯门打开,总裁任正非挽着衬衣袖子从电梯角落里一言不发地挤了出来,慢慢踱出电梯外。这些年轻人吓得面面相觑,他们光顾着口舌之快,没注意到总裁就在电梯里。这下可糟了,员工们相互埋怨。

但是仅仅十来天后,那几个在电梯里发牢骚的员工被告知:研发基地的账务系统建立起来了,他们以后可以不必来回两头跑了。华为后来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意见收集中心,专门集员工中的抱怨和意见。这样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然,凡事都有一个度,什么事情一过了度就不好解决了。牢骚的多少也有一个度,如果企业中的牢骚太多了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此时企业老板就要尽快解决。

管理者找出牢骚的根源,再采取有效措施。但解决大多数牢骚的方法就是耐心倾听,中间尽量不要插话或反驳,即使他说得不对,也要耐心地听完最后一句话。你会惊讶地发现,许多人发牢骚就是为了宣泄心中的怨气,并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问题不解决,下属心理上也会达到平衡。有时下属甚至故意大发牢骚,以引起领导者的重视,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所以说,倾听是解决牢骚的最好方法。

日本著名电器公司的创始者松下,就允许员工当面发表不平和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有一位候补员工就向松下发表过不满。那时的松下电器把员工分成一、二、三等和候补四级。这位候补员工迟迟未获升迁,他就直截了当地对松下说:“我已经在公司服务很久了,自认为对公司有了足够的贡献,早就已经具备了做三等员工的资格。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接到升级令。是不是我的努力还不够?如果真是如此,我倒愿意多接受一些指导。但事实上,恐怕是公司忘了我的升级了吧?”松下对此非常重视,立即责成人事部门查处,原来还真是漏办了升级手续。接着,除了立即发布升级令外,松下还明确表示,他特别赞赏这种坦白的请求。松下鼓励大家把不满表达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因为那样只能增加自己的内心痛苦,对公司也是不会有多少好处的。

对待下属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充满关爱和仁慈,他们的意见也必须重视,不然,又如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知道,是他们和群众接触的最多,如果让他们带着情绪去工作,那么工作还能做好吗?未来的管理者应找到下属不满和抱怨的根源,并努力去解决,为下属服务,反过来,下属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工作,以更好地为集体服务。因为,认真而努力地去工作就是回报作为管理者的你的最佳方式。

调动发牢骚者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地让他自己来决策;还可以暂时让一些人到分部或其他基层部门锻炼,使这些下属能对基层有所了解,以便将来更好的开展工作;但是可能有些下属一时会想不开,做一些抵触的行为,这时候就应当对下属进行批评教育,使他明白领导的用心。

领导者应当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能够正确对待牢骚。同时也要掌握有效处理牢骚的技巧,不要让太多的牢骚影响了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要让太多的牢骚干扰了内部团结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能够正确对待牢骚、有效处理牢骚是化解领导者和下属之间隔阂的重要方法。

7.完善形象——全面评估激励进步

每个组织都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人,面对这么多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都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但是所有的人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根据自己的形象做事。每个人都会作选择,然后根据这些选择做事,这些选择的基础就是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影响一个人作选择,这些选择反映在一个人的衣着、行动、环境和语言上。如果你在下属的自我形象基础上与他沟通.就掌握了一个有力的激励工具。

如果你能找出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就能有效地激励他。也就是说,你面对的人不是你认为你看到的下属,而是下属认为你看到的他们。别小看上面的差别,唯有如此,你才能够在被下属了解的基础上与他们沟通。

如果你对待人的方式与他的自我形象不符,他会有极强的挫折感。不管人的自我形象强或弱,自我形象只有一个。如果你把弱者当强者看待,他会觉得困惑。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长得丑,虽然你不觉得他丑,甚至认为他满潇洒的,但他并不会领你的情。正确的做法是:帮助被激励者建立安全感,然后逐渐帮助他自立。这样,你的组织会充满了能力强而自立的下属。人依照其自我形象做事,能够照下属的自我形象对待他,便能有效地与他沟通。

巧妙地利用反射作用会事半功倍。以下属的自我形象,而非你眼中的下属形象来对待他们,就是反射作用。反射作用包括三个步骤:

评估:先找出下属的自我形象,了解他以什么眼光看待自己。观察他的穿着、工作、走路的姿态、开什么车、讲什么口头禅、言行举止、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态度、有什么嗜好、交什么朋友、做何消遣。忘掉你对他的印象,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回答上述问题,学习了解员工的自我形象。

反射:依下属的自我形象与他们交谈、相处,从员工的水准、眼光来看事物,你的行动和反应要符合他的自我形象。

诉求:运用下属的自我形象传达你要他做的事情。在你的诉求当中,要反射他运用的语言和行动,通过这种历程,你可以激励他做你要他做的事。同时,完善形象,使之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要达到诉求,你必须一开始就抓住下属自我形象。

要想改变下属的自我形象,使之变成理想的下属,只有一个办法——依他们的自我形象对待他们,从他们现在拥有的自找形象着手。唯有如此,上述的评估、反射、诉求三个步骤才会奏效。

正确的做法是:帮助被激励者建立安全感,然后逐渐帮助他自立。这样,你的组织会充满了能力强而自立的下属。人依照其自我形象做事,能够照下属的自我形象对待他,便能有效地与他沟通。

没有安全感的人对工作缺乏自信心。你可以帮助他逐渐提高工作水准,让他在新工作领域内成功,以增加他的信心。帮助没有安全感的人建立安全感,可使他依赖你。但过度依赖会造成反效果:如果被激励者事事依赖,将使你不胜负荷。

如果被激励者永远依赖你,永远不会成为自立的人。有人用一根柱子将一棵摇摇欲坠的小树绑牢,由于柱子之助,那棵树总算挺直了。过了一阵子,他想那棵树大概可以独立了,于是将柱子拿掉。结果一阵强风就将那棵树吹倒了。依赖别人并不能使人变得坚强、独立,但这往往是帮助没有安全感的人的唯一起点。

洞察下属内心,才能找出真正能激励他们的因素。到底什么因素能真正激励人?我们现在要探讨真正深入下属内心的激励因素,而非表面的激励因素。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观察表面,往往得到错误的答案。拿这个问题问下属,他们可能也不知道答案;即使知道,可能也很难说清楚。

“客观观察”是唯一找出激励下属因素的正确之道。仔细观察他作的选择,就会了解他主要的需要与关切。选择的指标人的行为和他如何看自己相当一致。人在早期生活中会形成自我形象,他作的选择都和自我形象一致,仔细观察人作的选择,会发现这些选择有一致的形象,透过这种一致的形式,就能了解他主要的需要和关切,这些就是他生活中的主要激励因素。一言一行、发型服饰、礼仪态度代表人的选择。选用牙膏,整洁与否,选择住宅、汽车、工作,甚至握手也代表人的自我形象的一部分。

因此,只有领导在生活中不断地关心下属、观察下属,才会做到对下属的彻底了解,才能找准激励下属的妥善方法。以下属的自我形象管理下属,并有意识地潜移默化他们,促使他们在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树立新的形象。这样,领导把自己的观点成功地注入到下属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里面,下属就会更加符合领导的期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既提升了下属自己,也为组织的整体形象添光加彩。

8.戴过立功——不计过往从头再来

对于有过错的下属,领导应该怎么处理呢?是让他远离其位、降职而用,还是直接开除?抑或是大发雷霆、抓住辫子狠狠训斥?恐怕在这个问题上,每个领导采用的态度和方式绝不会雷同,也不会让人觉得领导是失职的。因为,一般看来,有过错就要受到处罚,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虽然如此,其实对待有错下属还是值得“商量”的。

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对待下属的过错上也让人敬佩。有一次,一个经理人因为失策而致使公司损失了几百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非常害怕,担心自己会被开除。然而洛克菲勒却平淡地说:“开除了你,这几百万学费不是白交了。”此后,这位经理在工作中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按理说,这位经理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开除也实不为过,至少在某些管理者那里一定会电闪雷鸣般的大加训斥一顿。但洛克菲勒没有那么做。事实证明,他的这种做法是正确而明智的。

有些管理者喜欢“痛打落水狗”,下属越是认错,他咆哮得越是厉害。他心里是这样想的:“我说的话,你不放在心上,出了事你倒来认错,不行,我绝对不能放过你。”这样做会是什么结果呢?一种可能是被骂之人垂头丧气;另一种可能,则是被骂之人忍无可忍,勃然大怒,重新“翻案”,大闹一场而去。

这时候,挨骂下属的心情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认为,我已经认了错,你还抓住我不放,实在太过分了。“使功不如使过”,对有过错的下属进行大胆的使用,常会收到一石三鸟的“攻心”效果:一能使其感激领导的宽厚仁慈;二能使其痛悔自己的过错;三能使其拼命工作,以便将功补过。而且,实践表明,有过错的人往往比有功劳的人更容易接受困难的工作。使用有过错的人实际上就是对他的一种强大的激励,可以使其一跃而起,创造出令人刮目的成绩。同时,对于有过错的人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获得重新证明其价值和展示其才华的机会,尤其是当他们因过错而受到别人的歧视冷落后,这种愿望就更为迫切。因此,管理者一旦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会迸发出、超乎平常的热情和干劲儿,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去工作,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